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角弓反張﹖ (一), 主要是細菌的毒素侵犯到腦脊髓膜,而導致腦膜激惹症狀,其中常見的有頸強直,它主要是頸伸肌受到影響而導致強硬,病人不能完全屈頸使下頜貼胸。病人當更嚴重之時便會出現角弓反張的狀態,其時頭後仰,軀幹向後彎成如弓箭形,如是說為角弓反張也。這主要是因為細菌的毒素侵入神經系統,如中樞神經導致其所支配的肌肉群緊張﹑強直所致。 (二), 破傷風這名的來由,可能是有如此之說,僅供參考而已。其英文為 Tetanus (而希臘文為 Tetanos To stretch)是指破傷風或肌強直之解說。因為此病的臨床特徵為牙關緊閉,強直性痙攣(tonic spasm),陣發性痙攣(clonic spasm)等。而我國古代中醫稱破傷風為“痙症”,中醫古籍(巢氏病源)中稱之為“金創痙”。而“太平聖惠方”開始改稱為“破傷風”之名,將此症描述為“刀剪所傷,針瘡所裂,……初傷於血脈,久攻於臟腑,致身體強直,口噤不能開”。而在“外科正宗”則雲“破傷風因皮肉損破,復被外風襲入經絡,漸傳入裡,其患寒熱交作,口噤咬牙,角弓反張。 (三), 中醫對所有的致病因素歸納為:風﹑寒﹑暑﹑濕﹑燥﹑火諸因素,稱之為“六淫”。以風為開頭為主因,其對許多疾病都以風為誘因﹑為所導,如小孩因發高熱引起的抽筋,均稱為有風。而破傷風是以抽筋為主之臨床表現。所以在我國對這種以外傷而導致的以抽筋為表現的疾病,便稱之為破傷風。 如此之說未知可否達到你的要求,如有不足之處敬請原諒。資料參考自:“實用內科學”林兆耆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實用兒科學” 北京兒童醫院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神經病學”張沅昌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