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3,25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孝經》廣揚名章第十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經》感應章第十六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菩提門‧顏進平 師父 主講 縱談古今節目之【先正格言】
經文: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諍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諍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諍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諍於父;臣不可以不諍於君,故當不義則諍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繼續與諸位共修「孝經」的第《十五章》叫做《諫諍章‧十五》,我們現在來恭讀經文: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這一章曾子發言來問孔子:「若是有人對父母,可以說非常的慈愛,對於兄弟可以說非常的恭敬,讓父母可以安心於接受這些子女的奉養,也守孝揚名於後世了,這些我都已經有聽過了。但是我現在有一個問題,要請教先生:『這個孝道是不是做兒子的,都一定要聽父親的、順父親的意思,這樣才可以合乎於孝順兩字?』」。孔子聽到曾子這麼問他說:「這是什麼話...怎可以這樣糊里糊塗,父親的話對不對,一併都將它採納,父親若是教我們去做壞事,我們怎麼可以做!」所以說「這是什麼話...」,他說過去天子身邊,都設有七個專門在「注意天子思想行為」的這種「諫諍的官」,他們的職務就是「若發現皇帝行為有偏差,他們七個就要負責出來指出,天子他不對的地方,馬上要求天子停止錯誤的行為。若是天子有接受這些諫諍官他們的指責,就算這個天子有多無道,他的天下不會因為這樣來喪失掉。」這些話若是用另外一個角度,天子若是不聽諫諍官的話,要在那做無道昏君,等於天下就有可能喪失掉,所以要知道這諫諍官的重要性。「若是做諸侯的,身邊都會設五個諫諍,若是這個諸侯有聽這些諫諍官的指責,就算他再怎麼昏庸無道,至少他所封的國度還不會丟掉」,就是還不會亡國啦!「若是這些士大夫,身邊有設三個諫諍官,也時時在匡正士大夫他們的行為,若是這士大夫再怎麼昏庸,有諫諍官在旁邊匡正他的行為,這個官職至少還保得住,若是一般的人士,若是有那個機會可以交到那種發現我們行為不對,就可以指出、叫我們改善的朋友,你有聽他的話,這樣至少我們的名聲不至於太差,還是可以保持一個好名聲。」所以說:「當父親的有若是有兒子來注意他的行為,若是有過錯做兒子的,敢向父親直言相勸的話,這樣這種父親不會去陷在所謂不義的事情之中,也就是不會去做不義的行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所以若是當我們的長輩,有錯誤的不義行為,這樣當晚輩的做兒子的,一定要趕緊出來向長輩做諫諍,你若是想那是自己的父親你不敢的話,這樣是等於眼睜睜,陷我們的長輩於不義之中。所以「父親不可以沒有這種,可以指出我們思想偏差的兒子」,這很重要哦!這當天子的,身邊不能沒有這些諫諍的大臣,因為我們人往往都真的較容易疏忽與馬虎,並不是我們會故意去做這不法的行為,就是不義的行為。但是往往就會疏忽馬虎。今天若是身邊,有這些諫諍的官員,他們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可以讓我們每一天照出我們的容貌、我們的儀舉,我們就會整理我們自己的衣冠,所以父親不可以沒有那種,可以諫諍的兒子、當君王的不可以沒有那種,可以諫諍的臣子。反正當不義的時候,無論如何,這會抓去斬頭,你也是要站出來說、要仗義直言。若是父親所交待的,你連是非都不分,對與不對都照聽,這樣怎麼可以稱作「孝順」!這是《第十五章‧諫諍章》裡面白話的解釋。
這個《諫諍章》也可以有好幾個角度來切入,第一種思考的合乎於「我們用在修道上面的,就是親近善知識」是非常的重要!「不可以朋友滿天下,知己沒有半個」。都是一些當你若是有點成就的時候,都是在錦上添花的,都是在講你愛聽的好聽話,也不管你現在的行為是不義、是錯誤的,也沒有人敢給你明確指出,若是我們身上,沒有這種朋友的話,我們很容易腳步就會行偏,但是這道理我們大家都知道,當你身邊真的這種「諫諍」的好朋友,我看你不交啦!因為我們大家都「耳根軟」、都是愛聽的好聽話、巴結的語句!若是今天指出你那裡不對、後天指出你哪裡不是,我看擋不了三個斧頭釘,你會認為說:這是什麼朋友,一天到晚在找我毛病!所以以我們「眾生的習性」,不是沒有那種知己,可以「諫諍」我們的好朋友,是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接受「會諫諍」的朋友,時時來指出我們的不是。這就是我們另外一個角度切入。這些可以仗義直言,可以在身邊做指引,匡正我們行為的,這就是善知識。好像學道之人,若是與這些修道人在一起,互相都會感染到那種,一種莊嚴祥和那種修道的氣氛;若是去與那些酒肉朋友在一起,你也是會感染到色財財氣這方面的氣質。因此這個「學道」、「親近善知識」是非常的重要。
我們現從這個「諫諍」移至我們的「體內」,我們的「眾生知見它是分裂的」....現在將對與不對比喻做我們現在的國會立法院,執政黨與在野黨時常為了議案,大家來舉手表決,當然執政黨它的席位,一定比在野黨還要多的,因此很多的案多數,若是執政黨準備要讓它過的話,只要運作百分之百一定過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席位較多,舉手在野的舉不鸁執政黨,可是為什麼也有這個議案,執政黨不敢用強硬的通過,因為還有一種叫做民意,你若是硬強迫民意,這些真正國家的主人,這些老百姓也是會翻臉的,也有很多議案也要做一下手腳,兩黨協商,差不多大家各退一步,不是所有的議案都依照執政黨的意思,「民氣」就像我們現在所謂的「可以諫諍我們不義行為的朋友」。它也等於是一股力量,而我們現在這股力量,我都將它形容成所謂的「善知識」。
所以一個「學道之人」,當我們的「念頭一起」的時候,就好像「國會有一個議案」,一般「眾生知見」都是較「投機較自私性」,這些變成了我們的「執政黨」,我們的「良知」這方面,它只有一個而已,力量較薄弱,所以有時候連腳都舉了,還是比人家舉手的還少。所以我們一般「一個念頭」起來之後,都是趨向於「眾生知見」為主,下去做的,我們的「良知」要鸁這個「眾生知見」很難!若是要鸁「眾生知見」就是我們要有「外來的力量」,也就是所謂的「民意」,而這「民意」就是所謂的「善知識」,所以你若是時常跑道場,去與這些同修道友在一起,你們有覺得嗎:「有時候一個心念起來之後,若是依照我們的過去,我們可能就會順著眾生的知見,這方面的意思去做;你現在有親近善知識之後,你要知道說不可以,這下去做是不對的,所以這個非常單薄,力量非常薄弱的良知,因為你有在跑道場,有這些同修道友,修道的那那種氣氛感染,你的善念才有辦法把持那個力量,才有辦法時常來壓制壞的念頭。」這是我用這個角度來做比喻。
學道之人確確實實,也需要有好的同修道友,做為支持我們良知的力量,反正這個「孝經」,雖然白話解釋起來很簡單,可是裡面有很多個角度可以切入的,我也希望咱們「縱談古今」的這些同修大德,你們聽完這個《諫諍章》之後....做天子的,他設有七個諫諍的大官,你就算再無道,有這七個諫諍的大官來指正你。這樣至少這個天下,還不會因為你的無道昏庸來失去;做諸侯的有五個眼睜睜,在注意這些諸侯這個行為,是不是有錯誤,你再怎麼無道,至少你的國度不會因為這樣來失去,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若是有那種可以「諫諍」我們會舉證我們的不是不對的朋友,這樣至少,我們還可以保持一個好的名聲。所以要交一個,真的敢指出我們的缺點的,你不可以將它當作壞朋友,這種朋友呢,真的千金難求。可是我們一般的慣性,就像我所說的:「大家愛交那種,遇到我們在一起的時候,誇獎、巴結什麼都對,你都很美滿,我們都喜歡交這種朋友,若是那種敢指出我們的缺點的,我們都反而告訴他,一直抖我的缺點,好像這是壞朋友。」其實是剛好相反,這千金真的難買,一個可以「諫諍」我們的好朋友....學道之人真的耳根不要那麼軟!不要聽不進忠言,忠言若聽不進去道就不用修了,因為連做人你都做不成功了,要如何來修道?這是《第十五章‧諫諍章》。
標籤:
瀏覽次數:
76
人氣指數:
76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孝經》廣揚名章第十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孝經》感應章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