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當乞討成為國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向梅克爾告別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台灣世界第3有錢
作者: 捷客 日期: 2021.06.25  天氣:  心情:
我們比日韓幸福?獨家調查:台灣世界第3有錢 但比你想得更孤獨
2021-06-24 08:43 聯合新聞網 / 天下雜誌
金錢也許買不到幸福,卻是成就生活品質的重要方法。高收入能帶來更好的教育機會、醫療服務和居住環境。

《天下》進行獨家「幸福生活指數」調查,與OECD各國比一比,從11面向評估人民過得好不好。結果顯示,台灣在「富人俱樂部」前段班,儘管大眾自覺低薪,事實上購買力很強;然而,空污嚴重與社會連結的缺乏,卻是大問題。

一隻看不見、摸不到的病毒,顛覆全球78億人口的生活。

空蕩蕩的街道、渺無人煙的海灘,猶如電影《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對台灣而言,這些曾經虛幻的場景,如今卻全部都化為真實的日常。

2008年的金融海嘯,世界各國體認到過去追求經濟發展,忽視分配而出現反省聲浪;2020年的新冠病毒,卻讓狂飆下的高風險社會現了形。

「後疫情時代,中產階級充分感受到生活一夕之間逆轉,」台大社工系教授古允文說,當政府或社會沒有妥善的安全制度,人民只好透過搶保單來抵禦風險。

然而,世上沒有任何一張保單,可以保障我們所有幸福安康。病毒再強大,台灣終需從眼前的挫敗中再起,此時需要的是趁機重新省思過去經濟發展模式,以及在新生疫病和氣候變遷的催化下,打造給予人民美好生活、創造永續幸福的新模式。

為檢視台灣在各面向的發展狀況,《天下雜誌》依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從2011年起公布的「美好生活指數」(Better Life Index),進行2021「天下幸福生活指數」調查,以攸關人們生活和福祉的11項領域,涵括24個主、客觀指標,全方位評比,並比照OECD 40個主要會員國和伙伴國家排名。


幸福生活指數總成績》

41國中排17,超越日韓

11項領域分別是與「物質條件」相關的所得與財富、就業與收入、居住條件,「公共生活」面向的環境品質、人身安全、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教育與技能,以及「個人生活」面向的社會連結度、健康狀況、工作與生活平衡和主觀幸福感。

為幫助各國營造優質生活,OECD強調,11個領域都有好的表現,人民才有真正的幸福生活。

「國家型指標(客觀數據)加上主觀指標詢問人民感受,就像天氣溫度和體感溫度,雙管齊下可以幫助政府制定讓人民有感的政策,」台大商學研究所教授陸洛說。

從調查結果來看,台灣的表現相較歐美先進國家毫不遜色。


在「天下幸福生活指數」中,台灣在被稱為「富人俱樂部」的OECD中,位居第17名的前段班之列,夾在愛爾蘭和奧地利之間,並勝過法國,同屬亞洲國家的日本為26名、韓國為31名。

「台灣是轉型社會,人民的幸福感和大環境的關聯性很強,」研究主題圍繞著主觀幸福感,陸洛分析,造成波動只有兩個原因,一是所生活的社群、社會、國家發生大動盪,一是個人生命發生重大事件。

這也意味著,在今日的高風險社會,政策和制度影響個人生活,也是人們是否能穿越風險的關鍵。

台灣真的是個幸福國度嗎?翻開成績單,呈現台灣一路的成長軌跡,雖然總體表現好,發展卻極端不均衡,物質條件超前,但生活品質未與時俱進。


在所有領域中,台灣以人身安全、所得與財富、就業與收入排名最佳;屈居中後段班需要再努力的部份為社會連結度、環境品質,以及攸關人才培育的教育與技能,意即台灣正在享受過去多年的努力果實,未來卻可能是危機四伏。

物質條件》

表現優異!購買力強,薪水有望提升

在物質條件的面向上,台灣多能和先進國家並駕齊驅。所得與財富排名第3、就業與收入第5名、居住條件則在第9名。

然而,「台灣人對進入OECD國家前段班會無感,」中研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分析,所得與財富因以購買力平價指數(PPP)換算,台灣早在2009年就超英趕美贏日,雖然台灣確實有進步,民眾看到數字還是會覺得不可思議。

因為台灣物價低,所得換算購買力後,包括每人可支配所得、家戶淨財富、全時受雇者平均年收入都竄高。

「指標計算要有價格,但價格的最大問題是不一定能看出品質,」前國發會主委、台大經濟系榮譽教授陳添枝說,用PPP算所得做國際比較,無法反映出品質的真實性,忽視低價往往也是低品質。

台灣所得與財富排名高,卻擺脫不了低薪困境,陷入低價低品質循環,但部份餐飲業願意出高薪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 (天下資料)
台灣所得與財富排名高,卻擺脫不了低薪困境,陷入低價低品質循環,但部份餐飲業願意出高薪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品質。 (天下資料)
低價也跟政策思維有關。政府為照顧大眾,將價格壓低到所有人都負擔得起,從商品、服務、居住到教育、醫療照顧等,水和電也給予補貼,以致居住消費支出(不含購屋),從水電到瓦斯、家具維修等佔家庭可支配所得比率也低,雖未必和居住品質畫上等號,好處卻是讓生活有更大餘裕和彈性空間。

充水虛胖的收入,現在有了充實的契機。去年受到疫情影響,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達到3.1%,主計總處估算今年人均GDP可達到3萬美元,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所得國家。

「國際局勢對台灣有利,薪資會慢慢拉起來,」政治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連賢明抱持樂觀,台灣不能只靠護國神山台積電,更需往產業升級的方向走,尤其服務業提升更是關鍵。

要改善餐飲業長期低薪,信義房屋創辦人周俊吉指出,政府應該整合力量,打造國家品牌,帶領餐飲業走出去,效法鼎泰豐,以有效率的管理經營和高薪資,提升整體餐飲業品質。

此外,台灣長期失業率相對其他國家低,勞基法經過幾度翻修,勞動市場保障性不足率也遠低於OECD國家平均,都是台灣足以超前的原因。

「不管是哪個黨執政,對勞工的保障都是在成長,」立委管碧玲說,但和歐美比仍有距離,「因為台灣超過97%為中小企業,能量有限,落實沒有歐美有彈性。」

政策上先從制度面建構,執行面卻受社會結構影響,例如育嬰假,許多中小企業勞工不敢申請,也會影響民眾的感受。
標籤:
瀏覽次數:196    人氣指數:416    累積鼓勵:1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當乞討成為國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向梅克爾告別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