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看一本書,
是很久以前在書店廉價區中買來的,
一本定價220元的書,
出售時却只剩69元而已..
我看看內容,
確實寫得不錯,
怎麼會被賤賣了呢?
真是買到賺到,
於是很開心地把它買下來..
話說,
戰國時期,
有住蔡國的上大夫名叫衞子期,
因為國小人少,
很容易被大國欺負,
於是他和國君商量,
挑中鄰近的楚國做庇護所..
可是要怎麼做才能把這種意思傳達烚楚王?
要如何才能成功?
還有,
要怎麼做才能做得體面又逹到目地呢?
這事困擾衛子期很長一段時間,
終於他想起了一條出路:
那就是找楚王的侍從公羊獨,
他是蔡國山齊郡人,
和衞子期剛好是同鄉..
有一天,
衞子期化妝成一位商人,
前往楚國,
到了公羊獨的府第,
他託僕人送一盒東西給公羊獨,
不一會兒,
只見公羊獨親自帶領家人,
前來迎接衞子期..
是什麼東西讓公羊獨如此看重呢?
其實公羊獨在楚國什麼都有,富可敵國,
送他黃金白銀之物定然不喜,
但他有一個癖好,
就是愛吃自己家鄉生產的鹹魚乾..
可是一直苦於吃不到正宗家嫏生產的鹹魚乾..
這次衞子期不只送他一盒,
而是送他二十馬車的鹹魚乾,
以如此大禮相贈,
他怎麼不喜?
這個故事在說,送禮是人之常情,
但送什麼很關鍵,
有時候,
你自己覺得禮品己夠重了,
可是在對方看來,
却根本沒放在眼裏,
這時,你就該考慮一下,
該怎麼選擇對方喜歡的或價格適當的禮品!
有位陳先生,
常開車去看朋友,
有一次,
他去看朋友時,
心想要走的時候,
再把車上的禮物拿下來即可,
於是他空著兩手進屋,
大家寒喧一番,
時近中午,
朋友沒有留他的意思!
於是,
他起身告辭,
說:"我把車上的禮物拿下來"
朋友一聽,
馬上說:"今天中午怎麼能走呢?就在我這裏用餐"
妻子也立刻轉身去廚房!
那次之後,
陳先生總算明白一個道理,
拜訪朋友,
要採用"兵馬未到,糧草先行"的策略,
只要有禮在,
態度準沒錯..
中國人常說:
"不是看上他那一點東西,...,關鍵是有份心意在"
其實,就是看在那點東西上,
才會這麼計較!
只帶份心意,却不帶表現心意的東西,怎麼行?
禮,要送在平時,
關係,要經常維護,
朋友之間,要常走動,
關係才會常保不斷..
"有空去坐坐",
帶份禮品最好不過,
朋友會說你禮數太多,
說你不當我們是朋友,
告訴你下回千萬不要帶東西來,
你要真聽他的話,
那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朋友心裏很高興,
證明他在你心中很重要,
你常想著他..
理由很簡單,
你看得起他,
表現在禮物上,
看得見,摸得著,
沒有人會瞧不起看得起自己的朋友,
所以他一定會很高興,
並在適當時機也會給你回報..
禮,
要送在不知不覺中,
但也要把握好時機..
以上,
是出自張振寧寫的人性放大鏡,
這本書裏的文章..
ps:
看了這篇,
使我想起一個寓友的作法,
她說她大陸老鄉的親人,
習慣喝較淡的茶,
台灣的茶喝不慣,
可是每次她回去大陸,
總是帶一大箱的台灣茶葉回去..
當時,
我不明白她為什麼這麼做?
明明對方不喝台灣的茶,
還要送茶葉去..
這有什麼用呢?
後來她解釋:
大陸製品,
已充斥台灣,
包含手機,電腦等..
再送這些回去,
似乎是多餘的...
唯有茶葉,
是他們那裏買不到的!
雖然他們本身不喝台灣茶,
但是自己不喝的台灣茶,
送給朋友時,
却是變成當地罕見之物,
所以相當搶手...
原本送大禹嶺的茶,
後來,
他們指定要阿里山的茶,
明明大禹嶺的茶口感較好,
可是他們還是要阿里山的茶,
原因就在,
他們國小課文,
有一篇提到阿里山..
大家對阿里山很有親切感..
後來,
也就將茶分兩批送,
一邊裝阿里山茶,準備送外人
另一邊裝大禹嶺的茶,留給會品茶的家人!
這位寓友心思細膩,
處世高明,
於是,
我把它寫在日記中.
和大家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