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677735
 王小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了凡四訓講記-立命之學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了凡四訓講記-積善之方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了凡四訓講記-改過之法
作者: 王小清 日期: 2012.01.05  天氣:  心情:
第一章是講因果的理論。以下兩章就講怎麼改法:惡要怎麼改,善要怎麼積?兩章完全著重在行門。前一章是建立改造命運的信心,信了以後要去做。要怎麼做法?這裡給我們說得非常具體。

春秋諸大夫。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左國諸記可觀也。

從此處可見古人學問的真實。〔春秋〕是魯國的歷史。孔夫子當年在世把它整理做成了定本,留傳於後世。這部書有三個人註解,流傳最廣的是左丘明註的。今天在五經裡所看到的〔左傳〕,就是左秋明所註解的〔春秋〕。〔春秋〕是孔子整理的,並不是孔子作的。原來有很多材料,孔子重新整編,左丘明再加以詳細的解釋。除左丘明之外,還有〔公羊傳〕,〔穀梁傳〕。在這三個註解裡,註得最好的,文章也好,記載也很詳實,是左丘明。現在所流傳的〔十三經〕,三種傳都在其中。

〔見人言動,億而談其禍福,靡不驗者〕。這是說古人聽到別人的談話,舉止動作,就能判斷此人的吉凶禍福,而且判斷得很正確,後來都應驗了。小是一個人成功失敗,大的能看出國家的興衰。這是確實的,我們讀到很多。所以〔左國〕就是〔左傳〕和〔國語〕這兩部書,都是中國古時候的歷史。他們有這種觀察能力,就是懂得因果報應的道理。你的言善、行善,穩重厚道,就可以判斷你有福,這個人有前途。言語刻薄,行動輕浮,這人沒前途。即使現在很得意,那也是曇花一現。連一舉一動都可以看得出來一生吉凶禍福,所以心行言動不可以不謹慎。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

這不只是理論,也是事實。一個人、一個國家都是如此。事還沒有形成,它就有吉凶的預兆,這種預兆都是在起心動念處,在所作所為處。所以頭腦冷靜、很有理智的人,能夠觀察得出來,預知未來的變化。從眾人心行中就能看到國家興亡。〔國者人之積〕,你看這國家上上下下的人,他們每天想什麼,他們每天做些什麼,就知道這個國家有沒有前途,知道這個國家的興亡。我們一個家庭裡的幾個人,想的是什麼,念的是什麼,做的是什麼,這個家庭的興衰也就可知了。個人的吉凶禍福也在乎個人的行為。有預兆,預兆很明顯,看得清清楚楚,都顯露出來。對一個有智慧、有學問的人,是隱瞞不過的。

其過於厚者常獲福。過於薄者常近禍。俗眼多翳。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

〔厚〕是厚道。厚道的人,心地厚道,行為厚道。能夠損己幫助別人,這是厚道。對自己可以刻薄一點,對別人要好一點,這種人有福,一定有後福。

〔過於薄者常近禍〕。對待別人刻薄,貪圖自己的享受,這個人將來必有災難。

〔俗眼多翳〕。俗人看不出來,他看不出這個預兆,像眼睛被遮住一樣。

〔謂有未定而不可測者〕。好像一切吉凶禍福沒法子預測,看不出來。其實吉凶禍福的預兆都擺在眼前,什麼人才去看相算命?就是此地說「俗眼多翳」才會找人給他算算命,看看相。下面這一段就很要緊,是我們應當留意要修學的。

至誠合天。

這是大原則。我們一個人處世、待人、接物要用真心,不欺騙自己,不欺騙任何一個人。〔天〕就是佛法講的真如本性,日常生活中妄念不生,常常保持著正念現前。〔至誠合天〕。這人現在縱然受苦受難,畢竟苦難很快就要過去,大福報要來。所以世出世間法,大根大本就是真誠。儒家講學養,八條綱目裡│誠意、正心。這是重心。格物、致知是達到誠意正心的手段。這兩條不能做,雖然想誠意,也誠不了。就是做不到至誠。格物。物是什麼?物是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要放下。如果不能淡薄,你的心會被外面境界所動,怎麼能誠得了?縱然不能把整個欲望捨掉,也要看淡。

凡夫天天在打妄想,其實妄想無濟於事。不如把這些妄想捨掉,把五欲六塵種種的享受捨掉一些,多替別人想想。我們有福,把福報都給別人去享,這個福報就大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要真做!

淨空學佛,最初得力的就是〔了凡四訓〕。朱鏡宙老居士將此書贈送給我。讀了之後,想想我年輕的時候和了凡先生一樣,他有的毛病我都有。我也是短命。過去多少看相算命的,連甘珠活佛都說我短命。我相信。所以算命的說我過不了四十五歲,我很相信。出家學佛就把時間表訂到四十五歲,我只有這麼多的時間好修。我沒有求長壽。果然四十五歲那年得了一場病。當時基隆大覺寺,靈源老和尚舉辦結夏安居。靈老請我講〔楞嚴經〕。我只講了三卷,就生病了。自己想想壽命到了,所以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天天在家念佛等往生。病了一個多月,也沒有往生,病好了。這些年來依照這個方法修行,愈修行愈靈驗,愈有信心。現在什麼都捨了,捨乾淨就更自在了。

所以〔捨〕才會有〔得〕,不捨就沒有得。我們中國人說〔捨得〕,〔捨得〕這個名詞是從佛經裡來的。你能捨才能得,不能捨什麼都得不到。這篇改造命運,也就是叫我們捨。求呢?求也有助於得也。怎麼求?捨了就得了,你所求的都能得到。首先要把妄想、執著捨掉。〔至誠合天〕是從根本上捨,捨自私自利。將利益自己的念頭捨得乾乾淨淨,起心動念都是利益大眾、利益社會、利益眾生,這個人後福自然無窮。

福之將至。觀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禍之將至。觀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所以吉凶禍福都有預兆。福將要來了,看他的善心、善行。他能把自己的利益分給別人共享,這是善行,於是曉得他福報快到了。若只顧自私自利,奪取別人的利益,自己的利益與福報不肯與別人分享,他的福報是會享盡的。享盡了就沒有了,災禍就來了。所以只要看到他想的不善,做的不善,就知道他的災禍快來了。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乃至於整個世界,都可以從這個原理來觀察。只要很冷靜,很細心,沒有看不清楚的。所以吉凶禍福,世界的安定動亂,國家的興衰都可以預知。

今欲獲福而遠禍。未論行善。先須改過。

前面了凡舉出吉凶禍福都有預兆。無論個人、家庭、國家,乃至於全世界都是有預兆的。這些預兆,唯有心地很清淨的人看得清楚。有定功的人,不僅是佛門,就是道家、儒家的讀書人,心比較清淨,也都能看得出來。定功愈深看得愈遠。所以佛經裡常常告訴我們,阿羅漢能知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這是我們每一個眾生的本能。本有的能力,應當是如此。現在能力喪失了,就是因為心亂了,被妄想、分別、執著、煩惱搞混濁了,使這個能力失去。佛法教我們只是把心地上的障礙、污穢去掉,恢復我們本能而已。

前面說的道理明白了,要從那裡下手呢?今天要給我們講真正用功下手的方法。我們每個人都求福、求慧,都希望遠離災難。想得到幸福,福是從行善得來的。行善是因,得福報是果。可是業障要是沒有除,修福也不容易得到,所以先要把業障去掉。〔求〕有理論、有方法。世間一般人都在事相上求,都在常數裡面求,那怎麼可能求得到?現在雖然知道有變數,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希望,可是畢竟變數並沒有立刻現前。如何能達到這個目的?先要修清淨心。什麼是善,心地清淨是第一善。心地不清淨縱然修善,善裡面有摻雜,不純,所獲得的福報很有限。就是講消業障,消得不夠徹底,也消得不很多。

由此可知,心地純善、純淨,非常重要。如何使自己心地恢復到清淨?那就要改過,將自己的心地真正做一番洗刷的功夫。所以此處教導我們,〔未論行善〕,我們還沒談論行善、修善的方法之前,〔先須改過〕。〔須〕是必須,這個字非常的肯定。那麼過要怎麼改法?這裡提出幾條綱領,這些綱領非常的重要。

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

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知恥近乎勇〕。儒家講的大智、大仁、大勇。什麼人是大勇?唯有知恥,才能真正改過自新,才能發奮向上。人要不知恥,那就沒有前途了。我們不要跟一般人比,把標準提高一點,跟誰比?跟諸佛菩薩比。佛菩薩也是人,我也是人,為什麼他能成佛菩薩,他能得到不生不滅,我們還要搞六道輪迴。這是大恥辱!

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

如果我們能常常這樣想,這樣反問自己,〔恥心〕就能生。這是改造命運的開端,也是改造命運的動力。什麼力量在推動?這是原始動力,不可思議的動力。了凡先生在此地所說的多半是世間法。世間有大聖大賢,孔子、孟子、周公、伊尹,都是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他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此地的〔丈夫〕沒有男女之分,能為人之不能為,謂之大丈夫。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得到,我為什麼做不到?要從這個地方去反省。

在出世間,別人證阿羅漢、成菩薩、成佛了,過去生中有無量劫,我們過去生中也是無量劫。為什麼別人生生世世修行,成菩薩、成佛;我們生生世世修行還是搞六道輪迴?這實在是奇恥大辱!世間恥辱跟這裡是不能比的。所以他是『百世可師』,世出世間聖人都是天人師。佛十個德號裡有「天人師」,此處的師就是典型、模範。他可以做一切眾生的模範,做一切眾生的好榜樣。再想想自己『一身瓦裂』。〔瓦裂〕是比喻,就是造惡業受惡報。

了凡先生的好處就是他對於自己的過失,絲毫都不隱瞞。他所講的不是一般人的過失,是自己的過失。他發現了,能痛改前非,這是他的長處。他之所以能成就,關鍵就在此地。第一個大病:

耽染塵情。

〔耽染〕就是貪愛、貪戀。貪戀是清淨心受了染污。〔塵情〕是五欲六塵。五欲是情,塵是指六塵。塵也是代表染污的意思。我們坐的桌椅如果一天不擦,上面就有灰塵。天天去擦拭是為除去染污。我們的清淨心也被欲塵染污了。財、色、名、食、睡,是〔五欲〕。起貪、瞋、癡、慢、疑,這就是染污。所以佛把外面境界,色、聲、香、味、觸、法,叫做〔六塵〕。就是這些染污我們的清淨心,這就是病根。如果我們要恢復自性清淨心,這些塵情要放下。世間人最難的就是放不下。能放下一分,心就清淨一分;放下兩分,心就清淨兩分。菩薩所以有五十一個階級,實在就是塵情放下多寡不同,而分為五十一個等級。五十一分塵情都放下了,絲毫塵情都不染了,就叫〔成佛〕。若還有一分未放下,就是等覺菩薩。這個塵情就是業障。

淨宗講〔帶業往生〕。所謂〔帶業往生〕就是放下一些,沒放得乾淨,還帶一部分去。過去有人主張淨土法門不是帶業往生,是消業往生,震撼了全世界的念佛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與經義完全不相應。雖然在淨土諸經裡面找不到〔帶業往生〕這四個字,可是意思非常的具足。讀〔無量壽經〕得知,如果不帶業,業都消了才往生,既然業都消了,何必要往生?等覺菩薩還帶一品生相無明,就是塵情還沒有斷乾淨,還帶一分業,所以菩薩叫〔覺有情〕。有情是什麼?還有塵情。完全沒有,就成佛了。

嚴格來講,心地純淨只有一個人│佛,除佛之外,絕對沒有心地純淨的。所以等覺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菩薩有塵情,但是沒有前頭那兩個字│〔耽染〕。所以他叫〔覺有情〕,他是覺悟的有情。我們凡夫就是〔耽染〕很重。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

〔帶業往生〕是祖師根據經意說出來的,與經意絕對沒有違背,我們要相信。尤其淨土法門,一品惑沒有斷也能往生。在過去、在現代我們看到許多念佛往生的人,這是真實的見證,這是證明!所以有些偏差的言論,我們要有能力辨別,不要受他的影響,要〔依法不依人〕。那是人說的,我們要依照經典來修學。

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

『不義』就是不應該做的。不合理、不合法、不合人情、不合道德、不合風俗習慣,這都叫不義。自己做不應該做的事情,以為別人不知道,實在講是有些人不知道。那些人呢?迷惑顛倒的人,心思蒙蔽的人;聰明正直,心地清涼自在的人知道。這樣的人絕對瞞不過他。何況還有天地鬼神,鬼神有五通,鬼神五通是報得的,不是修得的。他知道。諸佛菩薩就更不必說了。我們六道凡夫起心動念,他們沒有不知道的。所以我們念了經論與聖賢典籍之後,真的是寒毛直豎,沒有絲毫能隱藏得住。想想還是發露懺悔才對!為什麼?他們都知道了。我們不發露他也知道,還不如自己說出來好一點,我們心地比較能夠得到一點平安。

〔傲然無愧〕。這個〔傲〕是傲慢,沒有慚愧之心。〔無愧〕就是我們俗話說的麻木不仁,沒有一點羞恥心,沒有一點慚愧心。再說個不好聽的,就是所謂喪失天良。做壞事常常還受良心責備,這人還是好人。雖然他外面瞞人,自己心裡常常感到不安,這種人有救。做了壞事麻木不仁,這種人沒救。若是尚有羞愧之心,這是有救的,可以回頭的。

傲然無愧之人,〔將日淪於禽獸〕。他現在雖然是有人身的樣子,他所造的惡業將來必定墮三惡道。他自己不知,諸佛菩薩天地鬼神皆知道。所以在運衰時,妖魔鬼怪會來欺負你。妖魔鬼怪欺負人,要看什麼樣的人。將來升人天道以上的,他不敢欺負。妖魔鬼怪對於善人不但不敢欺負,他還恭敬;對於造惡的人則常常諷刺他,譏笑他,欺負他。雖然現在是人身,將來必墮惡道。

這些道理、這些事實,只有真正學佛的人明瞭。明瞭之後,起心動念、一切行為自然就謹慎了。我們這一生不但決定不能墮惡道,決定不能再搞輪迴。如果我們不想再搞輪迴,只有一條路│求生淨土。所以對於取淨土,一定要下很大的決心。淨土如何取得?心淨則土淨。信願持名,修清淨心,也就是說「耽染塵情」要遠遠的把它捨離。當然不可能完全捨掉,完全捨掉就成佛了。我們捨得愈多愈好。不需要牽掛的就儘量不要去牽掛,把牽掛的念頭轉變成念〔阿彌陀佛〕。把自己身家的利益〔身是本人,家是我的家庭〕,也就是起心動念都是念自家利益,把這個念頭,轉變為利益一切眾生。這樣我們心就清淨了。

佛菩薩與眾生的差別,就在佛菩薩起心動念是想一切眾生,沒想自己;眾生起心動念先想自己,不想眾生,差別就在此地。如果念念都想一切眾生的利益,我執不刻意斷,自然就漸漸沒有了。我執要是沒有了,在念佛功夫上就得事一心不亂。往生品位就高了,可生方便有餘土,決定往生。我們要從這個地方下功夫,要認真的去做。所以眼光要遠大,不要僅僅看這一生,不要看眼前。我們眼前乃至於這一生,非常之虛幻無常。經上講的沒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要知道諸法無常,不值得我們去牽掛。在我們身旁的家親眷屬,我們要教他正法,要勸他如理如法的修學。

曾經有一位同修,他很著急。他的小孩想到國外去留學,出國留學很不容易。他自己住在巴黎,他問我怎麼辦?我就教他,把一切妄念放下,全家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一定有感應。他說這不行,我一定要把這件事情辦妥,我的心才能放得下,才來念經、念佛。我說你如果這樣想法,你這一輩子都沒有指望。他問為什麼?我說你的方法用錯了。你今天所思考運用的方法,是你自己的業力,你沒有三寶加持的力量。會用三寶的力量,把自己的力量捨掉。我自己力量做不到,我用清淨心求三寶加持,會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這個才重要!就是此地講的我們要用變數,不用常數。常數是命中註定的,變數是自己創造命運。

創造命運要從心地裡面求,這個心是真心不是妄心。成天胡思亂想的那是妄心,妄心是在常數上,不是在變數上。一用真心常數就改變了。我們在佛經上,在〔了凡四訓〕裡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求佛菩薩怎麼個求法?不是跟佛菩薩談條件,求佛菩薩保佑我發財,給我賺一百萬,我供養你五十萬,我們倆個對分。這不行!佛菩薩怎麼會答應你這個條件?所以世間一般人想利用佛菩薩,想利用三寶的力量,談條件,許願都是談條件的。這很有限,這是錯誤。沒有條件好談的。恢復到自己的清淨心,這有最根本的理論依據,就如佛法中所說,六祖也講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已說明一切都是現成的,沒有求不到的,有求必應。向自性裡面求,因為自性本來具足,自性能生萬法。三寶不過是給你做一個助緣而已,求得也是我們自性本有;自性裡沒有,三寶也幫不上的。佛門中有求必應。你完全相信,一點都不懷疑,要求什麼得什麼,求成佛都可以得到,何況其餘的呢!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理,〔求〕,一定能得到。世間人不知道,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這就是佛經裡面講的世智聰辯。不是求取功名富貴,實在講是在造罪業,他自己還不曉得。就是求得的,還是命裡有的。你說這多冤枉!他所造作的罪業,將來必定有果報。

佛法裡講十法界,十法界中每一界又有十界,所以叫百界千如。我們現在是在人法界,這一法界裡就有十法界。我們現在一心一意念佛求生淨土,我們現在是在佛法界。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現在修成佛之因,現在就在佛法界。我今天念菩薩,我今天修六度萬行,就是菩薩法界;我今天念仁義道德,就是人天法界;我今天想盡方法想去賺錢,貪這個世間的物質享受,這是餓鬼法界;見到一切人一切事都不順眼,是地獄法界;糊裡糊塗,迷惑顛倒,一天混一天,是畜牲法界。雖然現在都是人身,已經可以分成十個不同的樣子了。

諸佛菩薩、天地鬼神看到我們的樣子,他就知道是佛、還是菩薩、或是其他。他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每一界裡都有十界。我們自己明白這個道理,知道這個事實真象,就曉得應該如何去選擇。這個權的確操在自己手上。

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

人家成佛、成菩薩;我們還在搞三惡道,搞六道輪迴。這是太可恥了!世間可羞可恥者沒有比這個更大了。

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則聖賢。失之則禽獸耳。此改過之要機也。

〔恥〕這字與人的關係太大了。為什麼?知恥,這個人可以成聖成賢;不知恥,必定淪落三途。你看這個字與一個人的前途關係多麼重大。

〔以其得之則聖賢〕。〔得之〕就是知恥。知道羞辱就發奮雪恥圖強,能振奮起來。

〔失之則禽獸〕。〔失〕就是不知恥。不知恥就是小人,胡作妄為。在佛法講,不知恥才會搞貪、瞋、痴、慢。知恥的人絕對沒有貪、瞋、痴、慢。他曉得貪心墮餓鬼,瞋恚心墮地獄,愚痴墮畜生。有什麼值得傲慢的?跟佛菩薩比差太遠了。所以這些煩惱心自然就消失了。

〔改過之要機也〕。〔要〕是重要,非常重要的樞機,也就是關鍵。把它擺在第一,要知恥。說得粗俗一點就是善行善果不如人是羞恥,知恥一定奮發自強。希望發最上乘者,一齊來組成一個〔知恥學社〕,提倡知恥運動,喚醒大眾,共創人類和平福祉。

第二要發畏心。

〔畏〕是畏懼。人常懷有畏懼之心,那是一種很大的控制力量。使自己不敢做惡,他有所恐懼。他怕什麼?

天地在上。鬼神難欺。

〔天地〕指是天神與鬼神。在我們上面的諸天,天神有天眼通,我們一切動作他們皆看得很清楚。地下則有鬼神,鬼也有五通,能力雖然比不上天神,他的感觸比我們一般人還要強。鬼的智慧比不上我們,但是他能見、能聽這些能力也比我們強。也許你不相信鬼神有五通,應該是聰明智慧比我們強才對。現在科學家已經測驗出來,很多動物牠們的器官很特殊。譬如說狗。狗的鼻子比人靈,我們覺察不出來的味道,牠可以覺察得出來。牠是畜牲,牠沒有我們聰明,狗的耳朵也比我們靈。畜牲裡尚且有許多種能力超過我們,何況鬼神呢?所以鬼有五通是可以相信的。他為什麼還受苦難?他智慧不如我們,福德多數不如我們。所以地上地下有鬼神,我們一舉一動他們都清楚。

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

我們縱然在很隱密的地方,也就是說沒有人看到的地方,我們在這裡做一點小小的過失,天地鬼神有天眼,我們的牆壁障礙不住,他們看得清清楚楚。真正可怕!這些眾生的神通還是小的,因為距離我們很近,他們實在都看到。

〔鑒〕就是看到。〔臨〕就在我們面前。我們看不到他,他實在就在我們面前,他看我們看得清清楚楚。佛菩薩則更不必說了。佛、菩薩是大慈大悲,看到我們做什麼壞事,他心清淨,他不會找我們麻煩。可是鬼神不一樣,鬼神是凡夫,看到我們做惡,他生氣,有時要找我們麻煩。佛菩薩無所謂,但護法神是眾生。他看不順眼,也要找你麻煩。因為護法神是凡夫,他沒有成佛成菩薩。

鬼神更是凡夫,所以〔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我們有重大的罪惡,這些鬼神就要來懲罰我們,這就遇到一些災難災殃了;輕的,就是我們常說的折福。要是真正明白這個事實,怎麼能不怕!

所以〔無量壽經〕裡有好幾段經文,讀了真正叫人敬畏。西方極樂世界人數無量無邊,個個天眼洞視。〔洞視〕就是都沒障礙,一點障礙都沒有。天耳徹聽,能力是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我們肉眼看不見的,他看得見;我們耳朵聽不見的,他聽得見。所以想想我們還有什麼地方能隱瞞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連那些人都不能隱瞞,又如何能瞞過阿彌陀佛、觀音、勢至呢?沒有法子隱瞞。

我們真正明白這一樁事實,深知念佛求生淨土,形式上的迴向不迴向是沒有什麼關係。我們的心願他們都知道,不必嘴裡講我要求生淨土。不必說他們早就知道,起心動念時他們就曉得了。好好的念阿彌陀佛,這是真話,其他的廢話可以不必講了。求一心不亂,求上品上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是第一等大智大福德人。不惟是也。閒居之地。指視昭然。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終難自欺。被人覷破。不值一文矣。烏得不懍懍。

前面所講是在一般時、處,這裡是講我們一個人在私室獨居時。一個人在自己房間裡關起門來,有時就不檢點了,可以馬虎隨便一點了,不知〔慎獨〕功夫要緊。因為有人在,自己總會約束一點,沒有人在就放逸了。

李老師講過,古時候好像是鄭康成〔鄭玄〕,他跟一些同學們在一起,有一次大家自我反省,提出自己有什麼過失,把過失說出來。每位同學反省時都能把自己的缺點說出很多,唯獨鄭玄想不出來。最後大家問他,你再想想,他說我在想。想了很久,想出來有一次上廁所時沒有戴帽子,這就是我的過失。可見古人慎獨的功夫。在自己房間關著門,衣服都整齊,像見賓客一樣,這樣的慎重。現在人會說何必這樣做作?古人他就是這樣做法,就叫慎獨。在他們的觀念中,縱然是掩蓋得很嚴密,天地鬼神也見到。如果馬虎一點,隨便一點就是失禮。隱密之處也如臨天地鬼神,所以態度是恭恭敬敬,不敢有一點放逸。就是講這樁事情。

〔閒居〕是指私人的臥房,在裡面也是〔指視昭然〕。雖在私室中,亦如十目之所監視,十手所指。就像在大庭廣眾之下一樣的檢點,一樣的謹慎,不敢隨便。

〔吾雖掩之甚密,文之甚巧〕,〔文〕是文飾。就是掩蓋自己的過失,還用花言巧語去掩飾。其實是掩飾不住的。〔掩〕就是騙人。自欺欺人,實在是〔肺肝早露〕。肺肝是內臟,一般人看不到,可是天地鬼神都看得清清楚楚,是用這個來比喻。比喻我們在暗室,你在臥室裡面,一舉一動,起心動念,天地鬼神沒有不知道的。我們以為掩藏得很密,那不過是自欺欺人,早就被人看破了,一文不值。想到這裡,怎麼不害怕!

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

人知恥,就有敬畏之心,就能改過,就能滅罪。我們講懺除業障。學佛的人天天去拜懺,拜一輩子不但業障沒消除,愈拜愈多。原因在那裡?他不曉得從那裡去懺悔。今天在寺院拜懺,就是此地講的〔文之甚巧〕。他不是真懺悔,而是在掩飾他的罪惡,罪惡愈積愈重。所以拜懺,愈懺罪愈多。真正修行是知恥,畏敬。我們能夠在念頭上轉就好了。

〔一息尚存〕,只要你一口氣沒有斷。〔彌天之惡〕,〔彌天〕就是大惡,佛經裡所說的五逆十惡,必墮地獄。這樣的人在一口氣沒斷時,有沒有救呢?還有救。〔猶可悔改〕,他還能改過自新。他要是真正的知恥,真正的生敬畏之心,悔過發願求生西方,一念、十念決定往生。

我們在〔無量壽經〕,在〔觀無量壽經〕讀到的。在印度、在中國,在過去有這個例子。譬如唐朝時的張善和,他是屠夫,臨終十念往生。在古印度有阿闍世王,我們在〔觀無量壽經〕裡讀過,他殺父親害母親,破和合僧,也是無惡不作。〔大藏經〕裡面有一部〔阿闍世王經〕,釋迦牟尼佛專講這個人的因緣果報。他在臨命終時,一口氣還沒斷,他真正懺悔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他往生的品位是上品中生。實在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才曉得往生極樂世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我們平常積功累德,平常修行往生的。另外一種是做大惡的人,臨終懺悔往生的。所以我們不可輕慢造作罪業的人,說不定他在臨終時懺悔的力量強,往生的品位比我們還要高,這是很可能的。我們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浪子一回頭比一般好人還要好,平常一般好人比不上他,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對於惡人不可以存輕慢之心。

知道這個道理之後,我們決定不能存僥倖的心。造惡臨終懺悔還可以往生,我現在多造一點惡不要緊,臨終時還來得及。我們要是存這個心就壞了。存這個心,可以說決定墮三途。諸位要知道,臨終懺悔往生是很不簡單的事情。表面上看是一生,其實他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不知道有多麼厚,在這一生當中他迷了,臨終時他又醒過來了,這才行。過去生中沒有深厚的善根〔大家可以去參觀病院,你就曉得了〕,幾個人在臨命終時頭腦清醒?這是第一個條件。如果臨命終時昏迷了,求懺悔的念頭忘掉了,那不就往惡道去了。我們明瞭事實真相,決定不敢存這個念頭,為什麼?太難了!真是千萬人中,難得有一個臨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這是第一個條件,沒有這一個條件就辦不到。我們能保證自己臨終時頭腦清楚嗎?第二、要遇善知識。第三、要立刻回頭,一心懺悔,念佛求生淨土。我們能保證臨終時這些條件都能具足嗎?若不能,還是老老實實,平常積功累德,這才穩當可靠。所以說是萬人修萬人去的法門。

尤註說得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茍有悔罪之心便開自新之路〕。這要愈早愈好,愈早覺悟愈好。趕緊回頭,不要再造惡業了!

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

這種例子很多,世俗、佛門中都有如前所說。

近代我們見得到的,美國首都華盛頓周廣大往生,他雖然不是一個做惡的人,但給我們證明臨終遇到佛法,一念十念是可以往生的。周廣大是一個經商的好人,不是個惡人,一生沒有遇到佛法,臨終前三天才聽到善友說西方淨土。他聽了就歡喜,沒有絲毫懷疑就接受了,就發願求生淨土,一心念阿彌陀佛。這是他過去生中的善根現前。一發願求生,他病痛就沒有了。這是佛法講的華報。真心一發,三寶就加持。雖然有病,沒有痛苦。雖然病重,精神提得起來。從本身上來講是自己的願力、法喜,人逢喜事精神爽,特別有精神,這是本身的力量;另外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所以他能提得起精神來念佛。念了三天佛,他看到西方三聖從雲端下來,接引他往生。這是最近發生的事,如何不信。

諸位要曉得修行重實質不重形式。周先生沒有聽過經,也沒有讀過經,沒有受過三皈,也沒有受過五戒,不過是善友勸他念一聲阿彌陀佛。真的!阿彌陀佛西方三聖接引他往生。修行重實質,重心地,重真心。

〔修不嫌早。悔不嫌遲。臨終安詳。超拔之徵〕。臨終悔過還是來得及的。凡是臨終死得好,他來生去處一定好。這是可以斷定的,好死好生,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人好死在我們中國是五福之一。五福最後一條是考終,這是講的安祥。死得安祥,沒有痛苦,他來生決定是生三善道,決定不會墮三惡道。

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纔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這個事實,儒、佛都說,可見得它是真的,絕對不是假的。改過要勇猛。真正勇猛的去改過,縱然是大惡,縱然是久惡,都能懺除。〔一念猛厲〕就是真實的懺除業障,所以〔足以滌百年之惡也〕。〔滌〕是洗刷乾淨。〔百年〕是講長久累積的惡業,都可以懺除洗淨。

比喻〔千年幽谷〕。千年的黑洞,我們點一盞燈,黑暗就沒有了,就照明了。〔一燈纔照,則千古之暗俱除〕。這就把燈、光明比喻你勇猛改過,這個一念改過的心,就能夠把長時間的積惡都洗刷掉。所以過失不論大小,不論久近,是以改為貴。我們一定要改過。

佛法裡常講,法器難得。如果不是法器,決定不能續佛慧命。器是器皿。譬如這個杯子一定要乾乾淨淨,我們盛水才能飲用,如果這個茶杯不乾淨,裡面有一點毒藥,你盛滿一杯水喝了,還是要中毒的。毒就是惡業。要成法器,就是先要把我們的惡業淘汰盡,我們接受的佛法才能自利利他。

前面講修福為什麼先要改過?這就是先使自己成為一個法器,諸佛、菩薩、天地鬼神賜福,我們才能接受,真正是福,不會變質。如果自己接受的器皿不乾淨,煩惱重重,惡業很多,佛菩薩給我們的福,會變成更毒的藥了,怎麼能受得了!這就是先要改過自新,然後才能修福的道理。否則過要是不改,我們修的福是彌增大惡。為什麼?沒有福報,造的惡小,沒有能力造;福報大,造的惡就更重更大,將來墮地獄墮得更深,墮得更苦。世間貧窮人,縱然想造罪惡,造不大;富貴人造的惡就比平常人造的都大,這也是一定的道理。

明瞭修福先要改過,就是先要消災。先不要求福,先消災,然後修的那個福才能真正得到受用。如果自己積習不消除,我們要去修福,福來了往往造更大的罪業。

真正善知識,真正好老師,傳不傳這種學生?不傳。為什麼不傳?害他。這就是佛門講的,他不是法器,不是法器不能傳法。不是說這個人很聰明很有智慧,舉一反三就是法器,不是的。若這個人心地清淨、善良,沒有貪、瞋、癡、慢,這是法器,再笨都不怕。我們看倓虛法師〔影塵回憶錄〕後面有個晒蠟燭的出家人,他真是笨頭笨腦,一點智慧都沒有!但是他心地清淨,他老實,他沒有壞心眼。老和尚看中他了,他是法器,叫他去拜佛,去拜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拜了三年,開悟了,悟了以後能作詩、作偈,辯才無礙,後來講經說法,廣受人歡迎。雖然自己有成就,生活很節儉,對人非常謙虛有禮。這就是法器!是真實的福報!所以傳法能成就人,也會害人。自古以來,世出世間的善師,好老師,傳法是要選擇人才的。選人的標準,是德行第一,其他的不考慮。以其可以培養。所以我們自己如果想真正成就,在這一生真正往生,能夠自利利他,一定要從改過下手。這是〔惟以改為貴〕。

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

這四句是勸勉我們要把握時間及時改過。世間無常,佛經上講人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就是隔世,想改也來不及了。知道這確實是人生第一樁大事,就要認真的去做、把握機會、把握時間、天天反省、天天改過,才是真正的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行為,就是把自己錯誤的行為都修正過來。現在許多人,以為修行就是每天念念經,拜拜佛,念念佛就叫做修行。這樣做、與自己的惡習氣毫不相關,完全流於形式,不起作用。我們念經是修行,念一個鐘點,這一鐘點沒有妄想,精神集中在經文上。甚至連經文的意思都不要去想,因為想還是打妄想。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修清淨心,把妄想止住而已。念經、念咒、念佛都是這個目的,這是修心。心清淨了,身就清淨。

我們這些年來,真正體會到心清淨、身清淨,就不會生病。平時飲食起居要謹慎,身清淨就不生病;境界清淨,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所以年歲雖長,不會有疾病。不會衰老,李炳南老居士是最好的榜樣,他天天講經說法,還有很多應酬,這就是說明,能這麼大的年歲還保持健康長壽而不生病,六根聰明不輸給年輕人,就是他的心清淨,身清淨。

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

一個人作惡,不知道懺悔,不知道改過,惡名流傳到後世,孝子賢孫都沒有辦法為他洗刷。像中國歷史上,大家曉得曹操不善,其實秦檜才是真不善。這個惡名,後世子孫怎麼好,也不能從歷史上替他洗刷掉。

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

這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惡業必墮地獄,墮地獄是很可怕的事。佛經上講地獄,時間長短有很多種的講法。最淺顯的,像李老師在〔十四講表〕裡所列的,那是我們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懂的,也是根據佛經上說的,地獄的一天等於我們人間兩千七百年。中國人常自誇有五千年歷史,若在地獄才不過兩天。你想地獄有多麼可怕!地獄的壽命,短命的都有一萬歲。也算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地獄的一天是我們人間兩千七百年,可不得了!這個苦日子沒有出頭的時候,真是百千萬劫難出頭!在這一生當中,造作地獄罪業很容易,可是墮落下去之後想出來,就不容易了。所以我們要是深信佛講的是真實話,我們怎麼敢輕舉妄動,造作一切重罪!

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烏得不畏。

墮落在地獄,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也沒有辦法度脫。地藏菩薩雖然是幽冥教主,能度得了嗎?度不了!墮落在地獄裡,實在講是要有非常善根、福德的人,地藏菩薩才能幫他的忙,跟他說法,他即能悔改,徹底的悔改,這就超越地獄了。人在受非常苦難時,往往什麼好話都聽不進去。愈是受苦,惡念愈是增加,愈是不平,愈是怨天尤人,好話怎麼聽得進去。說了好話,他反而說你諷刺他,更恨你。人間受苦難的人尚且如此,何況地獄!所以往往受地獄苦,又造重罪,因此地獄果報很難超越,道理在此!地藏菩薩能度的是什麼人?是真正有善根有福德的人,這些人以一念差錯,墮到地獄去了。這種人還有救!地藏菩薩勸他,他肯聽,後悔覺悟了,就容易出來。若不是善根深厚、一念差錯的人,是沒法子救的,佛菩薩救不了的。看到這樣子,想到這件事情,怎麼會不害怕?

第二、教我們要有畏懼之心。知道我們絲毫的過失,瞞不過天地鬼神,諸佛菩薩們人人皆知道。所以縱然在暗室,起心動念都不可有邪念。沒有邪念,自然就不會做惡,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改過要從心上改起。心善了,言語、行為自然都善;心不善,言語、行為裝得再善,也是假的,不是真的。

第三須發勇心。

勇於改過。前面第一條講知恥近乎勇。知恥是開悟自覺;不知恥是迷惑顛倒。所以知恥是開悟的條件,勇猛是功夫的條件。知恥是從內心裡覺悟,內心裡真正覺悟了。畏懼是外力的加持,使我們不敢做壞事。就是自性裡面的甚深慚愧。知恥是真正〔慚心所〕,畏懼是〔愧心所〕,慚愧是兩個〔善心所〕。〔百法明門〕裡十一個善法,就有慚愧。人能有慚愧心,必定有成就。

印光祖師一生自號〔常慚愧〕。就是他常常懷著知恥畏懼的心情來修持,所以才能勇猛精進。真正做,須發勇心。

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

〔因循〕就是得過且過,我們常說混日子,混時間。『因循退縮』,不進則退,這是一定的道理。不求長進,沒有進取的心。進取須是在德行上。現代人也是勇猛精進,他是求五欲六塵,在貪、瞋、癡、慢上勇猛精進,而未知後果之可畏。世出世間聖人教我們要在道德學問上精進。道德學問比學術還要高。學問和學術不一樣。學問是智慧,是從真如本性流出來的,就是佛法講的〔般若智慧〕。學術在佛法講是〔世智辯聰〕。我們今天勇猛精進錯了方向,往六道、往三途裡去了。世出世間聖人教我們的方向是超越三界,永脫輪迴。與諸佛菩薩看齊。這就對了!所以〔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必須奮然振作,要奮發,要把精神提起來,勇猛精進。不要懷疑,不要再拖時間。現在就做,不要遲疑,不需要等待,說做就做,就從現在開始,絕無退縮。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

〔抉剔〕,〔剔〕就是拔掉。小過失就好像『芒刺在肉』。我們身上若有個刺,就很痛苦,總想盡辦法趕快把它剔掉。過失在心裡比這個更痛,我們不能不覺察。不覺察就是麻木不仁,刺進去不知道痛就是麻木。我們現在皮肉沒有麻木,良心麻木了。

大者如毒蛇囓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

大的罪惡,就好像毒蛇咬了我們的手指。毒蛇咬了手指,沒有猶豫,趕緊把手指斬掉!為什麼?不斬掉,毒一散開,必死無疑,就沒救了。這是要下定決心,斷一切惡。每一天昏沉,提不起精神,是業障現前。妄念很多,煩惱很多,憂慮很多,牽掛很多,樣樣不能順心,不能稱意,都是業障現前的相。佛門常講「業障」,什麼是業障,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要看得清楚。晚上睡覺做惡夢,是業障;生活習慣沒有規律,是業障。要認真反省要警惕,能把這些過失都改過來,業障就消除了。業障少的人,必然法喜充滿,身心輕快,沒有負擔,這是業障少。業障少就是煩惱少。煩惱少,心地自然清淨,常生智慧,於世出世間法,身心世界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己要有決心,要能省察,先要把自己的過失找出來,勇敢的去把它改正過來,不要憂慮,不要害怕。

〔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末後這一句是引用〔易經〕〔風雷益〕這個卦相。〔易經〕六十四卦,〔風雷〕這個卦相就是利益,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果斷、決心。人能有果斷決心,改惡修善,說做就做,這才能得到真正利益。沒有猶豫,立刻改過自新,就是〔易經〕裡風雷這一卦裡所顯示出的卦相。

具是三心。則有過斯改。

改過自新必須要具備這三心:知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知恥是自覺,〔慚心所〕;敬畏是〔愧心所〕;具足慚愧,才產生出勇猛心來改過。由此可知,過失為什麼改不掉?原因就是沒有恥心與畏心,沒有力量產生勇猛心。勇猛心是從知恥、敬畏裡生出的。人不知恥也不怕別人笑話他,就沒有辦法修善了!

如何培養三心?我們現在為什麼在一切經典裡選擇〔無量壽經〕來讓大家受持?一切經不是不好,沒有〔無量壽經〕講得圓滿。〔無量壽經〕是事、理,因、果面面都說到了。分量也不多,現代人容易受持。何況這是一切經典的精華。

我們現在〔早晚課誦〕,是專為淨宗學會同學重訂的課誦本。以前的課誦本是古德所編的,他們編的課誦本對治當時人的毛病,果然有效;我們現在人的病跟從前人不一樣,所以早晚課我們要修訂。早課念〔無量壽經〕第六章,以求與佛同心同願。晚課念三十二到三十七章。這六章是講五惡、五痛、五燒,就是改過自新。每天念一遍,反省我們現在的毛病,認真的改過自新。念此六章經就是懺悔文。念了要警惕,要覺悟,要痛改前非,以求與佛同解同行。這樣課誦就得到效果。所以要具足三心。

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具足三心,有過即改。就像春天的冰。春天天氣暖和了,冰薄了,沒有冬天結得那麼厚。〔遇日,何患不消乎〕?太陽出來冰就化掉了。就是智慧增長,業障消除了。

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

〔發恥。畏。勇三心為改過之因。示事理心三路詳改過之法〕。前面說的是理論,現在給我們講方法。方法歸納起來有三大類,這三大類功夫不一樣,改過的效果也不相同,先講〔事〕,從事上改。

如前日殺生。今戒不殺。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

〔怒〕是發脾氣,〔詈〕是罵人。喜歡發脾氣,喜歡罵人,惡言侵犯別人。『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這完全是從事相上改,把毛病找出來一樣一樣的改過。了凡先生從前也是在事上改。你看他行三千善事,十一年才圓滿,那麼長的時間,收到的效果也不太大。第二次他用了四年的時間行三千善事,求得一個兒子,費的時間還是長,實在講,得效果如願所求。這皆是從事上改的。

佛門裡面,從事上改的就是〔持戒〕。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大小乘的修學都是從戒行上做起,是從事上修的。尤其是小乘戒,小乘戒是論事不論心。

大乘戒就不一樣了,大乘戒如梵網戒。〔梵網經〕並沒有完全翻譯成中文。這是一部很大的經,傳到中國來也就是只翻了全經最重要的一品│〔心地戒品〕兩卷:上卷是講菩薩心地,下卷是講菩薩戒行。實在講,重要的是在心地,上半部改過自新,從心上改;下半部是從事上改。當然從心上改,而能兼事是最上乘的。

強制於外。其難百倍。且病根終在。東滅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病根是心!〔東滅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不是〔廓然之道〕,這不是根本之計。這是治標,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病根還在,沒有拔除。換句話說,身很像那麼一回事了,心不清淨。外表像樣,心地不然;這在佛門裡講是小乘人。所以小乘人很固執,確實妄想可以伏住一些,分別、執著相當堅固,沒有辦法捨掉。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過在殺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復入鼎鑊。種種痛苦。徹入骨髓。己之養也。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儘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

這一段是從理上改。我們要知道事實真相,想想它的道理,我們自然就不忍心吃眾生肉了。前面不明道理,很勉強的做,這勢必很難,強制執行,心不悅服,自己跟自己在鬥爭,相當痛苦。明理就可以將之化解。

所以常常要想到,『上帝好生』,這是自然的。尤其現在科學也逐漸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講自然生態平衡。自然生態就是此地講的上帝好生之德,自然生態一定是均衡的。自然生態若被破壞,整個世界眾生都遭難。所以有智慧的人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其實人在一切動物中是最壞的、最殘忍的、最惡的。老虎、毒蛇只有在飢餓時,才傷害其他的動物。牠吃飽了,別的動物在牠旁邊走來走去,牠動也不動。由此可知,牠是不得已。人不一樣,人並不是到逼不得已才殺害眾生,是任意的殘殺。畜牲實在很少造惡業。所以我們想想,人造的惡業是一切畜牲都做不到的,造的罪業太大了!所以在六道中我們有什麼值得驕傲!

墮畜牲道很苦。但牠不造業,牠在消業障。我們得人身若不學佛,人身有什麼好處?天天在那裡造罪業。畜牲消業,我們造業。牠的罪業消了,牠就出頭了,生三善道;我們造業,業果熟時我們入三惡道。牠們準備出來,我們準備進去。有什麼值得驕傲的?這些都是事實真相,我們一定要明瞭。何況一切眾生都貪生怕死,我們殺害牠,是牠沒有能力抵抗。所以說弱肉強食,因為沒有法子抵抗。雖然不能抵抗,牠能甘心嗎?牠要是不甘心,怨恨一定存在。能免得了冤冤相報嗎?

有一位同修來問我超度〔墮胎〕嬰靈,問我有沒有效?我就告訴他沒效。你以為超度就沒事了?他說那萬一這小孩生下來是個殘障,那不是很痛苦?不如就叫他不生。我們要曉得,生一個小孩殘障,那是來討債的。你欠他的債,還不讓他來討,還要殺他一條命。換句話說,你過去欠他的債,現在再加上命債,以後更不得了!現在科學家只看到眼前這一段,不知道後世的因果。因果通三世,這決定是大罪。他說小孩還沒有成形,只懷一、兩星期。我說不行,神識一投胎他就來了,成形不成形沒有關係。他一投胎,他就找上你了,你跟他過去世就有瓜葛了。所謂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他是來報恩的,你把他殺害,恩將仇報,以後變成仇人。明明是孝子賢孫來報恩的,你殺害了他就變成仇人了,冤家了。這還得了?不得了!你做一點功德,花幾個錢,安個牌位就能超度?沒這種事!那是騙自己,安慰自己。不是事實!

所以諸位能真正看到前後因果,太可怕了!不可以不慎重,不能不明理,不可以不曉得事實真相。殺害眾生來養自己,這是大過失;現在人認為這是正常的。有些宗教還認為是上帝供給他吃的。如果說這些眾生都是給我們吃的,上帝就不稱其為上帝了,上帝又那裡談得上有好生之德呢?談不上了!這一個錯誤的觀念,使我們造作許多的罪惡,自己都不知道。這就是知見上的錯誤。一切眾生被殺害時,被屠割時,你看到那狀況,慘叫的音聲,這就是他不服氣。佛經裡講:〔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生生世世互相殺害報復。所以說吃牠半斤,還牠八兩;欠錢的還錢,欠命的還命。這是因果定律。

我們真正的相信,真正的肯定,我們決定不會有一念殺害眾生之心。為什麼?我不希望將來世世償命。我們決定不會貪圖不義之財。為什麼?知道將來世世要還債。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人自然就安分守己,本本分分了。這絕不是消極,絕不是退轉。奮發精進,創造自己美好的前途。這一世好,來世更好,求得生生世世都好。沒有智慧,不知道事實真相,是決定求不到的。

這一段文講肉食,我們看到眾生被殺害,那種痛苦的狀況〔徹入骨髓〕。拿來養自己,怎麼能忍心?何況〔食過即空〕。眾生貪圖美味,怎樣去烹調。知道味道,享受味道的,就是舌頭。舌頭下面就不知道了。為了三寸舌不知殺害多少眾生?不曉得造多少罪業?

所以說〔疏食菜羹,儘可充腹〕。要是素食沒有營養,吃素食長壽的人很多,吃素食健康的人很多。從小吃長齋,出家人肥肥胖胖的,滿面紅光多的是!怎麼可以說沒有肉食就沒有營養?這都是錯誤的觀念。殺害眾生,吃牠的肉養自己,不但跟眾生結冤仇,還損自己的福報。一個真正的聰明人,絕對不肯幹這種事情。

又思血氣之屬。皆含靈知。既有靈知。皆我一體。

一切動物不但有生命,也有靈性,跟我們人沒有兩樣。除了佛菩薩之外,誰知道『皆我一體』。

縱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親我。豈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於無窮也。一思及此。將有對食傷心。不能下咽者矣。

了凡先生一定是全家吃素,因為他曉得道理,他知道事實真相。現在人還有些錯誤的觀念,我們大人吃素;以為小孩太小了,怕他營養不良,還要多多給他一點肉食。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這是怕他的業障太少,怨家債主太少了,多跟他結一點怨業,如此而已。跟他講他不相信,還毀謗我們頭腦太舊了,不懂得科學,不懂得營養,還在毀謗造業。其實不然。真的錯了!所以覺悟要趁早,愈早愈好。小孩愈小吃素愈好,他的福德根基厚。這正像〔無量壽經〕和〔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所講的〔先人無知〕。〔先人〕就是長輩,沒有智慧,使我們不知不覺中犯下了過失,造了很多的罪業。就飲食這一條就不得了,罪業就很重了。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於我何與。本無可怒者。

過去喜歡發脾氣,瞋恚心重。如果自己能認真反省,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別人有過失,我自己也有過失。我不能原諒別人的過失,別人能原諒我的過失嗎?想到這個地方,就不會有責備人的心了,反而有憐憫之心。〔矜〕就是憐憫。他無知、愚昧,才會犯過。對於真妄、邪正、是非、利害,沒有能力分辨,所以不能改過自新,不能斷惡修善。應當要憐憫他。不要去責備他,這是佛菩薩處世、待人、接物的態度。

〔悖理相干,於我何與〕?即使是無理的冒犯,其實與我也不相干。

〔本無可怒者〕。即使相犯,我這個身,身不是我。我們的清淨心永遠不接受侵犯的。清淨心裡本來無一物。我們今天處世、待人、接物,可惜沒有用清淨心,用的是妄想心。妄想心不是自己。佛門所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真心,是清淨心。清淨心裡一念不生,清淨心決定不受外境的干擾。所以與我無關,何必去計較,何必去執著?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妄想,諸位想想,那一物與我們相干?所以〔本無可怒〕。

這都是從理上去觀察。所以說〔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不會受外境所動了。外面什麼境界,內心都不為所動。順境裡不起貪心,逆境裡不起瞋恚心,順逆境界裡都能夠保持自己的清淨、平等、慈悲。這是真正的改過。

又思天下無自是之豪傑。亦無尤人之學問。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則謗毀之來。皆磨煉玉成之地。我將歡然受賜。何怒之有。

這是教我們從心地上改。在方法上,這是最上乘。〔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歷事煉心,就是從心地上改過修行。所以要自己認真去反省。

〔天下沒有自是之豪傑〕。英雄豪傑在佛門裡就是稱的佛、菩薩。佛是英雄,菩薩是豪傑。出人頭地,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夠做得到,這叫英雄。所以佛的大殿叫〔大雄寶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寶殿,就是這個意思。常人做不到的,不能改過自新;佛能改過自新,佛能把所有的毛病都改正了,這才是英雄,這才叫豪傑!所以沒有自以為是的佛菩薩,大聖大賢沒有一個不謙虛的,沒有一個不忍讓的。謙敬是性德的流露。

〔亦無尤人之學問〕。真正有學問的人不會怨天,不會怪人。學問是智慧。是從真性裡流露出來的。儒、佛都是如此。儒家講智慧也是從本性裡流露出來的。所以儒家講〔誠意正心〕。誠意就是真心,是從真誠心裡流露出來的。這是智慧,這叫學問。所以一個有學問有智慧的人不會怪人,不會怨天尤人。

〔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德〕就是成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言行還會有人批評,還會有人毀謗,這就是無德。不要怪別人,反過頭來想自己,是自己的德學沒有成就,還不能感動那些人。

所以〔吾悉以自反〕,人家罵我、誹謗我、批評我,都接受過來。不但沒有報復的意念,還生感激之心。為什麼?他提供這些寶貴資料讓我回過頭來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沒有過,也不怪他。如果有的,趕緊改過自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就用這方法,把一身的毛病改得乾乾淨淨,最後成佛了。

五十三參講〔歷事煉心〕,事就是日常生活,與一切人、事接觸,這一切的一切,都提供自己反省。把外面的境界,無論是任何人,都看做老師,都看做佛菩薩,給我的教訓。我要認真去反省,認真去修學。學生祇有自己一個人,除自己之外,都是我的老師,都是我的善知識,都是佛菩薩。他們沒有過失,只有我一個人有過失。善財童子是這樣即身成佛的。你看〔華嚴經〕,善財童子並沒有換一個身,他是肉身成佛!從凡夫一直修到究竟圓滿的佛果,一生究竟成佛。他怎麼修的?就是這麼修的。如果我們學會這個本事,學會這個方法,我們這一生當中也必定是肉身成佛。修行首先決定不怨天,不尤人。看別人不順眼,就是自己業障現前。別人是佛、是菩薩,沒有一點毛病。我看不順眼,是我的業障,是我的毛病。

六祖大師講得很好:〔若見他人過,自過則相左〕。〔左〕是墮落。〔右〕是升,〔左〕是降。是自己的業障現前,就要墮落。又告訴我們:〔若真修道人,不見他人過〕。善財童子是真正修道人,沒有見到一個人有過失。他只見自己的過失,反省改過自新都來不及了,還有什麼時間看別人的過失?看不到!所以眼睛看到一切人都是賢人,都是諸佛,都是菩薩。自己也就成佛成菩薩了。看到別人還有過失,就是自己的過失現形,自己的業障現形。所以佛眼睛裡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凡夫看諸佛菩薩都是凡夫,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最上乘的改過自新是從心地上改。

『毀謗之來』是好事!自己有毛病,自己不容易發現,自己找都找不到,別人替我們找到,告訴我們。你看省了多少事!所以應當把他接受過來,這就是我〔磨煉玉成之地〕。他來幫助我,他是善知識。我們要用這樣心態來接受。〔何怒之有〕,你怎麼可以憤怒,怎麼可以不接受,還要生報復的心?罪過大了!他對你是大恩大德之人,你還要用報復心來對待他,這個罪過重大!

我們中國,聖人講孝。說孝道就會想到舜王。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不承認他是大孝,孝感天地。他這大孝,是什麼人成就他的?他的父母兄弟成就他的。他母親死了,父親娶了一個後母。後母虐待他,父親又聽後母的話。後母以後生了一個弟弟,一家三個人欺負他。不但欺負他,時時刻刻都想置他於死地,這樣的狠毒。他沒有變心,總是自己常常反省,為什麼我得不到父母弟弟的歡心,總是想自己有過失,沒有見到別人有過失。天天在反省自己的過失,如何改過自新,到最後終於把一家人感化了。他沒有想逃家,出離,沒有想到將來要報復。念念反省總是自己不對,從來沒有想到他父母,他弟弟存心不好,對不起他。以後堯王知道他這些事情,把王位讓給他,把自己兩個女兒嫁給他,請他來繼承王位。他能感動一家人,將來就能感動天下。

在佛經裡我們看到〔忍辱仙人〕。忍辱仙人誰成就他?歌利王成就了他。〔金剛經〕上雖然說到,但沒說清楚,〔大涅槃經〕裡講得清楚。

〔歌利王〕是梵語,翻成中文是〔暴君〕。所謂的無道昏君,梵語就叫歌利王。仙人在山中修行,他無緣無故的發脾氣,把仙人凌遲處死。忍辱仙人絲毫怨恨的心都沒有。忍辱波羅密圓滿了,看不到外面惡人,看不到外面有一樁惡事。諸位想想,他的心清淨到什麼程度,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學佛學什麼?就是學這個。

也許你說我們連善惡都不分,不是麻木不仁了?十法界因因果果擺在面前,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裡面沒有,心裡頭乾乾淨淨,一點執著都沒有,不是對外頭不清楚。樣樣清楚,可是絕對沒有絲毫分別、執著。所以在他,〔自受用〕裡是萬法皆如;〔他受用〕時,因為眾生有煩惱,必須要跟他講層次,跟他講原則,那是對眾生說的。對自己,我人眾壽四相皆無,一切平等,決定沒有一絲毫差別。從平等法裡面建立差別法,是為了幫助別人的。所以差別就是無差別,因為差別不是自己用的,是他受用。他沒有見性,要叫他斷惡修善;自己入這個境界了,無有惡可斷,也無有善可修,自己得到清淨平等,契入一真境界,無修無證。無修無證裡面,修證的事還照做,這就是空有兩邊都不住。如果入了這個境界,事相上的修持都沒有了,就落在〔空〕;執著在事相上不明究理,不見本性,就落在〔有〕。他空、有兩邊都不住。像大勢至菩薩所示現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不落有邊,淨念相繼不落空邊,這叫中道。空有兩邊不著。所以心地清淨平等,萬法一如,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天到晚還是不中斷,還是照念不誤,空有兩邊都不住。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這是真正修行,真實的修行。

又聞謗而不怒。雖讒燄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

這不但是理,也是事。別人誹謗我們,侮辱我們,我們如果心不動,不理會,自然就沒有事了。他罵我們,我們不要回答他。他罵,我就聽;罵了幾個鐘點,罵累了就不罵了。誰吃虧?他吃虧。他口不斷在動,很疲倦了;我們心清淨,若無其事。這個方法對治是非常有效的。

我十幾歲在學校念書,就學會這套本事。我這套本事實在是跟我一位同學學來的。因為我年輕在學校念書時跟了凡先生一樣刻薄,喜歡挖苦人,喜歡戲弄人。可是我遇到一位同班同學,這位同學是我的大善知識。我處處欺侮他,大庭廣眾之中常拿他來取笑,他從來對我一句話不回。整整過了一年,我被他感動了。這個人真正了不起,真是打他不回手,罵他不還口。我從他那裡學到這套本事,一生都得受用。所以不管人家怎麼樣毀謗,怎麼說,到最後都煙消雲散了。對自己內心的修養增加了。如果講福報,一般人對你更加讚歎,某人真有修養!如果不是這些人來侮辱誹謗,你的忍辱功夫就不能現前。他是來成就你修功的,何必不收?是送好禮來給我們的。

我們在一個機關團體裡面,有這樣的人對付我們,我們能以很清淨心應他,長官也欣賞你,同事也佩服你,你的升遷機會也就提早了。他送這麼多好處給你,你為什麼不要?你要對他惡言相報時,則兩個人程度一樣高。

我們從前在學校裡,兩個同學吵架。老師往往是一齊處罰,兩個都跪著!我們心裡很不服氣。明明我有理,為什麼老師也叫我跪?到以後才曉得,凡是會打架、會吵罵的程度是一樣高,一個高一個低的絕對打不起來,罵不起來的。這個很有道理。遇到這個情形,修養程度的高下馬上看出來。

所以遇到這些事,要曉得他是來送好禮給我的,他是我們的恩人,不可以恩將仇報。第一、是來測驗自己修養功夫。第二、很現實的福報馬上就來了。你將得到大眾的讚歎,禮敬。所以他是來送禮的,他不是壞人,是好人,是真正的好人,不要錯怪了他。自己要曉得。

聞謗而怒。雖巧心力辯。如春蠶作繭。自取纏綿。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

這一段所說的不但是世間法,出世法裡也非常重要。菩薩六度,有兩條是關鍵:第一、是〔布施〕。布施是修福。人不能沒有福,佛是更不可以無福。我們稱佛為二足尊,〔足〕就是滿足、圓滿,佛是智慧圓滿,福報圓滿。世出世間論福報沒有超過佛的。所以求福、求慧是應當的。我們自性裡本來具足了無量無邊的福慧。布施有三種:就是〔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都是一切眾生所追求的。佛告訴我們種善因必定能得善果。

第二、是〔忍辱〕。忍辱能夠保持。如果祇有修施福,而沒有忍辱,修積的福德保不住。〔金剛經〕上說〔一切法得成於忍〕。這一切法是指世間法、出世間法。你要想保全,忍辱波羅密就不能不修。這一段就是講忍辱波羅密。

經上常說〔火燒功德林〕。什麼火?瞋恚之火。若一發脾氣,功德就沒有了。所以功德的修積相當不容易。如果你想你的功德修積有多少?想想上次是幾時動過瞋恚心。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念佛人若在臨命終時發脾氣,那就完了。這就是說明為什麼人臨終時,佛法教我們八個小時內不要去碰他。他雖然斷氣了,八個小時之內,神識沒有離開。你去觸摸他,怕他發脾氣,就是這個道理。這時若發脾氣,絲毫的功德都沒有了,所以功德很難修積。福德則不會失掉;功德隨時可以失掉。

功德是什麼?功德是清淨心,是定、是慧。諸位想,一發脾氣那有定和慧?定、慧都沒有了。至於福德,我們講財富、聰明〔世間的聰明是法布施的果報〕。我們念佛,所修積的功德就是一心不亂,功夫成片。一發脾氣,功夫成片沒有了,一心不亂更沒有了!所以要曉得功德是很難保持,一定要有高度的警覺。

我們修行在菩提道上│就是修行過程之中,冤家債主常常來作對。為什麼?他們的報復心很強烈。看到我們修行要成就了,成就之後他就永遠不能再報復了,所以總是想盡方法來障礙,來阻擾。這些障礙、阻擾的方法,就是叫我們自己把自己的功德毀掉,〔火燒功德林〕。自己要不肯毀掉,任何外面的境緣對我們是無可奈何。

所以有些人有〔境緣〕。〔境〕是環境,〔緣〕是人事。物質、人事環境常常叫我們不滿意,不滿意就發脾氣,一發脾氣就把自己的功德燒掉。誰叫我們不滿意?可能都是冤親債主在那裡作祟,藉著人事、物質環境的緣,他在挑撥。所謂說話的人也許是無心的,我們自己聽了有意,自己聽了就不舒服,就難過。不要說表面上發作,你心稍有恚意,功德就沒有了。只是小小的瞋恚,為什麼功德沒有了?因為清淨心失掉了,這是必須要明了的。所以世出世間法的成就都在忍辱,都在定功。定、不但是出世法修行的樞紐,世間法也少不了的。

〔聞謗不怒〕,這是定,這是智慧,定慧現前。〔聞謗而怒〕,那是業障現前。從這可見到,我們是定慧現前?還是業障現前?自己要清楚。

這些境界好不好?對修行人來講,是好的!常常有人來找麻煩,有些事叫自己不如意,這是好境界。若不從這種境界裡去修,定從那裡修得成功。所以逆境、逆緣現前,正是自己修〔忍辱波羅密〕的時候,修〔忍辱波羅密〕的機會來了。所以前面講,感謝都來不及,怎麼可以抱怨?怎麼可以發脾氣?正是鍛鍊自己功夫的時候。

古人鍛鍊一個學生,首先用的方法,就是教他修〔忍辱波羅密〕。看到這個人是個法器│就是可以教的學生,對他就沒有好臉色,會處處有意去找麻煩,好像很討厭,這是看他能不能忍受。有意折磨他,他若不能忍受,離開了,就算了。不能忍辱就不能成就。雖然其他的方面很優秀,不能忍辱其成就也有限。

我們在〔禪林寶訓〕裡看到。有一位老和尚折磨他的學生,就是完全不講理的,一見面就罵,就呵斥。有一次洗腳,洗腳水就潑在學生的身上,學生還是不走,還是要賴在這個地方。以後他實在生氣了,趕走,遷單,不讓他住在這裡。學生沒法子,不能住了,於是他住在遠遠的走廊下。老和尚講經說法時,他在窗戶外一心諦聽,不讓老和尚看到。過一年了,老和尚要傳法,要退休,推選一位新的住持來繼承他,大家不曉得老和尚要選什麼人?老和尚要大家把在外面聽經的那個人找過來,傳法給他,把住持的位讓給他。大家才曉得,這麼多年老和尚是為了要鍛鍊他。如果我們遇到小小不如意,就想掉頭而去,不願接受磨鍊也就決定不會有成就。即使其他方面再優秀,也不能成就。世出世法成敗關鍵就是忍辱。他能忍,他就有定;他有定,他就有真智慧,不會被外境所動搖。

有時候,我們看某人很優秀,在這兒住了沒多久他走了。常住的人笑笑無所謂。受不了折磨,不能成就。不能成就的人在常住多一個、少一個,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有些眼光短淺的人認為某人是個人才,走了可惜,這是看得近。往深遠處一看,不是如此。真正是人才,他有定功,有智慧。唯有定、慧才能續佛慧命,才能住持佛法;沒有定絕對沒有慧,定的前方便是〔忍辱波羅密〕。先有忍而後才有定。沒有忍那裡來的定?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他知道這是個真正道場,是有道學可以學的,打都打不走。他沒有學到手,怎麼肯走?什麼樣的侮辱都甘心承受。為什麼?必須學到手之後才肯走,沒有學到手是決定不肯走的。這是真正求學的人!假使小小的一點不如意,他就掉頭就走,不能忍辱,沒有用處的,不必去留他。

這一段的文字非常的重要。息謗息爭的妙法,就是根本不把它放在心裡,再怎樣的誹謗也就消失了。所以誹謗來,不可以爭,不可以辯,愈辯就像此地講的〔春蠶作繭,自取纏綿〕。用不著辯的!冤枉了,冤枉也用不著辯。

所以說〔怒不惟無益,且有害也〕。害是太大太大。如果做事,上司對於一個易怒之人不會重用的,也不會提拔的。所以一個長官考核部屬,往往在生活中,從他待人、接物之處觀察。這個人值不值得栽培?這個人有沒有前途?他看到心裡有數。易怒之人沒有什麼大前途,不值得栽培的,因為怒會害事。

其餘種種過惡。皆當據理思之。此理既明。過將自止。何謂從心而改。過有千端。惟心所造。

這四句是改過自新的最高原理、原則。大乘佛法就用這個方法,所以成就快速。小乘人改過是在事相上,事相就是枝枝葉葉,一個事情錯了,下一次不要再錯了。枝枝葉葉上改,難!而且很苦,時間很長,不容易收到效果,不如前面講的從〔理上改〕。理上改比事上改高明多了!這是一般講的大乘權教菩薩,權教菩薩從理上改。大乘實教〔〔實〕是真實〕,法身大士從心上改。心是根本,萬法唯心。

〔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善業、惡業都是心造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全是心造的,〔華嚴〕說得好:〔應觀法界性〕,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性就是本體,體即是心,〔一切唯心所造〕。大乘菩薩到地獄裡度眾生,用什麼方法來進入地獄?打開地獄之門?就是這一句偈。我們看〔地藏經〕,破地獄門,就是〔華嚴〕這首偈。地獄是什麼?唯心所造。明白這個道理,地獄原本沒有門,自由通達了。

所以改過從心地上改,修善從心地上修。若從心地上修,就是很小很小一樁善事,像我們在路上遇到討飯的,布施一文錢,這一點點小善的功德也是盡虛空遍法界。為什麼?這是自性大慈悲心的顯露,心量是無量無邊。因為是從心地上修的,福就是那麼大,稱性的。所以從事上修的善小,性德未顯,得的福報也小。

怎樣從心地上改?就是真心改。真心想要改,真心修善,真心斷惡,這就是從心地上用功。心地法門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理上還有條件,心地上功夫是不談條件的。所以純真無妄。一絲毫的善也稱性。改過要從心地上去改,知道一切唯心造。

吾心不動。過安從生。

這是最高的原理。心清淨了,無量劫以來的罪業都沒有了。要怎樣達到心不動?不動心就是禪定,在念佛法門裡稱〔一心不亂〕。諸位要曉得,若得〔一心〕,罪業都消除了;起心動念,罪業又現形了。

比喻看電視。把電視機關起來,電視畫面就沒有了,銀光幕上乾乾淨淨,一打開畫面又現形了。眾生心中業相亦如是。心定的時候一切業相都不現形;心動時業障又現形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知道修清淨心,清淨心是心裡一念不生,禪宗六祖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要曉得業障是在妄心裡,真心裡面沒有。真心本來清淨,現在還是清淨。

像我們戴眼鏡,眼睛本來清淨,我們戴上眼鏡,鏡片上落有灰塵,看到外面模模糊糊的。這不是眼睛有毛病,是眼鏡鏡片上的毛病。所以我們講業障。業障在那裡?業障是鏡片上的污染,眼睛並沒有障礙。大家要懂得這個道理,幾時能把眼鏡去掉,不但污染除盡,鏡片也不要了。則淨眼明見,好比明心見性就成佛了。你若戴上眼鏡,隔著一層障礙起用,就是凡夫,就是有情眾生;除去障礙就是諸佛如來。

我們現前用什麼心?用妄心,不是用真心。真心沒有障礙。我們用肉眼來看一切萬法,是戴上了妄心鏡片看東西,透過一層妄來看外面的境界。這個「妄」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這是重重污染鏡片。我們是透過八識五十一心所接觸外面的境界,所以外面境界也變了,變成六塵了。如果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看外面的境界,外境即非六塵,而是真如本性。見性見色性,聞性聞聲性,轉六塵為真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現在的大麻煩就是我們沒辦法把眼鏡去掉,八識五十一心所沒有辦法除掉。佛家修學的宗旨都是教我們把這個東西捨掉,〔轉識成智〕。〔智〕是真性起用,〔識〕是迷了真性的作用,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起作用。這是在功夫上說的,權教以下皆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因此不能見性成佛。所以懺罪,有從事上懺,有從理上懺,沒有辦法從心上懺。為什麼呢?他不知道心在那裡。如〔楞嚴經〕所說,你看阿難尊者那麼聰明,心在那裡都不曉得,都找不到。楞嚴會上一開頭,釋迦牟尼佛問阿難,心在那裡?阿難找不出來,都不知道心在那裡。不曉得什麼叫做心,你從那裡懺起?

大乘實教菩薩,在圓教講就是初住以上,〔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修的懺悔法,就是從心地上懺悔。諸位讀〔華嚴經〕就很清楚,特別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善財童子怎麼修?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圓教初住一直到等覺菩薩。這些菩薩示現在人間,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人家是怎麼修的?佛法真正講修行,有理、有事,還做出樣子給我們看。沒有比〔四十華嚴〕更好。〔華嚴〕縱然不能全讀,四十卷完整的〔普賢菩薩行願品〕確實很重要。要曉得大乘最殊勝最高級的佛法,如何應用在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上,這是真實修行的一部好書,真正值得提倡。

依照這個原理原則,古德常常開導我們,教我們修行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想想看這〔一向專念〕有沒有道理?教你一天到晚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把一切的妄念歸成一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善還是惡?非善非惡,善、惡兩邊都離開了,與心性相應了。善、惡是兩邊,識心心所裡面才有兩邊,真心裡沒有兩邊。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心見性了。這是八萬四千法門以外,修明心見性最殊勝的方法。

萬一用的功夫不夠,見不了性,見不了性也沒關係。可以見阿彌陀佛,見了阿彌陀佛之後一定會見性,這是方便,是任何一個法門裡面所沒有的。其他的法門不見性就不能算是成就,念阿彌陀佛不見性,見到阿彌陀佛就算是成就。從心地修,現在教給你一心念佛,就是從心地起修。你一心念這句〔阿彌陀佛〕,什麼罪業都消除了。阿彌陀佛那有罪業?這句〔阿彌陀佛〕是真善,真善不是善惡之善。善惡之善是相對的善,不是真善。真善是離開相對,絕對的大善。

學者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

這是舉幾個例子來說。過失有千萬條,〔不必逐類尋求〕。學戒律的,從事上修的,他就要想:一天有多少過失?那些事錯了?慢慢在那裡想,再一條一條改。天天要反省,還要搞功過格去記。這種對於很執著的人有效,非常有效!一切眾生根性不相同,這是與過去生中習氣有關係。大乘菩薩根性的人,絕對不幹這種事情;小乘根性的人很歡喜,很受用。小乘根性的人叫他不用這種方法,他沒辦法。每個人的根性不相同,因此所用的對治理論與方法也不一樣。

在中國大乘根性的人多,這是事實。像南洋、泰國、錫蘭、小乘根性多。以其世代相傳都是小乘法,都是樣樣要分別、執著、計較。他從事相上斷惡修善。大乘是從理論上,從心地上斷惡修善。從心上修,是從根本上下手,不必要在枝葉上尋求了。

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這個方法好!簡單明瞭。如果沒有真實智慧,你還是做不到。為什麼?因為懷疑。以為自己一身的罪業,這樣做能消除嗎?他懷疑,不相信,不接受。甚至於聽我們講:〔你〕心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以為一生的罪業很重,怎能往生淨土?那有臉見阿彌陀佛?不但沒有臉見阿彌陀佛,連寺廟大殿塑的佛像他都不敢進去拜。總是認為自己罪業太重了,我怎麼好意思見佛。這樣根性的人,就教他用事上懺,他相信。他知道一條罪業,他能改一條,他的心能安,這樣就很好。

能夠接受淨土法門,真的是經上所說的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不是最上乘根性的人,不可能接受念佛法門。因為接受念佛法門,無始劫以來的罪業,念佛就消除了。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諸上善人之一。文殊、普賢、觀音、勢至諸上善人,你往生到那裡,就跟他們是同等人物。小乘根性的人不敢承當!怎麼敢跟觀音菩薩並肩攜手!所以念佛法門,黃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裡講是度上上根的人。什麼人是上上根?能信、能願、肯念佛的是上上根。禪宗六祖大師是度上上根人,殊不知淨宗的上上根超過禪門上上根。六祖大師度的上上根還保不住,還會退轉;淨宗的上上根人決定不退轉,圓證三不退。六祖大師的上上根,只是證三不退,不是圓證三不退。所以說在一切法門裡,確實無與倫比。

念佛法門殊勝,遇到念佛法門幸運。也是自己生生世世修學的善根福德累積成熟,不是偶然得來。你很幸運,你的運氣好。不是這樣的。是多生多劫善根、福德、因緣在這一生成熟,我們才遇到。

〔一心為善〕,〔一心〕就是決定沒有二念。〔正念現前〕,這個〔正念〕是第一念。絕對正念,無上正念。就是念這句阿彌陀佛,一心一意去念佛,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淨土。改過最妙的方法,滅罪消業障極妙的方法,就是〔無念〕。無念是無妄念,不是無正念。正念要沒有了,那就墮到無明了。所以是無妄念,妄念就是分別執著。這個功夫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但是在念佛人來講,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什麼是〔正念現前〕?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最真實的正念,無上的正念。要把它認清楚!這一生中唯一的一樁大事就是保持正念現前,希望自己不要落在邪思邪念上,念念都是阿彌陀佛,二六時中不間斷。諸位果然能夠從這個地方下手,三個月見效。你一天到晚保持著阿彌陀佛這一念,有這一念當然你的妄念就少了。妄念不可能沒有,一定是有的。有,不要怕!阿彌陀佛這個念頭佔得多,妄念佔得少,十個念頭裡我有六、七個是阿彌陀佛,有三、四個妄念,不在乎,沒有關係。你不念阿彌陀佛,就全是妄念。念上三個月就有效果。阿彌陀佛之念多了,妄念少了,心自在了。心裡安寧了,法喜現前了,這就是業障消除的現象。本來是憂鬱煩惱,前途暗淡;現在歡喜,顯得有智慧,生活有情趣,有信心,前途充滿了光明;與從前不一樣了。

要繼續念上半年,效果更大,信心堅定。真正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三年是可以成就的。自古以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用三年功夫成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有一類根性的人,說這個法門不能修,三年就死了,這不行。那還談什麼呢?所以說真的,有許多人不敢修,不敢修的人貪戀六道,捨不得六道輪迴。這就是眼光短淺,不知道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受用自在快樂,人間天上皆不能比,諸佛世界也不能比。這樣好的地方不想去,還願意在這裡受苦受難,還有什麼話說!就不必講了!

真正有志氣、有眼光的人不能不曉得,我們一心一意,求淨土,求見阿彌陀佛,才是究竟圓滿的成就。自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永離一切分別執著。再沒有一樁事情值得牽掛,值得留戀的。生活隨緣而不攀緣。你說多自在!多快樂!自己真正成就了,這是世人想不到的,轉煩惱為菩提,生死自在。不是我們壽命到了才往生,而是隨意往生,想去就去;如果你覺得這世界上還需要住幾年,也不妨多住幾年。只有一個道理:還有些人與我有緣,要我勸他們一同去,所以那時住在世間是來度眾生。如果為自己,則早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留在此地,是為了幫助一切眾生,為了宣揚這個法門,不妨多住幾天。假如念佛法門有人繼承,有人在這裡繼續宣揚,那我把擔子交給他,我可以先去了,大事因緣讓給他們去做。何等的自在!所以諸位要曉得,〔三年成就往生〕的是他沒有法緣。沒有法緣他就決定走,他決定不會在這地方多耽誤一天。不能走那是沒有法子,無可奈何,能走的人決定是走了。

諸位只要真的這樣念法,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心稱念。三年決定成功。你看諦閑老和尚有一位徒弟,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他什麼都不懂。出家剃了頭,老和尚不准他去受戒;他不認識字,也不要他去聽經;甚至於不要他住寺院裡。住廟裡跟大家一塊工作,他年歲大了恐怕他受不了。別人會欺侮他,他要不能忍耐,天天發脾氣,就不好了。因此把他送到寧波鄉下沒有人住的小廟,讓他一個人住。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這樣念了三年,預知時至往生。他憑什麼本事?就是〔一心為善,正念現前〕。真正做到了老實念佛!不是平常人能夠跟他相比的。他成功了,他只有往生。因為他沒有能力去弘法利生,他不識字沒有基礎,他念佛成功就走了。他沒有生病,沒有痛苦,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走,而且站著走。走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等諦閑老和尚給他辦後事。不簡單,不容易。這是我們念佛人的榜樣。你說這個法門不好,那一個法門能有這個樣子給我們看呢!那一個法門臨走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站著走,走了以後還站了三天,等人家替他辦後事。這是我們真正的見證。

我教給諸位的方法,就是〔一心念佛〕。我們身體還在這個世間,不能沒有生活,當然要工作;工作放下來就念佛。工作時專心去工作;工作一放下來,佛號馬上就提起來。甚至於在工作時,只要不用思考,也可以念佛。或者是放錄音帶的佛號,工作時可以聽佛號。若工作需用思考,就放下佛號專心思考;不用思考時工作也可以念,也可以聽佛號。把念佛當作我們一生中第一樁大事,其餘的都是雞毛蒜皮,不值得牽掛的。這就是從心地上改,從心地上懺罪,會修行的人一定是把根本抓住,從根本修。

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

〔魍魎〕就是妖魔鬼怪。光天化日之下,妖魔鬼怪不能出現。

〔此精一之真傳也〕。我們講改過自新,這是精華,是〔精一〕。〔一〕是純一,〔精〕是精純。這是真傳,諸佛如來確確實實有真傳之寶,可惜很多人不相信。〔彌陀經〕、〔無量壽經〕是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的唯一真傳,幾個人相信!我們要曉得。

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

〔枝枝而伐〕就是一枝一條的砍下來,葉子一片片摘下來,這譬如從事上改。事上改的是枝枝葉葉,心上改的是連根拔除。所以要知道改過的訣竅,竅門在那裡?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改?蕅益大師的開示,諸位若能熟記,依教奉行,就是從心地上改。確實無量劫所有的罪過都改掉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將一切罪業全都改掉了。世出世間一切善法,一句阿彌陀佛都圓修了。一修一切修,一改一切改,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家要深信。有許多人懷疑,恐怕這個法門不太可靠,或者還有比這個更好的。我聽了笑笑,跟他合掌念阿彌陀佛就好了,不可受他的動搖。

大抵最上者治心。當下清淨。

從心上改,這是最上。〔當下清淨〕,就是我剛才跟各位講的,你果然能夠一切放下,一句阿彌陀佛念下去,三個月、六個月,你的心就清淨了,效果就現前了。縱然弘法學講經,我也常勉勵大家學講一部經。你每天念一部經,讀一部經,三、五個月心得到清淨。若同時看很多經,三五年得不到清淨心,沒有用處。這個秘訣就是專精,知道的人也不多。

真正學佛,愈學心愈清淨,愈學煩惱愈少,愈學無明愈薄,智慧愈長,容光煥發,身體健康。這才是功效!所以要牢牢記住蓮池大師講的:〔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我們辦圖書館,書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給自己看的。大家要記住!為什麼要給他看那麼多書?因為他不相信。不相信,就給他去看。他要走廣學的路,讓他走;我們走專精的路,跟他不一樣。他們改過從枝葉上改,從事上改;我們改過是從心地上改。從此處就看出,智慧不相同,見解不一樣。

纔動即覺。覺之即無。

這是講從心上改的。〔動〕就是煩惱,就是業障。〔動〕是心動了,心裡有念頭,心裡有妄想。才有妄想,才有念頭,馬上就知道。知道了即轉成阿彌陀佛。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一動,不管你是歡喜,是厭惡,不管是善念,是惡念,只要念頭才動,第二念就轉為〔阿彌陀佛〕。真正修行人念六個字、四個字〔阿彌陀佛〕,都可以。妄念一動,第二念〔阿彌陀佛〕就是覺。覺而不迷。第一念迷,第二念覺,覺要快速。決定不能讓迷繼續增長,效果就大了。這是真正的開智慧。

如果你能堅持半年、一年,智慧開了,眼睛就放光,六根聰利,世出世間法一接觸就通達、就明瞭。人家要看多少書,看多少資料,還要找多少世界的資訊,才能夠判斷,還未必能夠判斷正確。你什麼都不要,你一看就明瞭、就通達,決定正確、沒有錯誤。這種本事世間人沒有,這是佛菩薩的本能。佛教給我們求真實智慧!

發心弘經,最要真誠、清淨、慈悲,不必還要找參考資料來研究怎麼講法。不要落到第六意識,也許錯解了如來真實意。我說過很多次,經典是沒有意思的。我們在這裡想經中意思,三世佛皆喊冤枉。所以祇要老老實實去念,不要求意思。沒有解釋,沒有講法,老老實實念,會把心念清淨了,自性裡的智慧就能現出來。人家要來問經義,你跟他講,講出來的是〔無量義〕。不求意思,無量義都顯示出來了。〔無量義〕是你自性裡的智慧顯現,所以展開經本,深講、淺講、短講、長講,自會恰到好處。講完了之後人家問你,〔你講些什麼〕?真的不曉得,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呢?你不問,什麼意思都沒有;一問,即生起來了。生起無量義是〔他受用〕,沒有意思是〔自受用〕。〔自受用〕就是清淨心,一念不生。唯有一句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所以,講出去之後何必還要記住。我講些什麼,不知道,心才乾淨!

永遠保持清淨心。清淨就是〔覺〕;染污是〔動〕,心動就染污了。換句話說,你心裡有念就是染污,無念就是本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始覺合本覺,念佛法門確實不可思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念都是始覺合本覺,這是真正修行!

所以經只要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經〕就可以了。〔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兩種都念也行,念一種也行。其他的實在沒有必要了!為了要講經,要利益別人,可以念〔無量壽經〕的註解,念〔彌陀經〕的註解,〔阿彌陀經疏鈔〕,〔阿彌陀經要解〕。〔疏鈔〕尚有〔演義〕,非常圓滿,正是蕅益大師所讚歎的,博大精深!念〔彌陀經疏鈔演義〕就等於念了一部〔大藏經〕,因為蓮池大師引經據典,遍及世出世法,實在是非常豐富。蕅益大師的〔要解〕有圓瑛法師的〔講義〕,寶靜法師的〔親聞記〕。弘揚淨宗,依這四本註解就夠了。〔無量壽經註解〕是黃念祖老居士寫的。這四種你把它念通了,不但是所有淨土經論全通了,連這一部〔大藏經〕也通達了,無論那一宗那一派沒有一樣不通。不能搞多,搞多了心決定雜,心雜亂自然不生智慧。所以諸位發心弘揚淨宗的話,這四本書就夠了,多一樣都不要看。不要說我看得少,我沒有材料講。沒有材料少講一點,何必一定要充數呢?愈少愈精,愈精愈妙,不浪費聽眾的時間。若蒐集好多材料,湊起來像大拼盤,吃了什麼味道也不是,浪費自己的精神,也耽誤別人的時間,這是過失!

茍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假使我們做不到最上的治心,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須明理以遣之〕,遇事時冷靜地想它的理,通情達理以後,人心自然就平息了,妄念就會減少,忿怒可以化除。

〔又未能然〕,這對初學的人講。初學的人對理也搞不通,怎麼辦?就在事上加以禁止。尋枝折葉,一條一條來對治。不對治會出麻煩,造成更重的罪業,招來更苦的果報。對初學的人,要求他嚴守戒律,因為他還不能明理,戒律的精神就是「防非止過」。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已經得清淨心,已經明理的人,他在事相上,都能受持,這是最好的。確實自行化他,心地清淨了,又做了一個榜樣給初學的人看,所以說是未為失策。

〔執下而昧上,則拙矣〕。有一些人死在戒律條文裡,執著在事上修學,不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昇。這是愚昧笨拙之人。

其實戒律是活的。持戒清淨要明理,更要求的是清淨心。持戒的目的在得定,定就是清淨心。要是執著在事上修,則不能得定。天天分別事相,執著事相,怎能得定。離開分別、執著才能得定。定還是手段,所以執著在定,還是不行,還是開不了智慧。

二乘人執著在定。佛在〔楞嚴〕裡講阿羅漢的境界,阿羅漢所證的是〔九次第定〕│偏真涅槃的境界〔內守悠閑〕。〔守〕就是執著,放不下,守著悠閑的境界。〔猶為法塵分別影事〕。他還是分別執著〔滅法塵〕。譬如講斷煩惱,小乘人完全從〔事〕上斷,有時亦兼〔理〕;而非從〔心〕上斷。所以斷見思煩惱,需要天上人間七次往來,經上講其難如斷四十里瀑流。四十里瀑布,一下擋住叫它不流,你看多麼難!從〔事〕上去修就這麼困難,此是前面講的尋枝折葉。

要把樹砍掉。怎麼砍法呢?先把葉子一片一片摘下來,再把枝條一條一條砍掉,慢慢再去挖根。這種事情多麻煩,樹是除掉了沒錯,費的功夫太大了!聰明人只要把樹根挖掉,樹葉自然就枯掉了,何必枝枝葉葉去斷?所以聰明人是從根本上拔除,愚人是從枝葉上去折伐。這是比喻改過應從心上改。

顧發願改過。明須良朋提醒。幽須鬼神證明。一心懺悔。晝夜不懈。經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驗。

我們要發恥心〔知恥〕、畏心、勇猛精進心。這三心是改過的〔親因緣〕。還得加上〔增上緣〕。就是要有好的同參道友提醒我們,在外面幫助一把,這是明的增上緣。因為已有一念善心,一念真心想改過自新,諸佛菩薩歡喜,一切善神恭敬讚歎,所以冥冥當中會有佛菩薩保佑,龍天善神擁護。可見得一念善心確實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因緣具足,就要真正在事上去修改。

〔一心懺悔,晝夜不懈』。如果一懈怠又造罪惡了,決定不能懈怠!所以念佛堂最好的是佛號晝夜都不斷。古大德祖師的念佛道場,分四個人為一班,輪班念佛,所以佛號不間斷。四個人在佛門稱〔一眾〕,晚上輪班,白天大眾依儀規一起念。

現前我們雖然沒有殊勝的因緣,可是可以利用錄音帶,跟著錄音帶念,也跟大眾一樣。佛號聲音不要太大,太大會吵到別人,自己能清楚聽到就好,晚上睡覺都開著。有時作夢也聽到,夢中也念佛了。就是古人講的,你在睡覺時聽到打鼓,作夢時在打雷,就是這個道理。睡覺時聽到念佛,好像在佛堂跟大眾打佛七念佛一樣,這樣子好!

〔經一七〕。打佛七,不如找幾位志同道合的蓮友,找個清淨地方打佛七,在自己家裡好好的念七天七夜。佛七是晚上都不能中斷的;不是說白天念,晚上不念,這不叫佛七。實在講,一開始念不要念七天,七天一般人受不了。念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念個幾次,覺得很受用,再念兩天兩夜、三天三夜,漸漸地把時間延長。所以真正修行,能在一個星期念三天三夜,每一個星期念一次;或者做不到的話,則每星期念一次,一天一夜;功德就很殊勝,非常受用。

書上主要講的就是改造命運,有求必應。我們想求一個道場,求一個修學環境,應該也是求得到的。這樣的功夫能堅持到一月、二月、三月,就有了效驗。

或覺心神恬曠。或覺智慧頓開。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

以下舉幾則明顯效驗的例子。如過去總是悶悶不樂,現在心開意解。快樂了,這就是有效驗。

〔或覺智慧頓開〕。過去好像糊裡糊塗的,現在覺得聰明了,不糊塗了。

〔或處冗沓而觸念皆通〕。〔冗沓〕是很繁雜不容易解決的事務。現在遇到了事情,很容易就把它解決了。別人覺得很麻煩,他很容易就解決了。我們現前同修當中就有。把事情接過來,人家覺得很麻煩,他也沒操什麼心就擺平了。

或遇冤仇而回瞋作喜。

〔此大福德大智慧之相〕。過去有跟你過不去,對你很不滿意的人│冤家對頭,現在他對你印象好了,態度轉變了。這都是自己修學的功德,潛移默化而有感動。仁者無敵,這是福德智慧之相。

或夢吐黑物。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或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

〔黑物〕是染污、業障。從前惡夢很多,而且夢得亂七八糟,現在這些現象沒有了。縱然有夢,也是清清楚楚,就像白天遇事一樣。這是好事!〔或夢往聖先賢,提攜接引〕。學佛的人,夢見佛菩薩講經說法,教導修行。是好事情!〔夢飛步太虛,或夢幢幡寶蓋種種勝事,皆過消罪滅之象也〕。這些無論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或是在夢中的感應,都是業障漸漸消除,福祉漸漸顯現出來了。

然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

〔高〕就是傲慢。業障才消,若生驕慢則又墮落了,決定不可以貢高我慢。〔畫而不進〕,〔畫〕是畫界限。到此為止就滿足,那你以後永遠不會再進步了。應當要不斷再用功,更求進步。永遠沒有止境,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天天求進步。怎麼可以知足?在物質、精神生活上,我們應當知足。進德修業,斷煩惱求智慧,永遠不能知足,要勇猛精進。

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已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

這是中國的一位大賢人。春秋時衛國大夫蘧伯玉,二十歲很年輕,他就覺悟了,就知道自己的過失,發願改過自新。

〔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這就證明前面一句話,〔不得執此自高,畫而不進〕,蘧伯玉做到了。年年月月不斷的在反省,不斷的在改過,二十一歲覺得二十歲雖然改,還有太多的過失。

〔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這是年年改,月月改,天天改。

〔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蘧伯玉這段公案,是講古人改過這樣的認真,有這樣的恆心、毅力,證實他的忍辱精進功夫,足為後人效法。

吾輩身為凡流。過惡蝟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見其有過者。心粗而眼翳也。

了凡告訴他的兒子,看看古人,再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我們是凡夫,凡夫的過、惡太多了。〔蝟〕是刺蝟,是一種動物,全身都長著刺。若遇野獸侵害牠時,牠的刺完全豎起來,保衛自己。〔蝟集〕,比喻我們過惡之多。

〔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見其有過者〕。想想今天,想想昨天,想想去年,想想過去,好像沒有什麼大錯。沒有做個什麼錯事,這是什麼原因呢?

〔心粗而眼翳也〕,我們的心太粗;我們的眼睛有翳,看不到自己的過失。看不到自己的過失,就不會改過。就永遠不會有自拔出頭的日子。所以蓮池大師教初學的人,用〔功過格〕來檢點自己的過失,發現自己的過失很多,才真正害怕了。但是改的方法,必定要從心上改。心上改為主,事上改為輔助,正助雙修。理事兼修。

然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

我們學佛,實在得到一點利益,不但業障重看得出來,小小業障也能看得出來。不僅是對別人,自己小小業障也能覺察到。

〔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心〕是心思,〔神〕是精神。就是精神提不起來,做事情或者讀書,記憶力喪失了,很容易忘事。年輕人忘事居然跟老年人一樣,這是業障!老年人真正有修行的,八十、九十還一樣不會忘事。

〔或無事而常煩惱〕。沒有事就想事,這是業障。過去已經過去了,你想它做什麼?明天還沒到,想也是妄想。有的人很會想,想過去、想未來,一天到晚在想,叫無事生事,這個是業障。

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赧然〕是不好意思。見到正人君子不好意思,心裡有愧疚。心地正大光明,見什麼人也不會有這種態度。〔消沮〕是精神頹喪,就是精神提不起來,委靡而不能夠振作。

〔或聞正論而不樂〕。不喜歡佛法的道理和孔孟的教誡。清朝在早先,宮廷裡面都念〔無量壽經〕,後來慈禧太后聽了就不舒服,把念〔無量壽經〕廢除了。大概聽到五惡、五痛、五燒,不是味道,這就是業障現前!

〔或施惠而人反怨〕。你好心對待別人,送別人禮物,人家不但不感謝,還怨恨你。

〔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妄言〕這是大的業障。〔妄言失志〕就是精神分裂,胡言亂語,辭不達意。業障相當嚴重了,〔皆作孽之相也〕。

茍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

有這些現象,就要認真懺悔,要奮發把舊習氣革除,不能再因循茍且。如果不改過,不自新,前途就沒有了。所以一發現有這些現象,立刻就要回頭,回頭是岸,不可自己誤了自己一生。

真正把自己的毛病習氣革除了,才可以接受教誨,修善積德。如果不是真正的法器,教他是沒有用處的。特別是在教學、傳法,一定要傳給有條件的人,佛門稱為〔法器〕。過失少,心地清淨,勇於改過,有智慧的人,才是法器。若是一身毛病,如果你傳授法給他,將來造業更重。他要不得法,他害人少,造業也小;他要是多學了一些,本事大了,能力強了,壞事做得更多,做得更重。那老師就看錯人了!所以傳法要認識人,非其人不傳,這不叫〔吝法〕。如果是個法器,你不肯傳,叫做〔失人〕。不是法器不能傳,是法器一定要傳給他。下面是〔積善之方〕。積善之前先改過,使自己有能力具備接受大法的條件。先培養資格,然後才接受大法。

**資料來源-報佛恩網**
標籤:
瀏覽次數:32    人氣指數:232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了凡四訓講記-立命之學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了凡四訓講記-積善之方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