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孝經》卿、大夫章第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經》庶人章第六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孝經》士章第五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菩提門‧顏進平 師父 主講 縱談古今節目之【先正格言】

經文: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現在來進入《第五章》的研究,我們來恭讀文:

《士章‧第五》:「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

這「卿大夫」再來就是「士」了,當然「士」是比較小的官,這比較小的官,要如何來守他的孝呢?第一句說:「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你用事奉父親那一套來侍候你的母親,其實父母怎能分大小差別?一個聖者對芸芸群都完全平等了,哪還有那個封建時代,那種依附的思想說是「男人主義」的那種說法?絕對不是的!你若是以我們一般的文字解釋,解出來就真的是這樣:「用孝順父親那一套來孝順母親,那孝順的心要一樣。」其實這個「父」字也就是在指,我們「先天的乾元」也就是我們體內的「純陽之氣」,這必需配合著所謂「女眾應守的三從四德」。哪三從呢:「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般聽起來也覺得有道理,在家的時候尚未出嫁,年紀還小所以靠父親是有理的,出嫁之後就靠丈夫了,丈夫死後自然是靠兒子了。大家一般若是這樣覺得說有理,可是你若是,曾聽我「先天」解說過你就知道,哦!原來所從的「父、夫、」子呢,都是「陽」。「三從」是「女眾要守」的,「女性」屬「陰」她要從「陽」,所以「在家從父」,這個「父」字是指「先天」的「真陽」。就是她在「天癸未來」十四歲以前,「月事」還沒來以前,這女眾體內所行的是「陽氣」,因為她的思想裡已經被污染,有男女對待的情素,已經知道男女之間的關係了,所以我們的內分泌的荷爾蒙就分泌出,她已經知道了,也準備有資格可以結婚,也就是說整個的生理構造,因為我們「思想的知」而完全來改變。所以「天癸一開」的時候,就是已經「出嫁從夫」了,那「先天的陽氣」已經不見了,所以你從「後天的陽氣」。你若是「先天陽氣」在「女眾」的體內,她還是「天真無邪」,她是沒有分別於所謂的男女,覺得非常的單純。但是當她知道男女之間的對待關係之後,她整個體內的分泌就都改變了。而「先天就轉後天」了。「先天的父」就是「先天陽」轉「後天的夫」。你若是不會,在這一段期間行修,到了七七四十九更年期來,「月事收縮」然「後天的陽也都盡了」,叫做「夫死而必需要從子了。」這個「子」呢,就是在指我們這個「體」了,而你現在就是要這個「體」了,所以若是套用我們的俗語叫做:「死裡逃生了。」必需要更加比這些年輕人要加倍的努力,你可以用「後天陽反回來變先天」。這個「赤龍一斬」又恢復「天癸未開」以前「小女孩她體內的陽氣」。

所以修道是一種逆行,用這樣向諸位舉證,我們就知道,原來用「父」、用「夫」、用「子」。都是一種「陰從乾」的表示,有分三種不同的「先、後天之氣」。所以《士章》裡面在說:「資於事父以事母。」是拿著你來「守護先天陽氣,那個功夫來侍候所謂我們體內的陰氣是一樣的,同樣的重要」。「以侍候先天陽氣那一套,來侍候我們體內的君,就符合於外在那個亙古以前,我們的那個本來。」等於若是「事父」也等於「事君」了,因為道是不分內外,現在我們說法的時候,必需要將它分內外,是因為「體內」有所謂的「父母」,「父母的一種愛同就是陰陽的一種調和,陰陽調和才稱作純陽」。所以「純陽」也可以將它稱作「重陽」。陽就陽了,為何還要再重複一遍?

「九九重陽」就是因為有「先、後天的差別」,你用「後天陰陽變成先天陰陽,它的調和才稱作重陽,也稱作一種純陽的境界」。「純陽」就等於與宇宙「含靈寸動」皆有的「本來」,也就是我們將它稱作「君」在侍候那個等於同樣的道理。你若是侍候你「體內的父母」讓它達到所謂「九九重陽」就等於你「體內與宇宙」這股「純陽之氣」可以合而為一。所以才說:「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同樣的道理:「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你若是要讓我們的「先天」那個「純陽」顯現,就「母取其愛,君取其敬」後面這一句說:「兼之者父也」。你兩個將它「兼」起來,都做到現在所謂的「父」,也就是我們的「本來」也是指我們的「純陽之氣」。這一段就真的較難清楚,但我相信我這樣來比喻,若是收看「縱談古今」。新收看的觀眾大德,可能一時比較摸不著頭緒,若是與我們共修這些同修有一段時間之後,應該我這樣說大家就很容易掌握了。

「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你現在注意這一句「它顛倒了」,「孝是事君敬、是事長,所以這個愛敬是一樣的道理。」同樣的功夫:「就要敬愛所謂的母親、或是君王。」這樣兩樣「兼」著才稱作「父」。以「愛事母是一種陽」,以「敬事君也是一種陽」,「九九重陽兩者兼之謂之父也。」那就是我們的「本來」。所以有時候在《道經》上面同一個字,但是在不同的語句編排之下,它在解釋有時候就有不同的角度了。所以這個「忠順不失,以事其上。」你「忠」與「順」....「忠」就是說「以孝事君謂之忠」,「以敬事長謂之順」,這個地方有顛倒。但是意思是說:「對於事父、事君、事母都是同一套,你若是忠順都做到齊全了,以事上....」這個「上」字在這裡,就要將它抓出去說是我們的「先王」,也就是抓出去「宇宙的法則」那個「至高無上的真理」。你就是要做到「忠、順」也就是你體內已經「兩者兼者謂之父」,你的「純陽之體」已經成了,才有辦法去「事上」啊!這個「上」字,就是「至高無上」的意思,然後「能保其祿位」這「祿位」後天的解釋為:「要在朝廷做事的。」雖然你的官職不大\,但是你若是可以做到所謂「以孝事君以敬事長。」你的「祿位」就可以保持住了,做這些工作就是貪圖在我們所謂的「諸侯、卿大夫」的官位,這對於孔子他所宣揚的「道」事實上絕對不符合的。孔子不鼓勵他的學生去當官的,當然他的學生若是有那個因緣可去當官,孔子交代他的就是要愛民如子,將你所學的儘量去影響帝君,讓他「實施仁政」,若是這種「菩薩行」,這種行持的鼓勵,我們有時候要了解《孝經》真的所要闡揚的那個「真理」,後面我們也可以藉用很多,比如說《尚書》、《詩經》、《左傳》、《論語》....甚至《孟子》裡面在談「孝」來做證明,你就可了解說,要研究「孝經」事實上就是要像我們現在與諸位共修這個角度,他說我們若是可以「事其上」這樣就可以保持你的「祿位」這個「祿位」不是那個官職,或是有辦法享樂的地位。這「祿位」就是保其你的「本來」。所以這「祿位」是要形容成我們的「本來」。

「守其祭祀」,我們在拜祖先那是一種「慎終追遠」,所以你若是在守所謂「愛敬」就是等於真真正正,你有為我們的祖宗來辦祭祀。這一點不知道,你們聽不聽的懂?我們今天祭拜祖先是一種「慎終追遠」,但是我們將祭拜變成一種儀式,無法取其祭拜祖宗「真真正正我們應該去做祭祀」。就是「立身行道」。所以變成三牲四果的一種祭拜,變成一種民俗....這實在是很多真真正正的「至德要道」,都藏在我們漢文化的,祭拜科儀裡面,可是大家都只是在做表面,沒有去了解這「祭」事,真正要叫我們這子子孫孫....他把持什麼?要把持我們所謂的「返本還元」、「立身行道」。你們不相信,你仔細看我們的「節氣」,這些祭祀的科儀,都含藏叫我們要「慎終追遠」。這「遠」字要追去哪裡?從久遠以前,我們人類來到這人世間,到底真正的目的在哪裡?而我們的本來到底什麼模樣,也等於《六祖壇經》裡面說:「父母未先前的真面目。」這是祭事重要的,都含藏在這科儀裡面,它的精神不外也這一點,也將要「返本還元」的「理數」都完全的藏在科儀之上。但是因為那麼久以來一代傳一代,現在祭祀的科儀愈來愈節省,將裡面所含藏的「至理要道」讓它脫節了,你若是從原本的祭司的這些科儀下去研究,它根本就是一部「教我們要如何本返元,內性修持的功夫。」但是你將它改了又改,現在要用我們所知道的「祭祀科儀」來說這些「理數」,就比較無那麼具體了,但是那個意思都還保留著。

這若是有在「菩提門講堂」共修的,從正月初一、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一直到我們所謂的二十四節氣或是新春,諸種的科儀,它所含藏的內性修持以及「至德要道」。我都曾向這些同修報告過,所以在這裡「能守其祭祀」不是這樣....我們才有資格來稱做祭拜祖先。當然你若是做到,像我所說的這樣已經「返本還元」你當然保持你的「祿位」嘛,那個我們的「本來」這樣才是真的「守其祭祀」真正的意義。

「蓋士之孝也」,這是這卿、士大夫的士應守的「孝道」。當然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五種階層所指的都是在指....就像《天子章》裡面我所講的:「我們大家也都是天的孩子,都是天生地養的,所以在此沒有這種階別之分。」應該從天子、諸卿大夫、士....包括後面的庶民。大家也都要守「孝經」裡面所說的「孝」字。不是「諸侯就那個孝」、「卿大夫就那個孝」....。都一樣就對了。

所以在說「至道要德」的時候,就已經「完全平等,沒有分高低」。這只不過是孔子藉用那個時代因為較淺的,是在說給一般人聽去遵守,我們大家是天子的子民,這些諸侯、卿大夫、士....這些官員我們都要尊重他們,他們也有各守的孝道。這是表面上它的內意要藏的,就是藉用這些名相將應守的「至要德」以及要達到「至道要德」的功夫,將它分次第為我們來說法。後面還有一句《詩經》說的:「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也。」文字解釋就是說:「白天起來晚上睡覺,所做所為都不會辜負或是愧對於我們的父母,」「爾所生也」就是我們的父母。若是「深入」的解釋就是:「早晚日落時中我們的行為,都不可以違背我們的本來。」這個「生」不要光指「父母」而已。因為父母也眾生,父母對於我們這子弟,也是以社會謂的輿論的標準,做為你是有愧對或是沒有愧對。有的做父母的孩子是大流氓頭、黑金政治又掛勾,人家在社會也國會的議員、或是地方的老大,賺錢又特別快,他做黑社會老大的父母,他們也好像做的很光榮,所以有沒有愧對,若是以「後天真的不達意」。

日落時中有沒有愧對的,重點在你有沒有違背你的「良心」,這個「天良」就是天賜予給我們的「良知」。所以「天」是我們的「源頭」,我們是天生地養的。所以這一句「日落時中我們的行為思想,絕對不可以有愧於生我們的,放大到天地去,不要愧對於天地。」至少這樣來說還更深入一點,當然天地之外,還有所謂的天地。「天外有天」這句是在叫我們遵循「我們自己的良知,也等於你服於我們內的君,真真正正的主人。」
標籤:
瀏覽次數:113    人氣指數:11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孝經》卿、大夫章第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經》庶人章第六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