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孝經》天子章第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經》卿、大夫章第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孝經》諸侯章第三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菩提門‧顏進平 師父 主講 縱談古今節目之【先正格言】

經文: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孝經」的第三章----叫做《諸侯章》。我們先來恭讀經文: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

這一章你若是說談「諸侯」,也是好像《天子章》一樣。你若是沒有深入所謂「至德要道」,確確實實「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包括我們後面的「親大夫、士以及庶民之孝」,你若是以我們一般的文字解釋,卻變成如此說:「一個做諸侯的人,算是在高位了,在上不要驕慢,若是在上驕慢有時候功高震主,有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這歷史上可以說,大家在戲劇中可以看到「功高震主」的下場是如何!所以你「在上位不可以驕慢,這樣在高位之上,你就可以比較安穩,當官的人要開源節流,也就是說對於一切財務上,也就是國庫這方面,要很有計畫很有節制,這樣一個諸侯所管轄的國度,有節約所謂的財源,這樣對於百姓來說是一種福音。」但是一般的《孝經》如此的解釋,好像有比較牽強一些。其實在「上不驕,高而不危」是一種「中道」,它要表達的「心境是一中道」。

「天子」在指我們的「自性」,這些所謂的諸侯、卿、大夫、士、庶民....」好像我們的「六根」,要對我們的「自性佛」來「行忠」,我們「六根」若是都能歸順於我們的「自性」,這樣就是「率性」了,就合乎這「至德要道」。我們現在無法的就是,今天這些六根反過來,將我們「真正的主人」踢到牆角,確確實實,是一件「乞丐趕廟公」的事實,過去前一陣子政治圈內,因為有族群不一樣的意見,一些政客利用挑起族群的分立,要來獲得選票,才說出「乞丐而來趕廟公」這種「乞丐趕廟公」這句俗語,才忽然間透過大眾傳播媒體,等於大小都聽過這一句話。而我們出生之後,受到父母、師長所灌輸在我們「腦」裡面,「腦」就是所謂的「心」(古早所指的「心」就是我們現在的「腦」),而它一個「記憶資料的資料庫」而已,結果我們這些「芸芸眾生」,是遷就於這些「資料」,而背棄於「上天賦予給我們那種天真無邪,完全平等、包容的那種心境」。

你看小孩子就知道,那小孩子因為「資料庫」還少,我們灌輸進去的資料還很少,所以我們的「自性佛」也就是我們的「本性」,還會很自然的流露,他不會去分好人壞人,也不會去分美醜,他的行為完全都是一種「天真的表露」,可是慢慢這個「資料庫」的資料,愈來愈多之後,我們就以這「資料庫」裡面的「知識」,來做為我們「思想行為的指南」,也就是這是「外來的乞丐」,我們竟然支持它,將我們「本來的廟公」,若是將我們的這個「假體」,形容成「廟」,「本來」的「廟公」是我們的「自性」,而被人家趕出去,事實上在我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乞丐趕廟公」可以說最踏實了,才說我們那顆心「惻隱」,「惻」就是「踢到牆角的隱住」,真真正正的「我」被人家「踢到牆角隱住」,現在「主事」的,是我們這些「眾生知見」,另外所謂的「識身(知識之身就叫做識身)」而我們的「知識,都是所謂「好壞對待」,都是以「自我」,就是「自私自利」為出發點做選擇,因此才會衍生出,大家對於這個「善惡、得失、是非....」無法以「平等、包容、清靜」的心,將它接納起來,才產生了所謂的「爭鬥」。

人生的百態,構成了十之八九的事情都是「不如意」,因為大家都要取得「好」的,什麼人要「壞」的?就變成一種因果不好的循環,完全是一個鬥爭的世界。所以天下的「至道」,因為眾生大家的「自私心」才來淪落,所以若要拯救現在的世界的世風,就是「援之以道」。這個「道」字就是我們現在,與諸位在共修的「孝經」,它是教化的根本,一切的教化其實無他,就是要教「孝」而已。所以我們很盼望,現在執政的政府,在教育改革這方面,可以以「倫理、孝道為教育」的主旨,英文、數學、化學、物理、歷史、地理....。這些雜七雜八,這些應該是排在其次,而真正的重點,就是要「為人品做建立以及淨化」,不然的話英文、歷史、地理、物理、化學....。讀的很好的,可是待人接物非常不識相,甚至現在社會所顯示出來的,受高等教育的人,竟然是非的選擇,快要比過去那些三歲小孩還不如了。

一個大學生,父母辛辛苦苦在他身上,所花費的精神與教育費用,看用了多大?!結果,為了要擁有一支大哥大而已,要一支行動電話而已,竟然挺而走險去搶劫,現在高教育很多的大學生,為何行為都偏差了?這是就是我們都注重於,這個「現實的科目」。英文、數學、歷史、地理、物理、化學....。這些事實上,你從幼稚園一直到大學畢業,在社會上應用到的機會,我們良心講:「多嗎?」既然在社會應用學校所學的科目的機會,那麼少,那就等於是浪費嘛,你花費那麼多的教育經費,來教一些所謂的垃圾的科目,有什麼用?你若是要交朋友或是要選擇一個員工,一個是雖然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很守孝道品性很好的人,你要用這個人,或是要去用一個高文憑,但是沒有倫理觀念,甚至思想不能合乎於善法的。兩樣,你要選擇哪一樣?大家也都知道,比較笨的也要選擇,那個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很守規矩的人,既然是這樣大家都明明知道,為什麼要明知故犯?

既然要教育,一星期的課程當中,應該最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對於「孝道倫理教育為主」下去行教化,出社會之後待人接物處事,才可以應用的非常的圓滿,大家若是從小就建立起這個倫理的觀念,守善的概念,出社會之後怎麼會為非做歹?一個孝順父母的人,會有愛敬之心的人,他在社會絕對是善良的一類。我們今天教育都不用在哪爭,已經是徹底失敗了,這已經敗在我們的眼前了。為什麼到目前為止,口號一直喊,也換了好幾個教育部長了,但是教育這一科門,同樣還受到那些政客,那些政治來利用為愚民洗腦,好以統治的方法?

我們批評蔣介石時候的教育是「愚民政策」。好!現在層風他影響到教改,現在教科書裡面,所改的是不是都很政治味?都是一種政治洗腦,叫我們去忠於你們這些政客,像這種教育的體材,無法教出,出社會可以實守善道,重視倫理的新人類出來。世風今天敗壞,是我們國家教育的失敗,當然教與育是不可分家的,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也要承擔一半以上的責任,今天社會世風敗壞,不是某幾個家庭不會教育孩子,是我們台灣二千一百多萬眾生的共業。我們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行為,事實上「無形中都在污染」這些兒女,讓這些兒女錯覺於「金錢是掛帥」的、「功利是第一」的。你們辛辛苦苦,從小就為他選擇明星的幼稚園、明星的國小、明星的國中....。甚至就要花錢去送紅包,還要運用到人際關係,盼望他考上明星高中明星大學,選擇那種出社會之後,最容易賺錢的,甚至是最有辦法「成大功立大業的科系」....。都是從小無形中,教他浮華不實、教他是以功利為主....。親情就會在這種你們錯誤的引導之下,變成了「漸漸現實」,他們就「迷失在功利之上」,認為「功利第一」,「親情」卻變成「附帶」的。所以你們若是甘願,要將一個家庭倫理以及親子關係,將它搞的變成現實化的,以後老了,就不要哭哭啼啼要堅強!

那是我們的家庭教育失敗,家庭最好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行為要端正,孩子他自然會效法父母的行為,無形傳達守善的思想,這才是徹底可改善世風。唯一的方法也盼望我們今天,可以有支麥克風,透過大眾傳播媒體,多多少少傳達一下小老百姓的看法。我相信說,不相信你叫教育部長,相關學校百年樹人的老師,來收看「縱談古今」這一段在為諸位講解,這個「先正格言」以第一句「百善孝為先」,讓你們了解說,一切教育的重點,都只是要教一個「孝」字而已。這我們《第一章‧開宗明義》裡面,就有講了「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這不是說,我們沒有照顧這個假體,是你的「思想行為偏差」,就是你用這個父母,所生養的身體去造惡業,這是大不孝之罪。所以「不敢毀傷」是代表「思想」,還含蓋「思想行為的正確」才是「孝之始」。你若是有辦從這個初步,而來做基礎按步就班,徹底來改革教育的重點,台灣的世風才有辦法扭轉,才有辦法清淨,不然你再用多少的警力,你都無法治好我們台灣的世風,無法治安,你警察要用多少個,事實上,全世界的警察,台彎快排第一多的(若是照比率的話)。可世風也日日在頹敗,你現在又讓所謂的兵,去服警察的義務役,讓一些守海防這些警力,可以全投入了治安的整頓....我保證說,世風同樣日日敗壞,不會因為你增加警力,就有辦法扭轉這個頹敗世風的局勢,沒有辦法。也是要從這個「根本」,從這個「根本」下去著手,只有治標那沒有用,要從這個病根將它拔除。就像我上一段在形容的:

「你在清水當中的這些沙粒塵埃,你若不將它清掉,你只是將它放著讓它沈澱來安慰自己說:『這樣已經清了』。那是要騙誰呢?那就再拿起來搖動,它就又濁掉了。」

所以這是一種治標而已,不是一種治根本的方法,唯一就是現在徹底趕緊大刀擴斧,修改這個教科書,以教「忠」教「孝」的社會倫理,做為一個學子主要研讀的功課,絕對要佔教育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若是這樣從頭重新來培養,我們未來的這些主人翁,他們長大之後,他們那層次的社會,一定可以說非常的和諧,可以說非常的清淨,唯一是從這裡下去著手。

而我們現在轉回來這個《諸侯章》裡面所講:「在上不驕,高而不危。」並不是以文字的解釋說,當諸侯已經很高位了,不以功震主不然這樣會危險。是教你「不要驕慢」,你在「高位上就不會危險」,其實這是兩句合在一起解釋的在上....這是在指「我們的心境」,是一種「包容的祥和、平等的境界」。這也可以反過來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做比喻,這樣大家比較好掌握:「一個真的要來學修『至德要道』的人,這種上下『完全包容的心境』。」這是最基礎了。

所以「佛法」不外就是所謂的「平等法」。平等就等於沒有階級的差別,也沒有好壞得失的分別,完全一種融和的現象,所以他才用在「上」用「高」都是可用另外一個角度,在低的處境之下,也一樣用那種所謂樂受,快樂的去把它接受過的心境。所以不要單看說是「在上不驕,高而不危」的這種解釋,尤其下面說這個「制節謹度,滿而不溢」你若是對於所謂的國庫會開源節流,很有計畫性的,應省的就省應花的就花,這叫做制節謹度。而「滿而不溢」後面接著這「滿而不溢」你要如何解釋?你若將它比喻在財庫上面,文字解釋卻變成,就因為我們對於國庫,有計畫開源節流,現在很富足了,同樣也是不能浪費亂花。這是以文字解釋的,我覺得是比較牽強,你若是將它「拿進來我們的內性」當中,這個「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這個「財」字,「內財」就是我們的「精血」,精血為內財,所以在五行裡面北方壬癸水,也就是所謂的「精水」,這個「精水」的差別「後天就叫做:濁精哀」,「先天就是:元精智」。若是我們所謂的外在的「財」有分有形無形,「有形」的是「流通」的錢財,「無形」的是你用錢財去做所謂的「善行」,獲得「未來無形的財庫」,那就好像去存錢一樣,你看到那些苦難人需要幫忙,你樂意將這些錢賑濟幫忙,就像你在為未來世存錢而已,這要稱作「功德」事實上還談不上!

若是這樣存錢可以稱作善事,我們到銀行存錢也是善事一件,當然善就是好嘛也是好事一件,會存錢的人至少就可以稱作好,若是不會存錢又亂花,沒有節度的人,你看以後怎麼會好?這只是後天而已,所以這個「制節謹度」是在指我們的「內在」,當然你的心境若是可以達到,一種調和的現象,這在上不驕高而不危是一種你處事的圓滿的境界,也等於高位也一樣是那個心境,在低位也是那個心境,這等於是一種「思想的調和」。

若是要達到這種境界,以道家的丹法來說,你必需你算是「百日著機」要行所謂的「練丹打坐」,你一定要有那個「藥本」,這個「藥」就是所謂我們的「精血」。因為「男以精、女以血」我們現在男眾女眾一起合著講,這個「藥」是我們的「精、血」下去「練精化氣、練氣養神、練神還虛。」若是「禪宗」它用了解「大自然的法則」,你們看清楚這些「諸法的實相」之後,你就不會執著了。因為你要執著什麼?因緣和合物一切都是無常性的、都會毀壞的,所以就算讓你擁有,也是只能談說曾經擁有而已。我們只能「曾經擁有」而已,無法有「實際的擁有」(曾經擁有就等於現在沒有了,是「曾經擁有」),過若這樣我們何必,一天到晚用心計較,要這樣要那一樣,來浪費生命,來得到一個「曾經擁有」的名詞?

智慧若是比較高的人,他不要做這些浪費生命的工作,他會用我們有限七八十年,那麼短暫的時間「立身來行道」、來創造「大丈夫」、創造的「無限的事業、永恆的事業」。你看歷史上有那永恆的國度嗎?或是永恆的榮華富貴?沒有啦!一塊田地,幾年後就有八百個主人了,這八百個主人,若是在閰羅王的面前,就在那裡爭的臉紅脖子粗了,他說:「這塊田是我的」,那個:「說沒有啦!你之後變成我了,我就向你買了。」那個說:「你已經賣給我了。」....,都只不過是曾經擁有而已,爭到最後到底是誰的?只不過是一種變易而已,一種外貌的變易而已。

所以這個「道法」它就奉勸說:「我們不要去浪費,那麼有限的生命,去追求一種到最後,可以說是一場空。」完全一無所有,變成三長兩短,三長兩短就是我們的雙手,叫做「撒手而歸」。當你手一放時,你就了解什麼都不是你的了。無常若來時候,你才要覺悟說什都不是你的,來不及了。因此我在此奉勸大家,時間是那麼短暫,人家說:「修道由始難」今天我們已經去除兩難了:「第一點得人身難」要得到這個人身非常的困難,若是用排隊的,我們以一般的傳說:」三千年才輪到一次得人身。」當然你若是都「守善」的人,世世代代都獲得「人身」,甚至所謂「金身、天人之身」,都有可能;更進步的人得到」羅漢、菩薩、佛的法身。」都可以,既然如此,我們怎不來求一個永恆的事業?

企業人家說不過三代,就算讓你過五代、就算讓你過十代....十代之後,也是由富有又變窮了,尤其最近我們的景氣,等於輪到在倒那些有錢人,那些不可一世的財團,一間一間一直倒,他們也是由沒有變成所謂的財團,財團也是再歸零,這種人生的過程當中,就像我說的:「根本就是一種,波浪的進化的構造。」若是沒有這樣高低,要怎麼進化?有這個高低才有人生的進化,所以「高你也不用高興,因為一定要低下來」;而「低你也不用悲傷,就一定要高上來」,只不過是時間的長短而已,所以你若是一直生衍,沒有那種世世代代都是很窮的,不可能啦!窮的,它絕對有某一代可以富有;富有,福報享盡絕對會窮的。這那麼自然的道理,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竟然為了高而來高興;為了低而來悲傷,是不是會自己覺得非常的愚痴?

「人身難得,今天我們已經得到了」,所以這一難,若沒有我「顏某人」向諸位說人身如何難得,你們用想的就是想不通,怎麼會難得?你若是將它抓回去,當初你要來出生的時候,那個槍聲呯一聲,並不是像世界運動會,說幾個跑道裡面分幾組,一組幾個人在跑而已,那槍聲呯一聲,若是在農業時代差不多有八億,現在因為我們飲食與空氣中的種種污染,戕害到我們的精蟲,所以說不孕的人愈來愈多。而我剛才所形容的,當初我們要來出生的時候,呯一聲,不要說農業時代的八億,我們說六七億、五六億,一起在那裡跑那個像運動會,一百公尺的一樣,五六億一起跑,就要第一名的那個,第一名的那個才有機會可以獲得人身。就是要犧牲好幾億的兄弟姐妹,你才有辦法下來出生。恐不恐怖?!

你若是不相信,你去和人家跑跑看,不要說好幾億,一百個跑不到第一名的,就要抓去斬頭的話,你想看會不會怕,所以不管說你得的人身面貌不是所謂的大帥哥:林志穎、金城武那一類的,或是我們的四肢不齊全,我告訴你們不管如何,你曾經就是那次運動會的金牌得主,九死一生而換來的。是你好幾億的兄弟姐妹,把這個機會讓給你的,你得到這個人身困不困難?你若是得到這個人身之後不會好好利用,這個那麼難得的人身,來求取那個無限的事業的話,你實在愧對於那些無量、無邊數的兄弟姐妹了。得這個人身主要目的,不是叫你來這個人世間爭名爭利,因為這個都是過眼雲煙,都是虛幻不實的「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到最後就一定是空的。而你一天到晚用心計較,在追求一個「空」字,看你有多傻?!

要怎麼追求一個有永恆,可以存在的?有啊!不是在說卡通影片。佛祖他所創造的事業過幾代了?我們台灣過去所謂的十大企業,到目前為止看一看,已經好幾柱是不過第三代就完了,現在剩下來的,都已經來到第二代了,甚至有的還第一代而已。你好好的看,看能過幾代?若是耶穌、默罕默德、或是釋迦牟尼佛、孔子、老子....。他們這些聖人所創造的事業,兩三千年前一直到現在,事業是愈來愈大,沒有愈來愈小,只要人類不要損害福報,將自己所居住這顆地球搞得毀滅掉,人類的未來若是有一萬年,佛祖他們所創造的事業就遺留一萬年,人類若是以遺留一億年,同樣的這些聖者所開創的事業,它就可以維持一億年,這才是「真正大丈夫」,要有那種魄力與膽識,去創造他永恆的事業,聰明的人就是會利用,難得的人身,那麼有限的生命,來換取無限的空間,釋迦牟尼佛他們就是這樣,他用八十幾年的時間,創造了這個無止境永恆的大事業。

釋迦牟尼佛,他也沒有多我們一雙手,也沒有多我們一隻眼睛,釋迦牟尼佛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能?差的只不過是一顆「精進的道心」而已。只要我們一顆「精進的道心」我們就可以成為釋迦牟尼佛、成為耶穌、成為默罕默德、成為孔子....。他們這些聖者。互相鼓勵!真的一天到晚用心計較,去搞那些虛幻不實的東西,我們可以剛才所說的情形,哪一個人不知道?哪一個人不曾看過?而我就說過,我們的「眾生知見」實在是,也可以將它說成「魔的知見」。它就引導你,引導你去浪費生命,引導你不會立身來行道,所以佛祖在菩提樹下正悟,魔王波旬他就要去打擾他,但是都沒有辦法,他就說:「沒有關係!我對你沒有辦法,我可以影響你那些弟子,由你那些弟子的不如法,來毀滅你創造的宗教!」而我們的「眾生知性」,我真的曾這麼想過,確確實實就像「魔王波旬」或是「天主教所說的撒旦」,他灌輸給我們的,將我們設定一個公式,讓我們都依照著這個「撒旦」或是「魔王波旬」的這些公式來行走,一天到晚追求名求利,到最後又沒有辦得到半樣,卻變成我們是「魔王波旬」或是「撒旦」他們手掌中,在玩的「玩具」而已,我們非常「沒有自主」,我們的生命體竟然是由這些知識,由這個「被灌輸進來的知識在做主」。而我們等於就是這個「知識」也就是「魔王波旬在遙控的傀儡」。那實在是,有時候想到非常的悲哀。

佛祖他就是發現說,人類被所謂的「眾生知見」,也就是說被「魔王、撒旦、波旬」被他們控制住了,已經在遙控我們了,他趕緊教我們,要如何「解除這個魔咒」將我們遙控的「電波」,要如何「剪斷」,這樣我們就「脫離魔的控制」,獲得到「真正的自由與自在」。要如何來斬斷波旬的遙控?阻止它的波律來影響我們?

先來再讀一次經文,當然要連接我們上次的話題,沒有如此的解釋:「制節謹度,滿而不溢」沒有拿到人體裡面,確確實實沒辦法把這部「孝經」,真正要傳達的訊息,傳達給諸位,我們現在先來恭讀經文: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所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

現在經文讀完,我們話題先轉回上集,說到這個「人身難得」可能諸位已經可以感受到,幸好那時候跑第一名,有好幾億的兄弟姐妹參加,所以這真的從九死一生而來的。有那麼多的兄弟姐妹來犧牲,我們應該好好的用很難得的身體,借假來修真,人身第一難我們已經得到了。第二難,叫做「降中華生」當然現在所指的「中華」我們講「台灣」就可以,未來所謂的中國大陸,他比較深較正確的佛道,也要從台灣老水還巢再傳達回去,現在全世界有六十億的人口,真正的使用中華民國護照的,才等於二千一百多萬而已,大家在那麼小的蕃薯地裡面,你看這個佛道,可以說非常的弘展,遺留下來的教化的教材,可以說最齊全,也確確實實,有很多「立身行道」的人,在那裡研究佛道,未來就有正確佛祖的法統,會在台灣建立起來,然後再傳回大陸,這叫做老水還巢。

所以用這樣來做比喻,大家就知道說真的六十幾億,我們是二千一百多,比起來可以說很少的機會,我們可以降生在,這個「蓬萊寶島」上面,在過去這是被稱作「仙島」確確實實,它也有被稱作「仙島」的資格。難怪那時候的荷蘭人,看到我們這塊台灣說:「福爾摩莎」。美麗的寶島,四季是如春,不管什麼水果,將它移來我們台灣培養,大多數都可以栽種的活,你看一小小塊而已,它有辦法自己供給於,在台灣地上面這二千多萬人口,物質不缺欠,這若不是「仙島」怎麼有辦法有這種功能呢?當然也要配合我們過去,台灣人那種勤儉打拼以及處處都是為了子孫來著手,那種精神,每一代等於都是甘願為了下一代,來犧牲奉獻。可是現在....有啦!為下一代犧牲奉獻的這種概念還在,可是我們說實在的,已經不像農業時代以前那些老前輩,他們是任勞任怨沒有怨言,都是為子女在拼這種概念。

是自古一直遺傳到當今,可是這種概念弄錯了,這個生衍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在某一代,我們的子孫可以親近善知識,也盼望我們的子孫有一代,可以遇到佛出世,跟隨佛來學道「一子成道,九玄七祖盡超生」所以我們將子女,稱為我們的「命根」,稱作我們「香爐耳」,主要的原因在這裡。所以生衍子女,不是叫他去成大功立大業、去做出名人、或是做大官賺大錢....不是這樣。生衍的目的主要,就是要立身行道,這才是「孝之終」,也就是孝的終點,你若是沒有「立身行道」前面這些等於都是多餘的,都是在浪費我們自己的生命,辜負了我們的祖宗。希望這個概念,大家將它建立起來。

當然再來就是「明師難遇」。確確實實,這也是修道其中的一件困難,過去人家說「千里訪明師、萬里來求口訣」。什麼叫做「明師」呢?當然初基是要有「善知識」。正確的修養者,做為我們啟蒙的老師,當你道理懂了之後,就要由外而內,跟隨著我們自己的「自性明師」,這個才有辦法使你超生了死,使你真正可以達到所謂的「諸法空相,自由自在」。這句「諸法空相,自由自在」若要靠這些浮出台的名高僧,來傳達給我們二千一百多萬的百姓,去熟悉這句「諸法它是空相」你若是看清楚「諸法是空相」的話,你就可以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若要靠出來宣揚這個道法,你在電視上努力十年,要完全的普及,讓大家懂這句「諸法空相,自由自在」還不可能啦!幸好出了這個宋楚瑜,也出一個我們的李總統,將宋楚瑜召見的時候送他一塊「諸法空相,自由自在」的匾額,叫他回去好好的參參看這句話,因此全台灣省的普及,大家都了解,不能說完全了解,至少大家也已經知道「諸法空相」可以「自由自在」。

當然要了解「諸法的空相」憑我們一般的世俗,沒有經過真真正正的內修,是無法達到。「懂」與「做」是兩回事,這我們時常在強調的,你知道「一切的諸法」,都是「因緣臨時的和合物」而已,這都不能永恆自在的。問題是你懂,你有沒有辦法時常去把持,這種將「諸法」,將它看成是「空的這種心境」?這種境界,這一句配合我們《金剛經》裡面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只要你將這些一切有為法,看成夢幻泡影,如露亦電,你將它看成這樣,你所有一切的這些諸欲,最重要的就是貪欲,是不是就會去除了?!你若是有辦法這麼看,你怎麼還會去爭一個空的,「如夢幻泡影」那個不實的東西?!不會!你就可以「自由自在」。

我們今天不能「自由自在」,就是因為我們的貪欲不斷,今天擁有這一樣,明天要那一樣....就算讓你擁有,你又要一樣,不斷的追求就要衍生出,不斷的煩惱苦惱出來,你若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做,就一定會有一個「果」的,不是成功就是失敗,絕對不會一無所得的。成功你不用高興,因為「成功是失敗之母」,它會生一個「失敗」出來,你若是得到失敗你也不用悲傷,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它會為你生出一個「成功」。所以得「成功」較好,還是得「失敗」?其實呢!你若是「了解諸法空相」,「成功與失敗」是一樣的,它是一體兩面的東西,而你不要讓這個成功來,影響到你心境的高興;也不要讓失敗,來影響到你心境的痛苦,都是一樣的。一切因緣和合法,實體裡面根本就沒有好壞,是我們的意識硬去分別它的,自己為了我們的分別,來衍生出自己的煩惱苦惱,看我們多傻?!

今天佛法是要教我們這些芸芸眾生,聰明有智慧的,不要再迷昧在所謂的「因緣和合法」裡面,變成一個「愚痴」的人。因為這個「人身難得」來配合我們這一句:「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體內」有所謂的「財」,你要節儉一點,這個「財」就是我們所謂的「精血」這要省一點,要有節制,你若是沒有節制的話,我們《先正格言》第一句叫做「百善孝為先」,大家知道它的對待語句,就是「萬惡淫為首」。事實上,若是以我們「後天」的解釋這個「淫」字,要稱作「萬惡之首」你想適當嗎?「淫」不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若是以文字解釋,要排在萬惡之首,實在是,不是很適合。可是你今天若是,將它「轉入我們的內」,降生為人是要「立身行道」、要「開啟智慧」、「看清楚諸法空相」你才可以「自由自在」、獲得「永生的解脫」。若以這個為「降生為人」的第一目的,這個「智慧」是一定要,從這個「精」裡面而來產生的。所以我們凡夫叫做「濁精」,「濁精」就是「雜欲多--悲哀」啦!若是將「濁精將它反清」,稱作「元精」。「元精」是可以生出「智慧」,叫做「元精智」。因此若是用這樣來解釋這句「萬惡淫為首」就是正確了,因為這個「淫」字可以使你「喪德」,可以說「敗德、喪身」,「喪德、敗身」都可以。若是要守「孝經」所說的「孝」也是要從這裡下去著手,你若是沒有從這裡下去著手,你是無法達到所謂的「至德要道」。

這或許現在以大眾播媒體,來說這個道理,怕對於一些小部份的人,會產生了心理上的障礙。因為這種「淫欲」不是那麼容易來制服,何況我們「大乘佛法」根本就是「在家所行修的菩薩法」,既然在家一定有這個妻兒的,若是單方面對於道法有虔誠想要修,你說這個道理,他一方面是想修,一方面又要去面對夫婦同房的義務,這法律有明文規定夫婦有同房的義務,就會產生這個內心痛苦的交戰「不要!也需要去履行那個義務」,很多人為了這個產生煩惱苦惱,我告訴諸位,這是要有節制的,要有「謹」度,而且這件事情,為何我們會將它稱作「周公之大禮」?你只要守那個「禮」但是說「守禮」來做這一件事情,大家還是摸不著頭緒。我用比較簡單的白話來比喻:「餓了才吃,餓了來吃不是食欲。有的人不餓,但是看到菜色不錯,今天剛好都是煮他愛吃的,實在是不餓,他也跑過去吃,甚至為了煮他喜歡吃的、合他的口味,本來都吃兩碗,說不定今天,變成吃三碗四碗也不一定,那就做食欲。還要湯頭鹹淡剛好。」

所以你看餐廳或是路邊攤,生意很好的。大家都說湯頭很好,等於大家為了一個「吃」字,就被這種食欲將你控制了,這叫做「欲」。這不合我們所謂的「先天禮」。若是「餓」其實「白飯」來吃,就覺得滋味很好了。當你若是三天沒有吃,突然人家一粒饅頭給你的時候,你一定會認為說「這輩子那粒饅頭」,可以說是最好吃的,若是「為了餓而吃的它是沒有食欲」,所以「沒有在分菜色的好壞」,它「主要的目的是要飽」而已。將這個道理用在「夫婦同房」的境界,餓你才去吃,絕對不要說這是義務,甚至不餓也來勉強,這樣實在是沒有意思了。那就好像在做件的「餓才吃,不餓就不要去吃」。所以你若是一個修道的家庭,夫妻都有心想走這一條路,是最圓滿。若是有一方,還在那裡猶豫不決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床睡,儘量不要去製造這種「色欲產生」的機會,若是可以這樣,最好這樣!不要去製造那個機會。「餓才吃,不餓不要去吃」這叫做有節制,這叫做「謹度」。很謹慎!

你若是這樣的話,他「滿而不溢」因為一個有在修為的人與一般人不一樣,一般那種沒有娶老婆的,他過幾天「精」就滿了,「滿」它就會變成一種「腦興奮」,就夢見那種色情的夢境,自然就射掉。若是心性較柔和的人,雖然滿精但是他不會非非做那種色情之夢,也是會睡眠當中自然溢淖,自然溢出來。這都完全非常的正常,因為它有一個固定的容量,你都沒有使用它,它就一直生產出來,生產到一個飽和點的時候,它就自然要「溢掉」。這實在可以說非常的可惜,這是「丹藥」,你若是會「練精化氣」有修行的人他就了解,到了一個階段,這些多出來的「精」都將它練成「氣」,它就可以達到所謂的「滿而不溢」這才是我們真正的「身家財」。這才是「真正的身家財」。不然花用在「淫欲」當中,叫做「敗德喪身」,喪害到我們這個假體,也將這個「至德要道敗掉」,若是不像我如此的解釋這個「萬惡淫為首」一定會喪身敗德的。

為什麼有的人說:「風流不要下流就好了?」所謂的「淫要如何去訂定」?回教國家訂定:「一個人可以娶四個老婆」政府承認的四個,若是政府不承認的,可以隨你娶,都不構成所謂的重婚罪?尤其那種比較落伍的國家,他們一般的法律,都以一夫多妻制,你若是賺很多錢,娶好幾百個老婆,等於在替國家負擔養民的責任,所以你可以娶一千個,國家還更高興,甚至還要頒獎給你。但是這個富裕民主先進的國家,它法律的規定,絕對是一夫一妻制的,因為國家的福利好,不用這些比較有能力的人來幫忙養,所以絕對一夫一妻制的,在法律訂定之下「以外男女的情欲就將它列入邪淫了」,列入做「邪淫」。

在古早三妻四妾,是大家可以認同接納的,人家有人家的才能,同樣娶好幾個交好幾個,只不過時代背景與富裕,或是不足環境的差別而已,你就將它定一個「邪」字,實在是不怎麼合邏輯。所以這個「萬惡淫為首」若沒有由我這樣的解釋,它真的沒有辦法進這個排行榜,萬惡的排行榜的第一名。因為降生為人的目的主要就是要「立身行道」,要「立身行道」最重要的「本錢」就在這裡,最重要的「本錢」就我們的「內財」也就我們這些「精血」。你為了色欲隨便將它浪費掉,這是對不起我們歷代的祖先,所以將它排在萬惡的第一名,是因為它會喪德,會敗德喪身,這是順便提早,將這個先正格言前兩句,來為諸位解釋。

真的要修是修「內財」這就需要「制節謹度,滿而不溢」。不是說一個諸侯,他將經濟處理的很好,讓國庫滿滿的,而且他又不會浪費。當然若是「後天」解釋,這樣也是很好,國庫若是富足,百姓就可以安和樂利,因為可以做很多的社會福利,若是像我們最近,我們國家呈現出來的經濟現象,實在是值得我們擔憂。因為長久以來,都是一些政客粉刷太平,掩飾這個經濟。已經得到重病的消息,現在已經是,紙包不住火的情形下已經爆發了,可是政府為了要粉飾太平,等於將百姓的血汗錢,一直投進去要做這個彌補,公債一直賣一直推出,這個債務就是往後推而已,病痛還在。就好像得癌症末期,醫生會開那個嗎啡給你,減少你的痛苦,等於在那裡等死而已,我們現在的經濟體系,差不多快要是這種情形了。

我們這個是可以治療好的,現在就是說經濟市場,應該讓它回歸自然消長的生態,政府不要動不動就要管,因為政府管下去,那都是等於在遮而已,你不就將這支手術刀拿著,真的劃下去,將這些毒瘤政商掛勾,那個空頭的公司,沒有那個實際的公司,是用人為所炒作....這些不法的財團,真的要狠狠的制裁,一個一個除掉,讓這個經濟市場恢復正常化。這才是真真正正「制節謹度」。國家的國庫,應該很謹慎來處理。若是沒有,就是要如何來開源節流,我們就算有在開源,是沒有在節流。為了自己政黨的利益,需要大家利益平分,所以我們的政府機關裡面,確確實實是太浪費很多不應該花的資源與人力,人用那麼多要做什麼?無緣無故設那麼多的機構,只不過是等於在讓那些當初打天下有功的人,做一種慰勞。這都是浪費了百姓的血汗錢,那時候廢省,它就是用這種口號。結果實際上的廢省,等於是廢一個省主席,它的體制,它的編制有縮小下來。沒有錯!但是是裁一些所謂的僱員,裁一些不同派系的而已,剩下等於應浪費的,也是繼續在浪費,才會一些國營事業,那國家還有保護你,做的都賠錢,為什麼呢?這就通國庫的,所以大家若是可以歪的話,大家也藉機會這樣,這國營事業若真的民營化,確確實實讓這些真的做生意的人去操作,那都會賺錢。那就將一些多出來,那些所謂的米蟲通通削掉,光賺那些就好了。這是我們「縱談古今」我講道有時若講到需要,以現在去評論的。我為什麼這個節目名稱,會叫做「縱談古今」?就是「藉古評今,藉今來論古」你們做比較,今天若是我們大家可以,這些執攻者在上位的人,都可以好好的研究孝經。

好!從後天來解釋它,今天若是宋楚瑜有看到這《諸侯章》:「在上不驕,高而不危」。他今天就不用功高震主了,讓人家打入冷宮,他若是會學這個連戰都很低調,老闆就怎麼交待,我們就只會「是!是!」這樣就好了,你若是功高震主,近代有很多舉證的,比喻那時候的阿港伯,在我們台灣百姓的心目中,確確實實真真正正,那知名度太高,高的讓蔣經國說;「嗯!這樣不行喔!」包括軍中系統的王升,這些都是近代功高震主,所以在高位就產生危險,那種明確的實例。宋楚瑜也是這樣,所以這些若是有讀到「孝經」就光以這兩句「在上不驕,高而不危」。你看現在目前,雖然在民意不能拿到很高的知名度、支持度的人,但是他們就是會一份死忠,就不管自的主子,他對或不對就「是!是!是!」的份的人。你看!都有可能在敗部裡面復活。好像選台北縣長沒上的謝深山,人家一下子又跳上去做行政院的秘書長,很多在我們老闆面前「是!是!是!」很死忠的,在高位都不會驕,頭都非常的低,都不敢說什麼話的,都是以老闆的話為金科玉律的,你看他們受民意的考驗失敗....你不用擔心,他們揠旗息鼓都是一陣子而已,老闆喜歡用的就是這種所謂奴才性的,這好用。比較不用擔心,若是比較有才華的,有時候我們這個帝位就有可能被他搶走,所以真正做諸侯做官人「孝經」多一點研究可以保你平安。

這個《諸侯章》裡面,用「後天」的解釋,就可以讓你做為「金科玉律」。你就依照這樣去對上對下,都可以圓滿。對上,上面不會怕你。對下,可以得到民意。不然你真真正正在高位,確確實實你就要戰戰兢兢,因為很危險。人家說:「伴君如伴虎」。政治是完全百分之百現實的,是船過水無痕,甚至是過河就拆橋的,需要這枝拐杖的時候,他就抓的緊緊的,當他不需要的時候,他就將你丟掉了。因此一些政客,他們就會奉承於在上位的人,變成人家所謂的「牆頭草」。風若是吹這邊,大家就倒這邊,風若是吹那邊,大家就倒那邊....。你若是要很僵硬,靠邊靠的太明顯,今天你的主公若是失勢你就慘了。若是一般的,看這個失勢了,趕緊往這個過來,那種的可以在這個政治界可以活得很久,若是那個脖子很硬的,只憑著所謂的死忠,你的主公若是失勢,你就順便跟著他真的回家吃自己了。過著種無官一身輕的日子,你就要有這種覺悟,所以政治人物光要下注,下注就要相當的智慧。你們以後要選,就選那種在老闆的面前都「是!是!」不敢有半點意見的人,你去押那種人,我們保證絕對上的,若是押那種動不動趾高氣揚的人,我告訴你那「都是像風」一樣,雖然一時可以獲得民意的支持,但是民意是像風一樣,一陣風一下子就不見了,這種的比較不長久,不相信你們好好的思慮看看,看我教你們押那種「是!是!是!」的。若是押那種在高位就趾高氣揚的人,那老闆會怕這種,所以他若覺得你已經威脅他了,他千思百計就準備將這些掃掉。他怎麼可以,再讓你擴充你的力量?有一天不但指揮不動你,接著我們就變成傀儡,所以在政治圈內,要押寶是押奴才?絕對不可以押人才。我告訴你,你若是去押人才,不對的機率百之九十九點九,你若是押奴才,比較萬年長久。

這不是現在的李登輝才這樣,任何一個在上位的人,他最愛用的就是奴才,除了他是一個明君,他有研究過「孝經」,他才會用人才,會去尊重人才,讓人才真真正正下去發揮,這樣就要像李世民,對待人才魏徵,這是一個真真正正,可以說君臣合力,才去創造所謂的貞觀之治,才可以萬古流芳,剩下的一般用奴才,不用人才的那種的帝王,在以後歷史的評判都是負面的,遺臭萬年有啦。要萬古流芳是沒有,所以一個主君關係到百姓萬民的生活的好壞,若是會用人才,事實上「用者不疑」只要你真誠來對待,互相坦誠相見,當然要如此的構造的組合,這是千古難找,你若是培養這種人才很簡單,你們以前黨裡的精神教育,就是灌輸這個三民主義,都是死板板的。這種教育不出坦誠相見的人才,你若是覺得這些年輕輩,需要培養一團,真正可以為民為國來打拼的,將他們召集來集訓,就是叫他們研究「孝經」從這一方面下去著手,我保證說,這個君臣才有辦法「真真正正坦誠相見」,共同來為百姓謀福利。

真的話匣夾子打開,就像孫悟空一樣十萬八千里,我們趕緊再回來,重點就是「立身修道」,「立身行道」的重點就是從我們的「內財」,就是我們的「精血為本」,不要浪費滿了就溢出去。「滿而不溢」我這麼解釋,是不是大家聽了就覺得,真的有道理,「要節制餓了才吃,不要不餓也要硬吃」這樣實在是那種所謂「周公大禮,美妙的境界」要做這件事情,要有「愛敬」。「愛敬」我們』「孝經」裡所說的「愛敬之心,互相關懷體諒」。人家西洋翻成「做愛」,這個「愛」字,你們是在創造那個「愛」,不是那種「動物性」的、「感官刺激的發洩」,這點重點將它把持好是「造愛」,這樣就是正確的。是「感官的,動物性的刺激」這就是「欲」,這就就會「喪身敗德」。所以「行禮」的拿捏,在這個地方,這我無法講的很明,但是我們相信說,所有講道的人,沒有像我這麼敢講了,也沒有人以我這種角度,來說「人身難得」!以及說「生命之財」!

摘自 菩提門‧顏進平 師父 主講 縱談古今節目之【先正格言】

我們上一段剛好談到這個「滿而不溢」這是修道的重點,而我們從哪裡來?也是要從同一條路回去。「太虛化神,神化氣,氣化精,精化人。」我們要「返本還原」就是由「練精化氣,練氣養神,練神還虛」回到我們的本來,也就是找回「父母」未先前的真面目,它的重點就是在這個地方。所以若是「去除淫欲,濁精反元精生智慧」。學修佛道就是要「開啟」我們的「智慧」,要有「智慧」。重點又是在這裡,所以「三教聖者」他所傳的「道法」,不外也就是「同一條道路」。我們俗語有一句說:「浪子回頭金不換」,俗語若用白話解釋為:「就算用很多的金子,很難得可以換回一個浪子。」也等於「浪子回頭」是一件很值得我們高興珍惜的事情,這是「後天」一般的解釋。事實上,我們有佷多「俗語」遺留下來,是要「啟示」我們的「道法」,讓我們這些生生世世這些子弟,都可以記住我們的「由來本原」。這句若是「先天」解釋:
「『浪子』就是我們『流浪在生死苦海』這些『芸芸眾生』,若是要『回去』...,這『回頭』,我們現在將它解釋成要『回去』這個『金』在『五行』裡面屬『西方金』,所以這個『金不換』也就是說『西方』這個『岸』沒有換掉,你若是要回來....當然主要『要回頭』,『回頭』不是轉頭,這句就必需要配合:我們做人要『出人頭地』,出人『頭』地,所以我們人的『頭』部,一定有一個重點,所以『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個『金岸』就是在我們腦部的,某一個部位,當然我們若是用我們的『五官』,將它化成『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眼睛是屬火、耳朵是屬木....。』所以說『木耳火、眼鼻金、嘴水』現在「金木水火』四方的屬性已經喊出來了『中央木己土』,這個『先天土』不顯,既然鼻稱成『鼻金』,在鼻子的旁邊,這個『岸』就是我們要回去『那條道路』的門戶位,也就是『門戶的所在位置』,也是我們時常聽到的『不二門』,就是唯一從這個『門』進去,才可以回去『我們的故鄉』」。

在我們的面部,你看我們的面部,所形成的那個「十字」那就是「經緯」,那個「中心點」也就是我們「出入的門戶」,也就是《四書》所說:「誰能死不由戶(什麼人可以不從這個門戶來出入呢?)」。這就是我們談論過的「天界南天之門」,所以我們一般要學修道法的說:「眼觀鼻是『以火鍊金』,因為『真金不怕火』,所以必需要鍊就『三昧真火』」。「眼觀鼻鼻觀心」有的將它當做是這顆心臟?不是啦!古時候我們所稱的這顆「心」也就是我們的「腦」,當然「腦」其實實在是一種「記憶體」,我們藏室的「放資料的資料庫」,我們「真真正正的心」是在指我們「松果體」。所以過去說:「亂了我的方寸」。我們的「心」一定是「一寸四方」而已,一寸就短短的而已,所以不可能這顆心臟,因為心臟不可能一寸,說我們的腦也不可能一寸,就是那個「松果體」。這個「松果體」在大小腦的中間,這是地方是「至虛至極」。你只要「念頭」有一絲一毫的「不清淨」,你就無法過「南天之門」。也就不能入這「不二法門」,進入我們所謂的「真真正正『自性』的所在位置」。

而我們今天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給我們的思想完全的清淨,什麼叫做「思想完全的清淨」?什麼叫做「不淨」?就是你一定要「捨除分裂性對待的心思」。因為只要你有「好壞」的對待,你就會「選擇」,就會「迷失」掉。所以你若是看清楚「諸法的實相」了解世間,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好壞」只不過是「一種陰陽造化的機」而已。好的屬陽,壞的屬陰,陰陽的造化構成了,天地進化的動力,你為什麼要去分好壞呢?也就是我在這個節目裡,時常在比喻的:「太陽代表光明,月亮代表黑暗。太陽好,那月亮就不好嗎?」

今天若是只有「太陽」的話,二十四小時都是白天,我們說實在的,是不是我們反而無法去適應呢?整天都很光亮,沒有這種「陰陽調和,陽動陰靜,白天大家來做事,晚上大家來休息。」而你卻為了黑暗,而覺得它不好!事實上若是要休息,愈暗是愈好,你若是很亮,要休息確確實實對這個人體構造下去解剖,對於我們的肝臟機能以及細胞反而促進它分裂,使我們提早老化,所以萬事都必需要「陰陽調和」世間才可以構成所謂的「生生不息的活力」。不能去選擇「太陽好,月亮也是好。」你為什麼要去分呢?這個道理大家將它把握住,這個原則你們聽起來覺得好像很簡單!可是這個不要分別,完全包容是五教聖人共同所傳的,同樣的一個「教法」儒家將它稱作:「中央」,佛祖將它稱作「中道」....。反正每一個教門,它要傳達給我們這些芸芸群生,要如何出離這些煩惱苦惱「不二法門」就是我們現在一再在強調的:「沒有分裂完全的包容」。當你若是達到對世事完全「沒有分裂、沒有分別,你的思想就是清淨了」。而我們所談的「思想」,在我們的「體內」就是道家所在稱呼的「氣」。這個「氣」若是「清淨」才有辦法入這個「先天土」,我們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安穩。

因為回去我們的「本來」是最「安穩」的,沒有一件會比回去我們的「本來」還要「安穩」。所以「入土為安」要「入」的是這個「先天土」,不只是將他埋入地下而已,埋入地下那只不過是「隨順大自然天生地養」,而我們「吃土」長大的,以後我們同樣也要「歸土」,那是一種「自然的法則」。可是這句:「入土為安」是在指我們透過修行,達到心的「中央心」的「中道」完全的包容,我們的「氣」它就完全的「清淨」,可以進我們所謂的「南天之門」,也就是進我們這個「先天土」去與我們的「本來合而為一」。修道主要要修就是修這樣,若是說「滿而不溢」就必需以「道家的丹法」來改釋,才會比較清楚。

道家說:「練精化氣、練氣來養神,練神而來還虛。」所以你若是由「識神」轉為我們本來的「元神」的話....「練神來還虛」就是我們已經「與大自然合而為一」了。也就是像天主教,它也分了好幾個派門,有的派門它主張說:「透過行修可以與上帝合而為一。」可是這種說法在天主教主政的時候,是一定要上絞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一種邪說,事不知說有這種體悟:「大膽的敢在上帝是唯一,宇宙的主宰這種說中:『說我們這些黑肚蟲,我們這些上帝的子民,竟然可以透過修為,與上帝合而為一!』」。這在「政教合一」,天主教那些所謂的歷代教宗,他們的看法之下認為這是邪說,冒犯了上帝,竟然將有這種,透過自己體證了解說行修,可以達到與上帝合而為一的,這些修行人來迫害來處死,等於正式,被這些既得利益者來迫害,讓人家說不對。被處死的才是正確的,但是這種論說等於侵犯了他們神職的權威,有可能就是他們整個辛辛苦苦,既得的權勢與利益,會被這種論調完全來推翻掉,就算這個既得利益者,他們事實上,對於這個理論私底下也可以接納,但是為了所謂的名、為了所謂的權勢....。他也是一定要將這群真的有所體悟的修行人,將他打入所謂的邪說、魔說的行列裡面。

因為我們東方這方面,對於修行最高的成就「可以與所謂的天地合而為一」不管是佛教或是後來的婆羅門教、或是我們中國固有的道家思想....早就都說:「可以透過修行與宇宙的萬生萬物合而為一」所以在東方我們這種認為,我覺得說並沒有什麼。可是我真的從內心去讚歎去佩服,在天主教那種「政教合一」統治之]下,這些有所體悟的聖者說出這理論,實在是對他們非常的敬佩,這些人才談得上稱為:「死守善道的聖者」。

到目前為止,現在的宗教已經慢慢落入了,那些所謂既得利益者,他們的手掌中的控制了。所以「至道」完全在他們這些既得利益者眼光之中,看成是影響他們目前的「名」,目前的「權」。最嚴重的一種說法,所以你看目前世界的宗教,都慢慢將你引到所謂的一神論,引起了你只要,獨信一部經典的信仰方式:天主教、回教....,早就變成獨信一部經的宗教信仰。我有說過:「若是那個變成了,獨信一部經的時候,那個宗教團體,它就沒有來重視所謂『內性的修持』了」。完全都是適應群生,那種精神的寄託,以及鼓勵所謂人家行世間的善事而已,已經沒道可以聽說,沒有方法做為行修的指南。現在最感痛的,就是我們台灣目前的佛教界,等於完全都是在所謂「阿彌陀佛--淨土宗」的信仰之下。慢慢也會變成了所謂「阿彌陀經是佛教唯一的一部經典」。所以他們不知去哪裡拿出那個怪理論:「在末法時期,到最後會只剩一部『阿彌陀經』這種預言」。所以因為阿彌陀經是佛祖,遺留在人間最後單存的一部經。大家仔細分析觀察一下,若像現在淨土宗這些出家人,他們如此來誤導眾生,到最後確確實實「至道」也會毀在他們這些人的手裡。所以任何一個宗教慢慢傳....傳到最後就變成了一種,用無形的力量,藉用無形的力量來統治這些信徒的思想。大家很笨的,都為了所謂的「功德」、所謂的「保庇」而來「義務化祿」,給他們那些宗教的既得利益者。所以若是到了所謂的末法時期,宗教這個團體事實上,對於人類不但不能提供好的貢獻,甚至可以說是在做一些愚民的行為,這實在說到這裡,讓我們非常的感歎。敢這麼說的,可能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就是「顏進平」!敢透過大眾傳播媒體,如此來批判目前的宗教團體!你們不相信,先不要來評論我說的對不對,你們將我所說的冷靜的做分析,觀察現在世界各教門,他們是不是像我所為諸位分析這種情形?所以很擔憂--「就是這『至道』會在他們這些『既得利益者』的宗教人士,他們的『手上硬來毀壞掉』」。

當然「物極必反」,世界的宗教來到這裡,漸漸讓一些信徒覺得說:「確確實實有所偏差」。為什麼那種對宗教「愈有功德」,也就是所謂的「宗教國家」,他們「百姓的生活」好像都一定「非常的貧苦」?他們所信的「天主」若是真的是「至高無上的、是萬能的」為什麼愈多人來信他們,百姓生活愈貧苦?宗教愈狂熱的地方,你會發現這些百姓,並沒有因為這個宗教信仰「心性」會愈來愈「慈悲」,反而被「既得利益層級」的人用來「做為所謂的聖祭」,甚至那個行為,比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還要極端。慢慢的去觀察,盼望一句「中華難生」,好像這些古聖先賢早就有預言了,趁台灣地還在推廣所謂的「至道要德」,不要連最後的一塊「淨土」都淪陷了!這是非常感傷,才要從宗教,目前宗教的實相,報告讓諸位了解。

大家靜靜,多少想想看,降生為人的目的,我們的祖先辛辛苦苦一代傳一代,那麼珍惜血脈的傳承,將我們稱作「香爐耳」,將我們稱作「命根子」,到底我們這些祖宗所盼望的,這些子孫應做的工作是什麼?在孝經裡面說的清清楚楚,希望我們這些子孫,可以「立身行道」,這是「孝之終」。所以降生為人有最難得的人身,不會「藉假來修真」,實在是「大不孝」。都不可以再談這個「孝」字,這個「孝」字若只是狹隘到孝順自己的雙親,這本「孝經」我就不會如此來讚歎它!這個「返本還元」的重點,已經向諸位那麼明確來報告了,當然我們向諸位報告說,要「返本還原」找回「本來的真面目」也好、所謂「回去我們自己的故鄉」也好....,都是要從「這條路立這個門戶」。不管任何宗教,開悟的聖者,他們所要傳達的重點,就是在這個地方,你若是不相信,對於這個天主教、基督教....,過去他們那些「清修士」,你們現在若是有到歐洲觀光或是到蘇聯,你就會多數....。因為這個觀光,到了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在參觀所謂的廟寺,但是他們稱作教堂,也有一些過去的靜修院,大家要參觀的時候,那個導遊都為你介紹:「那若是進去靜修院,有進去就沒有出來了,所以那些清修」,他們對於這個他們信仰的上帝,或是要透過清修,與上帝合而為一的這些清修士....」。你們聽到導遊如此的介紹時,你們有什麼感觸,這些「清修士」是不比,我們從佛經典上面所了解的,過去印度那些「苦行僧」所吃的苦還要少。過去這個天主教、基督教....或是他們衍生出來的旁支的宗教,那時候還沒有變成所謂的--「唯一的一部經」。修道的風氣也很盛,那是後來慢慢讓這些既得利益者,為了讓信徒多一點,將這個信仰改的非常的簡單,才對過去這些「清修士」,他們應該「透過自己內修」去了解上帝,去「與上帝合而為一」....這些苦行的事蹟,等於將他們掩蓋掉了。就像現在們的台灣的佛教信徒,無法去感覺到,他們這些出家人有什麼偉大?!

一樣的道理,現在唯一對這些出家人的恭敬,是在佛祖的面子,因為如此的信仰、如此的供養,我們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福報與好處,完全與任何一個宗教目前的信仰,等於「打架不過田埂」,改得大同小異了。你看這些自稱為:「名門正宗」的神職人員,動不動就認為別人那是迷信,自己這才是正信,我們聽的真的會搖頭。現在的宗教到底是哪一宗、哪一教是正信?若是修道離開我們的假體,那叫做「外道思想」,那叫做「身外求佛」,「身外求上帝」....。這種才是真真正正的「迷信」。真的正信的人,他就是「修養自己」,透過「自己的靈修」,提高我們的「精神層次」,到達「靈性層次,了知大自然的法則,然後去與宇宙合而為一....,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所謂解脫的聖者」。修道的目的也是在這個地方,我們將話題再轉回到「孝經」上面,這是順便分析一下目前的宗教。

我們不要做這些魔王的笨弟子,若是佛經上面在記載,「魔王波旬」他是「他化自在天的天帝」,就是「欲界天最高」的,這一層的「天帝」,另外一名稱也叫做「化祿天」,所謂的「他化」就是從他「統治欲界以下,一直到地獄」這些「萬民都要化祿給他們」。而這你將它想成現在目前很多那些「名高僧」,他們根本就不用做什麼,但是就很多的「憨信徒」,辛辛苦苦藏「私房錢」....若是家裡公婆要向她拿點錢,就要遭她的白眼,還有壞臉色,但是她們可以「藏私房錢」拿去寺院「化祿給那些她們心目中所謂的高僧」。這種情形,是不是與我們這些「欲界眾生」,就要「化祿給魔王波旬」所比喻的一模一樣?因此我在這個地方,敢大膽的說:「現在的宗教....我是沒有分別任何一個宗教;現在的宗教,上面這些既得利益的層次,他們的行為,就像《佛經典》上面在形容的波旬....;這也應著『佛祖在菩提樹下,魔王波旬用盡任何一個方法,甚至叫他三個掌上明珠,三個女兒也要犧牲來迷惑悉達多太子,用盡什麼魔法都沒有辦法。但是魔王波旬說:好!我現在拿你沒有辦法,但是我可以叫我的魔子魔孫在你滅度後,變成你的弟子行不如法,來毀滅你所創造的佛教!』這是佛經典上面如此說的」。

真的現在的佛界教,是不是真的應驗,佛經典上面所講的:「魔王波旬早就派那些魔子魔孫,來顯出家相行不如法,叫這些信徒,來化祿給他們去享受?」後來讓這些有正信,要追求佛陀正法的弟子來看出破綻,有的甚至因此遠離佛祖的教法,這樣真的大家正好中了魔王波旬的計。人家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我這個用「一尺」的要去拼「一丈」,當然是抵不過他們的,甚至有人打電話給我!我現在等於螳螂推車,弄個不好就粉身碎骨,可是也要有幾個敢為佛陀正法、為古聖先賢,來做「護法」不怕死的人,才有辦法將這些古聖,辛辛苦苦為芸芸眾生建立起來的法統,再次在這「末法時期」將它建立起來,總是不能任憑他們這些人,想要怎樣蒙敝就由著他們,至少要出一兩個敢與他們抗衡的,敢用生命來護持這些古聖先賢「正法」的人!

希望大家若是經過真真正正,你們的觀察,有發現現在的宗教事實上,就像我所說的這種現象。你若是自認為,你是一個虔誠的佛弟子,我盼望說大家團結起來,除了讓佛教沒有迷信的信徒,不然永遠都有那種不如法的師父;說「此生彼就生,此滅彼就滅」。今天就是有這些「憨弟子」,才有那些吃飽閒著沒事做的,人家就要來供養他「不如法的師父們」。就是因為他們有「憨弟子」,所以有這種「不如法的師父」;「此滅彼就滅」,今天我們傳揚佛陀正信的教法,正確的教法讓這些信徒,大家都覺醒起來,「沒有憨弟子,這些想要行不如法的師父們,他們哪裡能拐騙呢?」大家都已經清醒了,大家了解這個宗教的信仰,並不是這回事,不是在外面到處奔波,盼望這些師父功德的加持、盼望這些諸佛菩薩的庇蔭。諸佛菩薩若是會庇蔭人的話,佛教不會在印度消失掉。這中東一帶,對於這個天子那麼虔誠的信仰,印度他們的宗教,也可以說非常的虔誠,以及宗教風氣非常的盛,為什麼他們所寄望這些至高獨一無二的神,竟然讓這些弟子,生活的那麼痛苦?若是可以庇蔭就先庇蔭到他們這些了,我們有辦法比人家更虔誠嗎?所以大家有時,多少用另外一個角度去做觀察與思考。佛若是可以庇蔭人的話、佛若是可以替眾生了業的話,他自己的祖國迦毗羅衛城,就不用滅城了!

他還是「活著」的時候,他還「具備六神通」的時候,他都「無法扭轉釋迦族自己種下的業」。所以大家應該要覺醒了:「自性只有自度而已」。靠別人,別人吃飽,我們就飽了嗎?所以有人問我:「師父若摸頭灌頂加持有效嗎?」我說:「你們用膝蓋去想,師父若吃飽,為你加持你就飽了嗎?」這樣我認為這樣「灌頂」有效?若師父吃飽你沒吃,你也會餓的話,這樣就表示說:「灌頂無效啦!」有時候可能,大家比較了解「顏進平」講道的時候話題若是偏出去,沒有講一個段落,真的不願意停。話題轉不回來,不好意思!今天又浪費諸位一點時間,但是就將我這當作我實在,也是出自於「好意」!不是嘮叨,不是這樣久久就論一下。你想我論它那麼多年,他們這些宗教既得利益的層次,也是還是很猖獗,所以難怪我要久久就向諸位叮嚀一下,希望大家可以覺醒,做為佛祖真真正正,正信的弟子!

上一段雖然話題轉出去,希望大家可以了解說,這是我們一片的苦心,希望大家可把握住降生為人,真真正正我們的祖宗,到底是要寄望我們這些,子子孫孫做什麼事情?將這個重點與目的「立身行道」向諸位報告,當然也需要讓你們有一個正確的信仰態度,不要迷信在身外求彿,這樣等於是讓這些歷代的聖者,他們辛苦為眾生立下「返本還元」解除煩惱苦惱的善意,毀滅在他們這不如法,寄附在宗教上面,獲得名位利益這些人的手裡,可以讓諸位認為說,我們的修養很高,我也是可以裝的仙風道骨,都隱惡揚善,可是若這樣,我們反而違背了,我們研究佛陀教法,變成是趨向於所謂的利益。所以冒著不是給大家有很好的印象,這個沒人敢談的,我們撿起來談,沒有人愛做的,我們撿起來做,話轉回來我們的「孝經」。

說到「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可以長守富也。」真正的富貴也是我們內在,絕對不是我們一天到晚用心計較,要去追的名與利,可以讓我們保有長久的富與貴,我很奇怪很愛用我們台灣的經營之神「王先生」做比喻你,看他七十多歲身體還是那麼的好,還一手全攬他辛苦經營起來的企業王國,我們另外用一個角度來看這個王先生,他有富嗎?他有貴嗎?要論「富」就是要「知足」,「知足才稱富」嘛!若是不知足的人,他就認為還不夠呢!「不足不可稱富」。王先生從年輕拼到這把年紀,他還在拼呢!所以他認為他還「不夠」呢,因此「不可稱富」!若是一個人到了這個年紀還那麼「業」,更加談不上所謂的「貴」用他做比喻,我們就知道說,若以追求所謂的「利」、所謂的「名」,不可稱為「富」或是「貴」。若是在官場得意的人他有權勢,可是每一天為了要保護住他的名位,煩惱絕對比我們一般人還要多,有時候想要笑不敢笑,想要氣不敢氣,還要看人家的臉色,這種的要稱「貴」更加不可稱!若是想要在官場繼續一帆風順,這個「富」字更加不可談!因為他若是抖下去....,有呀!可能所謂的「金錢」上,可以談得上富,官場想要再節節高升就難了,若是爬到一個階段,要來用擁有所謂「錢財的富足」或是「地位長久」的保存,相信大家這種道理都知道「不可能」!

若是這樣,我們現在將這個實相向諸位說完,你們就可以稍稍意會這個「高而不危,所以長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富也。」是在指我們內的「體內」,並不是身外,「身外沒有富貴可求,沒有富貴可得。」你若是要「貴」,「高而不危」它的對待就是你在下位,在逆境之下,你也不會受他影響,像這種的可以隨順於發生在我們身上,任何一件事情的人才可以稱作「貴」,因為這種人,他可以接受到發生在他身上,所謂好壞的事情,都是同樣用那種「清靜無憂」的心境,將它接納起來,所以這種「沒有煩惱苦惱的人,才有資格可以稱作貴。」我們一般若是在向人說:「這個人很貴氣」。就表示說:「他生活無憂無慮」。若是以我們剛才向諸位形容的在官場也好....。我們一般所說的是:「名」就是含帶「權勢」,「利」就是用這些「企業家」來做比喻。你們現在聽起來就知道說,真的
!現在在官場上,現在總攬大企業的企業家要談「富」談「貴」,經過我們的解釋之後,他們真的差多了。若是這個「富」更加不可談!因為他們還在拼,他們是「不足」。就要一個「知足的人才可以稱作富,一個不會執著的人他才可以稱作富,一個沒有貪欲的人他才可以稱作富。」這就是靠自己內性的行修才有辦法達到。

「富貴」兩字名副其實,若是一般我們世俗人在稱讚人家的:「說某某人很富貴。」若是芸芸眾生,在我們知見好壞取捨,這個念頭沒有去除以前,沒有一個人有資格,可以稱作「富」或是「貴」。這樣「孝經」裡面「高而不危,所以長貴。滿而不溢,所以長富也。」這說是體內大家聽起來,就會覺得說很有理!當然這也都是「心境」,本來「佛法」就是「心法」,教我們如何降服我們這顆心,讓我們這顆心,乖乖的聽我們的,這樣我們才有自主,有「自主」的人才可以「自由自在」,這顆「心」它可以讓我們「成佛」成祖,這顆「心」也可以讓我們「披毛戴角」,若是如此「心」是我們的,為什麼我們無法降服它?我們時常就警惕自己「心」是我們的,它可以讓我們往好的去想,想的很快樂;也可以讓我們想一些不好的,想的很煩惱痛苦。既然我們可以操縱它,為什麼我們不讓這顆心都往好的來想?當然若是要真正根治,只要無心,也沒有所謂的想好,沒有所謂的想壞的這些困擾....這是有比較深。但是相信與「縱談古今」那麼長久以來的共修,大家大概都有辦法掌握到正確的修持的方法。再接著「富貴不離其身」,當然這個富貴本來就不離其身,我所說的「富貴本來」就是「內在」的,你若是要用我們一般的文字解釋:「做諸侯的,可以好好的理財,讓國庫很充足又不會亂花,這樣你才有辦法,保持所謂的富。你若是在高位,會韜光養晦的話,上面若是說什麼你都『是!是!是!』,這樣你就可以保平安,這樣叫做貴。」這種的解釋就比較無法那麼的順,覺得說有時候上一句與下一句銜接不起來?對!用這種白話這麼解釋,大家若是不去追根,一向我們的知見裡面,就是大家都這麼說,這樣它就是對的,所以世間的對不對,是因為大家都這麼說,它是對的 ,可是所謂的「大家」是「有時效性」以及「空間的尺度」在。在某一個地方,他們都說這樣是對的,可是在某一個地方,他們竟然說這樣不對,到底是要聽這邊的大家或是要聽那邊的大家?

同一件事情喔,很多地方有的說對,有的說不對,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好像說真經不在文字之上,因為若是落入文字,它就可以將它解釋成東,也可以將它解釋成西,所以世間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對與所謂的不對,只差在什麼?差在這方面他們大家說對,那方面他們大家說不對,可是現在說對的這些大家,經過時間的考驗,他們會變成不對的。好像我們對於過去歷史上,很多那時認為是對的事情,現在這個時代說他們不對了、錯誤了。所以我們現在認為我們對的、上一代不對的,有一天我們也會變成上一代,再下去的這些子孫,他也會說現在不對了。所以「對與不對,只不過是時空的變化而已,而我們就是被這種情形迷惑了,我們才會墮落在什麼事都用好壞,來做評比對與不對,來做為我們的依據。」簡單說在台灣是一夫一妻制,你娶了第二個就不對了,你若是到印尼,他們回教的地方,他們的法律訂定,一個人可以娶四個老婆,政府合法的是四個,剩下的隨便你娶沒有關係,到底是他們對還是我們對?那是因為生活覺得這樣對,就對了。可是我們不能用我們自己同樣的生活方式去要求別人,去指責別人的不對,這很難形容的,但是你們若是抓住我所要說的那個「中道」。沒有那種「是非、善惡、得失的對待」那種心境,你們聽起來又會覺得說:「這樣就無是無非了,若無得無失這個人就很消極了。」並不是這樣,我在說的這個「中道」可以「用擁有而不要執著」或是用我們「心境的包容」,因為我們已經了解這個道理,所以你已經有辦法包容我們這個社會上,有我們所謂的壞人,當然有壞人就有好人,那些壞人,就是讓那些好人認為他們是壞人,若是又另外一個角度,這些壞人也認為說你們那些好人是壞人,到底是誰對呢?聰明的人就是不要落入了「是非」的紛爭,他完全都將它包容,因為這不過是一種「自然陰陽造化的理」而已,而你若是達到這個境界,才可以談上所謂的「高而不危,所以長貴也」,自己對自已有「制節謹度」可以「滿而不溢」,這才可以稱為「富」。

這都在我們的體內,所以後面這一句說!「富貴不離其身也。」富貴不離其身,不是只有自己好而已,「而後能保其社稷」這個社稷就是國家,這個「社」字就是一個「示」字加上個「土」,也等於是「整個的世界」。這個「社」它另外一個解釋就是我們的「后土」,因為這個「示」字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神」的意思就是「神土」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大地后土」。人家說:「皇天后土」,所以「社」字還有一種,這種真正的涵意:既然這個「社」字,就是皇天后土的「后土」也等於含蓋了整個的「人間世界」,這就是真的又符合於「大乘佛法菩薩」的比喻。若是你可以「富貴不離其身,然後就可以保社稷,然後「和其一切的群生」,然後「和其民人」這是「諸侯之孝」也,也等於這「諸侯」就像我們的「六根」,我們的「假體」,「天子」就是指我們的「自性」,所以也是要透過「思想的淨化」才有辦法達到所謂「諸侯之孝」也,然後下面從《詩經》錄取起來的....。「孝經」多數後面都有一句,來比喻前面所表達的真意,說:「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我們的行為就要戰戰兢兢,非常的謹慎,就像在這個懸崖絕壁,只有一條小路而已,就要像在懸崖絕壁在行走,一點動三點不動,就是雙手要扶好,兩隻腳踩著之後穩了,才可以再移一隻腳,這一隻腳又移穩了,手還抓著才可以再移另一隻腳,這就是攀這個懸崖峭壁的訣竅。說三點不動一點動,你若是偏離這個訣竅,你就有可能粉身碎骨了。

這就是在說,一個修道人,他守這個善道是戰戰兢兢,好像在懸崖絕壁上行走,也好像這湖上剛結了一層薄冰而已,它若結厚了,我們若是看,屬於北方氣候的一些影片,小孩子在湖上玩在那溜冰,怎麼跳怎麼踩都沒有關係,因為冰結厚,可是這個如履薄冰,是湖面的冰剛結的薄薄的,你在上面行走要很小心躡著腳,有時候稍稍出點力,裂開呯一下,你就掉入這個湖底,若是在那種氣候摔下去多數都凍死,一個修道人對於內心,不讓浮出任何的不淨念,是這樣戰戰兢兢來守護,守護我們這顆心,也像我們台灣,因為風氣不怎麼好,治安也不是很舒適的情形,所以每一個家庭都戰戰兢兢來做鐵窗,甚至還用監視系統來防止什麼?防止這些賊,防止這顆心,就要像台灣人怕賊,設法用層層的設施與保護,讓賊無法進來。台北聽說很多叫做防爆大樓,那是高級住宅區,包括它的磁磚都是防爆每一個家庭裡面它都有做一間,那個牆壁很厚那個門也很厚,當你碰到任何狀況的時候,只要一家大小跑進這間,為了安全,特別建的浴室也好、或是主人的房間,做如此的設計....。差不多是這種心理。可以來形容說「守護這顆心」就是要像「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那種「心境」。若是大家真的平時確實用這種「戰戰兢兢的態度,來守護我們這顆心」。我保證說我們一定可以步上正道,你的思想與行為,絕對不會有半點的偏差。也盼望說這個「如履深淵,如臨薄冰
,戰戰兢兢來守護我們的心」這種概念,不論何時都要將它把持住。

若是我們的假體,若是將它放大變成一個家,我們也怕這體內一些,算是較為寶貴的東西被人偷走,而我們體內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你們自己想想看,我們自家寶是什麼?簡單說:「天的三寶就是日月星,地的三寶是水火風,若是人的三寶,當然大家知道嘛!精氣神。」所以我們在守護這個「精氣神」就要像我們在守護我們家裡「怕遭小偷」的那種心情一樣,身外之物你就如此用心計較,來做鐵窗來做防盜,甚至還安這個警民連線。身外之物,你都可以如此大費周章來守護了,而我們自己的「自家寶」的「精氣神」,你曾經有動過心想要守護我們的「自家寶」嗎?我相信沒有啦!連曾經動到要守護精氣神的那種心思,有的都不曾有過,你想悲不悲哀?但是今天收看到「縱談古今」大家就會去注意到,不是我們身外的寶物要守護而已,我們的「自家寶精氣神更加要守」....。「有啊!我有守呀!但是滿了,它就溢了」當然我們說這個,我們絕對有那個功夫,可以讓你們修持,讓你們可以達到「滿而不溢,所以長富也」,這是《諸侯章‧第三章》以「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態,等於做為,今天與諸位共修的要點,盼望大家真的稍稍向內,不要一天到晚向外,向外求到的這些東西,都是因緣的和合物,都是只可以談得上「曾經擁有而已」沒有一樣東西可以說是你的,因為我們人來出生的時候,是光溜溜沒帶半樣來這個世界,所以你來到這個世界,向人家借住、借吃借用、借穿,還不滿足還看一樣愛一樣,像這種人,你若是交到這種朋友,他來我們這裡,住我們的吃我們的、穿我們的、用我們的....接著我們家裡的東西,他又起了野心,這一樣也要佔有、那一樣也要佔有....你若是交到這個朋友,我保證說你一定說你很倒楣,問題我們大家,若是以這角度將它放大,來這個地球向人家借住、借穿、借吃、借用、看一樣還要愛一樣,你是不是那種人?

不要一天到晚,只會看到別人的缺點,沒有注意到我們也是這種人?你若是有聽進去,知道我們只不過是一個「過路,向人家借住的過客」你不但要感恩人家收留我們,讓我們住、讓我們吃、讓我們穿、讓我們用....要感恩天地,你們一天到晚沒有感恩的心沒有關係,接著一天到晚竟然在這個家裡,搶天地的東西,在那裡搶來搶去,甚至發動戰爭,道理若是放大又縮小,放大縮小下去比喻,你就慢慢可以了解「這大自然的造化與它的法則」,你若是了解之後就是可以談得上「了知諸法的空相」,若是你悟入「諸法的空相」之後,下面可以得到的就是「自由自在」。這句法語讓李總統將它宣揚的,台灣的百姓都知道有一句:「諸法空相,自由自在」。難怪李總統說他若退休之後,他想要去當傳道士,我覺得他信仰錯了,他應該來信仰佛教,你看他送一塊匾額而已,比這些高僧大德透過電視說了好十年,說不定「諸法空相,自由自在」都沒有那麼多人知道,人家他只有一個動作而已,這句佛家至高無上境界的法語,大大小小都可以了解,我們實在是覺得說,他真的可以堪稱,超級的傳道士,若是每一個人時常去稱唸這句:「諸法空相,就可以自由自在。」將它把持住,我保證說,你一定可以發現一件事,真的無所謂的「煩惱苦惱」的束縛了,真的那種「自由自在」的境界,實在無法用嘴去形容它,難道我們的「道經」將它稱為那「妙不可言」!無法用說的
,那一個心不受動搖,處在「寂靜涅槃」境界的那種「妙樂」。真的無法說,我們只能用我曾經在這個講堂,叫這些同修說,你們大家靜靜坐在這裡想,想這輩子你認為說,什麼時候你最滿意?你最快樂的那種心境,將它找回到現在這個當下,有很多人找不到,為什麼呢?仔細想他就覺得說,這輩子也沒有值得他說,特別感到快樂的那種心境。你看降生為人,若是一輩子靜靜找不到一個你覺得滿意的心境,看有多悲哀!

好,你就算有找到,譬如我們談戀愛的時候那種感覺,你就從那種最好的感覺將它找回來,設法將它保持住,你若是有辦法時常把持著,你這輩子,自己覺得最滿意的那種心境,將它找回來保持住,這樣是不是你的未來一輩子都是處在滿意的境界?當然說是非常的簡單,這些同修也有人用我這種法門,要來保持那種不時處在那種滿意的心境之中,可是因為基礎沒打穩就算讓你找回來,若是旁邊有什事情將你動搖一下,哇那個心境就不見了,又墬落入人事物的遙控當中了,就要他突然又覺醒,知道又要將那個心境抓回來,有時候又馬上不見;可是你若是有時常注意,要保持這個心境,不見了就馬上將它抓回來,有一天他就會變成很自然,習慣就會成自然。現在不習慣,所以那個心境硬抓回來,所以受到動搖它又失蹤,就又將它抓回來,做到最後就習慣了,它跑掉就自然會回來。它跑掉就自然會回來,時間一久它就自在了,你就可以不時都保持 那種你自己很滿意的心境,這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法門。因為一個心境,都可以自己很滿意的時候,你看世間就會變成都非常的美麗,你若是處在那逆境之中,你看到的世間都是黑白的沒有彩色的,這樣就可以證明說世界是彩色的或是黑白,那是你自己可以自主的,而我們為什麼不要做一個「我們自己真正的主人」?

要讓無量劫一直到現在的業,將我們左右,要讓身外的人事物來遙控我們,這條無形遙控的波律,是因為我們的心產生了「執著」,也就是產生了「貪欲」。不然的話,你只要「不貪,事不關己」,心態將它擺著,這些人事物怎麼有辦法來干擾你、來遙控你?因為我們執著嘛!因為我們「貪」嘛!若是在人方面,你說這是我的親人、這我的朋友....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影響你的情緒,那就是他們放出打擾你心的波律;若是在事,這件事情、那件事情很煩....也等於這些事情發出遙控打擾你的心;若是物,物是死板板的喔!但是我們一個活生生的萬物之靈,時常都讓那種死死的東西,控制的你非常的乖,什麼可以控制人?比如說這些珠寶、鑽石、衣服甚至車子、屋子....反正有很多的物,我們是不是一天到晚一直拼,不顧辛苦來賺錢,來買那樣東西,是不是讓它控制了?買到之後,為了顧這樣東西,也不能吃不能睡。所以人事物它有辦法控制我們,是因為我們「貪」嘛!

今天我們若是「不貪」的話,什麼親戚、什麼朋友、什麼周圍環境的任何人....他怎麼有辦法發出那個波律來打擾你的心?是因為你「貪、執著」,若這個心境將觀察在事、觀察在物....只要你「不要執著,不要貪」你怎麼會讓這些「名牌、被這些華服、被你所滿意的房子」....來遙控呢?修道不用去聽那種很深的道理,也不是一定要死死的用哪一個方式來行修。比如說打坐,你自己可以設計啊!就像我也為了這些同修,設計很多行修的方式,你只要將你美妙的心境抓回來,看過去每一樣都非常的美麗,甚至人家在說你的壞話,但是因為你的心境很好,你也不會去和他們計較,若是你的心境很好的話,你也不會去貪圖所謂的身外之物,因為是我們人的心空虛,我們才會產生要用身外之物,來填補我們空虛的心靈,可是那種感覺「很好的心境」就是一種「富足」,它不用靠這個身外之物而來填補,所以在「美妙的心境之上」你不會去變成這些「物的奴隸」,人事物你就可以很坦然不受他們的影響「自由自在」來過日子。

修道所設計的方法,不外是要降服我們這顆心,人家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兵家的名言,我們將它用來做為「我們這顆失性的心來戰鬥」,我們要去了解我們這顆心是那麼貪的、是那麼不足的。它為什麼會貪?它為什麼會不足?因為我們來到這人世間,我們知道,我們有一樣東西丟掉了,這是潛在...從世世代代的祖先一直傳下來,包括我們俗語,也都是叫我們「要記得我們的本來,找回我們丟掉的東西」而我們到底丟掉什麼?丟掉我們「天真無邪的本性」這東西,你若是有所企圖用方法要來填補它,你就找不到它,唯一就是你將貪欲拿掉,咦!你就不用求了,它本來就在這地方「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來守護我們的心,做為我們今天共修的重點,也希望大家不時都「戰戰兢兢,來守護你的心」。
標籤:
瀏覽次數:115    人氣指數:115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孝經》天子章第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經》卿、大夫章第四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