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557128
 網拍糖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我二姐(甲狀腺機能亢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好想回家喔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二姐類風濕性關節炎
作者: 網拍糖果 日期: 2010.11.09  天氣:  心情:
我二姐因類風濕性關節炎已住院多時了

明天還要去做蠟療 我想那還好

總而言之阿 我好想出院喔



義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主任程兆明博士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什麼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多系統發炎性疾病。此病主要侵犯滑膜組織,引起持續性的滑膜炎,產生疼痛、腫脹。此病多以對稱性的方式侵犯周邊關節,可導致軟骨破壞,硬骨侵蝕,造成關節變形與關節功能喪失。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侵犯關節之外,也會侵犯身體其它器官,為一種多系統性的慢性發炎疾病。

幸好近年來由於分子醫學不斷增步,使我們對此一疾病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能對此疾病作有效之治療,尤其若能早期診斷以及適當之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例多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世界各地的盛行率約為0.5-1%,在台灣別約為0.4%。全台灣罹患此病的人總數約為12萬人。此病好發於20-45歲中年人,女性與男性比約為3:1。此性別間之差異隨年齡之增加而減少。



為何會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病因學仍不完全了解。流行病學顯示帶HLA-DR4基因之個體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之機會為一般人之六倍。對同卵孿生子之研究顯示﹕當兩人中一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時另一人患此病為之機會15-20 %,遠較異卵孿生子之5%的機會為高。由此可推測類風濕性關節炎乃由遺傳因子與環境因子之間的互相作用而引起。帶有某一特定基因不一定得病。此特定基因必須在某種特定環境下才發病。此誘發因子可能為細菌或病毒抗原。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可能致病機制為﹕當某一病原體侵犯時,巨噬細胞將其吞食之,將其切成小片段,再經由HLA分子把「致關節炎」片段呈現給CD4+T細胞。於是此T細胞產生某些細胞激素,活化巨噬細胞。此巨噬細胞於是分泌一些發炎性細胞激素 (例如TNFa, IL-1),導致滑膜增生和肥大、膠原酶釋出。最後導致軟骨破壞,硬骨侵蝕,造成關節損傷、變形與關節功能喪失。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如何



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為對稱的周邊小關節多關節炎。患者常有清晨僵硬之感覺﹔受侵犯關節有疼痛、腫脹、以及壓痛。常受侵犯之關節依序為掌指關節、腕關節、以及近端指間關節。慢徃發炎可能產生關節變形。

可能之關節外表現包括﹕發燒、食慾不振、虛弱、疲勞、皮下結節、血管炎、鞏膜表層炎、鞏膜軟化、乾燥症候群、心包膜炎、心肌炎、肋膜炎、肺間質性織維化、Felty 氏症候群 (類風濕性關節炎併發脾腫大以及中性球缺乏) 、骨質疏鬆症、以及肌炎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病况如何評估



臨床上評估病况依據﹕仔細的問診有關病史、曰常生活、以及檢查包括身體所有的關節等之理學檢查。

實驗室方面依據﹕血液學檢查、紅血球沈降率 (ESR)、類風濕性因子、滑膜液分析、和關節X光片等。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診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之診斷乃依據美國風濕病學院所定的診斷標準。此診斷標準包括下述七點﹕



1. 晨間僵硬超過一小時﹕關節在早晨起床時有僵硬的感覺,而且此僵硬之感覺須經活動超過一小時之後才逐漸消失。

2. 十四關節區中有三個以上關節炎。此十四關節區為﹕掌指、腕、近端指間、肘、膝、踝、以及腕趾關節) 。

3. 手部關節炎。

4. 對稱性之關節炎。

5. 類風濕結節﹕皮下出現小結節。

6. 類風濕因子﹕血液中出現一種名為類風濕因子之自體抗體 。

7. X光片可發現典型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變化 (包括關節邊緣性侵蝕,或關節周邊骨質疏鬆) 。

此診斷標準具有高度之敏感性及特異性。若附合上述四點或四點以上者,則應高度懷疑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典型症狀患者之診斷並不困難。但早期之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與許多其它疾病是很相似的﹕不論是血液學檢查、紅血球沉降率、類風濕因子、滑膜液分析、和關節X光片等都可能是正常的。而且不是只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才會出現類風濕因子。所以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臨床經驗和技巧才不至誤診。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治療

雖然目前醫學仍無法根治類風濕性關節炎,但由於醫學的不斷進步,目前已可有效地控制病情,使病人維持到近乎正常的活動範圍。若不給與有效治療,關節炎多會斷續惡化,造成重大傷害甚至加速死亡。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破壞以早期U鉅。為了達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目前多主張在病人的關節產生不可恢復性的損害之前,就開始採取積極有效之治療。常用藥物可分為﹕

1. 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 (NSAID)。通常此類藥物為是首先被考慮使用的藥。但根據不同的病情,常須搭配 DMARD (見下述) 使用。

2. 類固醇藥物。多以低劑量之類固醇藥物 (£ 10 mg prednisone/天) 使用,可有效地控制病情,保持關節的功能。

3. 疾病修飾的抗風濕藥物 (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 亦稱DMARD)。此類藥物可修飾或改變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發之破壞。此類藥物包括﹕methotrexate, hydroxychloroquine, gold, D-penicillamine, sulfasalazine, leflunomide, azathioprine, 以及minocycline 等。Methotrexate 常為初期DMARD 之首選藥物。此類藥物應早期服用。勿等到關節已受損才服用,因此時已為時太晚。而且早期及有效的治療可減少心血管等之發病及死亡。此類藥物作用較慢,常須2-6個月之久才產生最大效果。為得到最佳療效,其間常須服用類固醇以控制病情。

4. 生物性 DMARD。如前述,細胞激素 (例如TNFa, IL-1)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之致病機制中扮演重要之角色 。因此最近發展出對抗此些細胞激素之生物製劑 (例如﹕抗TNFa 之etanercept [商品名Enbrel, 恩博] 及infliximab [商品名Remicade]﹔抗 IL-1 之 anakinra [商品名Kineret]) 。此些生物製劑不但可有效控制病情,而且作用較傳統之DMARD 為快。唯須注意其長期服用之副作用,如感染等。

多數患者須要NSAID、類固醇、DMARD等之某種混合搭配使用。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須注意感染。患者應接受肺炎球菌及流行性感冒疫苗之預防接種。

標籤:
瀏覽次數:141    人氣指數:5741    累積鼓勵:2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我二姐(甲狀腺機能亢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好想回家喔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