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59546
 小馬哥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堅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的父親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父親節沉思
作者: 小馬哥 日期: 2004.08.07  天氣:  心情:
明天是父親節,祝天下的父親佳節快樂!


明晚很多家庭笑語盈盈,全家圍繞老爸共進晚餐,送精心挑選的禮物,孫子輩在臉頰香一個,其樂也融融。


但是讓爸爸不止今天快樂,而是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像父親節,才是未來值得重視的問題。


依聯合國定義,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百分之七,即可稱為「高齡化社會」,而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在一九九三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已達到總人口的百分之七,故台灣社會結構已呈現老年化。至二00三年元月,台灣老年人口己超過二百萬人,再加上家庭結構隨著社會變遷改變其形態,傳統家庭成員相互扶持的功能减弱,許多高齡化社會的種種問題陸續浮出檯面。


根據「經建會」推估,在二0一七年,老年人口比例占總人口的13.6%,而且將持續攀升到二0五一年的35%,青壯年對老年人口的扶養比也會從目前的13.2%,急速上升到2051年的63.8%,也就是說每一百個有工作能力的人將扶養六十四個老人。 


在日本,本世紀將有一百萬人滿百歲以上,日本人將二十一世紀稱為銀髮世紀。面對銀髮世紀,當然有許多的社會問題產生,其中值得探討的就是「孝」。


佛陀是講「孝」的,菩薩本業經說:「孝事父母,當願衆生,一切護視,便成佛道」。報恩經也說:「爲孝養父母,知恩報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但是這麼做才算是「孝」呢?孝經的答案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這個答案巳經過了有效期限,現代的子女們忙碌工作,却疏於照顧自己的父母。子女往往以為只要讓父母衣食無虞,就算是盡了孝道,但是父母真正需要的却不只是這些。
 
在英國一項最新的調查就顯示,有越來越多的老人生活在疏離和孤獨中,對他們而言,老年成了一個囚禁他們的大牢籠,事業越成功的子女,越「揚名」的子女,越難見上一面,雖然「顯了父母」,卻失去了父母,這怎麼是「孝之終也」?


所以當台灣開始邁向高齡化國家,多陪陪父母成了新興的現代課題。不是只有在父親節,「一年一度」的展現孝道,而是要將每一天當做是父親節,否則等到空流淚、悔滿腔,巳經來不及了。


知名作家王文華就表示,他在父親過世後,學會了一件事:「搞清楚人生的優先順序。」他上大學後看到家人的次數低於校門口的警衛。然後畢業、當兵、留學、工作、去美國七年,回來時父親巳經進了手術房,失去了可以分享成功的對象,再大的成功只是隔靴搔癢。另一知名作家廖玉蕙也有相同痛徹心扉的經驗:「這世界何其荒謬。何以最深沉的反省,常只能在無法彌補的悔恨之後?」


太多的人都有這般無盡的懷思與深沉的感喟,當父母生命的風華幻滅後,才興起百身莫贖的惆悵,以及一種無處申訴的愧悔與傷慟。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最需要的是愛與關懷,不是只有八月八日的禮物與擁抱。
...........................................
祝愛寓好友們的父親都快樂
尤其是水色華姿  
標籤:
瀏覽次數:191    人氣指數:10331    累積鼓勵:507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堅持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的父親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