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692410
 維新之嵐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又平安地渡過了一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屈原咧~~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鋒哥訪談
作者: 維新之嵐 日期: 2009.05.13  天氣:  心情:
從棒球板上看到的鋒哥接受壹週刊訪談,真是道盡他一路走來的心酸呀~~

==================

   前言:從去年十月職棒米迪亞球隊涉入簽賭、經典賽又輸中國隊,全國都在討論台灣棒

球該如何挽救,政府也發現事態嚴重,撥經費、改制度,試圖振興國球。

於是我們想到陳金鋒和張誌家,二OO一年世界杯棒球賽對戰日本一役,張誌家以完封

勝搭配陳金鋒轟出的致勝兩分全壘打,打得人心沸騰。當時台灣棒球還能與日韓一較高下

,當時球迷還能振臂高呼。


    我們和陳金鋒、張誌家兩位中華隊老將,從國內外棒球環境談起,說到他們眼中台

灣棒球近況,也聊到他們旅外時的心路歷程。說到底,兩人都認為,棒球打到最後,

不光追求球技,而是心的磨練!





    陳金鋒在球場上吸收超量的紫外線,臉上有過濃咖啡的膚色,兩道濃眉糾在一起,

嘟著乾裂的嘴唇望著前方練球的二軍球員。他雙手插在胸前,像對記者擺出防禦陣式,

又像電影中那隻扯裂暴龍巨口,稱霸遺世孤島,回到巢中臥鋸山崖,孤傲遠眺

汪洋的金剛。


    一九九九年,陳金鋒是台灣首位到美國職棒發展的球員,歷經七年3A與大聯盟的起

伏,最終因合約到期而選擇返台發展。他付出了棒球選手最黃金的歲月,卻僅以指尖觸

碰到美夢柔軟的襯邊。


    三十二歲的陳金鋒總是沉默,我們請他談談現階段台灣棒球環境有何需要改進之處

,他歪著嘴想了一會才說:「我不適合談這個問題。」事後熟悉台灣棒球環境的記者說

:「台灣棒球問題一籮筐,不但說不完,說了還會得罪很多人,而且如果陳金鋒說了,

人家會說,你陳金鋒現在會批評球壇囉?這麼臭屁!」


    原來在那沉默的片刻,陳金鋒腦子轉了那麼多優劣得失的念頭,如投手出手後,球

飛抵打擊帶的二秒鐘內,他必須迅速判斷球速、位置與投手心理,進而做出揮棒與否的

決定並指揮軀體完成瞄準、揮擊、扭腰的動作。他動腦的速度必須飛馳得比球速還快。

難怪有科學研究發現,打擊率三成以上的棒球選手,智商都頗高。




    從旅外經驗談起


    陳金鋒繼續執坳地望著球場,場上打擊聲如冰鑿鏗鏗鏗地錐擊國境之南的艷陽也無

法融解的冰凍空氣。十分鐘後,張誌家懶洋洋地晃到了,他在2002年加入日本西武隊

,並立刻以連續28局投出三振,打破日本職棒連續三振局數的紀錄。也兩度拿下最有價

值球員。但2004年底,他肩膀受傷,球感盡失,隔年轉降二軍,2006年遭球隊釋出,去

年才加入La New熊,與陳金鋒同隊。


    於是我們在球場三壘旁的休息區,以他們旅外的經驗,從美、日球員訓練開始,談

起台灣棒球的狀況。


    張:「日本球隊訓練內容跟台灣差不多,不過球員自我要求比較高,訓練分量很重

,每天投手練習四小時,打擊練五、六小時,新進球員甚至練到七、八個小時,白天練

完,吃完飯,晚上繼續練,而且比賽也比台灣多。」


    陳金鋒雖然仍看著球場,其實一直聽張誌家說話,張誌家的開朗,稍稍軟化了他的

態度,像在磚牆中硬摳出一塊磚而露出一個小缺口似的,當記者問起他在美國的經驗,

他才接口說:「美國比賽很多,訓練內容也跟台灣差不多。」


    記:「既然訓練差不多,為何這幾次的國際比賽,讓人覺得這幾次的國際比賽,讓

人覺得台灣棒球水準日漸和其他國家拉大?」


    張:「我不覺得是拉大,只是年輕選手還沒跟上來,打國際賽壓力很大,年輕選手

比賽經驗不多,抗壓性不夠,我們年輕時一直打國際比賽,會比較有經驗,比較不

緊張。」


    陳:「比賽多,經驗就多。」


    記:「美、日職棒競爭激烈,球員之間會因此而勾心鬥角嗎?」


    張:「日本會,如果你跟某個球員爭同一個位子,他可能本來跟你感情很好,之後

就不太跟你講話。在那裡,沒有利害關係才會變成好朋友,我跟松土反大輔會是好朋

友,因為我們都知道我爭不過他。」


    陳:「美國就這樣,有能力就在上面,相處上,大致跟台灣球隊一樣,隊員之間也

會說笑。」


    記:「獨自在那樣的環境裡,難免會寂寞,你們都是在旅外時結婚的,是因為寂寞

嗎?」


    張誌家發現記者的眼神落在他身上,不好意思地「嘿、嘿」乾笑兩聲說:「我是啦

,不知道他(指陳金鋒)怎樣。」而當記者和張誌家的眼神一起轉到陳金鋒身上時,不

習慣回答私人問題的他,面對四隻眼睛的質問,不安地扭動一下身體才僵硬地說:「我

就是時間到了就結婚啊。」




執著勝過眾人



    他那模樣就像被老師點名起立答題的小學生。陳金鋒和王建民一樣,從小都屬於安

靜內向又瘦弱的學生,只簡單地信仰:「努力做好教練教的就沒錯。」但陳金鋒發跡得

比王建民早很多,他在讀善化國小時已是上壘率極高的打者,高二就成為固定第四棒,

十八歲在菲律賓的一場比賽,揮出一支場外全壘打,菲律賓還將他的畫像留在球場牆上。


    他對棒球的執著勝過許多人,即使被小學教練打耳光打破耳膜,使得後來平衡感欠

佳,無法靈活守備也不離開球隊,高中畢業甚至放棄保送大學而加入合作金庫隊。他像

鑽研某種冷僻學科的學究,外人眼中枯燥單調的揮棒動作,在他心中卻如宇宙般的深邃

奧妙。



    記:「今年二月王貞治來台曾說,台灣棒球人要找回打球的初衷,就是那股單純的

熱情與樂趣,兩位怎麼看?」


    張:「我小學時打球,不用害怕輸贏,覺得很好玩。後來有輸贏,感覺就變質了,

再後來打棒球就只為了賺錢。我當初會選擇到日本,就是不用到美國從小聯盟開始打,

那時我家需要錢,我要盡快賺越多錢越好。有一段時間我就缺一個快樂的心,只覺得我

今天來球場練球,今天的錢就賺到了。去年年底,我有了女兒,想為老婆女兒多打幾年

,生活有了目標,也慢慢快樂起來。」


   總算問到陳金鋒願意談的話題,他一句一句嚴肅地說著,也能感受到他對職棒

近來發生的醜聞隊球界影響的無奈。


   陳:「我覺得台灣棒球沒有不照顧球員,是球員自己做出來的,沒有發生這麼多事

(簽賭、放水),台灣棒球不會變成這樣。別人做的事,我們在承擔,不是道理,但棒

球人就必須去面對這些問題,不然就不要打棒球,我們只能努力去做好,看這個環

境能不能改變。」


   張:「去參加國際比賽,每個人都想拼、想贏,因為穿上藍白球衣氣氛就會不一樣。今

年經典賽前,我就跟參加比賽的年輕球員說:『藍白球衣很重,沒那麼好穿。』沒錯,

在國內表現得好就可以穿藍白球衣,可是參加國際比賽,你有辦法表現得好嗎?那個壓

力你擋得住嗎?」


    「既然要打,就要自己要承擔受傷的風險,我就是在2004年雅典奧運受傷,我也沒

怪誰,那是自己選的。我們從小就夢想打中華隊,很難抗拒那件球衣,而且當一個公眾

人物就是要有名,要成名,參加中華隊是最快的捷徑,打得好就成名了。」


    陳:「我覺得比賽輸了,會不會被罵不是重點,重點是有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我

一直盡量參加中華隊打國際賽,是因為覺得自己有這個能力就去做,畢竟國家栽培

過我,如果做不到,我也沒辦法,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環境……,有一天我

也會打不到球,就要換年輕人加油。」


   記:「現在年輕球員心態上跟你們過去有何不同?」


   陳:「有些球員在台灣也許表現得不錯,可是,要會想到國外面對的對手可能比你

更好甚至超越你很多,要有這種心態,才有最大的進步空間,才會去思考將來要去面對

的人物是甚麼、自己的問題是什麼。」


   「有時候我累了或是心情不好,會控制情緒,來到球場,就把那些情緒放下,準備

練球,因為我在美國看過一些很好的選手,不管他們打得多好,只要回到球場上,

還是很努力打球。」


    張:「在國外打球會發現每個對手都很恐怖,也因為這樣我到日本變得比較積

極,自我要求比較高。」


    陳:「厲害的球員真的很多,美國每年高中、大學畢業有那麼多的棒球人才。不過

我覺得,不管球員資質好不好,最重要是他後來的訓練,變得比那些資質好的選手更好

,這還是我剛剛說的心態上的問題。」


    記:「最後兩位離開原屬球隊返台發展,當時的狀況與心情如何?」


    陳:「我離開美國,是覺得繼續在3A打沒甚麼意思了。我幾次上大聯盟比賽,在

場上得失心也不會特別重,就照平常心那樣去打,不過可能是人多,教練考量的角度不

一樣,所以我上場的機會不多。可能是我努力不夠,不夠好吧?」


    陳金鋒從未對外細說當時他的心情(或許是不擅言詞抑或認為多說無益),卻可以

從他不斷說自己不夠努力的沉重語氣,聽出他對夢碎的自責至今仍未散盡。說到這,陳

金鋒有事要先走,我請他在通道上拍照時問他:「你是第一個到大聯盟的打擊者,但第

一個在大聯盟打出安打的是曹錦輝、第一個打出全壘打的是郭泓志,你會不會覺得遺憾

?」他笑笑地說:「不會吧,沒甚麼遺憾,他們也是台灣的光榮,沒有誰先誰後,我沒

有做到,至少他們做得到。」隨後他粗大的身軀撐開走廊的幽暗,消失在盡頭轉角。





天分一夕全失



    2004年我受傷復原後就被調到二軍。當然,會受傷也怪自己沒有好好保養。台灣選

手比較沒有保護的觀念,只知道投完要冰敷,雖然日本球隊都有按摩師,可是都要讓學

長先按摩,我懶得等就先回家,治療次數比較少。而且每次球季打完,休息的兩個月應

該好好保養,可是我覺得自己年輕體壯,也因為沒受過傷不知道怕,一回台灣,只做一

些練習,其他時間拼命玩,最後就受傷了。


    開完刀,我突然不會投球,到現在也不知道原因,再怎麼出力,球速只有

一百二、三十,教練給了一些姿勢的建議,還是投不好。我真的很害怕,白天訓練

加倍,晚上再看自己比賽的錄影帶,有一點想法,又出門練習,還是沒用。我當兵時有

七個月沒碰球,怎麼會有一天,我完全忘記怎麼投球。


    當我接到球團釋出的通知,我心裡還滿平靜的,因為在二軍的那兩年,我實在太痛

苦了,對我來講,釋出或許是一種解脫。不過當我打電話跟我爸媽講的時候,他們說的

第一句話是:「誰叫你不認真!」我聽到這句話就哭了,我老婆、許銘傑(另一位西武

對台灣球員)和他老婆都在旁邊,我們四個就一起哭,我覺得爸媽怎麼都不體諒?幾年

前我投得好,我承認沒有很認真練球,後來我都到二軍了,怎麼可能還不認真?




    沒對不起棒球


    但畢竟是自己的父母,我也不可能跟他們講什麼。我爸爸很嚴厲,從來沒有讚

美過我,甚至我在世界盃投出名,也沒讚美過,我很習慣了。


    我也知道國內球迷對我有很多苛責,可是我覺得對球員應該多一點鼓勵,畢竟我們

為國家也出了很多力,球員低潮不該落井下石,講實在話,台灣錦上添花的很多,雪中

送炭的很少。後來我看開了,我認為我沒有對不起棒球就好。


    回台灣後的兩年,我都在做復健,還想回球場,沒辦法,轉行也不曉得要幹嘛。一

直到去年,上場時我都有不安定感,不知道會不會突然又不會投了,可能自信跑掉了,

我不想回想那種感覺。今年我的球感恢復了七、八成,如果四、五年前,能調回現在的

狀況,我有信心能完全恢復,但畢竟現在快三十歲了,要回到百分之百不太可能了。也

因為快三十歲了,我覺的一切穩定就好,不像年輕時那麼想拼敢衝了
標籤:
瀏覽次數:153    人氣指數:1353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又平安地渡過了一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屈原咧~~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