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5,229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068739
台北咖啡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感謝每個讓你成長的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四、五年級生」的<成長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臺語「挂紙」二字
作者:
台北咖啡
日期: 2012.02.29 天氣:
心情:
今天學到ㄌ臺語「挂紙」二字
以前只會說並不會寫.
查字典「挂紙」
字跟意都很有深度
閒 話 家 常(-175-2012/02/18)
元宵已過忙掃墓,客家人自十六日起,就陸續開始,延續至清明,因社會環境變遷,親族分散在外,只好選擇假日,才能齊聚一堂,完成「慎終追遠,掃墓祭祖」的「挂紙」習俗 (閩南人稱「壓墓紙」),全家人合力替祖先整修房子(墳墓),修剪、清理墳墓四周的雜草,也將有崩土、塌陷處修葺完好,墓埕清掃乾淨,也住得安穩。將一疊滴有「雄雞」血的黃紙,用石頭、磚塊、草皮……壓在墳頭上,然後在墳地四周撤上銀紙,這就是「挂紙」;表示子孫已經回來祭拜過,用意在告知此墓有主。因此在這時節,假日少往客家庄跑,免受塞車之苦。相傳唐高祖李淵在失意時,流落他鄉,未能回鄉省親,直到被封為唐公之時,重返故里:無奈母親已逝世多年,葬於南山亂墳塚中,遍尋不著,只好把紙撕成帛,拋向天空隨風散去,默禱能有斬獲,忽見有一條紙帛掛在一座高塚上,任風吹不去,因而找着。後人效法其行,在掃墓時,墳頭壓上紙片及撒銀紙的習俗,一代一代傳了下來。漳州人挑在農曆三月初三(古清明、三月節、三日節),泉州人則習慣在清明節當天祭祖。因台灣早年不同族群間,屢發生「漳、泉械鬥」事件,往生者埋在相同的地方,若同一天掃墓,仇家見面,可能又起衝突,因此分別選擇不同時間掃墓祭祖,以免孳生事端。
根據文獻記載,客家人從宋朝末年遷棲廣東、福建,生活艱困,若無土地可耕種維生者,只得賣身為人做長工,期間並無休假,唯在過年才有長假。因來台開發較晚,謀生不易,需要外出,而散居各地,要到年節才能返家與父母團聚,然而流落異鄉,有許多蒼涼的感慨!所謂:「幾許飄零,何處是岸」,是最佳寫照;如今隨著時間的變化和歷練,培養出不屈服,堅持的「硬頸」氣息,深入心靈,更展現生命力,顯示出「刻苦」、「耐勞」、「勤儉」、「打拼」的精神!客諺:「有食、冇食,僚到初十﹔有做、冇做,捱到『天穿』過」,所以利用年假結束前先掃墓祭祖,到清明時則不再祭祀,久而成習。而來自何鄉從墓碑上的刻字,就能看出端倪。例如「漳州人」可見金浦、南靖、龍溪…,「泉州人」則常見晉江、同安(銀同)…,「客家人」則有詔安、永定、饒平、四縣…等,也有些橫跨海豐或陸豐。而「平埔族」原住民因漢化較深,例如噶瑪蘭族,早年也會在墓碑上刻「宜蘭」等台灣地名。掃墓時所有子孫到齊,凝聚情誼,交換心得,並將牲禮、祭品舖擺於墓碑前的桉桌或地墳堂,而后土則敬奉素點,吉時一到開始焚香祭拜,一炷香內向祖先獻酒三巡,並虔誠擲筊請示,是否滿意「祭祀」,如獲聖筊表示滿意,反之不滿,則告知未參與者之原由、再獻酒,直到聖筊出現,開始焚燒紙錢、燃放鞭炮,圓滿禮成。而在物資缺乏的年代裏,只要聽到墓地裡鞭炮聲響起,就有許多鄰近的老嫗、小孩,拿箸大布袋圍攏過來,主家將紅龜粿、發粄、艾草粄和銅板分給他們,這種習俗就叫做「揖墓粿」、「打粄仔」;其用意為賄絡牧童在放牛時,勿踐踏或破壞祖先的墓地。這種「分照墓」(客諺)的慣例,也隨著時代豐衣足食而走入歷史。
標籤:
瀏覽次數:
185
人氣指數:
385
累積鼓勵:
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感謝每個讓你成長的人!!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四、五年級生」的<成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