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49601
 感恩惜福自在分享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修觀辨識的對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修觀時的菩提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修觀
作者: 感恩惜福自在分享 日期: 2014.09.12  天氣:  心情:
透過我們剛才提及的兩種智(名色識別智和緣攝受智),禪修者已經能夠辨識究竟色法、究竟名法以及它們之因了,這些皆稱為「行法」(saïkhàrà)。
如前所述,諸行法是究竟法,是修觀的對象。基於這兩種智,並透過入出息第四禪之光,他現在可以修觀(vipassanà)了。
修觀是如實知見一切行法的真實本質。
如何修觀呢?禪修者辨識所有他之前已辨識的行法,但在這時,他再用三種方式觀照它們:
1. 知見諸行法的生滅,觀照它們為無常(anicca)。
2. 知見諸行法一直受到生滅的逼迫,觀照它們為苦(dukkha)。
3. 知見它們沒有永恆不變的自體和實質,觀照它們為無我(anatta)。
重複不斷地用這些方法觀照究竟色法、究竟名法和它們之因,禪修者將了知諸行法皆不外乎三相:無常、苦、無我。
這是它們的內在本質,也是它們的真實本質。用這些方法觀照諸行法,他將能證得愈來愈高的觀智(vipassanà ¤àõa)。
當禪修者的觀智提升時,他也應觀照觀智本身也是無常、苦、無我的。這叫做反觀(pañivipassanà)。
觀智屬於意門心路,每個意門心路包括一個意門轉向心和七個速行。
一般情況下,每個速行皆由34個名法組成,它們與上述入出息初禪的34個名法相同。
標籤:
瀏覽次數:17    人氣指數:17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修觀辨識的對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修觀時的菩提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