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6862
 Seán Lenz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1/01/02的日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1/01/04的日記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011/01/03的日記
作者: Seán Lenz 日期: 2011.01.03  天氣:  心情:

人們重覆著相同的遭遇,這讓我覺得生命其實相當單調乏味,縱然實際上是不同的生命個體,各自在相異的時間空間所經驗。不過通常人只遇過那麼一次,就足以終生難忘,想想其實也沒有那麼乏味。無論生命是不是由一堆對你而言微不足道、毫不重要的填充物所組成的,人所能擁有的就是只有屬於自己這一份,存在本身,有太多是沒得選擇的選擇。

就拿取名這件事情來說吧,你記憶中自己真正意識到自個兒的「名字」是什麼時候?

名字不喜歡,可以改,但為了改名,你得想一個能夠代表自己的名字,什麼才是能夠代表自己的名字呢?或許人可以用一生去確認關於名字的問題,但實際上人思考的其實不是何種名字能夠代表自己,而是處理認為名字不屬於自己的焦慮,換句話說,人思考的是自我如何存在的問題。

除了名字以外的另一個存在焦慮,是臉。臉跟名字相似之處在於,最初你擁有它完全是沒得選擇,一旦你不喜歡自己的臉,就會讓你產生「它」不是自己,但「它」其實又是自己的焦慮。但臉畢竟跟名字不一樣,它是如此真實、無庸置疑的存在,不像名字只是代號,臉是作為「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人的臉呈現出什麼感覺,用再多的形容詞去描繪,那些代表臉的形容詞都是能夠與「我」本身分離的形象,而不是「我」。整型令我感到最玩味之處在於,整型能夠改變「事實」,讓人自由選擇去變成不一樣的「我」。但說穿了,人真正想改變的還是這一張臉所能呈現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多數整型的人們追求的,都是符合某種特定價值觀之下的美。

但沒有這些形象的「我」還剩下什麼?

人是需要被標示的,這些標示可以強化存在感,為存在發聲,甚至可以拿來創造存在本身。這也是現代隨時在網路上演的戲碼,每個人透過網路,重新創造另一種身份,從匿稱、照片,或是各項喜好、學歷及頭銜,甚至是自己的部落、相簿顏色配置、排版等等,都是作為聯結「我」的標示。即使是預設好描述結果而隨機配對的人格分析,只要能達到標示自我的效果,也能讓大家玩得不亦樂乎。我被稱呼為某某,我喜歡某某,我討厭某某,我擁有某某.....所有可以聯結我的事物,真的改變了「我」嗎?或者,真的能夠代表「我」嗎?

有時候,我會相信存在的樂趣並不在於發掘存在的本質,而在於追求各種曖昧卻迷人的形象,即便那些形象與自我無關。因為我們一方面難以閃躲來自他者的凝視,另方面也無法輕易拋棄自我的本質。
標籤:
瀏覽次數:56    人氣指數:1056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1/01/02的日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2011/01/04的日記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