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82239
 曉陽 .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養之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解讀《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作者: 曉陽 . 日期: 2010.11.28  天氣:  心情:

馮馮




 

迷失在未來 、慈忍 / 謄錄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是一部被人忽略的佛經,很多人都不知道佛教有這一部經典,因為很少人在道場講解這一部佛經,原因不太明白,可能是它沒有使用什麼高深的哲學,也沒有使用什麼精妙奧秘的“名相”吧!一般學佛的人並不認為這是一部很重要的佛經,學者們往往因為它淺白簡單而予以輕視。

其實,這是一部相當重要的佛經,是佛陀教育弟子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和人生態度的一部寶典,字字珠璣,每一句都語重心長,無論是不是佛教信徒,都應該詳細讀此經來學習孝敬父母。

有人說,信佛的人,尤其是出了家,四大皆空,割親斷愛,父母妻子全都不要了;皈依了佛,就一心向佛,只知有佛,哪有什麼親情?哪裡要孝敬?

那都是對於佛教的一知半解,並未真正明瞭佛陀的原本教訓,這同時也是自古以來,歷代對於“割親斷愛”四個字的誤解。其實,割的“親”與斷的“愛”,都不是指父母的天倫之“親”,而是指慾愛之親。當然,要斷的愛,也不是指天倫之愛、友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博愛。很不幸地,古今很多人誤解了佛教本義,竟以為學佛就連父母也不要了,連妻子親人也不要了。

其實,佛經本本都載有各種生靈偕同眷屬來聽佛陀說法,可見佛陀並未叫人拋棄父母親眷。相反地,佛陀鼓勵弟子接引親眷來一同學法,一同修行,同證涅槃。

佛陀非但沒有教人拋棄父母,他反而說了一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來教訓弟子孝敬父母。這部佛經,被稱為佛教的“孝經”,是完全教人感恩、孝敬和供養父母的。

這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是由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翻譯成漢語的。一般學者相信是鳩摩羅什口譯,由他的弟子記錄下來。鳩摩羅什是西域的一位高僧,東晉時代從絲綢之路來到中原,受姚秦國國王的禮遇,他在中土弘法,口譯了很多佛經,包括至今仍在流行的《金剛經》,非常深入簡明,比後世唐三藏玄奘法師所譯的版本簡單很多,不過也因此漏列了不少內容,不及唐譯的完整。就經名而言,鳩摩羅什譯為《金剛波羅蜜經》;唐三藏玄奘大法師譯為《能斷金剛波羅蜜經》。唐玄奘大師譯的顯然是比較正確詳盡。不過,鳩摩羅什不懂漢文,無從得知其口譯的內容,但他的譯本較為精簡,所以一直流傳風行,掩蓋了唐玄奘大師的完整詳譯版本,這些是本題之外了,另外再談。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倒是沒發現另有譯本,鳩摩羅什譯本似乎是唯一的版本,所以我們還是採用他的譯本,這是他奉了姚秦國國王的詔命而口譯的,可見秦王很重視這本佛經,才叫他翻譯來教育世人,鳩摩羅什是沙門,也敬奉此經,教人孝敬父母。後世的人,無論出家在家,實在也應該孝敬父母,千萬別說什麼“四大皆空”、“斷親割愛”的話自己走入歧途!成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

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要割斷的是不正的邪念、慾念,要辭的是邪念之親,並不是割斷天倫、人倫,若要弘法度眾生,就應也先度親人成為“法眷”──就是佛法的眷屬,不能說去度眾生,卻拋棄自己的天倫與眷屬,厚此薄彼,這不是佛法的平等法。

要修行,首先要自淨其意,實踐八正道,守五戒,除去貪嗔癡三毒,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很少人注意到,孝敬父母,供養父母,乃是百善之首,百善之先。經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要從無私無我的真誠孝行開始,才更容易踏上修行之途。

現在我們來研讀《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我們先引一段由鳩摩羅什譯成的漢語原文,然後把它用現代白話語體解釋。由於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未必人人都看得懂先晉時代的中原古文,經中有些佛教名詞,也不是人人懂得,我不自量力,就我所瞭解的,把這些都用白話文解釋,僅供參考而已,解釋若有錯誤,務請原諒及指正,無論如何,我並不是一個佛學的專家,請各方大德多多指正。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俱。

爾時,世尊引領大眾,直往南行,忽見路邊聚骨一堆。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

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緣,禮拜枯骨?”

佛陀並沒有自己拿筆寫下講稿,在二千六百多年前,筆紙恐怕也還未普及吧?佛陀講的語錄都是弟子從記憶中傳遞下來,後來就由弟子做筆錄流傳下來,開頭一句都是說:“如是我聞”,這是我這樣聽到的。“一時”,就是現代語講故事的開頭語:“從前,有一次……”,英文是“Once upon a time……”。

“佛在舍衛國”,佛就是佛陀釋迦牟尼,其實佛陀自己從未自稱是“佛”,“佛”似乎後世弟子尊稱他的,“佛陀”本來的意義也只不過是“開悟的人”,並無特殊超凡神化之意義,把“佛”字看成超凡神化,是後世的尊敬逐步加添上去的。“佛陀”是巴利文音“BUDDHA”的音譯,漢語原無“佛”字,是從音譯而創造的“佛”字,是“佛陀”的簡稱,英文把“佛陀”(開悟的人)譯為“THE ENLIGHTENED ONE”,亦並無“神格化”意義,把“佛”視為“神”是後世的錯誤。

舍衛國,是古代印度的許多邦國之一。那時候,差不多是一城一國。這個舍衛國,是在當時的中印度北部,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有人考據說可能是在現在的班那斯(BARNES)市區附近。舍衛國距離佛陀出生的地點藍毘尼(LAMPINI)不遠,這是當時佛陀經常說法的地方。

舍衛國有一位太子名叫祗陀,很發心維護佛陀說法,同時有一位富有的老人,人稱“給孤獨長者”,也是很發心護法,他說要用黃金鋪地,要買下祗陀太子的園林來供養佛陀居住說法。太子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就把園林捐出建設了一座道場,供養佛陀說法,這個地方就叫做“祗樹給孤獨園”,是把太子與老人兩個人的名字連起來並稱的,佛經常常看到這個地名,因為佛陀長住在那裡說法,後世簡稱此地為“祗園”,把佛陀的修行居所成為“祗園精舍”。

比丘,巴利文指的是男性出家人,比丘尼是女性出家人,這都是譯音,“菩薩”也是譯音和簡稱,原音是巴利文轉譯成梵文,英文拼法是BODISATIVA,就是大覺有情,行大慈悲的修行者。《華嚴經》說須修行到達“十地”的程度,才可成為菩提薩埵。今世對於慈悲佈施行慈悲道的人,都尊稱為菩薩,已經近於濫稱了。但是,也可以說,只要開悟,人人都可以成佛:只要慈悲,人人都是菩薩。

在佛陀說法時代,大概是稱出家修行人為比丘與比丘尼,對於慈悲佈施護法的在家人,尊稱為菩薩。“摩訶薩”是尊敬的稱號,原音是MAHASA,意思是“偉大的”之意。“俱”就是在一起。“五體投地”是最尊敬的禮拜方式,先立正、合掌、屈膝、下跪,然受以手承足,然受頂禮叩頭,然後全身仆伏在地面,繼續叩頭,這種“五體投地”禮拜方式,現在仍然流行於西藏、尼泊爾一帶,很多密宗信徒仍在使用這種方式拜佛像和師長,在顯宗信徒當中是較為少用的,在西方的宗教,天主教和猶太教也仍然使用這種禮拜方式。

“世尊”是對佛陀的尊稱,原音是巴利文為LUKANATHA,梵文為BHAGAUAT,本來的意義是“尊敬的老師”之意,中文加上尊崇之意,譯為“世尊”,使它聽來更加尊貴了。“如來”也是對佛陀的尊稱之一,意思是說佛陀是乘“真如”大道而來的得到“正覺”者。

“三界”就是:“慾界"“色界” 與“無色界”。“色界” 就是指有形有相的物質宇宙,“慾界"就是只有慾望和因慾念而繁生的眾生,人類、動植物都屬於“慾界”,要飲壽酒吃蟠桃的神仙、會思想仍有男女慾念的那些神仙,雖在天上,其實也還是慾界生靈。希臘神話中的男女仙人,要戀愛、要飲酒、要到人間找愛情,這些也都是慾界的生靈而已,只不過是有些許所謂的神通吧?

“阿難”的巴利文名字原音是ANANDA,漢語譯為阿難陀,他是佛陀的堂弟,是最早追隨佛陀出家修行的弟子之一,最博愛強記,記憶力特別好,他能夠把佛陀講過的經文都背誦出來,最早的佛經,很多是由阿難尊者從記憶背誦出來的,由後來的弟子口口相傳再進一步筆錄下來。

“四生”,是指:卵生、胎生、濕生、化生。舉例說:雞生蛋,蛋孵化成小雞,這是卵生。人類和哺乳動物都是胎生(澳洲的鴨嘴獸例外,牠是生蛋的)。植物是濕生(但是細菌卻不是濕生,草履蟲也不是,它們是分裂而生)。化生是從“無”化為“有”,大概屬於無機體吧!

名詞簡單地解釋完了,現在我們可以把上面這一段經文一口氣譯成白話文現代語:

阿難尊者說:這是我聽到的──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的祗樹給孤獨園,和兩千五百位大和尚,三萬八千位大菩薩在一起。

那時候世尊(佛陀)引領大眾外出向南行走(可能是出去乞食化緣吧?那時候的佛徒,必須每天托缽乞食,作為消除我慢心的修行方式之一),忽然見到路旁有一堆枯骨(印度古今都是貧窮,路邊常有餓死、病死的屍骨)。

那時候,佛陀就來向那堆枯骨行五體投地的最恭敬禮拜。

阿難就合掌請問:“世尊,您是已成正覺真如的,您是慾界、色界與無色界等三界一切生靈的老師,是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四種生態生靈的慈父,受到眾人皈依禮敬的,可是由於什麼緣故,您卻去禮拜枯骨呢?”

阿難問得很有道理,可不是奇怪嗎?老師為什麼去向路邊一堆私人枯骨禮拜呢?要想知道答案,就得看本經的下文。我們現在繼續看經文原文的下面幾段。

佛告阿難:“汝等雖是無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佛告阿難:“如今將此一堆枯骨分作二分,若是男骨,白色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輕。”

阿難白言:“世尊,男人在世,衫帶鞋帽,裝束嚴好,一望知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塗脂粉,或熏蘭麝,如是裝束,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後,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認得?”

佛告阿難:“若是男子,在世之時,入補伽藍,聽經講律,禮拜三寶,唸佛名號;所以其骨,色白且重。世間女人,短于智力,易溺與情,生男育女,認為天職;每生一孩,賴乳養命,乳有血變,每孩飲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現黑色,其量亦輕。”

這幾段文字很淺白,並沒有什麼特別專用名詞,可以直接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如下;

佛陀告訴阿難說:“你們雖然是我的上首弟子,出家日子很久了,但是所知的事理還不夠廣博,這一堆枯骨,或許是我的前世祖先,或者是我的很多生以前的父母呢!所以我現在禮拜他。”

佛陀又告訴阿難:“你現在把這一堆白骨分開做兩份,倘若是男子的骨呢?那是顏色白的,也比較重的。倘若是女子的骨呢?那是顏色重比較黑的,也比較輕的。”

阿難就說:“世尊,男子在世之時,衣服裝束,有穿鞋、有戴帽子,比較講究,一望就知是男子之身。女子在世呢?多數塗脂抹粉,或者熏噴香水,例如蘭花、麝香之類,從她們這樣的裝飾,就知是女流之身。現在是死人白骨一堆,叫我們弟子怎樣認得出它是男是女呢?"

阿難真是問得好,可不是!死人白骨一堆,怎可以看得出是男是女?其實古代的中國與印度的驗屍官都能分辨出屍骨是男或是女,現代的驗屍專家更可以從醫學解剖學來分辨它的,阿難沒學過這一套學問,當然認不出了。

佛陀答覆阿難說:“倘若是男子,在世之時,到佛寺聽講經律,禮拜三寶,唸佛名號,所以他的骨頭顏色比較白也比較重。至於世間的女子,智力較低,容易沈溺於情愛,對於生兒育女,認為是天職;生一個孩子呢?餵自己的奶把孩子養活,母乳其實是由血變的呀!每一個孩子就要吸飲母親的奶汁八斛四斗那麼多,所以做母親的女子憔悴了,骨頭就變黑色,也輕了。”

關於這一段,有幾個地方要解釋一下,伽藍是寺廟之意,這是譯音。佛陀在世說法之時,並未自稱為“佛陀”, 祂說得禮拜三寶就是佛、法、僧。我推想佛陀當時不會叫弟子去持念祂的名號,祂叫弟子持念的佛號,可能指阿彌陀佛或其他古佛佛號吧!

至於佛陀說男子的骨比較白比較重,女子的骨比較黑比較輕,從現代醫學常識來看,並不算是不合理的。女子生育孩子,哺乳給孩子,損失了大量的鈣質,所以骨質就比較輕、比較黑;男子沒這樣損失大量的鈣質,骨頭就比較白也比較重一些。鈣質是白色的,請看石灰、鈣片也就知道。

佛陀是一位有大智慧博學精神的老師,衪也精通醫學,衪說的男骨白、女骨黑是符合現代醫學的。

至於佛陀說女子智力較低,若以現代人眼光來看,在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男子與女子的智力是沒有高下差別的。但是在佛陀時代的印度,重男輕女,教育不普及,女子根本沒有機會受教育,再聰明也變成笨瓜啦!現在的第三世界落後地區,還不是這樣麼!就是中國古代,也是男尊女卑,連孔夫子都免不了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和“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呀!

所以,我們要明白,佛陀所說女子智力低,其實是古代印度的情形,那時候的女子們無機會受教育,自然就笨些,這完全是教育的問題。今天您看,多少女子智慧比男子強多了,女科學家、女工程師、女醫生、女政治家、女藝術家、女作家、哪一個輸給男子呢?可比男子還強多啦!

我們讀佛經,必須瞭解佛陀是以祂當時的社會情況來說的,我們不能以今天的社會情況去批評佛陀歧視女子,須知在佛陀時代的女子是被男子輕視的呀!

至於佛陀說女子容易沈溺於情愛,這倒是古今女子的同病吧!女子是比男子更重情感的,不過,佛陀所說女子易溺於“情”的這一個“情”字,並不單指愛情,也指親情、母愛、你看,做母親的多麼愛孩子,女子認為生男育女是天職,生下孩子,哺乳給孩子,受護唯恐不周!當然也有不喜歡生孩子的女性,也有不肯哺乳的母親,不過那都是少數人而已,在古代的印度與中國,婦女都不知道什麼叫做避孕,也沒有不哺乳給兒女的,那時候哪有什麼奶粉和嬰兒特別奶水?還不都是做母親的親自哺乳?別忘了,佛陀講經的時代與今天不同。

佛陀說,乳由血變,血怎會變奶呢?其實是血液把營養輸送給母親的乳腺,再由乳腺體製造奶汁,佛陀講乳由血變,就是此意。

佛陀說:每名嬰孩須飲最少八斛四斗甚多母乳才長得大,母親的血液內的營養都供養給嬰孩,所以母親憔悴了,鈣質都給了孩子,所以母親的骨頭就不夠白,變黑也變得又輕又脆。你看,那些因缺少鈣質而使骨頭老化脆弱容易跌斷大腿骨的老人,不大多數都是年邁的老祖母嗎?

古代的度量衡與現代不同,古代的“一斛”是“十斗”,這個斛字,辭源說音該唸胡,我聽過有人唸鎖的,我也不敢確定該唸什麼音,辭源說一斛等於現代的大約五十二公升多,那麼算來,八斛四斗大約等於四百公升左右吧?平均一個嬰孩一天大約飲一公升奶吧!總要飲母乳到兩歲左右,那麼算來,佛陀估計的數量是很接近一般實情的。

佛陀這樣開示之後,阿難是怎樣反應呢?

經文原文說:

阿難聞語,痛割於心,垂淚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云何報答?”

佛告阿難:“汝今諦聽,我當為汝,分別解說:

“母胎懷子,凡經十月,甚為辛苦。在母胎時,第一月中,如草上珠,朝不保幕,晨聚將來,午消散去。母懷胎時,第二月中,恰如凝酥。母懷胎時,第三月中,猶如凝血。母懷胎時,第四月中,稍作人形。母懷胎時,第五月中,兒在母腹,生有五胞。何者為五?頭為一胎,兩肘兩膝,各位一胞,共成五胞。母懷胎時,第六月中,兒在母腹,六精齊開。何者為六?眼為一精,耳為二精,鼻為三精,口為四精,舌為五精,意為六精。母懷胎時,第七月中,兒在母腹,生成骨節,三百六十,及生毛孔,八萬四千。母懷胎時,第八月中,出生意智,以及九竅。母懷胎時,第九月中,兒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質,桃李蒜果,五穀精華。其母身中,生臟向下,熟臟向上,喻如地面,有山聳出,山有三名,一號須彌,二號業山,三號血山。此設喻山,一度崩來,化為一條,母血凝成胎兒食料。母懷胎時,第十月中,孩兒全體一一完成,方乃降生。若是決為孝順之子,擎拳合掌,安祥出生,不損傷母,母無所苦。倘兒決為五逆之子,破損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刀攪,又髣髴似萬刃攢心。”

如斯重苦,出生此兒,更分晰言,尚有十恩:第一、懷胎守護恩;第二、臨產受苦恩;第三、生子忘憂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迴幹就濕恩;第六、哺乳養育恩;第七、洗濯不淨恩;第八、遠行憶念恩;第九、深加體恤恩;第十、究竟憐憫恩。”

以下是白話語體翻譯:

阿難聽到佛陀開示之後,就心痛如刀割,流淚悲泣,對佛陀說:“世尊,母親的恩德,如何才可報答呢?”

佛陀就對阿難說:“你現在聽著,我來為你分別解說:

母親懷胎十個月之久,甚為辛苦。懷胎的第一個月的時候,母親就擔心胎兒會像早晨的露珠那樣容易在午間見陽光後就消失掉。懷胎第二個月的時候,胎兒脆弱得像奶油酥。懷胎第三個月,胎兒才稍為聚形似凝結的血滴。懷胎第四個月時,胎兒才初具人形。懷胎第五個月時,胎兒在母親肚子內形成了五體──一體是頭,手腳四肢是四體,合成五體。到第六個月,胎兒在母親子宮裡內,開了六精,就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頭和意識。第七個月,嬰兒形成骨節有三百六十根筋骨,又生成八萬四千個毛孔。第八個月,胎兒生成意識、智力和九竅,即是兩隻眼睛,兩個鼻孔,一個嘴巴,一個尿道和一個肛門,一共九處孔竅。第九個月,胎兒在母親肚子內會吸食食物各種營養物質,例如:桃、李、蒜、五穀等等的精華。那時候,母親的身體內,生的內臟向上,熟的內臟向下,好像地面上聳起的高山一般,這山有三個名字:一叫須彌山,二叫業力山,三叫血山。這是以作譬喻而已,它一崩潰,就變化成一條,把母親體內血液運送的營養輸送給胎兒。到了第十個月,胎兒全身各部分都已經一一生長完成,才可以降生出世。倘若是孝順的兒子,就會合掌舉拳而頭先出,是為順產,不會損傷母親,母親不會有大痛苦。假如是個忤逆之子呢?就會逆產,破損母親的胎盤,扯拉母親的心肝,踐踏母親的骨盆,好像一千把刀和萬把刀在裡面鑽心!”

母親受這些重大痛苦,才生得出孩子。再進一步分析,母親還有十種大恩:

第一是:懷胎守護之恩。

第二:臨生產受痛苦之恩。

第三:生下孩子就不計較自己所受的痛苦。

第四:母親自己咽下痛苦來對孩子慈愛溫暖,甜蜜照料。

第五:寧願自己受苦、不舒服也要使孩子乾爽舒適。

第六:哺乳養育之恩。

第七:洗淨孩子的屎尿,不嫌髒。

第八:孩子遠離呢?母親就懷念惦掛。

第九:深深關懷體恤孩子。

第十:永遠慈愛憐惜子女。

佛陀時代,還沒有X光也沒有超音波設備,看不到胎兒在母親子宮內的實際情形,祂只是從推測來解說胎兒的十個月情況。祂所說的,與今天所知的很不一致。但是,我們要明白,佛陀當時並無現代人那麼幸運,可以在電視上看到超音波拍出胎兒的十個月生長過程。

我們現代人從超音波攝影,可以看到胎兒在母親子宮中,從一開始成孕和在肚臍已生出吸管,吸在子宮內壁上,吸取母親血液輸送的營養。第二週就已形成了兩眼、兩耳和鼻的雛形,胎兒看來似一隻大肚子小魚,是有尾巴的,捲成弓形,骨骼從一開始已經形成,神經系統、血管系統也漸漸形成,尾巴漸漸退化。第一個月已經略具哺乳動物樣子。第六週至第七週已經會自己吮吸大拇指,也有了聽覺,聽到母親的心臟跳動和血液流動的聲音。第二個月到二個半月,性別開始形成,已經很像一個小小人兒了。


胎兒在子宮內是時常移動的,他在羊水內游泳,轉來轉去的,到了四個月,就會蹬腳伸拳。到了第九個月,接近產期之時,有些胎兒的頭部轉到了面向生門,就成為順產。可是有些胎兒卻剛巧把腿轉到向下,而子宮內的羊水膜就破了,流乾了羊水,胎兒不能移動,只有兩腿及屁股先出,這就麻煩大了,成為難產!其實不能說順產的胎兒就是孝順的孩子,逆產的就是不孝之子。

不過,我們必須明白,佛陀在兩千六百多年前,沒見過超音波電影的胎兒成長與出生。我們不能以祂在這一方面的不足知識來批評祂,我們要看祂講此經的動機與目的。佛陀是已經盡其所知來解說做母親的懷胎生產的痛苦了,我們讀經不可以斷章取義,我們必須看到經文的前文後意,我們必須明白佛陀是以祂時代的最佳醫學生理知識來表達女子做母親懷胎的辛苦痛苦,由此而引出母親對養育兒女的十種母愛大恩。

然後 ,佛陀又再用詩頌來讚頌母愛的偉大。下段是經文的原文:

第一、懷胎守護恩 頌曰

累劫因緣重,今來托母胎,月逾生五臟,七七六精開。

體重如山嶽,動止劫風災,羅衣都不掛,妝鏡惹塵埃。

這第一首詩頌翻譯成白話文是:“ 經歷過很多劫的因緣,現在來投入母胎,過了月餘才生五臟,過了四十九天才開六精,胎重像山峰一樣,母親無論是行動靜止都在受苦難。懷胎連穿衣飾都不能,梳妝檯上也停用以 致沾滿塵埃。 ”

這首詩頌是稱頌母親懷胎守護的大恩。詩中的“累劫”兩個字,累就是累積,“劫”字不是“刼”字。劫 大約是巴利文卡帕(kapa)轉譯梵文再譯成中文,音應 是唸做“卡”,這 並不是打刼的刼字,不幸地,連“辭源”也弄錯了,把它當作是 刼字,音爲“接”,字典也免不了有錯誤 的啊!真是唸書該小心求證!

“劫”字 ,在佛學上來說,是指的不能以通常的年月日時計算的很長很久的時間。也有人翻譯爲“大時空”的。簡單的說,一個小“劫”等於大約人間的一千六百八十萬年,這裏不能詳 細討論。“累劫”就是說累積了很多很多生生世世千千萬萬年的緣 份,才有緣得來投生母胎。

第二頌、臨產受苦恩 頌曰

懷經十箇月,難產將欲臨,朝朝如重病,日日似昏沉。

難將惶怖述,愁淚滿胸襟,含悲告親族,惟懼死來侵。

這是佛陀用來歌頌母愛的第二首詩頌。母親懷胎經過十個月之久,艱難的生產即將來臨。天天都似患了重病,日日都似是昏昏沉沉。難於盡述種種擔憂和恐懼,憂愁的眼淚流滿了胸襟 ,含著悲傷告訴親人,生怕死亡會來臨。

下面是第三首,是讚頌母親生孩子之後的忘憂歡喜。

第三、生子忘憂恩 頌曰

慈母生兒日,五臟總開張,身心俱悶絕,血流似屠羊。

生已聞兒健,歡喜倍加常,喜定悲還至,痛苦徹心腸。

譯成白話文:“慈母生孩子那一天,痛到五臟都裂開。身心都悶痛的會死去,血流 多得好像是殺羊。生下孩子以後聞知孩子平安出世,母親就歡喜到極點,歡喜剛定下來,悲傷又來了,因爲痛楚穿澈心腸。”佛陀為什麽用殺羊來 做比喻呢?大約是因爲古代印度是畜牧社會,尚未轉爲完全的農業社會,牧羊很普遍,殺羊也是常見的事,殺羊流血就多的可怕了,母親生孩子流 的血也多得像殺羊一般了。

第四首詩頌,是讚頌母親自己忍受一切痛苦來講甜蜜的慈愛給孩子。

第四、咽苦吐甘恩 頌曰

父母恩深重,顧憐沒失時,吐甘無稍息,咽苦不顰眉。

愛重情難忍,恩深復倍悲,但令孩兒飽,慈母不辭饑。

翻譯成白話文 是:父母的恩德很深很重,無時不慈愛照料憐惜孩子,吐出甘甜永無息止,自己咽下苦痛,從不皺眉。慈愛情深難忍捨,慈恩深倍增傷悲,但願孩兒吃得飽,慈母甘願 換饑餓。

第五首詩頌,歌頌慈母寧願自己挨濕冷,而讓孩子乾爽舒適。 原文:

第五、回乾就濕恩 頌曰

母願身投濕,將兒移就乾,兩乳充饑渴,羅袖掩風寒。

恩憐恆廢枕,寵弄才能歡,但令孩兒穩,慈母不求安。

翻譯成白話文:慈母甘願屈身於濕冷,讓孩兒安置在乾處,慈母兩乳餵兒以解饑渴,衣袖遮掩孩兒避風寒,因愛惜孩兒而自己睡不安,愛兒逗兒才心放,但求孩兒得安穩,慈母自己不求安樂。

第六頌是頌揚慈母哺乳養育之恩:

第六、哺乳養育恩 頌曰

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覆載恩同等,父娘恩亦然。

不憎無怒目,不嫌手足攣,誕腹親生子,終日惜兼憐。

翻譯成白話文:慈母像是大地,嚴父像是蒼天。天覆地載均相等,父母親恩亦同樣。慈母心永不憎怒,不會厭嫌孩兒淘氣精,孩兒都是親腹所生,好好壞壞都愛憐。

這裏原文的“手足孿”,原文指的是孩子反抗不聽話, 以手腳痙攣來做比喻。

第七首,是讚揚慈母洗濯孩子之恩:

第七、洗滌不淨恩 頌曰

本是芙蓉質,精神健且豐,眉分新柳碧,臉色奪蓮紅。

恩深摧玉貌,洗濯損盤龍,只爲憐男女,慈母改顏容。

慈母本來是像芙蓉花一般美麗,精神飽滿又健康豐滿,眉毛秀麗似新出的柳葉,臉色比紅蓮花更美,只爲憐愛孩兒而辛勞,憔悴了美玉一般的容貌。只爲洗濯孩子而損壞了雙手,只爲憐惜兒女,以 致慈母憔悴了容貌。

第八首歌頌慈母懷念孩子遠行的。

第八、遠行憶念恩 頌曰

死別誠難忍,生離實亦傷,子出關山外,母憶在他鄉。

日夜心相隨,流淚數千行,如猿泣愛子,寸寸斷肝腸。

翻譯成白話文:死別的痛苦實難忍受,生離實在也很傷心,孩子遠行到遠方,慈母憶念也跟到他鄉,天天月月心中惦念相隨,流淚數千行,如同猿猴媽媽哭泣思念孩子,肝腸寸寸 都痛斷。

這首是描寫兒女長大成人外出去他鄉,慈母在家惦掛憶念的傷心。

第九首是歌頌父母體恤之恩。 原文:

第九、深加體恤恩 頌曰

父母恩情重,恩深報實難,子苦願代受,兒勞母不安。

聞道遠行去,憐兒夜臥寒,男女暫辛苦,長使母心酸。

翻譯成白話文: 父母親的恩情深且重,兒女實無法報答的完,孩子受苦,父母願代替他受苦,孩子辛苦,慈母心不安。聽聞孩子要遠行去外地,慈母整夜都不能睡以致受寒 ,兒女暫受一些辛苦,慈母就常常辛酸傷感!

第十首,歌頌父母恩深:

第十、究竟憐愍恩 頌曰

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

母年一百歲,長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

翻譯成白話文:父母愛孩兒恩深重,愛憐孩兒永無休止,無論站起坐下都在心中牽掛孩子。無論遠近也在惦念相隨。慈母既使到了一百嵗,也還是常常在憂念她 的八十嵗孩兒,若要慈母慈愛恩情斷絕,除非是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會分離吧!

上面的第八至第十首頌,實在是很能反映古今慈母心。唐詩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只恐遲遲歸。”也還不及佛陀這幾首頌的描寫深切呢!

今天 ,多少慈母在掛念流落在外國異鄉的孩子,多少人在美國、加拿大,澳洲、歐洲,遠離了故鄉的父母,知不知慈母在家鄉惦念著他們呢?知不知道慈母在家鄉 日夜惦念懷念悲傷流淚到天明?是的,出國也許創造了事業前途,可是那是多少慈母在悲淚牽掛啊!不少人在美國,忽聞家鄉傳來消息,父母病重了,慌忙趕回去。有些人 還見到慈母慈父一面,可是,多少人連這最後一面也見不到啊!怎麽痛哭,能夠彌補得了麼?幾乎每天都有人打電話,或寫信來要求我挽救他們的 垂危的父母生命,可是我也只不過是個凡夫俗子哪!我有什麽法力可以救盡天下的慈母慈父生命?來安慰天涯遊子的悲痛後悔的心?

朋友們,還是趁著父母還在世的時候,莫頂撞父母,多多孝敬供養父母吧!多和父母團聚吧!莫要等到父母不在世,縱然能念經超度,到底也總是見不到面 啊!

佛陀慈悲開示,叫人孝敬父母,唯恐弟子們還不明白,所以祂又在繼續說下去。

下面是經文的原文:

佛告阿難:“我觀眾生,雖紹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忘恩背義,無有仁慈,不孝不順。阿娘懷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擔,飲食不下,如長病人。月滿生時,受諸痛苦,須臾產出,恐已無常,如殺豬羊,血流遍地。受如是苦,生得兒身,咽苦吐甘,抱持養育,洗濯不淨,不憚劬勞,忍寒忍熱,不辭辛苦,乾處兒臥,濕處母眠。三年之中,飲母白血 。

下面是我的翻譯白話文:

佛陀對阿難說:“我觀察眾生世人 ,繼承了父母的人品,但是心中還是很愚昧,不念父母恩德,不恭敬父母,不仁不義,忘恩負義,不孝順父母!須知道:慈母懷胎十個月之中,起坐不安,好比挑了重擔 ,飲食吃不下,好像患了大病久病之人。足月生孩子之時,受盡種種痛苦,好不容易生下了孩子,好像殺豬羊一般流了滿地的血。又怕養不活孩子,母親受了那麽多苦才生下孩子,自己甘願吃苦,也要給孩子溫暖甜蜜 ,保持愛護小心養育,爲孩子洗淨屎尿不潔,不畏勞苦,爲孩子去忍受寒冷炎熱,不辭勞苦。乾燥的地方給孩兒睡,潮濕的地方 則母親眠。三年之中,孩子都靠吸飲母親的奶汁維生,就像飲白色的血一般。 ”

佛陀經文原文繼續說:

嬰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導禮義,婚嫁營謀,備求資業,攜荷艱辛,勤苦百倍,不言恩惠。男女有病,父母驚憂,憂極生病,視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愈。

翻譯成白話文是:“養育兒女,經嬰孩時代,到童年,到成長爲成人,作父母的都須教導兒女禮儀,又得爲兒女的婚嫁而打算,又得爲孩子的事業資產而籌備。負擔艱辛,辛勞百倍 ,做父母的也不說什麽恩惠期望報答,兒女有病,父母就擔憂驚慌,乃至於因憂慮而生病。直到孩子病痛解除了,母親也才病癒。 ”

佛陀又開示說:

如斯養育,願早成人。及其長成,反爲不孝。尊親與言,不知順從,應對無禮,惡眼相視。欺淩伯叔,打罵兄弟,毀辱親情,無有禮義。雖曾從學,不遵範訓,父母教令,多不依從,兄弟共言,每相違戾。出入來往,不啟尊堂,言行高傲,擅意爲事。父母訓罰,伯叔語非,童幼憐愍,尊人遮護,漸漸成長,狠戾不調,不伏虧違,反生嗔恨。棄諸親友,朋附惡人,習久成性,認非爲是。

翻譯成白話文:

“這樣子養育兒女,盼望早些長大成人 ,等到兒女長成了,反而不孝,長輩親人勸告他也不聽從,反而用無禮的態度來應對,用兇惡的眼色來對待,欺凌叔叔伯伯,打罵兄弟,毀壞侮辱親人,毫無禮儀,雖然也念過書,也不遵守規範訓律 ,對於父母的教訓,大多不聽從,和兄弟說話也每每暴戾爭吵。凡是外出或回家,也不稟告父母。說話行動乖張傲慢,凡事擅作主張。孩子年幼之時,長輩 都袒護他縱容他,孩子漸漸長成就變成兇狠暴戾無法教導了,非但不承認自己的理虧,和忤諱教訓,反而憎恨怨恨父母,拋棄自己的親友,去和壞人朋比作惡 ,時間長久了,成了壞習性,把錯誤的都認爲是對的了。 ”

兩千多年前佛陀開示所指出的這些情形,多麽像今天的問題少年,問題青年,聼來是多麽的熟悉啊!每年不知有多少個家庭閙這些不良子女的悲劇,不知有多少人向我哭訴說子女不聽話 嘔氣。

讓我們再讀經文下去,

或被人誘,逃往他鄉,違背爹娘,離家別眷。或因經紀,或爲政行,荏苒因循,便爲婚娶,由斯留礙,久不還家。

這 一段是說:“ 有些子女長大之後,被人引誘,逃到外地去,違別了父母,離開家,拋棄了家眷,有些是去做生意了,有些是去從政了,時間因循久了,就在外頭結婚,從此 滯留在外,很久都不囘家鄉了。”

怎麽樣,聼來像不像今天的情形。今天不是很多子女爭先恐後地到外地去,把父母留在家鄉不顧嗎?不是很多子女在外國定居 ,不再回鄉探望父母嗎?

佛陀又開示說:

或在他鄉,不能謹慎,被人謀害,橫事鉤牽,枉被刑責,牢獄枷鎖。或遭病患,厄難縈纏,囚苦饑羸,無人看待,被人嫌賤,委棄街衢。因此命終,無人救治,膨脹爛壞,日暴風吹,白骨飄零。寄他鄉土,便與親族,歡會長乖,違背慈恩,不知二老,永懷憂念,或因啼泣,眼暗目盲;或因悲哀,氣咽成病;或緣憶子,衰變死亡,作鬼抱魂,不曾割捨。

譯成白話文:“ 有些子女在外地他鄉,不能够自己謹慎小心,被人謀害了,被牽連進橫禍官非去了,受了冤枉刑罰,進了監牢,被枷鎖縛住了,或者又患了病痛,遭到厄難纏身,被囚禁了,挨饑餓,瘦弱了,無人照顧,又被人嫌棄鄙視,被棄於街頭巷尾 ,因此喪命死掉,沒有人來救活他,任由日曬風吹雨淋,屍身腫脹腐爛了,白骨散落於他鄉異國,從此永別父母親人,永別了慈母的恩德,不知道父母兩老還在永久憂心惦念,哭泣到眼睛都瞎了 ,悲哀到氣喘病重,或者由於苦念孩子而衰老死亡,到了做鬼魂,也還念念不忘孩子啊! ”

古代有這些事,今天更多!多少做父母的在苦苦懷念倚閭而坐,流淚等待愛子愛女從外國回來啊!流淚流到兩眼都瞎了,也不見孩子回家,甚至也得不到一封信 啊!哪知道孩子已經在美國撞車身亡了呢?哪知子在加拿大被人連累關進了牢獄呢?哪知孩子早已埋骨異國呢?哪知孩子在什麽外國被人謀殺了呢?天下父母心啊 !無盡的慈愛惦念著,流不盡的血淚啊!做兒女的,可知道父母的懸念?

讓我們再讀經文:

或復聞子,不崇學業,朋逐異端,無賴粗頑,好習無益,鬥打竊盜,觸犯鄉閭,飲酒樗蒲,姦非過失,帶累兄弟,惱亂爹娘,晨去暮還,不問尊親,動止寒溫,晦朔朝暮,永乖扶侍,安床薦枕,並不知聞,參問起居,從此間斷,父母年邁,形貌衰羸,羞恥見人,忍受欺抑。

譯成白話文:

“又有些做兒子的,不愛上學唸書, 卻去交結一些異端不良朋友無賴壞蛋,學些不良的習慣,打鬥偷竊搶劫,侵擾街坊,酗酒賭博,做奸犯科,拖累兄弟,氣壞了父母,又早出夜歸,出入也不問父母起居是冷是熱是否平安。從月頭到月底,也永遠不去扶持老父老母,更不去安排床 舖給父母休息,不去問候父母一聲。從此隔離了,父母年老了,衰弱了,忍受這一切子女的欺負,而且羞於見人,不敢向人訴說。 ”

佛陀好像是預見到今天的那些不良少年不良青年呢!看,那些逃學不肯唸書不求上進的青年人!看,那些在外面濫交太保或阿飛的青年人,佛陀這一段開示,不 也是他們的寫照嗎?

讓我們再讀經文下去,

或有父孤母寡,獨守空堂,猶若客人,寄居他舍,寒凍饑渴,曾不知聞。晝夜常啼,自嗟自歎,應奉甘旨,供養尊親。若輩妄人,了無是事,每作羞慚,畏人怪笑。

翻譯成白話文:“有些是父親孤單一人,或是母親守寡獨居,獨自守著空房子,好像是客人 寄居在別人家中,是饑餓?是苦渴?是受寒、是凍死,都沒有人知道,沒人可憐,唯有自己傷感嗟歎!做子女的,理應是盡用甘美的食品供養父母才對,可是有些狂妄之徒,根本沒 將這件事放在心上。做父母的只好自己慚愧,恐怕被人恥笑。 ”

現代的社會,不知有多少單身的母親或單身的父親,獨立撫養兒女,等到把兒女養大成人,自己已經老了,找不到工作,又找不到伴侶,孩子長大飛走了,也不問父母是死是活,是病是康 ,單身的母親或父親,爲兒女犧牲了一輩子,換得來只是被兒女遺棄,這些現象,原來兩千多年前佛陀也早就有指出來啦!正是:“可憐古今父母心,無情最是離巢燕 ”啊!這是我套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名詩改編的兩句。我不是詩人,實在詠歎不了世間父母被子女遺棄的悲慘 啊!

請在看本經的原文,

或持財食,供養妻兒,忘厥疲勞,無避羞恥;妻妾約束,每事依從,尊長嗔呵,全無畏懼。

或復是女,適配他人,未嫁之時,咸皆孝順;婚嫁已訖,不孝遂增。父母微嗔,即生怨恨;夫婿打罵,忍受甘心,異姓他宗,情深眷重,自家骨肉,卻以爲疏。或隨夫婿,外郡他鄉,離別爹娘,無心戀慕,斷絕消息,音信不通,遂使爹娘,懸腸掛肚,刻不能安,宛若倒懸,每思見面,如渴思漿,慈念後人,無有休息。

譯成白話文:“有些人用財富和美食供養妻子兒女,一些也不覺得辛勞, 也一些都不避諱,被妻妾管束,就事事都順從,但是,父母尊長教訓苛責,就毫無敬畏了。

又有一些女兒,未出嫁之前,是很孝順的,嫁出去以後,就漸漸變成不孝了,父母輕微責罵她,她就心生怨恨了。又有些女兒,跟隨丈夫去了外地,離別自己的父母,也毫無留戀懷念,完全斷絕了消息,不通 書信。使到父母牽腸掛肚地惦念擔心 ,沒有一個時刻可以安心的,那種痛苦,好像給倒吊地掛了起來一般,常常在思念子女,無時休止。 ”

一般說來,嫁出去的女兒,大多數仍是孝順懷念父母的。東西方民族性不同,風俗不同,觀念也有分別。就一般而言,中國人的嫁出去的女兒,孝順父母的居多,也很能夠懷念照顧爹娘和娘家手足 、女婿也大多數很孝順自己父母和岳父母。西方人嫁出去的女兒一般比中國人的女兒薄情一些,只知丈夫,不管爹娘,洋女婿和岳父母也很多相處不好。

佛陀上述的一段話,所指的情形,可能在古代印度較中國普遍吧!我們別錯認佛陀是指責所有的嫁出去女兒都是如此不孝!中文那個“或”字,是“有些人”的意思 。

佛陀舉例講說不孝的子女的一些例子之後,就結語說:

父母恩德,無量無邊,不孝之愆,卒難陳報。”

祂說 :“父母的恩德,無量無限地深,兒女不孝之罪,怎麽也說不盡!”衪的意思就是說還有很多很多不孝不義的人,哪說得盡?

讓我們來繼續讀經文: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重恩,舉身投地,搥胸自撲,身毛孔中,悉皆流血,悶絕躄地,良久乃蘇,高聲唱言:“苦哉,苦哉!痛哉,痛哉!我等今者深是罪人,從來未覺,冥若夜游,今悟知非,心膽俱碎,惟願世尊哀愍救援,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譯成白話文:

“那時候,大眾聼了佛陀說的父母種種深厚恩德之後,大家都撲伏在地面上,捶打胸口,身體的毛孔都流了血,還有些人暈倒在地上的,很久才 再醒過來,眾人高聲叫喊:“苦啊,苦啊,痛心啊,痛心啊!我們現在都是罪深的人啊!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的不孝罪深,好像是在黑夜中遊悠蕩一般無明,現在才覺悟前非,心膽都難過 得碎了,唯有祈求老師哀憐我們,教我們如何去報答父母的深恩吧。”

這一段描寫聼說法的弟子們,人人被佛陀的開示所感動的悔悟的情形,現代人必定會覺得可笑和難以置信,何以弟子們會全身毛孔出血又會暈倒?我猜想是這樣的:印度古代有一種風俗,在悲傷難過之時 ,撕裂自己的衣服,自己拼命捶打胸口,高聲痛哭,裸體在地上的沙石中打滾,折磨自己,這是用自我折磨來贖罪的意思。在沙石中打滾久了,裸露的皮膚 怎不流血呢?那麽樣在烈日下滾來滾去,難免就有些人會暈倒昏迷過去了。

請在看原文:

爾時,如來即以八種深重梵音,告諸大眾:“汝等當知,我今爲汝分別解說: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饑饉劫,爲於爹娘,盡其己身,臠割碎壞,猶如微塵,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爲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於如來,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爲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辭痛苦,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爲於爹娘,百千刀戟,一時刺身,於自身中,左右出入,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爲於爹娘,打骨出髓,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爲於爹娘,吞熱鐵丸,經百千劫,遍身焦爛,猶不能報父母深恩。”

翻譯成白話文:

那時候,佛陀就用八種深重的梵音來對大眾說:“你們聼著,我現在分別一一解說給你們聼。”這裡的梵音,可能是指佛音而言,或者是指佛陀用八種不同的地方方言來說法。印度是由很多個邦國組成的,有很多種不同的方言,博學的佛陀 ,很可能通曉很多種方言,因為古代中國譯經者,把印度的文字語言音樂什麼都譯為“梵”字,所以我推斷此處經文的八種“梵音”,可能是八種不同的方言 ,而不是同時一齊發的,世俗以為有八種神通的佛音,這是史書裏邊有的八種“神通”的“佛音”。因爲這是在說理,只用普通語言就已可使人聼得懂了, 無須運用什麽神通,還有,那些來聼佛陀說法的人,很多是來自各處不同邦國的,未必個個聼得懂佛陀所說的巴利文 ,佛陀於是自己把最重要的說法用八種不同的語言,來講給在場的各種邦國民族的人士聼。您看,今天的天主教教宗不是在每年的聖誕節與復活節,向站在聖彼得大廣場的聽眾,用拉丁文、意大利文、法文、西班牙文、英文、俄文、希臘文......等十二種語文講道嗎?我推斷兩千 多年前,佛陀說法也曾用很多種語文來講的。所以說,我說上面所說的八種梵音,並不是什麽神通的梵佛音,我認爲那是八種不同的方言,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佛陀對大眾說:“假如有任何人,左肩挑擔著父親,右肩挑擔著母親,挑擔到皮爛骨見骨髓,那樣子辛苦,繞著須彌山行走,走上千千百百年代的漫長時間,流血流到 浸上了腳踝,就是這樣來做,也還是報答不完父母的深恩的。

假如有任何人,在饑荒災難之時,爲免爹娘挨餓,就盡自己的全身的肉,斬剁成肉醬來供養父母,這樣供養千千百百萬萬年代那麽久,和父母的深恩相比,只是 像微塵一般微小,還是無法報答得盡父母的深恩的。

又假 如有任何人,爲了要報答爹娘,就自己挖了眼睛出來奉獻給佛菩薩,這樣子千千萬萬個年代之久,也還是無法報答得盡父母的深恩的。

假如有任何人,爲了要報答爹娘,就用利刀自己割出心肝內臟來,血流滿地,也不怕痛苦,這樣經過千千萬萬無數年代,也還是報答不盡父母的深恩的。

假如有任何人,爲報答父母之恩,而用千刀萬斧來刺斬自己身體,左邊插入右邊刺出,這樣經過千千萬萬無數年代,也還是無法報答得盡父母的深恩的。

假如有人爲了報答爹娘,就用自己打碎骨頭打到流出骨髓,就算經過千千萬萬無數年代,也還是報答不盡父母的深恩的。

假如有任何人爲了報答父母,而去吞下去熱的鐵丸,就算經過千千萬萬無數年代,弄到全身焦爛,也還是報答不盡父母的深恩的。”

在這七段譬喻裡,佛陀用七種不同的受苦方式來譬喻而已,並非叫人這樣做這些事才可以報答父母。佛陀是這樣譬喻,等於說就算是肝腦塗地也報答不盡父母大恩。讀經的人,千萬不 可錯解了經義,而去自己殘害自己的身體生命,以爲這樣可以報父母大恩啊!

從前佛教的出家人盛行焚指報親恩,就是用火油把自己的十隻手指燃燒來供佛,以爲這樣就可以報父母大恩,這是一種愚不可及的迷信愚行。想 一想看,假若焚指受痛苦就可以報母恩,那麼把自己整個人都當作烤豬來燒烤供佛,是不是就更大功德呢?那麽父母就可以成佛做神仙了麼?你要是不小心弄傷了手指流血,你的母親都會心 疼焦急無比啊,怎麽會要你去焚指報恩?佛教有許多陋規與不合理的迷信傳統,像焚指報恩之類,那都不是佛教本意的,要學佛,就得正本清源去研究原始佛 經,別輕信任何迷信!

現在讓我們再讀經下去: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恩德,垂淚悲泣,痛割於心,諦思無計,同發聲言,深生慚愧,共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是罪人,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這一段是說,大家聽到佛陀那樣開示父母恩德太深重,難於報答得盡,大家就都流淚悲傷地哭了,心痛得好像被刀割,大家想來想去也想不出該怎麽辦 。同時大家慚愧地向佛陀說:“世尊,我們現在都知道自己是不孝的罪人了,但是,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報答父母的深恩呢?”

經文說: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爲於父母書寫此經,爲於父母讀誦此經,爲於父母懺悔罪愆,爲於父母供養三寶,爲於父母受持齋戒,爲於父母佈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得名爲孝順之子;不做此行,是地獄人。”

翻譯成白話文:佛陀告訴各弟子說:“你們想要報答父母深恩,你們須得爲父母來抄寫這本經文,爲父母誦念這部經文, 須得爲父母去懺悔消除罪孽,爲父母去供養三寶(三寶即是佛、法、僧),爲父母去持戒吃素,爲父母去佈施修福,假 如能這樣做到,那才是孝順的孩子,假如不這樣做到,那就是將來下地獄的人了。”

再讀經文下去:

佛告阿難:“不孝之人,身壞命終,墮於阿鼻無間地獄。此大地獄,縱廣八萬由旬,四面鐵城,周圍羅網。其地亦鐵,盛火洞然,猛烈火燒,雷奔電爍。烊銅鐵汁,澆灌罪人,銅狗鐵蛇,恒吐煙火,焚燒煮炙,脂膏焦燃,苦痛哀哉,難堪難忍,鉤竿槍槊,鐵鏘鐵串,鐵槌鐵戟,劍樹刀輪,如雨如雲,空中而下,或斬或刺,苦罰罪人,歷劫受殃,無時暫歇,又令更入餘諸地獄,頭戴火盆,鐵車碾身,縱橫駛過,腸肚分裂,骨肉焦爛,一日之中,千生萬死。受如是苦,皆因前身五逆不孝,故獲斯罪。”

這一段經文,是佛陀借上文來解釋,不孝之人怎麽樣下地獄受罪。

佛陀告訴阿難說:“那些不孝之人,到了肉身死亡命終之時,會因爲有不孝之罪,而被罪孽,沉重拖 墜地獄,這地獄名叫阿鼻無間地獄,是最低層的大地獄,面積有八萬由旬那麽大。(這裡我要注解一下,由旬是古代印度的一里,大約等於現代的十六英里吧 ,各家說法不同,我是採用十六英里之說,八萬由旬大約等於一百二十八萬平方英里吧?都是譬喻的大約數字而已。)這座無間地獄,四面都是鐵鑄的城牆,周圍都 有鐵羅網,地面也是鐵鑄的,大火在猛烈焚燒,又有雷轟電閃,又有白熱的銅汁鐵汁來澆淋有罪的人,又有銅狗鐵蛇在噴火來焚燒罪人,又有油鍋烹炸罪人,種種刑法 ,痛苦不堪,難以忍受,又有鐵鈎,竿子啦,槍啦,矛啦,鐵鏈啦,鐵鎚啦,鐵戟啦,劍林刀輪啦,像雨點那麽多,像雲那麽大,從空中降落來懲罰那些罪人 ,或是砍殺,或是刺穿,不知要懲罰多少千千萬萬年代,沒有片刻的停止。而且還有鬼卒夜叉把罪人驅趕到別的地獄去,叫罪人頭戴火盆,用鐵車來碾碎他們的身體,鐵車 衝駛所過,罪人腸肚裂開,骨肉焦爛,一日之中,真是不知死過多少次,這樣受苦,爲什麽呢?就是因爲這些罪人生前忤逆不孝,所以受此 惡報苦刑懲罰。”

佛陀開示的上面這一段,描寫阿鼻無間地獄的慘況,已經有人向我提出過疑問:叫我拿出科學的證據來證明無間地獄在何處。慚愧得很,我不是科學家,我也沒有什麽證據可以證明地獄存在。不過,我推想 ,宇宙中的那些黑洞,很有可能就是地獄吧?黑洞的高熱,不知有幾千萬度,黑洞的物質濃度與比重,不知大過我們世界的幾千億倍?黑洞的吸力,不知有多大,無論什麽物質 或非物質,被黑洞吸進去,無不被焚化爲飛灰,就是非物質的微中子也不能例外。人死後,肉體物質腐化敗壞,但是靈識仍在,靈識不是物質,所謂中陰身,可能是 由非物質的微中子構組而成,假如這個人是修行人,心 地光明純潔清淨,又無惡業隨身,當然清醒地飛向光明,接受諸佛接引,各隨佛緣去各種淨土。倘若此人一生作惡,有很多惡業隨身,心地黑暗污穢,死後自然也 仍是無明,神識昏昏迷迷,隨著惡業的黑暗吸力而去。若不是輪迴於畜生道,就是進入了最黑暗可怕的地獄──可能是黑洞──去受那些種種刑法 了,至於什麽刀山油鍋刀劍矛戟鈎繩之苦,相信只是佛陀的比喻,就是說進了地獄受的種種苦痛,就好比受刀山油鍋一般。因爲人的感覺 ,是從經驗才知道的,古時候的印度人或中國人,從經驗中知道有刀山劍林的斬剁之苦,也見過油鍋烹炸畜類,所以也只能用這些東西來譬喻地獄的痛苦。如果佛陀是現代人,也許就說,有死光 啦,毒氣啦,用水銀剝皮啦,用“吊飛機”,“灌滾水”,“灌滾油”之那一些現代人的殘酷毒刑來做譬喻了。

也許地球和其他星球火山口底下也是地獄吧?也許地球中心的白熱熔岩鐵漿也是地獄之一吧?這倒是有些符合佛陀開示的四面都是鐵牆的地獄。總之,沒有去過地獄的人,怎知道 有沒有地獄?而去過地獄的人,卻又沒有回來的,一些口信也沒有。

不過,就算物理學上無法證明有無地獄,心理上卻不難解釋地獄的存在。

一個人,假如行善做好人,心理上是愉快光明的,自然不會在心中有什麽罪惡感。在他的知識與聼來的觀念之中,他已知作惡會下地獄受罪,而他 都沒有作壞事,心中坦坦蕩蕩,光明正大,他意識中就肯定了自己不會進地獄,所以他心中就不會出現地獄了。

反過來說,一個人假如又不孝,又不行善,又多做壞事,多做惡孽,無論他怎麽不信鬼神,不畏因果,不信道德,不信公理,他心中的潛意識之內,總多多少少存 留著一些從幼年就聽到的因果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和一些有關地獄的受苦受罪傳說。等到他命終死後,他的潛意識伴著中陰身,免不了會產生對地獄的恐懼。那麽,地獄的一切 苦刑,就在他的神識中幻現了,也可說是良心自責的罪惡感的折磨吧!

佛陀說過“心生萬法”,又說過“諸法皆由心生”,那麽,地獄的一切恐怖景象與刑罰的痛苦,從由罪人的心中自責而產生,化幻爲真,就好像活人在做 噩夢一般,那不也是地獄嗎?若說地獄在罪人心中,這句話是可以說的通的,何必一定要扯上黑洞與火山洞呢?

佛陀設教,解說罪人必入地獄受苦刑,永不得翻身,正是要把這種因果律的惡有惡報的定律灌入人心,警戒人們不可作惡!那些自命很科學的人,自做聰明來否定因果律,否定地獄之說,自以爲很科學了,可知道這樣做, 是等於否定了“殺人者必判死刑”,“刼盜必被判槍斃”等等法律嗎?否定了法律刑法,就是助長犯罪呀!助長犯罪,罪也同等於自己犯罪一樣了!爲什麽要否定“地獄”的阻嚇犯罪邪惡的功用 ?

現在讓我們再讀經下去:

爾時,大眾聞佛所說父母恩德,垂淚悲泣,告於如來:“我等今者,云何報得父母深恩?”

眾弟子聽聞佛陀所說父母種種恩德,大家都流淚哭泣,再次請問於老師:“我們從今以後,要怎麽樣才可以報父母深恩呢?”

經文說:

佛告弟子:“欲得報恩,爲於父母造此經典,是真報得父母恩也。能造一卷,得見一佛;能造十卷,得見十佛;能造百卷,得見百佛;能造千卷,得見千佛;能造萬卷,得見萬佛。是等善人,造經力故,是諸佛等,常來慈護,立使其人,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

譯成白話文:

佛陀就開示弟子們:“你們想要報答父母深恩,就必須要爲父母印送這部經典,這是真的報荅父母大恩。你能印送一卷,就見一位佛;印贈十卷,就得見十位佛;印贈百卷,就 得見一百位佛;印贈一千卷,就得見一千位佛;印贈一萬卷,就得見一萬尊佛。這種善人發心出力印贈此經,會得到諸佛菩薩來加持保護,使到他的生身父母,都可以獲得接引往生淨土,永遠快樂,永不會受地獄之苦。 ”

這一段佛陀的開示,是教我們印贈這部孝經,就有功德,可獲得諸佛菩薩加持,接引父母往生極樂淨土,這樣是最好報答父母大恩的方法。

有人問我,印此經有何功德呢?爲何會獲佛祐父母?

我的答案是,印贈此經,可以啟發人人孝順父母,人人行善,人人戒殺生戒做惡,消除了社會上很多的罪行。所以印此經特別有大功德,會得到諸佛諸菩薩的加持 !

本經的末段如下:

爾時,阿難及諸大眾、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天、龍、夜叉、乾闥婆、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聞佛所言,身毛皆豎,悲泣哽咽,不能自裁,各發願言:我等從今盡未來際,寧碎此身猶如微塵,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鐵鉤拔出其舌,長有由旬,鐵犁耕之,血流成河,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百千刀輪,於自身中,自由出入,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鐵網周匝纏身,經百千劫,誓不違於如來聖教;寧以銼碓斬碎其身,百千萬段,皮肉筋骨悉皆零落,經百千劫,終不違於如來聖教。”

譯成白話文:

那時候,阿難尊者與弟子大眾,還有那些阿修羅、迦樓羅(吃龍的金翅鳥,是天龍八部之一)、緊那羅(是一種非人的神,天龍八部之一),摩侯羅伽(大蟒蛇之神),和那些人非人、仙人,天龍、夜叉 、乾達婆(香神與樂神),和那些小王,還有轉輪聖王......,等等許多弟子大眾,聼了佛陀的開示之後,激動得毛骨悚然,悲泣哽咽 ,不能自制,各皆發願說:

“我們從今以後,一直到未來無窮盡時間,都寧願粉身碎骨成爲微塵,經千千萬萬年代,也誓言永遠不違背佛陀的教訓;我們寧願被鐵鈎拔出舌頭,拖到十六里長,被鐵犁耕犁 它到血流成河,就算經過千千萬萬年代,也誓言決不違背佛陀的教訓;我們寧願被千刀萬劍穿插自身,插出插入多少千次,也誓言永不違背佛陀的教訓;我們寧願被鐵網周圍綑 縛全身,經過千千萬萬年代,也誓言永不違背佛陀的教訓;我們寧願被刀斧刴斬碎屍千萬段,皮肉筋骨都零碎,雖經千千萬萬年代,也不敢違背佛陀的教訓 ! ”

這一段是講他這些弟子們發誓而已,並不是要真正這樣做。這是誓言,因爲古代的印度人很喜歡發毒誓,什麽事情都是千刀萬剮,說什麽碎屍萬段,這種東西誓不敢做。這是印度古代人的發誓的方式,現在還是有。

終文 :

爾時,阿難從於坐中安詳而起,白佛言:“世尊,此經當何名之?云何奉持?”

白話文:

那時候,阿難從坐位很安詳的起立,向佛陀請問:“世尊,此部經文應用什麽名字呢?如何來奉持呢?”

經文:

佛告阿難:“此經名爲父母恩重難報經,以是名字,汝當奉持!”

爾時,大眾、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白話文:

佛陀就開示阿難:“這部經文就命名爲“父母恩重難以報答經”!你們應當利用這個經名奉持。”

那時候,大眾弟子、天人、阿修羅等等,聽聞佛陀這樣的開示,人人皆大歡喜,都信奉實行,人人行禮,然後退席。

唸此經之後,必須加唸“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南無密栗多哆婆曳莎訶”廻向給父母!

上面我們已經研讀完了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本經文字不算很深奧,道理也很簡單。可能就是因爲如此,一向未受到學佛者的重視,並未予以推廣,以至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 一部孝經。甚至還有人誤解了佛教,以爲佛教主張出家修行,是不要父母的,不要孝順父母的。

現在,我們研讀過這本佛說的孝經,我們就知道,佛陀當時已經出家成了佛,也還是要特別開示,教弟子們去孝敬父母呢!

讀了這部佛經,我們就知道,所謂學佛修行,並不是棄家出走拋棄父母妻子,才可以修行。佛陀當日拋棄的是富貴榮華,與未來的王位,祂並沒有拋棄父母妻子,成道以後的佛陀, 迎接他的父母和妻子一同去修行,使父王與繼母全家,都得免於被後來的兵變屠殺。父母也後來都修成了佛。佛陀的太太,太子妃耶輸陀羅和兒字羅候羅,也都修成了菩薩品位,佛陀 也超度了祂的親生母后成爲佛母。

你看,佛教哪裡是不要父母妻子的呢?佛陀是主張把世俗的親情,度化為修行的法眷,法親,法侶,同證菩提的啊。

讀了本經,我們 就應該自我檢討,是不是對得起我們的父母親呢?我們應該怎樣做,去報答父母養育的辛勞大恩呢?

一個明白佛理的人,一個懂得保健知識的人,是不會用酒肉和各種莫名其妙的補品去供養父母的。因爲肉食與超補,徒然會使父母親得到高血壓 、糖尿病、心臟病、腸胃病、中風、癌症,促成父母親的早死而已。

真正懂得怎麽樣去孝敬父母的人,是應該用保健的素食,去供養父母的。素食可以使父母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等致命的疾病,因此可以健康長壽, 活得快樂安逸。

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是會趁著父母還健在,就多多承歡膝下,多多照料父母的生活和保健。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世以後,才去後悔悲傷,那又有什麽用!

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的人,要報父母大恩,除了供奉甘旨之外,應該盡力去爲父母親做一點善事佈施,功德迴向給父母。

若要報父母大恩,我們就應該好好的保重自己,潔身自愛,努力上進,學業有成,事業有成 ,以慰父母的殷切期望。

真正要報父母大恩,我們就應該爲父母持誦佛經佛號,也要接引父母信佛修行。能夠接引得父母修行成道,了生死,不入輪迴,這才是真正的報恩。父母若已不幸不在世,也應多爲他們行善,迴向給他們,超度他們往生淨土。

一個人若是不孝不義,縱然是自己出家苦修,也還是抵消不了不孝的大罪業的。你可見過有不孝而能成佛的人?

孝行,就是修行的一項砥礪品德的方法,孝行 ,是修行基本法門之一。若不修孝行,那麽修 什麼打坐觀心,什麽苦行,什麽密法,那都是水中撈月而已,必得不到正果的。

是的,本經簡單淺白,卻包含著人生的至理。孝行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修行。讓我們都來學習和實行吧!也讓我們都來推廣這種修行方法!但願全世界人都孝敬父母,從孝義開始,進入高尚的品德,也進入佛法的三昧。

 

 

 

圖片出處

大足石刻佛像

老婦

 

 


原載《佛乘世界》第11期:1998年4月25日

原載《佛乘世界》第12期:1998年6月13日

原載《喚醒生命中的至親之愛》 (有聲書)

 

 

 



標籤:
瀏覽次數:18    人氣指數:18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養之道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