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89960
 浮生若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放風箏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闊别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關於師說
作者: 浮生若夢 日期: 2011.09.28  天氣:  心情:

受尊敬的日子 祝授業解惑的老師德報福安
 下列相片是學生時代的敬師活動








師說 (這篇是我一直念茲不忘的文章) 跟各位分享最後一段 也是本篇勵志所在
李氏子蟠.... 網路查一下可能沒答案  等等在後記公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焉。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之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复,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吾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子、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下列照片是去到曲阜敬仰先師



關於孔廟摘錄部分出於我的部落格
目前保存的孔廟是修建於明正德年間(1513年),曲阜縣城以孔廟為中心修建,為了全面保護孔聖人的廟堂,在南門建立城牆。萬曆年間(1594年),更於牆上開設仰聖門。此門平日緊閉,只有皇帝祭孔或派人祭孔方可打開。
 
入口要過好個幾個的門 (五進)
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手書的紅色大字:「金聲玉振」。牌坊的4根石柱末端附有抱鼓石,柱頂飾有蓮花寶座,寶座上各蹲踞一雕刻古樸的獨角獸「辟邪」,俗名「朝天吼」,這是中國古代王爵府第才可使用的裝飾物。
寓意孔子思想集先賢大成




「金聲玉振」是什麼意思呢?古代奏樂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磬(玉振)結束,「金聲」、「玉振」就代表奏樂的全部過程。
為什麼孔廟的第一道牌坊會以音樂術語命名呢?原來孟子曾這樣稱讚孔子:「孔子的思想就像奏曲用的金聲和玉振一樣,集各家之大成」。因此這道建於孔廟最前端的「金聲玉振坊」,就是寓意這是集大成的聖人孔子的廟堂。
 
櫺星門是孔廟的第一道大門。
明代初建的櫺星門為木質結構,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改為石柱鐵梁。
古時的達官貴人喜在大門貼上功狀。左稱「閥」,右稱「閱」。
作為孔聖人廟堂的大門,櫺星門的鐵梁之上鑄刻了12個龍頭作為閥閱。門坊的4根圓柱上綴有祥雲圖案,柱頂各雕天將一尊,怒目握拳,神態各異。「櫺星」又名靈星、天田星、文曲星。古人相信文曲星「主得士之慶」,是主管教育、文學的星宿。孔廟第一道大門以此命名,就是把大教育家孔子比做天上施行教化、廣教英才的「櫺星」。






成化碑」以正楷書法寫出對孔子推崇萬分。明代皇帝立的成化碑,據說是孔廟各朝林立的碑林中,文字最好的。 
孔廟建築年代久遠,歷朝都進行過修繕工程,其中明代的修葺工作可算是最完善。
 
奎文閣是孔廟的藏書樓,是孔廟的一件寶。說它是寶,原因有二:一在於其年齡,奎文閣在孔廟建築中年齡最古老,始建於宋朝天禧二年(1018年),至南宋年間,統領北方的金朝再度重修;二在於其內涵,書樓上層專門收藏歷代皇帝御賜的各種書籍墨跡,下層則收藏歷代帝王祭祀孔子時所需的香帛之物,以及社會人士捐獻的圖書。
 
莊子‧漁父描寫過孔子設教的情景:「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大成殿這裡是祭祀孔子的正殿。殿內有供案、禮器、樂器,正中的神龕內供奉著孔子塑像,兩側為孔子弟子和後人的塑像
 
位於孔廟之西的孔府,是孔子後代嫡長子孫世襲居住的府第。孔子後裔被封為「衍聖公」,因此孔府又稱「衍聖公府」。
孔府擁有樓、房、廳、堂460餘間
「衍聖公」是在古代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被稱為「天下第一家」。明代將「衍聖公」升為一品官,位列群官之上,更特許在紫禁城騎馬,陪同皇帝視察學務。歷代王朝不斷對孔子嫡裔加官封爵,歷史上先後有11位皇帝19次親臨孔府,達官顯貴也與孔府結親。
 
六代含飴是乾隆御賜的匾額因為當時滿漢不能通親他想辦法把女兒嫁到孔家
六代含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曲阜,前來拜祭孔子、看望女兒,為孔子七十一代孫孔昭煥的高祖母,誥封衍聖公一品夫人黃氏而題寫的。意為六代人其樂融融,就像嘴里含著飴糖一樣。



後記
師說 末段提到的李氏子蟠(李蟠) 出於唐史 是當時皇帝最疼愛有加的侄兒 四歲就能通曉大部份的古文 六歲就能脫口成詩 智慧敏捷是屬與當時的天才兒童 經常被黃帝喚進宮內抱在身邊吟詩作樂
皇帝也常想如此聰明的小孩 到底去給他請哪位老師比較好?
再三考慮之後就欽點韓愈當他的老師 
韓愈有些惶恐但也很用心在教導李蟠 (因此也為他贏得天下第一師的美名)
末段要意 韓愈想說的是 像李蟠如此顯赫家世的天才兒童都非常用功的求學問
沒有如此皇親與智慧的世子 是不是要更加努力求學才是










標籤:
瀏覽次數:80    人氣指數:280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放風箏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闊别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