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孝經》士章第五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經》三才章第七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孝經》庶人章第六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菩提門‧顏進平 師父 主講 縱談古今節目之【先正格言】

經文: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再下去我們來研究《第六章》,這配合來說頭一句「不愧對我們所生的。」將它連合起來說,大家就比較能掌握住,我們現在來恭讀經文:

《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庶人章》就是我們一般的老百姓應守的孝道,它第一句說:「用天之道,分地之利」我們這些芸芸小老百姓,為什麼第一句就是「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若是一般的白話解釋,就變成這樣了:「要了解四時八節的變化,也要研究這個大地,這是土壤適合種什麼農作物,那個利益要將它分出來,這樣還配合謂的勤儉,生物不毀,這樣來奉養自己的父母,才是我們一般小老百姓,應守的孝道。」實在是解釋的太過於淺了。這「用天之道」當然天之道不外所謂的「春夏秋冬」以及「八節、二十四節氣」這也是自然之法,也可以將它說成「天之道」。可以第一句這麼形容它也可以。

但是這「分地之利」,去分辨這些土比較肥,還是那些土比較瘦,若是要種就要種在較肥的,這三歲小孩也知道,畢竟不是所有的庶民,大家都要耕作呀!這「用天之道」就是「我們的行為絕對要合乎天道」。什麼是「天道」?我們用大家較有辦法感受的,其實是我們地球在繞太陽而我們自轉,我們自己在那轉一圈,這樣叫做一天,但是們看起來好像,太陽在繞我們地球。好啦!不管是地球繞太陽,還是太陽繞地球,因為我們的錯覺,本來就認為說,太陽每天早上東方起來,從西邊下去,我們就用這種來做比喻,那麼久以來,太陽不曾向我們請假,也不曾偏離它所走的軌道,太陽它也不是說犧牲它自己、它燃燒它自己要來普照這大地,它是完全「無情」。什叫做「無情」?不是像我們說:「這個人很無情!」那種「無情」因為它很自然產生黑子核爆,產生那大的光熱,很「自然而來發生」它也不刻意要普照這些萬物,而我們這些萬物眾生接受太陽陽光的普照這也是「自然的」。也是「很自然」就對了。

人類複雜的知見,有的就說我們要稱唸《太陽經》,我們就要感恩太陽,祭拜太陽神,今天若是沒有太陽的陽光,萬物就全都滅亡,這是有理。這本身自己,在那裡黑子核爆的人,他也不認說,我是普照大地,你們這萬物是因為我的普照,才可以生存!人家它沒有半點的表示,它就隨著那股無形「自然的至道」在行持,它沒有動半點的心念,但是我們這些世俗凡夫,他就將它說成要拜太陽神,甚至有一陣子也在流行稱念《太陽經》。有《太陽經》之後,後就有《太陰經》出來了,也認為月亮對於我們萬生貢獻很大,若是每一樣都要感恩這是最好啊!問題我們是眾生知見,所設計出來的這些,都是有所目的而設計的,若可以推廣我們對於大自然的一種感恩,我相信世間沒有壞人,也等於有世間的人都對於我們天地的父母很孝順,都有感恩的心,都沒有什麼人敢走偏差了。所以這個道說簡單一點就是「自然」。

因為「自然」就很難形容,「自然」是很難形容的,但是「大道無形,它運行日月」它也不是故意的。「無形、無情、無明」這「大道」都沒有做什麼事情,都只是一種「隨順」,沒有半點刻意、也沒有半點所謂利害得失的思考。因為「很自然」就是這樣。這就是「大道之用」;反過來就是「用天之道」,我們這「庶民用天之道」要去學習這些所謂的,我剛才形容的「太陽、月亮這些萬星河斗與大自然的法則」。它們就這樣默默,沒有任何的語句,就我走這條路,它也不會說啊:「每天走這一條路很無聊!」它絕對不曾有半點取捨,默默的走也不會遲到早退,遇到什麼事情也與它完全都沒有關係。我普照大地,讓你們生活方便,你也不用感謝我,你白天去做善事也與我太陽沒有關係。你光天化日之下去搶劫做壞事與我太陽也沒有關係。所以是一種完全的一種「自然的流露」。所以「用天之道」這是一切聖人,希望我們這些芸芸眾生的心境都可以達到。「用天之道」若是要說,就等於所有的經卷都是來形容,要如何來「用天之道」。符合「天之道」所以「庶民應守的孝道」,第一句就說「用天之道」。若是認真要論,包括帝王稱作天子的,他也是天地的庶民你說對不對?所以這一句「用天之道」。值得大家更深入來研究。

頭一句的「用天之道」就可以說非常的深了,若是你將它分階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一直到庶民。」反過來「庶民」應守的孝道,反而更深更難行。當然,這是孔子借於那個時代背景之下說法的形體,這個「用天之道」實在很深,等於也就是一切這些芸芸群生,所做所為都要「稟持著天理」,而現在這個時代,時常聽到這句:「人不照天理,難怪天不照甲子。」氣象亂紛紛,熱的地方下冰雹,寒的地方竟然會讓人熱到熱死人。這就是我們人沒有「用天之道」。也就沒有「稟持著天理」。

上一段我們有向諸位形容,讓你觀察到「大自然天體」或是「四時、八節、二十四節氣。」....種種大自然的現象,它們都是一種「無形、無情、無明」。從來都不曾有所謂「像我們眾生做什麼事情,一定要腦海裡去盤算一下,這對我有沒有什麼利益嗎?」都是以得失利益,做為你要去行持的目的。這個「用天之道」,就是教我們芸芸眾生,要像我們的「本來-天真無邪,真善美」的那種心境去做事情,這就是合乎「天之道」。像太陽、像日月像、四時、八節....,那麼自然。它對於萬生萬物的貢獻,那是無法用言詞來比擬的,他們從來都不曾有半點居功,那種表示它「無情」。所以它也不會有半點的表示:「喂!你們這些芸芸眾生,你們每一天都要安排一些鮮花、四果、或是三牲、酒禮....敬拜我這個太陽公或是太陰娘娘!」從來沒有過,而我們芸芸眾生,若是施一點恩惠就認為說你在行善了,這有多少的「功德」?實在很不要臉!你所施的哪一樣不是天生地養的?哪一樣是你到這人世間的時候,從你母親的肚子裡帶出來的?沒有半樣!所以,以後你們若是在幫忙困苦的人,做一些你們「所謂的善」,而自認為說:「這樣有功德」,你們要記得,你們實在是,說實在點臉皮有厚了一點!而我實在很不好意思,因為這樣說,等於差不多一個人得罪所有天下間每一個人,因為天下間這多數的群生,都如此來認為,他都沒有去注意到「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來報天。」

「天生萬物是要養人的」,而你是去「佔到別人」的,你「才可以多出來」你才「有剩」耶!今天你不相信「不要有人貪心,地球絕對有沒有人會餓死的,絕對沒有人會不足的。」天地它生養萬物,它是很有節制的。你有多少人,我就有多少東西可以給你;但是偏偏你們這些人,自己在那裡「自私自利」,要去鬥爭「侵佔別人應分享的權利」!所以「用天之道,分地之利」你今天若是有辦法「合乎天理」你才有辦法去「分享大地的權利」,首先你應當要有責任,這個責任與權益是對待的。大家不是,只是眼睜睜要去享受你的權益,不盡你的本分,這就是芸芸眾生!絕對不是說「去分別土地是肥的、或瘦的,而選擇肥的來耕作。」沒有那麼簡單啦!這與「孝順」有什麼關係呢?所以這個「分地之利」另外一個解釋,我們來說這個大地。

這「大地」實在可以說是最「慈愛」的,你看它「無所不愛」----「好人它也讓你住,壞人它也讓你住」。它「生養萬物」來養你們,而你們這裡將它挖一個洞,那裡將它丟一些廢棄物,它也儘量將毒素化解掉,所以「大地就真的像一位非常慈悲,完全奉獻的母親。」你怎麼對待它,它都無怨無言,都是完全的接納,而它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信」字----「你種瓜它絕對生瓜,它不可能你種瓠瓜,而生絲瓜給你,很守信;而你一分的耕耘,它絕對一分的收穫給你。」但是這麼說,有的人就說:「怎麼可能?!好像我前幾年,我不只一分的耕耘,我是十分的耕耘,一個颱風來將我掃光光,哪真的是我一分耕耘,就有一分的收穫?!」 「颱風掃光光」也是一種「收穫」,只要你做,天地很公平,它絕對會給你一個果,你有做絕對有一個果----「不是成功就失敗」。它絕對不會不給你半樣果的。它給你失敗你也不用怨嘆!因為失敗是成功之母。你可以用成功之母,好好的生一個成功的孩子出來。那是我們凡夫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所以失敗之後恨天怨地,其實「有失敗才有成功」這是「至理」。

既然如此,你只要做,上天給你失敗,也等於送你一個要生成功之子的母親給你;給你成功你也不用高興,因為成功是失敗之母,也會從成功當中生一個失敗之子給你。這些道理你們若是聽得進去,你們就可以達到「用天之道」了。為什麼?因為發生在你身上「眾生知見」分別出來的好與壞,對你來說都沒有差別,因為你得到成功你了解「創業容易守成難」,所以要「保持永遠的成功那是不可能的,成功以後,後面會對待這個失敗」。所以一個懂這個道理的人,他成功與失敗,都一定用「同樣」的心態去「包容與接納」。不會因為成功高興的很,而失敗就痛苦就來喪志,你若是有辦法到這種境界,發生在你身上任何一件好、壞事情,對你來講有影響嗎?完全都沒有影響了,在這種沒有影響的情形下,等於已經「完全的清淨」了。這就是佛祖所說的:「寂靜涅槃」了。像這樣做,哪一定要透過打坐,透過什麼比較玄的修持方法?!只要你懂道理,你有要去奉持,明理真的可以盡信。差只是差在大家懂歸懂,做歸做如此而已,所以「言行」若是可以「合一」,要達到這個「至德要道」,確確實實是不困難!

所以,這個「用天之道」就是可以讓你去「包容一切」,沒有什麼叫做「好壞」,也沒有什麼叫做「得與失」,因「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嘛!你「得到權」的時候,你就是等於你也是「失去了自由」。你要管人家,你也是要花費時間,就像老婆在管先生一樣,你要跟他怕他在外面風流,而你不是要失去自由去跟他?!這道理非常簡單,「你若是一條繩子去綁別人,你就得牽繩子的繩頭,他沒有自由,你也沒有自由」同樣的道理。這個道理若是可以掌握的住,而你就真的叫做「解脫」。那些繩結綁在你身上的,或是你放出去的繩子,你都會將它放掉,這樣是不是「大家都自由」?!

「用天之道」就是這種「完全包容」。就像日月、像萬星河斗、像佛祖這樣....,對於一切的眾生,看去「一視平等」,發生在他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沒有動搖佛祖的心,這叫做「用天之道,分地之利」。開始要「學地」,學地「守信」,因為「信為道源功德母」,所以「敬地守信」。「信是五常之母」由這個「信」字才出生「仁、義、禮、智」,由這個「信」字才出生「萬生萬物」,所以「信為道源功德之母」。也等於一切的「道的本源」不外一個「信」字,就像你現在聽到「顏進平」在講《孝經》,你就要有「信」了,「信說『依照著孝經裡面,這麼教我們下去奉持,就可以解脫』」。你要有「信」你才會去做。沒有信,聽一聽,這邊聽那邊過去,包括你「不信」,你也無法完成什麼事業。你「沒有信」,你連學功夫你都學不起來,學不上手。所以「信是一切道德的源頭」,還學大地無所不在,完全的一種包容、無怨無悔為眾生來奉獻。這就是「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就是要去「學習大地,對萬生萬物所提供的利益」;我們要去學「天道」,學「天地之道,謹身節用」這個「謹」身我們上一段有形容過,你若是講進我們的「身體內」,就是「守精、守氣、守神」的功夫。「謹身節用」謹慎我們的行為而省著用,是叫我們的「精、氣、神三寶不要損。」因為你若是真真正正要達到,所謂「以養父母」我們就要知道孝順最終、最第一就是「立身行道」。要「立身行道」要「恢復我們的本來」,也是要從「自性三寶」這裡下去著手。所以「謹身」是一種「謹慎我們的行為」。「節用」就是不損我們的「自性三寶」用這個來孝順「父母」,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庶民之孝」。

當然「後天」就是說:「我們要節儉行為,當然不能偏差,行為一偏差,有時候吃官司,就讓我們的父母煩惱,這樣就是『不孝』。」這當然是「後天」解釋;若是「先天」解釋,是在說「內在」的。真的我們的祖宗一代一代這麼傳的目的,是希望有一代,我們的子孫有一代,可以「親近到善知識」會「立身行道,以顯祖宗,這是孝之終」。所以自「天子」一直到「庶民」....。這是不分「天子、庶民」了,「一視同仁的平等,孝無終始。」那個「孝」是一樣的。沒有說的天子的孝,比庶民的孝還大,只要你守「先王」的「至德要道」就是「真正的大孝」。你不用煩惱說你的能力不夠!這句:「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只要你有「信」了,你「用天之道,分地之利」,「分地之利」主要的「精神」就是「信」字。你有這個「信心」你「認真去做」,「沒有那種不達到」的。這句:「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就是說:「只要你肯做,就一定可以完成。」沒有那種說你想要做,不能完成的那種事情。它後面這兩句,是對於一個要行修「孝道」的人的一種鼓勵,沒有能力的差別,也沒有那種天子庶民的差別,只要你要做一定就可以完成,沒有那種要做而不能完成了。「而未曾有」不曾有這種情形,所以既然這兩句,是出自於「聖人」的嘴,等於對我們這些有心,想要「修道」的人一種莫大的鼓勵!修道哪有分什麼根基的?什麼「上根器、中根器、下根器」?!

那個最笨就像佛祖,所收的那個「周利槃陀迦」,那個連四字就得背好幾年,背不起來。修道修....他的哥哥趕他:「你很笨你不要修了,你在這個僧團裡面,都在丟我的臉而已!讓人家知道我是大哥,覺得很丟臉!」要趕他出去,但是他笨歸笨,他學道的心真的很夠,他真的要做。他大哥將他趕到外面,他捨不得離開就站在門口,在那邊徘徊在那邊哭,剛好佛祖出外分衛說法回來,看到「周利槃陀迦」在那裡哭,才問他。他說:「我大哥說我很笨不適合學修,叫我回去!」佛祖說:「只要想修就是聰明,你想要學道就是上根器的人,沒有關係。」他就叫「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專心教他,做他的指導老師,才知道「舍利弗」三天而已就去找佛祖了:「師父啊!我真的沒有辦法,就沒有人笨到這種度,這比三歲小孩還要糟糕!這怎麼教我沒有辦法!」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去教三天就舉白旗投降了,這若不是真的很笨的,這些阿羅漢的聖者,救度眾生的心是那麼慈悲,是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眾生,怎麼會三天而已就舉手投降?用這麼想的話,你就知道「周利槃陀迦」他的「笨」可以說「近乎於所謂的白癡了」。就「四個字」最「簡單的四字」背了好幾年,「舍利弗」不教還有誰可以教他?「佛祖」無可奈何:「別人不教我撿起來教。」這就是「佛祖」的偉大,他不曾要放棄任何一個眾生,只怕你不學而已。只要要學,根器再差,會差到像「周利槃陀迦」這種嗎?佛祖也說:「不教,我收起來到旁邊教!」他只教他每一天唸:「拂塵除垢」而已,就是每一個地方都它掃乾淨,這「周利槃陀迦」他每天一直唸,唸「拂塵除垢」....一直硬背,結果一年沒背起來、二年沒有背起來,三年也讓他背起來。背到知道這句的意思,就是說:「外面這裡都將它保持的非常乾淨,而我們的心,也要像外面若是有雜念的時候,我們要趕緊將它掃除。」結果證得「四果阿羅漢」,那些弟子大家也不相信!「周利槃陀迦」竟然可以正得四果阿羅漢,「佛祖」暗示他一下,「周利槃陀迦」才大顯神通,那時候這些眾弟子才對「周利槃陀迦」非常的恭敬,他是開悟的「四果羅漢」,所以大家對他非常的恭敬!但是這「周利槃陀迦」,他已經「證得四果羅漢」了,他同樣那隻小掃帚拿著,每天還是在那裡「拂塵除垢」....。

看到你身上若是有髒就替你拍一拍,牆角若是髒的話就清一清....得四果羅漢了。不會因為這樣,這些師兄弟對他的恭敬就有所驕慢,或是與以前完全不同,他也是一樣與他未開悟之前,大家都笑他,看到他都偷偷的笑他那些行為,看到人家身上髒的話就替人家拍一拍就唸「拂塵除垢」....,看到哪裡有髒的話,都是他在清掃的,這就是「始終如一」,完全不因為他現在是什麼境界而來有所改變,那就是「用天之道。分地之利」。

所以只要你要做就像「周利槃陀迦」這種最笨的,他也來證得「四果阿羅漢」,未來也是「成佛」。所以只要你有那個「信心」你要去行持,這麼做,做不成佛的「未曾有」啦!像這樣的舉例,還有所謂資質的差別,有那種上上根或是下下根器的人嗎?沒有啦!你只要有那個心要去修行....。你就是上根器,你若是沒有那個心,你就算是再拿「十個博士的名銜」,同樣的在道法之中,你也是「下下根」的人而已。你再拿「十個博士的文憑」出來有什麼用?在「道法」裡面,你是「下下根」之人,若是一個「不識字」的就像「六祖惠能」他不認識字但是他要修,在道法之中,他就是「上上根」之人了。這是「孝經」《庶民之孝》。普遍的平等普遍的鼓勵,就是只要想行修「不會成道,未曾有也。」這一句希望大家包起來放!「要修道要有信心」只要你去行,一定可以達到目的地,不可以仗恃著你的根器好。「龜兔賽跑」兔子還會跑輸龜!

.
標籤:
瀏覽次數:96    人氣指數:9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孝經》士章第五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經》三才章第七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