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4,876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初一的心情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傳-第柒章 (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莊子傳-第柒章 (一)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2.18 天氣:
心情:
著書七篇 所以窮年(一)
這些天來,莊周越來越感覺到他應該寫點東西。一方面是藺且與蘇玉再三請求,說先生已是年過六十的人了,最好是親自動手寫些文章,免得先生百年之後,弟子們沒有學習的書本。另一方面,天下流傳的書太多了,而這些書又大多不能探源人生的真精神,或者大談仁義禮樂,或者鑽研縱橫權術,或者辯論堅白同異,將天下讀書人引入歧途。
莊周又不想如孔墨那樣聚徒講學、周游列國去宣傳自己的思想,雖然自己寫的、藺且記載的那些零零碎碎的寓言故事也早已傳遍了天下,而人們並不了解他思想的全貌與真相,有時候甚至發生了誤解。作為一個士,唯一能對人類有些貢獻的,就是將自己對人生的體驗,對人生的理解寫出來,昭之天下。
百無一用是書生,貧困潦倒唯筆墨!政治上沒有自由,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就只有退而求之於文字了。我莊周雖然以標榜不材無用而著名天下,但是,這哪兒是我的初衷啊!無材無用只不過是逃避那些殘暴無情的當權者,不願與他們同流合污。有些人甚至將我的思想與楊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唯我」主義混為一談,實在可悲!
「我莊周是有材的!我莊周是有用的!」莊周在心中默默地吶喊。我要用我的筆,寫出人生的真境界,寫出人類的真出路,寫出宇宙的真歸宿。我要讓那些整天沉溺於各種瑣碎小事之中而忘記了天道的人們重見光明。我給你們太陽,讓你們從漫漫長夜之中覺醒,讓你們睜開眼睛,看看另外一個春光明媚的世界。
藺且與蘇玉一聽莊周願意著書了,都十分高興。蘇玉說:「以後天下之人讀書,就不僅有孔子曰、墨子曰,也有了莊子曰……」
「沒有什麼莊子曰,」莊周打斷蘇玉的話,「我不想以正襟危坐的方式,板起面孔來教訓世人。」
「那……」蘇玉有些茫然。
「你是怎麼相信我的學說的?」
「先生的那則寓言。」
「我的書也要以寓言的方式出現。」
蘇玉拍了拍腦門,恍然大悟:「是啊!先生的寓言妙趣橫生,感人至深。如果您的著作也用寓言故事的方式,肯定會獲得更多的讀者。」
藺且在一旁問道:「寓言故事妙則妙矣,不過,能登上大雅之堂嗎?」
「什麼大雅之堂!我可不想將我的著作讓人們當成經典來供奉,只要誰能夠在寓言中體會到一種逍遙自得的精神就可以了。因此,我的著作也是卮言。」
「何謂卮言?」藺且與蘇玉異口同聲地問道。
卮乃盛酒之器。酒,人皆可飲,飲而有味,並且能借酒之力而獲得一種忘我忘物、忘是忘非的境界。我的著作,就象一杯味道醇厚的美酒。在裡邊,你找不到什麼是非之辯,也找不到什麼善惡之別。讀著它,你慢慢就會陶醉,你會覺得一切遠你而去,甚至美酒的味道也遠你而去,你的精神將遨遊於六合之外。」
「那麼,道呢?」藺且畢竟很關心道,因為在他看來,著書的目的首先是要傳道。
「道即在著作之中。藺且,你想想,我所謂的道是什麼?不就是一種遇物而化,忘是忘非的精神自由嗎?與其告訴人們什麼是道,還不如就讓他們在道之中漫遊。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我卻要說:道可道,真常道。」
幾天之後,藺且從蒙邑買來了一匹帛,莊周就開始了著書。
莊周呷了一口酒,雙目凝視著窗外那清澈的湖水,明潔的天空。他的腦子裡浮現出兩個意象:水中那自由自在的魚、空中那展翅高飛的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魚兒、鳥兒,你們就是我的心中的偶像!於是,莊周揮筆寫下了第一篇的題目:逍遙游
藺且在一旁看著,說:「先生,你的題目好怪啊!」
莊周也不答話,往下寫道: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北海之中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可是,這鯤是一條十分巨大的魚,它的背,不知有幾千里長。有一天,它變化為鳥,這只鳥的名字叫鵬。鵬也十分巨大,它的背,不知有幾千里長。鵬鳥鼓動翅膀而飛於高空之中,它的翅翼就象掛在天邊的雲彩。這只鳥等到海風運動起來,就乘風移到南海之中去,復又化為魚。南海,是自然的大池。)
藺且讀後,覺得莊周所寫就象藏在雲霧之後的月亮,朦朦朧朧,不可辨認。他問道:「先生,你以前講的寓言,我也能大概知其含義所在,這則寓言,學生卻難以明了。首先,這麼大的魚,為什麼給它起一個人們用來稱呼小魚的名字鯤呢?」
「藺且啊!世間之物,原本無大小之別。世人不知:爭雄之諸國,曾不如蝸牛之角;毫末之微,卻可容四海之水。大與小,只是相對的。從道的角度來說,至大即至小,至小即至大。知大魚名為鯤,即可知大小之理。」
「那麼,魚為什麼要變化為鳥呢?」
「得道真人,隨物而化。在水為魚,在天為鳥。憑水乘風,同為逍遙之游。若固守一端,則與物多忤,生命尚且不保,何談逍遙之游!」
「鯤鵬為什麼要從北冥飛往南冥呢?」
「我已經寫了:『南冥者,天池也。』南冥象征著楚越南部蠻民所居之地。那真是一片毫無污染的自然的大海啊!他們不知禮義,不知君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然而處,自然而動。我年輕的時候去過那個地方,那是一塊聖地。因此,我讓我的鯤鵬,從北方飛向南方。」
藺且聽完莊周的講解,才知道了這則寓言的高妙與深奧。他贊歎地說:「先生,這則寓言,確實溶進了您畢生的思索與追求。」
然後,莊周怕世人不相信他講的這個表面上不合情理的寓言,又假托《齊諧》這本書中曾經記載過這個故事,而且蟬與學鳩還以自己的無能嘲笑這只展翅高飛的鯤鵬。
他轉念一想,世人往往最迷信歷史上的聖人,於是,又假托商湯曾經從其大臣棘那兒聽說過這個故事,而且信以為真。
但是,僅憑寓言,畢竟不能一針見血地說出「逍遙游」的精義。於是,他又寫道: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如果乘著天地萬物之本性,駕馭陰陽六氣之變化,以游於無限廣闊的境域,還有什麼依待呢?所以說:至人忘掉了自我,神人忘掉了功利,聖人忘掉了名聲。)
然而,讓汲汲於利祿的天下之人無己、無功、無名,是多麼困難啊!人們常說:千裡來做官,為的吃和穿,又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多以愚蠢!於是,他又編了一個「堯讓天下於許由」的故事:堯當了天子,但是,他認為許由更有資格當天子,便要讓位於許由。許由卻說:「偃鼠到河中去飲水,腹滿則為止;鷦鷯居住在森林之中,卻只占一枝之位。你趕快回去吧!我不會去當天子的。庖人雖然不能勝任他的工作,屍祝之人也不會越俎代庖!」
寫到這兒,他似乎又到了濮水之畔,手持魚竿頭也不回地拒絕了楚王的聘請。
他本來想就此作為第一篇的收尾。但是,第二天他重讀了昨日所寫之後,發現自己的文章確實有些驚世駭俗。讀慣了「子曰詩雲」的儒士們,見了這樣的文章,肯定會認為是無稽之談。於是,他又編了一則寓言,告誡那些儒士,要欣賞我的文章,僅憑肉眼肉耳是不行的。
肩吾問於連叔曰:「吾聞言於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連叔曰:「其言何謂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
連叔曰:「然。瞽者無以與乎文章之觀,聾者無以與乎鐘鼓之聲,豈惟形骸有聾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猶時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將磅礡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糠枇,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肩吾有一天問連叔道:「我在接輿那兒聽了一些話,覺得闊大而不合乎實際,超越而不回到人世,我很吃驚,也很害怕,覺得他的話就象天上的銀河一樣沒邊沒際。他所說與我們常人的實際生活相差太遠,真可謂不近人情。」
連叔說:「他說了些什麼?」
肩吾說:「他說:在遙遠的姑射之山上,住著一位神人。他的肌膚就象冰雪那樣潔白晶瑩,他的風姿淖約閑靜,猶如待字閨中的處女。他不吃五谷,而吸風飲露,乘著雲氣,駕馭飛龍,而到四海之外去遨遊。他的精神凝靜深沉,能夠讓萬物沒有病亡,能夠讓五谷自然成熟。所以,我認為這樣的人是不存在的,接輿口吐狂言,難讓人相信。」
連叔說:「是的,你當然不會相信。不能讓瞎子看絲織品上的花紋,不能讓聾子聽鐘鼓發出的聲音。不僅人的形體有聾盲,人的智慧也有聾盲。這話,就是指你這樣的人說的!接輿所說的那種人,他的德量,能夠廣被萬物,他將要為整個人類施予幸福,而哪裡肯專門以當今天下為事務。這種神人,外物沒法傷害他,大水漫過天頂,他也不會被淹死,大旱熔化了金石,燒焦了土山,他也不會感覺到熱。他的塵垢糠枇,都能造出堯舜來,哪裡肯以具體事物務。」)
寫到此處,莊周又想起了惠施來訪時,兩人的爭論。惠施說莊周的寓言是無用的,並比喻成樗樹與大瓠。莊周卻說我追求的正是無用。於是,他將這兩段對話附在了「逍遙游」的後面,以昭告世人,要讀我的著作,不要想在裡邊尋求經世之方,只要能從精神上得到一種灑脫不羈的享受就可以了。
「逍遙游」寫完一個月之後,莊周又想好了第二篇的題目:「齊物論」。藺且看後,問道:「先生,『齊物論』為何意?」
莊周回答說:「當今天下之士,紛紛放言高論,都自以為所言所論是至道至理。但是,從道的角度來說,這些物論都只不過是充滿著是非之辯與好惡之情的一偏之見。不駁倒這些亂人心智的言論,我的學說怎麼能讓世人接受呢?」
「但是,您既然寫了文章參加這場辯論,怎麼能夠說明自己的言論就不是一偏之見呢?」
「世人的言論,都是從自己的特定的利害出發的。而我的言論則是從自然之道的角度出發的。因此,世人的言論有是非好惡之辯,而我的言論則象美妙的音樂,可以讓你陶醉於其中,卻沒有什麼是非好惡之辯。」話雖如此說,「齊物論」三字寫好已有二十多天了,正文卻沒有寫出一個字。「齊物論」比「逍遙游」還難寫。因為要駁倒百家之言,就必須辯論,而辯論又不是莊周所喜歡的著書方式。他總想讓讀者在輕松愉快之中領略到深刻的哲理。這些天來,他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寓言,作為「齊物論」的開頭。
這天,莊周憑幾而坐,閉目養神,意態飛揚,精神不羈,不知不覺仰天而噓,口中發出一種奇怪的聲音:似歌非歌、似詠非詠,又象鳥鳴,又象風吹。他搖頭晃腦,自得其樂,旁若無人,似乎進入了一種迷醉的境界。
藺且在一旁聽著,覺得莊周的這種怪聲雖然沒有一定的規則,卻自有它美妙動人的地方。時而如秋風掃落葉,時而如春雨滴梧桐,時而如天空之驚雷,時而如琴瑟之悠揚。
忽然,他閉住嘴巴,低下了頭,似乎睡著了。藺且問道:「先生,您往昔憑幾而坐,都是深沉凝靜,今日為何發出此種怪聲?」
莊周抬起頭,緩緩答道:「藺且,你問得真好。我這一輩子,在山林之中度過的恐怕有一大半。我熟悉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它們經常在我耳邊回響,漸漸地,它們在我腦海中幻化成一種無聲的音樂。這種無聲的音樂只有我自己能聽著,它是那樣的奇特、那樣的美妙、那樣的不可思議。它忽而來,忽而去,令人不可捉摸,令人心曠神怡。它是道的化身,它是生命的昇華。剛才,我在靜坐之中,又感受到了它。你聽到的,恐怕就是我用嘴巴對它的模仿吧!」
突然,莊周覺得「齊物論」的開頭已經有了: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答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子游曰:「敢問其方。」
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號。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穾者、咬者。前者唱於而後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南郭子綦憑著幾案而坐,仰天吹氣,口中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似乎忘記了自己身體的存在。顏成子游侍立在跟前,問道:「怎麼回事呢?形體安定固然可如乾枯的樹枝,心靈寂靜固然可如熄滅的灰燼嗎?你今天憑案而坐的情態,與昔日憑案而坐的情態,大不一樣啊!」
子綦回答說:「偃,你問得真好!今天,我忘卻了自己,你知道嗎?你聽過人籟的
聲音而沒有聽過地籟的聲音;你聽過地籟的聲音,卻沒有聽過天籟的聲音。」
子游說:「什麼是地籟與天籟?」
子綦回答說:「大地吐氣,叫做風。這風不發則已,一發作則千萬種竅穴一起怒號。
你沒有聽過長風呼嘯的聲音嗎?山林中高下盤回的地方,百圍大木的竅穴,有的象鼻子,有的象嘴巴,有的象耳朵,有的象梁上的方孔,有的象杯圈,有的象春臼,有的象深池,有的象淺窪。而這些形狀不同的竅穴,發出的聲音也各不相同:有的象湍流沖激的聲音,有的象羽箭發射的聲音,有的象叱咄的聲音,有的象呼吸的聲音,有的象叫喊的聲音,有的象號哭的聲音,有的象深谷發出的聲音,有的象哀切感歎的聲音。前面的風發出吁吁的聲音,後面的風發出喁喁的聲音,前唱後和,宛若一曲美妙的音樂。微風輕吹,則和聲細小,飄風急來,則和聲宏大。大風一停,則萬竅復歸於寂靜。但是,你還可以看到草木在搖搖曳曳的擺動,猶如余音繞樑,裊裊不絕。」
子游說:「地籟是風吹眾竅發出的聲音,人籟則是人吹竹簫發出的聲音。那麼,天籟是什麼呢?」
子綦說:「就是我剛才吹氣發出的那種聲音。吹氣發出的各種聲音雖然不同,但是,它們都自生自滅,來去無跡,我自己無法控制它們,因此稱之為天籟。」)
藺且看後說:「先生,您這段文章確實寫得超絕不凡,尤其是對大風的描寫,可謂維妙維肖。但是,這三籟與『齊物論』有什麼關係呢?」
莊周仰視著碧藍的天空,耳邊還回響著那些美妙的自然的簫聲,他的思緒也隨著那翏翏長風飛往四海之外。一聽藺且問話,他才恍然若醒,答道:「人吹簫管發出的音樂本來就夠美了,而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卻更加使我迷醉。但是,最讓我心曠神怡的還是那無聲的、在腦海之中象泉水那樣流動的音樂。老子說:『大音希聲』,此之謂也。「我願天下人們放棄物我之間的對待,放棄名利的追求,放棄那些充滿是非好惡的辯論,都來體驗這忘我的無聲之樂——天籟。在這種無聲之樂中,你可以把握到生命的真髓,把握到天地之大全,你的精神就象無所不能的飛龍,遨遊於虛無寥闊的宇宙之中。」
「為什麼有了是非之辯論,就不能把握到天籟呢?」
「問得好,藺且。在洪荒蒙昧的古代,天道與言論是合為一體的。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那時候,人們出口為言即道,沒有什麼是非好惡的辯論。道的境界是一個大全,是一個混沌,自從有了是非好惡之辯以後,道就被損害了,被毀滅了,因為是非好惡就是大全與混沌的對立面。」「但是,人們都自以為所言所論是正確的,並不存在好惡之情、一己之偏見,這又怎麼辦?」「來,我給你講一個『辯無勝』的道理,其實,任何人所言所論都有正確的一面,同時又有錯誤的一面。可乎可,不可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但是,從別的言論來說,任何言論都不可能是完全正確的。因此,在所有的言論之中找一種完全正確的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和之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何謂和之以天倪?」「天倪即天道。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有是便有不是,有然便有不然,因此,是即不是,然即不然。是果真是是,就肯定與不是有區別,但是無須去辯論。然果真是然,就肯定與不然有區別,但是無須去辯論。忘掉時間的流逝,忘掉道德倫常,遨遊於無窮的境域。)
說完,莊周將這段話寫到文章之中。
莊周想起了他年輕時候在蒙澤邊上做的那個夢。夢中,他變成了一只愉快的蝴蝶,在空中飛呀,飛呀。齊物論之後,就應該得到這種物我兩忘,物我不分的境界。因此,在本篇結尾,他現身說法,昭示人們齊物之極境: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從前,莊周做過一個夢,在夢中變成了一只蝴蝶。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只蝴蝶,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心志十分愉快,完全不知道自己還是莊周。一會兒醒來之後,才發現自己分明是莊周。剛才的夢,不知是莊周在夢中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在夢中變了莊周。莊周與蝴蝶,本來是兩個東西,但在夢中卻變成了一個東西。這就是物化之境。)莊周曉夢迷蝴蝶!
人們如果能夠獲得一種忘記自我,與萬物溶為一體的境界,則萬物自然齊一。世人啊,齊物之境其實並不飄忽,只要在觀注萬物時忘掉物我之間的界限,忘掉自己的偏好,就能與宇宙天地相交融。你們將得到大美,你們將得到大樂,這種樂無法用語言文字表現出來,它只能停留在體道者的心中。
標籤:
瀏覽次數:
22
人氣指數:
22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初一的心情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傳-第柒章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