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將內心的那扇窗打開,讓新鮮空氣流進來,如此煩惱沒了,心情就輕鬆了
美籍華人,著名心理學家李恕信在<<瀟灑的母親 > >一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愛的小狗,不禁淚流滿面,悲痛不已。
她的爺爺見狀,連忙帶她到另一個窗口,讓她欣賞自己的玫瑰花園,果然小女孩的憂愁烏雲的心情為之一掃,心境頓時明朗,老人家托起小孫女的下巴說:「孩子,你開錯窗戶了」
想想自己,我們是不是也經常開錯「窗戶」呢?
當你看見非常喜歡的物品時,是因為你用最美的角度去欣賞,所以你愛不釋手,當你看到不喜歡的人,是因為你內心一直存在著偏見,而以最壞的角度去看待他。
因此,我們看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是角度和心態的問題罷了。
有的人覺得自己總是處於糟糕的境地,與一切好機會無緣,有的人經常生活在焦慮之中,不停地抱怨這抱怨那,從來沒有感到過滿足,有的人經常產生失落感,對任何事情中都沒有渴望和熱情。
所謂「心隨境轉」,如果不能改變環境的話, 就只能改變心境了,所以我們換一種態度和方法重新面對生活,就能打開困惑自己「心中的枷鎖」。
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如果不能達到心中的標準,那麼就不要再勉強自己,不妨把標準稍稍降低一些,這時你會發現生活上也許並沒有多大的改變,然而自己的精神卻放鬆下來。
當你被瑣事糾纏時,靜下心來想一想這些事情的重要性,然後再做必要的取捨,有時候你無法達到你所設定的目標,問題不在於方法,而是你思考太多。
就像你無法爬上你一直想征服的一座高山,也許不是體力不足,而是攜帶的食品、飲料、睡袋等所謂必需品太多所導致,只求將自己能做的事做好,說不定反而能輕輕鬆鬆地達到自己所求的目的。
因此,如果我們打算在未來的「鳥日子」快樂地過下去,就是必須坦然接受「生命是有限的,這個世界是有瑕疵的」,要學會面對現實。
千萬不要相信世界上有「完美」這回事,不要這樣要求自己,不要這樣要求別人,也不要這樣要求生活,因為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無法做到讓週遭的每一個人滿意。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完美無缺的照著自己的意思與想法進行,所以樂觀的人總是看到開心的事,悲觀的人總是看到煩心的事。
還好我有一顆赤子之心,應該是屬於樂觀的人吧!從小到大發生那麼多不如意的事,都當作老天爺在考驗我、磨練我,所以任何事情,我總是能以平常心去面對一切不順心,讓自己活的快樂一點吧。
所以當「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必然給你開一扇窗」,如果上帝在關上門的同時,也封閉了窗,那就為自己畫一扇幸福之門、一扇快樂的窗戶給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