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72348
 JOVI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做一場,老男人的春夢~~~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給婚後男人的一封信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為什麼錢變多了,快樂卻變少了?
作者: JOVI 日期: 2016.07.09  天氣:  心情:

現代人的生活有太多的物質刺激,可是物質的豐富,並不能代表我們精神的富足。
會遞減的幸福感

我們都有這種感受,在自己很渴的時候,如能得到一杯水,會感到無比快樂和驚喜,因為喝下這杯水之後,口就不那麼渴了。可是如果再讓你連續不停地喝,你的肚子已經脹了,不但不會覺得舒服,反而覺得難受。

一個中國老太太,文革期間在菜市場排隊買魚,挨凍了兩三個鐘頭,才買回一條魚。中段清蒸,尾段紅燒,魚頭做砂鍋,一條魚讓全家高興兩個禮拜。後來她去了美國,魚隨時可以買到,再不用排隊,卻覺得美國的魚沒有當年北京的魚好吃。

沙漠中的跋涉者見到一泓清泉會歡呼雀躍欣喜不已,而久居湖海之濱的人們對著滿目的水光卻未必有半點喜悅;饑腸轆轆的乞丐對著一碗青菜豆腐湯可以狼吞虎咽風捲殘雲,而當他搖身一變成為富翁每日對著山珍海味時,卻怎樣也吃不出當年的可口與美味。

某種東西的供應量逐漸增加以致能滿足人的需求時,它所引起的幸福感會逐漸減少直至趨向於零,這就是幸福遞減律。越來越小的邊際效用這種幸福遞減效應,其實來源於經濟學中一個非常著名的規律,這就是所謂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越來越小的邊際效用
「效用」是西方經濟學中一個非常基本的概念,經濟學家們用它來衡量商品滿足人的欲望的能力,即消費者在消費商品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現代西方經濟學把效用最大化問題看成是經濟學的最根本的問題,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實現個人效用最大化。在市場上,消費者對商品和其他資產的選擇,都是為了實現個人效用最大化。

而所謂「邊際效用」,則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一個單位商品消費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其遞減規律說的是: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消費者從某種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

奧地利的門格爾等人則認為,人類的欲望在總量上是無窮的,在種類上是多樣的。但是,就某一具體的欲望來說,它又是有限的。一般來說,某種欲望的滿足當它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對我們具有很大的意義。但超過這個限度以後的滿足,則對我們所具有的意義就會減少。當這種欲望的滿足越過某個限度之後,就不但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反而會給我們帶來痛苦,成為我們的一種負擔。

這條規律適用於從饑餓到愛情的一切激情。同一種享受,當它不斷重複而超過了一定限度時,它所給我們的享受會不斷遞減,直到最後,享受轉化為負擔。換而言之,任何一種欲望的強烈程度都會隨著它的不斷被滿足而減弱,最終這種欲望會消失。比如說,人們對於食物的欲望會隨著它的逐漸滿足而減低,直到最後達到飽和點,從而在一定時間內食欲就會消失,而且過量還可能帶來作嘔等痛苦。
無論是「欲望飽和」,還是「幸福遞減」,其實說明的都是同一個事實:人所能追求的東西,帶給我們的滿足是逐漸減少的。
幸福是什麼

我們首先要問:幸福究竟是什麼? 對於「幸福」,不同的人更有不同的解析。有的說「幸福就是對生活現狀滿意的愉悅感」,有的說「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還有的說「幸福就是那些快樂的時刻,一顆寧靜的心對著什麼人或什麼東西發出的微笑」……

無論怎麼說,有兩點是逃不走的,一是幸福來自「真實生活」,二是幸福源於「內心深處」。幸福是一種全方位的體驗,或是「熱愛生活、勤奮工作」,或是「堅韌不拔、意志堅強」,或是「精打細算、精於算計」,或是「自由自在、生活舒適」。

幸福是一種感覺,但這種感覺又是靈活多變的,同一個人對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環境,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昨天是一種感受,今天是一種感受;開始是一種感受,以後又是一種感受。

實際生活中,影響「幸福」的因素有很多。社會的安定與否、物價的波動、職業的變化、個人收入的變化、業餘生活的豐富與否、愛情婚姻狀況和身體狀況的好壞等等,都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幸福感。在現實生活中,容易感到幸福的人,常常是那些樂觀開朗的人、不喜歡同別人攀比的人、有知心朋友的人。一個人,如果他懂得知足常樂,願意幫助他人,就更容易體會到幸福的滋味。
而身體好、收入穩定的人也往往更能被幸福所光顧。
尋找幸福之源

現代人的生活有太多的物質刺激,可是物質的豐富,並不能代表我們精神的富足。

許多人對於平常的幸福就沒有足夠珍惜。做單身漢的時候,會十分盼望有一個家,每天下班回家後就能吃上已經準備好的飯菜。可是一旦成了家,天長日久之後,面對家裡的飯菜,也許就會認為沒有外面的可口,沒有照顧到營養搭配。幸福感就這樣悄悄消失了。

有了困難,才知每一分錢來之不易;有了困難,才知人間真情是多麼的溫暖。

某電視台曾經組織了一個叫做「家庭生存體驗」的節目,每次派出兩個家庭的全體成員,不帶分文,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去尋找生存之路。結果,幾乎個個歷盡艱辛,但又個個感觸很深,因為他們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幸福是需要提醒的—因為人們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

正如美國人說的這樣一句話:「我以為幸福剛剛開始,其實錯了,幸福一直都在你身邊。」源源不斷地從物質生活中獲取幸福感的人,並不是那些有錢人,而是一些低收入者,生活並不十分富裕的人。他們總是因為得到一點什麼而歡欣鼓舞,並且能夠保持著樂觀的天性。他們的開朗與樂觀的精神是從心底發出的。一眼望去,你就會發現,他們的幸福來得是那樣簡單。

幸福隨著追求而來,隨著創造而來,隨著希望而來,隨著需要而來。但幸福又像一個匆匆的過客,在哪里也不會久留。有奮鬥,才會有成功;有付出,才會有滿足。

十九世紀丹麥哲學家索倫•奧貝•齊克果(Soren Aabye Kierkegaard)有一句名言:「每一種事情都變得非常容易之際,人類就只有一種需要了—需要困難。
」困難是一塊試金石,困難是一本教科書,平靜的海面永遠不可能造就一個有經驗的水手。過去的幸福,是因為戰勝了過去的困難;今後的幸福,也都在今後困難的身後。

尋找困難,就是尋找新的奮鬥目標,做過去所未做的事,這樣,我們才能從不停的奮進中,找到幸福之源。

物質越豐富,人們從物質中獲得的幸福感就會越少。
標籤:
瀏覽次數:214    人氣指數:214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做一場,老男人的春夢~~~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給婚後男人的一封信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