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68328
 俊傑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秋.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夜裏的美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轉載一位有豐富知識經驗的好媽嗎 (尚未分類)
作者: 俊傑 日期: 2010.11.03  天氣:  心情:
本篇文章轉載至一位.有豐富知識經驗的好媽媽.如有得罪請包含


  有沒有人想過,有沒有可能監獄禁錮的只是無形的思想?能夠酷刑迫害的也不只是看得見的刑具?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如果一間間應該傳出學生嘻笑聲的教室,聽不到嘻笑的聲音;應該充滿健康活潑身軀的操場,看不見活蹦亂跳的身影,那麼它跟長達十二年的刑期有神麼差別?



  十二年的禁錮會怎樣的改變一個人?如果那一對一對無精打采、死魚般的眼神讓人聯想到死亡的話,監獄堆積如山的屍體至少還有一張一張的照片可供紀念,而孩子們逝去的那些閃耀著光芒的眼神,我們要去哪裡憑弔?



  我的內心根本就是仙人掌,不管我試圖說甚麼或者是寫甚麼、畫甚麼,到最後它們全都變成仙人掌的刺,螫的別人哇哇叫。



  我一直以為我的生活和墮落之間,應該會有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線把我們分開來。我會是一個好學生,努力地讓自己過著正常的生活。我只是有點訝異,這道不可逾越的界線竟是這麼地單薄。

  

  從小到大,我們不知要經歷了多少類似的獎勵、懲罰。這些與其說是獎懲,還不如說是某種價值標準的灌輸與規範。但是,到頭來是誰在制定這個價值標準呢?這個標準是不是就代表絕對的真理呢?



  當我們不再保有孩子的純真時,青春、歡笑、自由與想望也就遠離了,我們彼此責怪、相互憎恨,鬥爭、殺戮......是我們的平庸、冷漠、虛偽、貪婪,讓生命變成一連串失去純真的過程。



  我常常想,如果人與人之間,在一起的目的都只是單純地為了瞭解彼此,那該有多好。



  你怕甚麼?怕被老師同學批評?怕基測成績不好?怕影響將來前途?我不停地搖頭,又清了清喉嚨,最後終於說:「我怕萬一我相信的事情是錯的。」

  

  依照書中謝政傑的觀點、個性來看的話,這世界,不公平。為何以上對下教導,叫合理;而以下對上糾正,叫違抗?從書中的觀點看來,幾千年中國文化的傳承就是如此教導現在的年輕人,對長者、長輩唯一要做的便是「服從」,不論他們的話語與行為是否正確。在我眼中看來,謝政傑所做的行為,以及他所說的言語,跟最後他的疑問,我覺得他只是想要一份可以與師長平起平坐的尊重,這樣一切的一切便不會如此。只可惜的是,在中國文化的壓力下,這種事情是幾乎不可能的,即便他所說的一言一句都是對的。說到此,我覺得講到很多學生的心聲:「明明我是對的,為甚麼你們要指責我?」我想很多學生都可能有這種經驗,因此不諒解,甚至想逃離這個世間,這一切的不公平。如同書中沈姓學生般,選擇自殺,逃離這紅塵。然而,是否有人想過,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為甚麼沒被人改善呢?我想,其實,那是因為人總是先聽從、明瞭,然後去做後,才了解這件事情的好與壞,以及如何去讓它更好,不是嗎?



  再換言之,若我們轉個角度來看事情的話,或許老師們的做法都可以被諒解。讓我們從書中老師們的角度看世界,詹老師教了那麼多年的書,他已經了解到如何讓學生得到最好的學歷,以便讓他在這個世界中容易生存。但是使用的方法卻不是謝政傑能接受的,再加上老師跟學生之間的價值觀之間的落差,使他們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以致最後詹老師自遞辭職,而其他老師站在詹老師的角度上看事情,便覺得謝政傑這小孩是如此的叛逆,因此也不願意幫助他。不過書中的郝老師以謝政傑的角度看事情,覺得謝政傑並沒有做錯,也願意站在他這邊,幫助替曾今受過此傷的同學們。

  

  學校生涯中,最重要的黃金三角:學生、老師、家長。以上兩種,是以學生跟老師之間的觀點看事件,但是父母的角度呢?從謝政傑的父母眼中看來,他們也曾度過學生時代,他們也曾今想要息事寧人,只是不知道是詹老師的所作所為太過過分,還是家長的忍耐度太低,以至於將事情鬧到教育部。在父母眼中看來,總認為老師太過分,他們的孩子不需要被受如此的污辱。他們為孩子的心意,其實很令人感動,能得到父母親的愛,算是孩子的福氣。或許有些人認為謝政傑太可憐,可是在我眼中,雖然他的國中生涯不平順,但至少他還擁有關心他的父母親,這是以比其他缺少親情的孩童,還幸運的一點不是嗎?然而,那些彭老師班級學生的家長,難道只因為謝政傑轉班級,就需要全員搬離,以離開這是危險學生的地方嗎?在我覺得他們很過分時,我以站在同理心的角度想,假使我是其中一名家長呢?假使我不明白原委,只曉得這同學的所作所為,我難道不會這麼做嗎?我想了想,我會,我只想替我的孩子爭取到他應該的,縱使這舉動很容易傷害到他人。



  回歸到原本,其實,其中有一段令我很替謝政傑難過,他不必在國中時期就觸碰到社會這大染缸,尤其是他聽到這些媒體的言語、看到政客所說的話時,他感到困惑、不滿以及無奈,最後臣服。我曾在想為甚麼最後他受傷後,就幾乎不願在開口,我想了許久,或許是因為他對自己的潛在疑問還在吧!看完此書後,我在想有些人在台灣〈或稱中國〉制度下,會有適應不良的情況,而變的不在充滿學生應有的純真跟活潑,或是前往西方文化的國度,讓他們自己可以存活;不過,還是有少數人,能在台灣〈或稱中國〉制度下,從倫理、成績和快樂之間,找尋一個平衡點,使自己三者兼具,或許現在的年輕人,不都應該學習如此嗎?
標籤:
瀏覽次數:35    人氣指數:1055    累積鼓勵:51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秋.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夜裏的美
 
住戶回應
 
時間:2010-11-04 08:21
她, 57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