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1,397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孝經》‧序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經》天子章第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菩提門‧顏進平 師父 主講 縱談古今節目之【先正格言】
經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孝經的第一章稱作「開宗明義」,什麼叫做「開宗明義」?顧名思義就是前面這一章,就從整個「孝經」裡面的「精髓」,完全在這一章開章,就從義理將它表露出來。我們現在來恭讀經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這是第一段,就是說孔子在家裡閒來無事,在那悠哉悠哉坐在那裡。過去這個尊師重道,這個禮規是非常的嚴,老師坐著,絕對沒有學生坐的地方,所以曾子他就很恭敬在,站在孔子的身邊在那裡侍候他。
說到過去,做老師可以說非常有權威,他在教書時候是坐著教,學生在老師的面前,沒有坐椅子的機會,所以過去上課是老師坐著教,學生是站著聽,曾幾何時,時代的變遷,卻變成大家一樣大,老師坐著教,學生也坐著聽,輩分一樣大了。尤其又曾幾何時,搞的天地倒反了,老師站著教書,學生坐著聽,老師若稍微嚴一點,要像過去一枝教鞭拿著,小則是讓學生蓋布袋,打的不明不白,或是再下去,學生的家長衝到學校,在學校門口就開始捲袖子了,進去不管你三七二十一,甚至開拳就打過來了,現在當老師實在可以說,當的很沒有地位,這到底是因果的循環?或是眾生的共業?搞得這地位可以說,應該最受人尊重的先生,今天變成,要認真嚴厲督導學生,都會膽顫心驚的。若是不教人家,又誤人子弟,怕後來死後下了第十九層的地獄。
說到這第十九層的地獄,若是縱談古今的這些大德,可能有的有聽過,甚至有的還不曾聽過。這地獄就只有十八層的地獄而已,怎麼突然又多一層出來,這也很奇怪,事實上到了十八層的地獄,那就是阿鼻地獄,那是極苦也沒有空間的地獄,所關的可以說是人間,做奸犯科那罪大惡極的人,才有打入十八層地獄。誰知道竟然這些罪大惡極的暴民,在第十八層的地獄,還不能懺悔,還會在那裡炫耀誰在人世間,做了最毒的最有膽識,在大家爭辯的時候,才聽到怎麼有人在吐大氣?這個聲音,好像從下面傳上來的,這些壞人就覺得很疑問,大家都有聽到,這個吐氣的聲音是來自於下面,下面還有人嗎?我就不相信,若是世間最壞的事情,我們這一群差不多都做過了,難道還有人會比我們更惡,打入比我們更低的地獄?就試試看,敲一敲:「下面有人嗎?」誰知道敲完問下面有人嗎,下面真的有回應,說:「有啊!」下面還有人啊。還有不少人唬這些壞人,他們真的想不出說在人世間,還有什麼惡毒的工作,可以比他們做更多,竟然會下到第十九層地獄,他們就很好奇了「世間最壞的人差不多都是我們這些了,還有人比我們更壞嗎?」那我就不相信了,所以就開口問說:「前輩子你們到底做了什麼壞事情?竟然可以比我們還要惡,下了第十九層的地獄?而你在生時,是在從事什麼樣的行業?」下面才一齊傳話上來:「而我們在生就是在當老師」,這些歹徒聽到第十九層地獄,所關的都有一個「師」字,若不是「法師」、不然就是「點傳師」....不然就是「教書的老師」。這在社會上,對社會應該很有貢獻,百年樹人高尚的職業,哪有可能那麼多個「師」打入十九層的地獄?他們就覺得很懷疑問他們說:「在生是做什麼惡質的行為,會打入第十九層的地獄?」這些老師才向第十八層的說:「因為我們就是誤人子弟,教出像你們上那些人,所以我們的罪比你們還要重」。
真的現在很多有心,想要來執行這個教鞭,來百人樹人,有抱負的年輕的老師,不管是從師專或是師範大學畢業可以說,都有一顆熱衷於從事教育的心,可是抵擋不過現在不明理的家長、以及非常惡質的學生,到最後這顆熱呼呼的心,也禁不起常澆冷水,澆久了「嘁嘁」....「嘁」到最後,就冷冰冰的了,就做那種學生嘴上誇獎的,那種有內行的老師了,若是比較有良知的,認為說若是要讓學生誇獎說「很新很內行」,而放縱於這些學生我行我素,這誤人子弟的工作,不如不要做工作辭一辭,確確實實真的有這種,因為感歎於現在教育難行,而來辭職的。也有人順那個勢,大家都高興嘛!學生也誇獎老師很內行,老師也省得教,這樣家長也不會來找麻煩,我哪管你大學考不考的上,出去社會要去做那些壞事情,那是你家的事情。
現在的教育界,確確實實有很多不好的現象,因為現在的家長,很多可以說從一半以上的精神,都是寄託在子女的學業之上,所以為了子女選學校選班級,以及選座位,希望老師可以特別來指導,衍生出送禮包紅包的風氣,有的老師紅包一收習慣,也會用暗示的。甚至會埋怨那些,家長沒有來行禮的這些學生....這是事實,不是我在這邊說妄語。因為主持這電視節目也好,電台現場call in也好,有很多人確確實實指出說,哪一個學校、哪一班的老師,是什麼樣的情形....很多。所以有時候今天做為一個老師,在現今社會不像從前,讓人那麼尊敬,確確實實自己也要自我檢討一番,當然今天學生教不好的原因,是因為你們這些做老師的,不重視孝道嘛!今天你若是有重視孝道,這教科書若是編列較多時間,來對這些學子的心性倫理方面,下去強調栽培的話,哪有可能出這些五倫不分的學生呢?最近這兩年,開始有聽到所謂的教育改革,我們看了那麼多有心的人士,比如說前教育部長吳京,或是到目前還很關心改革的李遠哲教授,他們到現在還在努力,可是我發現說,他們所謂的「改革」,好像搞的不是重點。所以若像他們的改革下去,對於目前的青少年,或是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這些兒童以後心性上人格上算是調節,是不是可以產生那種效能,我是看不太懂啦!很多人感歎說,蔣介石時期的教科書,等於是一種愚民政策,不是要將百姓教聰明,是要將百姓教笨,所以這個教育方式,完全是填鴨式的,硬塞的就對了,這叫做讀死書,大家不太會變通,用太多的時間,去研究中國五千年的歷史。
國小讀那廣的地理,國中再讀一次,高中再讀一次,結果讀到現在想要用,大陸開放觀光了,我們以前裝在腦袋裡的,那些資料去與實際比起來,脫節了很多,也等於是不是裝了一堆的垃圾,而你說這些教科書裡面,是以英文、以三民主義,聽說三民主義有準備廢掉了,那些物理、化學、歷史、地理....。這些為主,因為大學會不會上,是靠這些科目來拿分數,當然所謂的國文裡面的內容,也是讓你知道一些,我們漢學的字文的奧妙,使用的深淺而已,真的排列到對於心性有助益,有調節功能?讓我們的思想行為,可以合乎正道的教育,有!排起來的比率,而且又不是參考聯考,重要的一門,所以老師也是隨隨便便,所以若過去教那個公民道德,或是生活指南這種的,那老師在學校都兼課的而已,來也是都馬馬虎虎,讀一讀教一教,學生也是隨隨便便聽一聽,所以這種最重要基本,做人處事立心行道的道理,讀到大學畢業還不知道,為了一支大哥大,竟然會去搶劫、碩士玩電腦,會玩到去設那種色情網站、不然就走偏門的,要賺那個不法之財....。很多高等教育的這些大學生,做出那種我們真的連想都想不到,他為什麼會麼做?會有那種行為出來呢?這樣還不從教科書上面,去著手改革,只改革的讓大家以後很簡單的拿到文憑,拿到大學文憑有什麼用呢?就算讓你拿到博士的資格,可是待人處事非常的驕慢,光是裝一個學者的姿態,裝的人有文憑的人也不會快樂,人家也不願和那種人在一起。你也無法因為你是博士,就可以受到大家的敬重。
很多鄉下那不識字的阿伯,受到很多的人的尊重尊敬,有的當博士,但是這個行為仗恃著,他那張博士的文憑,不論何時都脖子很僵硬,讓人不願親近他,更不要說來尊重他,所以會使人尊重是由內在,並不是外面的名相,這是說「孝經」說呀說,順便去談論到現在的教育,確確實實真的必需要改革,就像我們開頭所講的,這個「孝道」若失去,這個國家就將近要滅亡了,連讓人印象很不蔣介石,他都還會講:「若要反共抗俄成功,就要先建設『倫理道德』,以倫理道德做基礎,反共才會成功。」反過來我們現在目前,這些政客只會粉飾太平,而欺騙已經被管的麻痺,也讓人教的死板板不會變通,這些老百姓而已。這些人因沒有「孝道」做為「倫理基礎」,所以家一定不成家,家若不成家,國怎麼成為一個國呢?
所以說古聖先賢,若是文化失去孝道,這個國家就已經近乎滅亡了,這句話絕對不誇大,可是到目前為止,上面的人還是這麼麻麻痺痺,從來就沒有人徹底為了,這倫理道德的建設而來投下精神,好好的將它整頓好,我認為說寧可減少國防預算,減少所有的一些建設,也要投下去將這倫理道德先建設起來,有倫理道德之後,國家一定富強的。以後要建十條高速公路,二十條高速公路都可以,若是沒有這個倫理道德,你看大家為了賺錢,他們難道不了解說,這些工廢棄物亂倒亂丟,會遺害我們的子子孫孫?使得這塊蓬萊寶島,變成一個惡魔島、也變成一個垃圾島、變成了一個毒島....?這都是因為倫理道德失調,所以一些人就昧著自己的良心,自私自利,若是可以賺得來就像他的了,哪管說以後的子子孫孫要如何呢?我就現世可以享樂就好了!
一切的這些毛病,你們聽一聽,是不是都因為倫理道德來失教,倫理道德失教,就是因為孝道沒有建立。
我們再次來恭讀經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雖然若以單純字面的解釋這個孝經,我們在節目裡,一直讚歎為中國第一部,至高無上的經典,可能大家較無法來認同,可是以字面的解釋,我提供後學研究這「孝經」的心得,讓大家做參考,或許你們就可以多少認同說:「這部『孝經』為什麼,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會將它形容說:『我志在春秋行在孝經』。」
儒家的系統也強推這部孝經,為六經一切至至理明言的總匯,所以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從文字的表面去解釋而已。若是這樣的話,也就表示說:「六經以一切的至理名言就不算什了」。所以我們在這裡,要與諸位共同研究這部「孝經」,你們絕對聽的出,後學對於這部「孝經」如此的讚歎,而將它稱作「中國最至高無上的經典」,他就從文字表面去行持,就可以做到此世完滿了。若是進一步再深入,也可以成佛做祖,你們不知道要不要信呢?好啦!我們不要再一直誇獎這部「孝經」,當然我們若是要如此,讓人認同說:「孝經是中國至高無上的經典」。我當然要從「孝經」真真正正含藏的「至道明言」向諸位來報告。
我們現在先從文字表面上來解釋,第一句說:「孔子閒來無事坐在那裡,曾子在旁邊侍候,忽然間孔子轉頭問曾子說:『這個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也就是說先王有那種至高無上的道德,來要治理天下,百姓接受了這至德要道,大家都可以很和睦來相處,過這種安居樂業的日子,可以說上下都無怨,像這種至德要道你知道嗎?」這是表面上,若是一般對於這「孝經」白話的解釋。
這個先王的至德要道,他就從這個先王將他歸類成「帝堯大舜」,就是「堯舜一直到周公」,中國一脈的道統,將它歸成這個先王。若是這樣可能就比較無法感受出,這個「至德要道」也就是「至高無上的道德」。當然從歷史上對我們的教育,這個「堯舜禹湯一脈來到周公」,這些都是屬於「有道之明君」,所以他們確確實實,是以「仁愛」為政策來疼愛萬民,這是不可去否認的。但是若是以仁實行,於這個治理萬民的政策,這樣就將它稱作至德要道,我們就不敢在這裡一直讚歎,這部孝經為至高無上的經典,事實上沒有那麼狹隘,應該從這個「先王」將它解釋成就是「大自然的法則」,若是以天主教徒來說,這個「先王」所指的就是「上帝」。若是在我們中國這方面所指的,我們不要將它說的太遠,在這裡我們將它解釋成這個「天地」。因為這是我們目前生存在這世界,萬民萬物真真正正的父母,所以我們不要像天主教說:「我們的『天地』是一個『上帝』所創造的。」我們現在說的較實際點,讓大家真的無法來推翻或是否認,我們這些萬生萬物,難道不是,真真正正天生而地養的嗎?
所以若是要論,這個先王之「至要道」就是「天地」周遊天地唯一的「真理」,也就是「大自然的法則」。若是要將它說的簡單一點,這個先王之「至德要道以順天下」就是以「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才是真真正正,先王「至德要道」,也就是「周遊於大自然的,那個不易的真理」。簡單說就是「自然」。若是以這個「自然」來順這個天下,就是「無為而治」,在這種「無為而治」的情況之下,大家都稟著自己,「天真無邪的本性」來相處,所以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之下,來產生所謂的怨恨,或是這諸種的煩惱苦惱而來產生。
我是覺得說如此形容,好像還不是很滿意,所以在這一段,幸好收看縱談古今的這些觀眾大德,與顏進平大多數都共修了一段時間了,所以我現在要表達出來,這個先王的「至德要道」大家應該聽懂掌握的到,簡單說就是一種「無為」,簡單說就是一種「自然」。也可以從「先王」這兩字,將它形容為「我們的本來」,我們的本來就是「清靜無為」,就是「天真無邪真善美的本心」。可是我們就是沒有以,先王「自然的至德要道」來順這個天下,今天這些沒有「以無為來處世」都是「有所為」。若是沒有「無為」,就無法達到所謂「無爭無怨」和睦相處的境界。因為「有為」就是經過了「我們的思慮」之後,從我們在這個人世間,因為與萬物相處的過程當中,起了「好壞、善惡、是非、得失」....的分裂心,以自私的心態每一個人,都是要去佔有所謂的「好」。這個「好」偏偏又是從「壞」裡面生出來的。所以就有一部份人,為了要那個「好」他就走向「壞」去了,也不可以說一部份人,因為好確確實實,是從所謂的「壞」裡面而生出來的,因此若是這個道理成立,等於說每一個人,你若是擁有「好」就表示說你曾經一定做過所謂的「壞」,當然這個「壞」裡面,還有所謂的「壞中好,好中壞」,因此若不是大家已經共修一段時間了,突然這麼說,大家確實是會摸不著頭緒。
我等於若是要再說到這個「陰中包著陽,陽中包著陰」就等於好像老生常談,若說到這個又得解釋一遍,但是沒有解釋也不可以,因為我們這個節目,不時都有新參與的觀眾,他們或許會想說怎麼可能?今天我們的成就,我們也付出相當的代價,也吃了很多苦....今天才來成功的。你們若是在講這句話的時候,你們有注意到嗎?若是「苦與樂」我們知識資料庫裡面,是將它歸入所謂「壞的一面」,大家也都不要吃「苦」,可是若是要獲得所謂的「成就」....不好意思呢!「你沒有先付出相當的苦,怎麼會有你今天所謂的成功?」因此大自然的法則,就是那麼簡單,現在我們要向諸位表達的「先王至德要道」就是一種「無為」,一種「完全中道沒有分裂的境界」。
現在目前,我們所了解的政治型式,都是由小部份人,他們腦筋比較好,或是他們比較會利用群眾,變成一個國家,而有一名位權勢,為了要治理這些百姓,他就訂定很多的律法,有這些律法就有人會去犯到,有人犯到法律就有罪名....所以世間就是因為,我們人「自以為是」無緣無故去「畫很多圓圈」,也就是說拿了「好幾條無形的枷鎖」而來綑綁這些群生,才會變成了今天有所謂的「好人」,有所謂的「壞人」。也就是因為有「好壞的分別」,才搞成我們為了追求「好」,衍生出那麼多的「煩惱苦惱」,,也因為「有好壞的分別」大家要爭取好的一面,變成了所謂的「冤親」。
我們今天若是會用這個「先王至德要道」,也就是「無為來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是不是若用這種「無為自然之道」,怎麼會有什麼「怨親的產生」?也沒有所謂的「壞人的出現」。你們仔細冷靜下來,將我現在所形容的將它想想看,就是因為我們人自己「自以為是」,設那麼多的禮規,將它認為你就要這麼做,才是屬於好人,而你絕對不可以這麼做,不然你會變成壞人。若是原始時代,沒有所謂的家庭組織、國家的形體....那時候有所謂的罪嗎?有所謂的對或是不對嗎?就像以我們人類的角度,看動物他們自然的相處,我們會去替他們訂定,他們的罪行?!今天人類以「自私的角度」將動物分為好壞,是因為你們這些壞的動物會攻擊人類,你若是不要攻擊人類,你在那裡弱肉強食,我們說實在的「自私的人類」是不會去評論你們的好壞。只要不要會傷害到人類的,都可以由著你們。可是他們這些動物,若是可以以他們自然的生存方法「優生劣敗」強的吃弱的,弱的要如何?他也是有他的生存之道,這都不用我們去煩惱它,可是你為了「所為的正義」,就訂定說「強的不可以欺負弱的」,而「我們就要保護弱的」....反正若是以人類的角度,將它聽起來覺得很它很有理,事實上這已經違反了「大自然的法則了」,反正要形容這個,確確實實並不是三言兩語....不這麼形容的話,若是以「先王的至德要道,將它說成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實在就無法顯出,這本「孝經」它所要傳達的。
我在此也先向諸位報告,這一部「孝經」它所說的「孝」不是那種狹隘,對於自己的「雙親的孝與順」而已,他是對於我們現在要形容的「先王的至德要道」也等於你有「順天敬地」這樣你有辦法達到「孝經」裡面所謂「孝」的境界,「順天」這個「天」字,還不是天地對待的天而已,若認真要論就含蓋了「整個時空宇宙」了,所以是不是這部「孝經」裡面所談的「至德要道」,已經中國可以說至高無上的一部經典了;沒有關係,後面我們再來補充說明,在第一段我先提個開頭,讓大家以後看這個「孝經不可以只看在這個字面上」而已。你若是「以大自然的法則,來順這個天下,無為而治」大家都可以守自己的「本分」,而我們這個「本分是天真無邪,是沒有自私,是沒有是非分裂的思想,都是稟著自己天真的良知,率性而行的」。所以以這種,沒有所謂好壞的包容心,大家來相處的話,你想怎麼不會和睦?所以難怪孔子問這個曾子:「先王的至德要道汝知之乎?」你知道嗎?曾子是有入聖,既然他可以入聖,又侍候在孔子的身邊,如果孔子所要談的孝道,若是像我們現在市面上,你們若是有機會去拿到孝經裡面的白話註解,先王的至德要道竟然是以,堯舜禹湯武周公的道統來當作至德要道的話,就實在有貶低了這部「孝經為六經一切的至理名言的總匯了」。
曾子不可能孔子問他說:「汝知之乎?」他趕緊恭敬的來回答孔子:「參不敏!何足以知之?」你要知道那時候的學生,對於老師可以說非常的恭敬,孔子問曾子的時候,曾子是先避席,才恭敬來向孔子說:「參不敏!」就是說我的腦筋不夠聰明,所以我沒有能力了解說,這個先王的「至德要道」。若是一般以文字解釋的孝經,曾子難道會聽不懂?曾子難道會回答孔子說:「參不敏!何足以知之?」若是曾子這樣還不夠聰明,我看我們這些後輩群生,就別想來了解這個至聖先師,孔子所教的道法,從這一句我們就可以了解說,孝經絕對不是只有鼓勵人家說:「去孝順我們自己的雙親而已」。
事實上,在天地浩瀚的結構裡面,父母就真的像「天主」教,除了「上帝」以外「大家上帝的兒子」,因此「聖經」裡面,聖母曾要去找耶穌,有人向這耶穌通報說:「你母親在找你」。耶穌馬上向這弟子說:「我們只有兄弟姐妹的稱呼而已,沒有所謂母親的名相」因為耶穌他的說法是認為說:「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既然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都是上帝的兒子,這樣包括父母也算是兄弟姐妹而已」。所以你若是信天主教基督教,所稱呼的就是姐妹稱而已,因為他們認為說「唯一的上帝才是天父」這個道理並不是信仰,天主教基督教或是回教的人有這種概念,其實我們中國固有的說法,也是這種說法,所以才會有所謂的「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們都是同胞手足。既然四海皆兄弟也是這種意思,可惜我們常掛在嘴上說的:「四海內皆兄弟」就嘴上說一說,從來也沒有人用心去了解說,為什麼有這一句「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講法?為什麼「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就是可以形容說,我們都是同一個源頭而來的。我就有說過,若是追回到,人類確確實實是上帝第一對創造的「亞當夏娃所生衍的」這樣我們追根究底到最後,也是同一個父母。所以「一本散萬嗣」這些「萬嗣」呢,等於都是兄弟姐妹啊。因此,我希望說,大家若是要研究這個「孝」字,我們的視野要看回到「大自然的法則」,因為們對於這股在宇宙,那奧妙可以操縱萬星河斗,都依照著很有條理,在運行的這股力量,我們確確實實真的很難以去了解,不是無法了解,有辦法了解的就一定要證悟到「無上的正等正覺」就是要具備了這個「大智慧」。
像佛祖、孔子、老子....他們這些開悟的聖人,他們那種智慧,才有辦法了知先王的「至德要道」,孔子他作春秋之後,沒有多久他就來辭世了。這部「孝經」是作春秋之後,他深深感到這個春秋是評善惡,可是若是沒有為這些芸芸眾生,留下一條通往至道的道路,他就覺得說,確確實實有所缺憾,所以他才動手下去寫這部「孝經」,才說「我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所以若是你認為,你是儒家至聖先師孔子的系統,你行持的依準,就是這一部「孝經」,等於這一部「孝經」在儒家一切弟子,應該維持修行的範本。若是目前每一個讀書人,都與儒家不可以割捨的關係,現在教育那麼普及,所以也等於說,我們中國每一個人,都應該以「孝經」為行持的經典。這樣說大家應該慢慢可以認同了,絕對不是像文字上,那麼簡單白話的解釋,若是這樣曾子不可能趕緊避席,恭敬地向孔子說:「參不敏?何足以知之!」(我的智慧,還不夠於去了解這股大自然,那麼奧妙無形的力量)也就是這個「至德要道」。孔子聽到曾子這麼回答他,才繼續說....。我們也是先唸一下經文,才來解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
這孔子聽到曾子告訴他,他的智慧無法去了解先王的「至德要道。」孔子就向曾子說,他說:「這個『孝』字,是『德』的根本,一切的教化就是,由要『教孝』而來產生的。」事實上的教育他的「根本」就是要教我們,如何「行孝、守孝」而已。剩下的都是順便的而已,這一句是不是就可以證明說,這個「孝經」是一切教化的源頭?也就是重點,若不是為了「教孝」,就沒有這些插花的教育,這也可以說:「一切的教育的重點,只不過在一個孝字而已。」
目前我們國家所安排的教育,或是家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有以這「孝」字為重點嗎?沒有!若是失去這個重點而來行,為了教而來衍生出來,偏激附帶的教育,你想教育會成功嗎?今天為什麼台灣世風會那麼敗壞?現在的青少年犯案行為偏差的比率,為什麼年年在提高?這都是因為教育機構不重視這個教「孝」,家庭不重視所謂「倫理的教孝」。現在年輕一輩的與自己的雙親,那個「親」字已經變得很現實也很淡薄了。難道這要將一些責任,都推給現在的年輕人?!這是我們上一輩疏忽於教「孝」,才衍生出來的因果。過去我們種下那個「沒有教孝的因」今天生出「目前子不子,父不父,家不家....國不成國」的情況出來,這個苦果,我們已經開始要來承受,所以「天下溺援之以道」,這個「道」就是現在孔子要向曾子,也等於說藉著這因緣,要「傳予後世的至道」,也等於要「挽救惡化的世風」沒別的方法,唯一就是,推廣先王的「至德要道」也就是這個「大孝」。
當然「大孝」可以從這個「小孝」也就是「從孝順我們的雙親」這裡著手,你若是可以「感恩」,可以「順於自己的雙親」,你才有辦法達到「順於天地的父母」自己的雙親你都不感恩、都不孝順了....要叫你去順這個所謂「無形無相」在生我們、養我們,你都不知不覺的天地,何況說到宇宙這股無法去思議,那麼奧妙的力量?這更加不可能。所以「孝經」要與諸位共修。
我先以白話來解釋,也就是以文字的表面讓你們至少,若無法意會到這個天生地養,孝順天地之父母,擴大到無形無相,生天生地生萬物那個至高無上,那股自然的力量,也有辦法獲得到此世好好孝養雙親。至少家若是可以齊,國就可以治,天下就可以平,若是家不成家,國絕對不成國,國若不成國,天下要如何來太平?那是不可能的。這句孔子所談的「孝」是「德之根本」。所以有的人一天到晚,光在說要如何成功立德,將功德當作來幫忙他人,到什麼慈善會當義工,以這些將它論作是德。事實上,這只不過是一種欠他、他欠的因果的一種行為而已,只不過你今天幫忙他人,好像你在存錢一樣,以後在你未來世,你所存的錢有機會再領回來。所以你若是到銀行存錢,你可以說你是在行功嗎?你是在立德嗎?做善事不管你是用錢財,或是你用身體力行,人家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力就是錢啊所!以欠他他欠那只不過,是一種存錢的行為而已,要如何稱作功如何稱作德呢?所以很多人對於所謂的「功」不了解,不知道「真功德」是什麼東西。今天孔子告訴我們了,他說:「夫孝是德之本」。所以有的人對於公婆是很不孝,若是公婆要向他拿一點錢就擺臉色給他們看,就他嘮嘮叨叨好幾天,可是這種媳婦到了廟寺,卻變成好像很孝順的媳婦一樣,對於那些出家的高僧,連要拿錢給他們還要跪,還要向他們跪呢「師父這些來供養你!」在道場的時候,表現在出來,又好像值得我們來稱讚誇獎,可是回到家裡那兩尊真真正正的活菩薩,你不知道對他如何!所以像這種人,到道場怎麼跑,怎麼可能「行到功立到德」?!
最基本家裡那兩尊老菩薩,你若沒有將他供養好侍候好,你的「德之本」這是德的根本,你都沒有了,你跑到道場寺廟,去向人家跪、拿紅包供養那些師父們,這樣認為說有功德,這樣你的腦筋就真的壞了!所以若有剛好恰巧,被我講到的這些善信,我們希望你們微覺醒一下,這是事實喔!不是我在多話,確實那些跑寺廟,看起來很虔誠、好像有在修的人,在家裡是不孝的要命,到處都是像這種人我們實在的....你若是有修到道,或是因為時常縮衣節食藏私房錢....去供養師父,這樣就是在造功德?唸一下佛就想到西方極樂世界?你若是有辦法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們再來敲我的頭沒有關係,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今開宗明義向諸位報告,這個「孝字就是德的根本」。如果說你們若是有那個志向,要培養功德不用到處亂跑,先從家裡那對老菩薩,先將他們供養好,這個「德的根本」你就有抓到這個頭緒,後面再靠行持來修這個功,這樣功德若是圓滿的話,沒唸佛一樣可以自己為眾生創造一下佛國淨土。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
也就是孔子告訴曾子說:「這個『孝』字,是『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法的都是以孝為重點』,剩下的這些旁枝而所衍生出來的教化,那只不過是一種陪襯而已,也就是等於說教化主要的重點,就是在『教孝』而已,而你坐你坐!我來說給你聽。」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我相信若說到「孝經」多數的人,都知道一句是出自於「孝經」。「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就是孝的開始。這一句大家都聽過,可是大家都認為說:「我們的身體是父母所生的,若是我們沒有好好的照顧,若是衍生出病痛,讓父母親來擔心,這是不孝。」所以若是要做孝子開始,就是不可以有行為讓父母來擔憂煩惱,所以它的含蓋面不是只有我們這個肉體,也不要將它毀傷,還包括著你的行為,因為肉體的病痛,父母會擔憂,他會心痛。讓父母擔憂就不孝了,而我們的行為動作若是來偏差,作奸犯科犯法被國法處置來入獄,這對於父母的打擊,比你的病痛還要大。所以這個「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是包括你清清靜靜的行為,並不是只有指肉體上的病痛而已,是包括你的行為,要做到孝之始,最簡單就是以佛祖所制定的,所謂的「十惡不犯」也就是等於說守十善,這是孝之始。若是犯十惡,這就都不用與人談所謂的孝,因為開始你就做不到了。
所以我們身體會犯的「殺、盜、淫」,而我們口會犯的「惡口、綺語、兩舌、誑語」,而我們的心,會犯的就是「貪、嗔、癡」。所以這「十惡不犯」,含蓋在「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裡面。所以這個「孝字的開始,就等於是立身行道了」。這是比較廣義的講法,若是比較狹隘的,就是說自己的身體,要好好的照料,不可以糟蹋這身體,若是有什麼受傷病痛,會讓父母擔憂煩惱,這就是做一位孝子,最基本的開始而已,後面所配的就是: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所以從這「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這是孝的開始」,這就是說你「奉行十善業」,而這就等於「立身行道」了。所以你若是開頭,做的不會讓父母煩惱的。你沒有立身行道,是無法達到讓父母沒煩沒惱的。所以這個「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這孝之終」。什麼人才有辦法,,「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除了就像:「孔子、佛祖、耶穌、默罕默德、六祖惠能....」反正歷代這些開悟修持的證悟的聖者,才有辦法配合著這句「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也就是等於說,你一定要合乎「至德要道」,那就是一種「無為清靜,平等的境界」,你才有辦法「揚名於後世」,你才有辦法以顯父母。所以這個父母較狹隘的,是指我們的雙親;較廣義的,放到天地的父母,再更廣一點,就是大自然的法則。這才有辦法,從我們所謂至高無上的父母,他的至德要道,將它顯露出來。這當然就是由小孝,來入這個大孝,這確確實實是降生為人的目的。
我們一天到晚說:「降生為人的目的在哪裡?」有很多說法。可是開宗明義「孝經」的《開宗明義第一章》已經從降生為人的目的,就是等於要來行這個「孝道」,這個「孝道就是至德要道」,這樣大家若是可以認同,我們的講法,也就是降生為人的目的「就是要來立身行道以顯父母」你將這一點把握住,絕對不是在生孩子養孩子,或是一天到晚用心計較,要來改善我們的物質生活。從我們那麼難得的人身,將我們的生命浪費在,光在追求所謂的名啦、所謂的利上面而已!因為名利只不過好像,過眼的雲煙、它是虛幻不實的、它是無常性的。好像我們中國歷代以來,就沒有永遠的國度、永遠的朝代、沒有永遠的有錢人、也沒有永遠的榮華富貴....。所以這種那麼短暫,虛幻不實的名利,我們不可以將它放在得到人身之後,要追求的目標,若這種人來這裡,只不過就好像我們在看戲劇一般,做一下臨時演員,扮演一下你想要扮演的角色,接著你想要扮那個角色,也不一定可以如願滿足。
你若是叫一百個中年人來,一個一個去訪問,問說:「目前你有滿意嗎?」可能這個答案,大家都應該知道。既然這句「人生不如意」,十項就有八九項,等於快要在人生的過程當中,都是可以將它歸類成「不如意」,要扮演一下你希望的角色就那麼不容易了。我們為何又一天到晚,用心計較要去追求,這個暫時性的,不能永恆存在的東西?可是你若是從這句「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從這一句下去斟酌,你就會發現說,耶穌或是默罕默德或是佛祖或是我們中國歷代的....。這些聖者,哪一個人沒有揚名於後世?哪一個人沒有以顯父母?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孝,這才是真真正正無限的事業。
過去大企業家是那麼多,哪一個還擁有那個企業?我們說現今台灣的這些財團,你們不相信看著它要過三代就很難了,就算讓他過三代,有可能過第四代嗎?就算讓他過第四代,有辦法過第五代嗎?可是你若是論這個事業,我們台灣十大財團將它全算在一起,可以與釋迦牟尼佛比嗎?他的事業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創造起來,到現在地球快要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來信仰他,就光歷年裝他金身的金箔刮一刮,這些財團就快要追不上了,不要說他的財產。這不只是維持二千五百多年而已,這只要未來世界不要毀滅,人類繼續綿延不絕的生衍下去,佛祖所創的事業它永遠都在。所以大丈夫,若是真真正正要做事業,就要創造這種無限的事業,剩下的都是如「電光石火,如夢幻泡影」。就只有聖人所開創的事業,是繼往古今的,所以它是無終始的,這種事業呢,來創造才不會浪費人生。所以光要「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除了修道這條路,哪一個帝王、哪一個大事業家,他們有辦法「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沒有!所以從「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一直到「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就很明確宗明義告訴我們:「修道才是降生為人真正的目的,要修的是什麼?只不過是一個『孝道』而已。」因為你若是要「揚名以後世」,沒有從「孝」字來著手,你就無法達到所謂的「先王至德要道」,因此我說這部「孝經」是最高最無上最第一,修身養性的經典,大家應該可以認同了。
後面的解釋,又增加大家對「孝經」的了解,當你了解之後,也希望說大家依照孔子教我們的,要「如何來立身行道」的方法去奉持,每一個人都一定可以,成就無上菩提,而我們繼續來恭讀經文:
「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這一段一般的文字解釋就是:「這孝道最開始就是『侍奉我們自己的雙親、中階層就是要忠於我們國家領袖(在古早就是國君),而最後最高的階段,又是立身來行道』」。一般的解釋還有人說,這個小時候,我們在父母的膝下承歡,過著無憂無慮的童年,長大成人之後要出社會,那時候等於為國來效勞,完成了我們的職責之後,才來好好的來做修身養性的工作。這是很多角度都有人如此白話的解釋。但是我們今天是以更深的孝經中,真真正正要表達的真義,來向諸位報告。好!我們也將它分成三段。
這個「『孝』,始於事親」,這等於是齊家嘛。「中於事君」這等於是治國。「終於立身」等於是平天下。所以這個「立身行道,對待著平天下」,也就是你已經到達了從「萬物都將它們平等的看法」。若以我們佛家來說,也就是已經達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完全清靜的平等了。我有說過喔,我們若是「包含著這怨親」,這只不過是我們人「應做的平等」。這個境界呢....就實在是值得讚歎了。若是「佛、菩薩,清靜完全的平等」就是達到....等於與這些萬物不分你我,完全等於同體了,這才是我們所謂的天下太平,這才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那個平天下。將天下完全以平等心來接納它,不然的話,以我們所知的知識裡面,天下何時曾經太平過?所以完全只有我們的「心境」,才有辦法達到所謂「真正的天下太平」,也就是天下以平等心來包容它,這是我用文字一般的解釋。
我個人對於「平天下」這三句,另外一個角度的解釋。因為我曾說過:「我們這個宇宙的構造,為了要綿延不絕生生不息,一定要有陰有陽,互相的交配,才構成了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現象。」既然現實的造是陰陽相對的,你今天若是落入了所謂的「陽」....孤陽不生喔!孤陰是不長,等於宇宙世界就在那裡絕掉了,這是心境上的平天下。我們「以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用另一個角度來向諸位報告,孝經每一章都短短的,後面都一定有一句,出自於我們這些歷代經典上的金科名言。現在這一句就是從《詩經。大雅篇》裡面所講的:
「大雅曰;『無念爾祖,聿脩厥德』。」
這個孔子用《詩經‧大雅》裡面這句:「無念爾祖,聿脩厥德」,來做開宗明義這一章的結語。孔子說:「你不可以不去懷念我們祖先,所做的這些德性。」這當然是記載於這文王的子孫周公,以要去追念這些祖先所做的德性,來做為我們的規範,你就是要依照著這個「先王」,也就是「祖先所遺留下來的德性」,下去效法行持,也就是繼往開來,依照著祖先的德性,繼續將它保留下去。
這一句是《詩經‧大雅》說:「無念爾祖,聿脩厥德。」所以這句話若是再推高一點,「爾祖」所指的也是可以指「我們所形容的善惡」也就是那個至高無上,我們人類最原始的祖先了,也就是所謂的「清靜無為」的境界,我們這些萬生萬物,確確實實是「無中生有」的,由「無」而生出來的。所以我們若是要恢復我們的本來,就是必需達到「無為」的境界,你才可以了解說我們的本來的真面目,是長的什麼樣的模樣?所以「無念爾祖,聿脩厥德。」你若是無法恢復我們的本來,無法繼承我們原來的「至德要道」,你就不用修了。我們要修道的目的,就是要恢復我們的本來,而我們《開宗明義章第一》就孔子以周公向周成王所說的,而記在《詩經》裡面說:「無念爾祖。聿脩厥德。」你不只是要繼承先王的至德要道,還要將它發揚光大。這是這部《孝經‧開宗明義章》用這一句來表現出說,叫我們這些後世的子孫,要依照著我們的本來,也就人類萬物的源頭,他們的德行去繼續行持,要修道也就是在修這一樣而已。這一樣簡單說,用文字「強名曰孝」所以「道也就是孝」,這可以藉用老子,要形容這個至道說:「強名曰道」。孔子說這個「道字就是孝字」,這是第一章。
標籤:
瀏覽次數:
382
人氣指數:
582
累積鼓勵:
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孝經》‧序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經》天子章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