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Olga(吳美君)的第一段婚姻,因沒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對於成功的婚姻,抱持的價值觀,就是「名」與「利」,有好的頭銜,給家人好的物質條件,我們以為這就是「愛」。
我們夫妻倆在30出頭,紛紛攀上事業高峰, 每天競相比忙、比晚,常弄到11、12點才下班,不僅關係像室友,還把雙胞胎兒子的照顧,丟給保母與奶奶,對於家事更是互相推諉,火氣一來,便毫不留情,直指對方的不是。
像我知道她的弱點,是在乎自己沒有盡到媽媽的責任,我就會不斷在這裡放箭, 一定要讓她受傷。不過, 她也傷我很重。我知道Olga在職場的潛力,一路都很鼓勵她向上發展,但當我獨力創業陷入瓶頸而發愁時,她並沒有在旁支持我,反而不斷地責難。
我們那時常常會丟給對方一句「判死刑」的話,就是:「我知道你就是這樣」、「你總是如何如何」,讓任何的關懷甚至鼓勵的言語,都變成言不由衷的譏諷。
機會不把握,就再也不能復合
我們離婚後,並沒有帶著恨意,我還是會帶孩子跟Olga聚餐, 她買房子我還去幫她殺價, 我認為她仍是孩子的媽媽,我也試圖把他當成朋友。
沒想到種下這個善的因,讓Olga產生了復合的念頭,遂展開她的求婚計劃。
她邀請我去參加她的受洗典禮,我沒想太多,帶著孩子到了現場,她突然在台上向我和孩子道歉,希望我們能重新來過,雖然場面令人感動,但當時我完全嚇傻了,急急忙忙想逃走。
後來,我被她的誠心打動,心想她這麼有智慧地搭了個台階,如果不把握住這次機會,恐怕我們兩人就真的再也不能復合了!
別再想對方「應該」做什麼
當我們決定再走進禮堂,彼此看待婚姻的態度,也有了極大的改變。
例如,過去Olga不喜歡洗廁所,我氣憤地洗完後,可能會把她罵一頓,但現在我放下期待,幽默感就出來了。我洗完後, 會拿《聖經》裡的話告訴她:「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Olga就會撒嬌且耍賴地詮釋成:「所以,為了愛,我可以忍耐這股臭味,一直到你去洗乾淨為止。」將一場干戈變成了喜劇。
另外,我發覺當我不去想哪些是Olga「應該」要做的事,像是叫孩子起床、替孩子做早餐,而是心甘情願地去完成,過程中,孩子願意跟我分享很多生活點滴,也帶動了Olga,她心生嚮往這種互動,開始主動說要學煮飯,一改過去互相推諉的敵視氣氛,變成一種互相帶動的良性循環。
我很感謝信仰讓我把愛找回來。愛不只是「擁有」,無私的「付出」,才是一種「真愛」!
例如,過去Olga不喜歡洗廁所,我氣憤地洗完後,可能會把她罵一頓,但現在我放下期待,幽默感就出來了。我洗完後, 會拿《聖經》裡的話告訴她:「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Olga就會撒嬌且耍賴地詮釋成:「所以,為了愛,我可以忍耐這股臭味,一直到你去洗乾淨為止。」將一場干戈變成了喜劇。
另外,我發覺當我不去想哪些是Olga「應該」要做的事,像是叫孩子起床、替孩子做早餐,而是心甘情願地去完成,過程中,孩子願意跟我分享很多生活點滴,也帶動了Olga,她心生嚮往這種互動,開始主動說要學煮飯,一改過去互相推諉的敵視氣氛,變成一種互相帶動的良性循環。
我很感謝信仰讓我把愛找回來。愛不只是「擁有」,無私的「付出」,才是一種「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