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有一個男性友人失戀時向我傾訴,絮絮叨叨說了一大串,最後問我"愛 .情.慾到底是什麼東西?把人搞到快死掉!" 我那時可能想逗他吧,隨口就唱出"什麼叫情,什麼叫意,還不是男的女的在做戲;什麼叫癡,什麼叫迷,還不是自己在騙自己..."我一直很喜歡用"情.意.癡.迷"四個字來解答這個問題,直到我翻到"末世的愛情標本"第一頁,我得到了更迷人的解答"眼為情媒,心為欲種"也開啟了與明朝文人馮夢龍的相遇與對話.
馮夢龍出生於蘇州吳縣的理學名家,與畫家夢桂.太學生夢熊並稱為"吳下三馮",他所著的白話小說"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醒世通言"被合稱為"三言",是取材自宋元的話本及民間故事.山歌.民謠後再加以編潤飾,有別於唐朝或更早的文學作品大
都以宮廷貴族為主角,"三言"裡的故事大都取材於市井及三教九流,因此透過這些故事可以更貼近那個時代的民情.這本書是由張曼娟導讀,摘選"賣油郎獨占花魁"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揭示當代的男女是用什麼態度來面對生命裡的感情和慾望.
莘瑤琴本是好人家的女兒,12歲那年戰亂逃亡途中與父母走散,隨後又被人拐賣到煙花酒樓,本想以命相拼來維持自己的清白,幾經脅迫,不得不和環境妥協,再加上色藝出眾於是被捧成"花魁".她心裡盼的是有一天遇到好人,能夠"真從良.喜從良".秦重是個老實的賣油郎,送油到酒樓時見到花魁娘子驚為天人,即使花魁的夜渡資要他苦攢一年兩載,他也矢志要與花魁共度一宿.好不容易攢足了錢,沒想到見到的花魁竟是喝得爛醉.披頭散髮還嘔髒了他一身衣裳.他卻默默地用身體的溫度替她溫茶,花魁酒醒便告訴花魁,"只這昨宵相親一夜.已慰生平,豈敢又作癡想".另有一次秦重從湖心亭揹回被凌辱強脫下三寸金蓮的花魁,瑤琴此時明白眼前的賣油郎是身份卑微,但獨有他不曾把自己當娼妓看待,把自己視為需要疼惜的人,憐香惜玉默默守候;儘管她看盡達官貴人,豪門巨富,最後選擇跟著秦重"喜從良"
京城名姬杜媺,因排行第十,人稱杜十娘,13歲起賣身進教坊學藝,直到19歲她決定從良,千挑萬選,捨棄了許多社經地位強勢的貴人,與忠厚至誠,性情溫純,唯一的缺點就是個性軟弱懼怕父親的富家公子李甲情投意合,決心委身於他.臨別之際眾姐妹送了金銀珠寶,甚至籌了一筆銀兩,鎖在百寶箱,浩浩蕩蕩地一群繽紛脂粉到碼頭送行.夜裏隔壁船上的趙富聽到十娘的歌聲見到十娘的姿色頗為著迷,與李甲攀談知道兩人的故事後,告訴李甲"兄今日空手而歸,正觸其怒.兄倘若能割紝席之愛,見機而作,僕願以千金相贈,兄得千金而歸,以報尊大人......"李甲一方面見錢眼開,一方面一路記掛著鐵定不能接受十娘的父親,於是把此計告訴十娘.十娘的寒心"畫此計者乃大英雄也.郎君千金之資既得恢復,而妾歸他姓,又不致為行李之累,發乎情,止乎禮,誠兩便之策也.";十娘的悲"今日之粧,乃迎新送舊非比尋常";最後十娘在李甲"交貨"與趙富時打開百寶箱,將寶物投入江內,最後連人帶箱怒沉江心.
莘瑤琴體悟秦重的愛是無私奉獻,單純付出且超脫慾望的,於是心甘情願撇開世俗對階級身份.財富名聲的想法,"情慾"帶著這兩個人體會美善,從貧困及肉慾裡提升;十娘其實可以苦苦哀求李甲回心轉意,也可以就此跟著貪圖她的美色願一擲千金的趙富,但是她深深明白在這場情慾的遊戲裡,她若選了任何一方都只是被視為"物品",只是離開煙花世界後的另一個沉淪,於是她情願將她的生命與她的怒她的悲她的剩餘價值一起葬入江心.很難想像地,古時的男女,即使資訊不發達,封建的社會體制,仍然願意勇敢面對與追求情與慾,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價值.現代的人,可以大喇喇地裸身露胸,可以為了勾起對方的情慾大膽地言語廝磨,為了滿足自己的"意亂情迷"拋開對家庭對另一半的誠信忠貞.但是這些慾望滿足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到底在哪裡?是不是真的可以為自己或所愛的人如古人般勇敢追求,勇於承諾.....最近的社會新聞,情感慾望的沉淪與提升,讓我看完這本書也開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