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5841
 l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困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論語 先進第十一(二十五)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論語 先進第十一(二十四
作者: lady 日期: 2010.08.17  天氣:  心情:
論語 先進第十一(二十四) 分類:四書-論語2008/04/24 08:11先進第十一(二十四)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註釋」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路為季氏家臣,故保舉子羔(高柴)為費宰。費音閉,春秋魯季氏食邑,故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宰即邑長。

賊夫人之子:賊,動詞,害。夫人之子,猶言人家的兒子。孔子是說子羔尚幼,學又未成,而使之為宰,適以害他。

民人焉:民人即百姓。焉,指費邑。

社稷:為土神與穀神,乃天子諸侯所祀。此非謂真立社稷,乃以社稷言事神的意思。

惡夫佞:惡音務,討厭。佞,有口才會說,實則強詞奪理。



「語譯」

(一)子路既為季氏之宰,就派子羔去作費地的縣官。孔子說:「這是適足以害他啊!」子路說:「那邊也有人民,也有社稷可以學習的,何必讀書,纔算是學呢?」孔子說:「我最厭惡強詞奪理的人!」

(二)子路當了季氏的家臣後,想薦用子羔作費邑的邑宰,但孔子表示反對而說:「你將會傷害到年輕的子羔啊!」子路說:「在費邑有供統治的人民,亦有祭祀土地神五穀神之廟,何必要讀書,纔算是做學問呢?」孔子斥責他說:「我最討厭逞強好辯、強詞奪理的人。」



本章記孔子注重求學並責子路行為的輕妄。

孔子認為從政須要才德與經驗,子羔當時年紀尚小,恐有害大局,故不同意其就仕。但子路認為一切實際工作方是實學,可以一面做官,一面增加學識,故鼓其如簧之舌來辯解,反而被孔子痛斥一番。

為政德、才當兼具,有德方足以服人,有才方足以濟人,孔子糾正子路逞強好辯的缺失,正是「當頭棒喝」,然子路雖粗率,卻能勇於改過,故孔子的斥責,正好給他一個反省、改過的機會。


[:)]



孔子弟子子路派一位名叫子羔的人到「費」這個地方去做官,孔子聽到以後,批評子路說,你這不是存心誤人子弟嗎?(因為孔子認為子羔還沒有學習好,還不具備治理政事的基本條件)子路回答說,我讓他到實際工作中去鍛煉不也是學習嗎?何必一定要讀書,才算是學習呢?孔子聽了以後說,我就討厭你這種狡辯。



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子羔學問尚未成熟,派他去做費宰,無異是害他,所以說:「賊夫人之子」。賊是害。人之子,指子羔而言。魯國當時,有不少做官的人並無很好的學問,因此,子路認為,費邑有民人,有社稷,使子羔做費宰,在治民與事社稷這些事上,即是學習,何必要讀書然後才算是學呢?從事政治,必須有足夠的學術,始能辦理有利於民的事情,假使學問不足,就去做官,雖說邊做邊學,實際是拿人民作試驗品,一定有害於民。子羔如做費宰,雖不致於害民,但自己會受害。然而子路竟從反面說得很有道理。孔子因而責備子路:「是故惡夫佞者。」惡


[:)]


【從政與求學】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子路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子羔也是孔子的學生,前面剛提到的,子路在同學中提拔了他,讓他到費這個地方去作地方首長。子路作了這件事,孔子非常不高興,所以他說「賊夫人之子!」這是罵人的話,而且罵得很厲害,以現代語言來說,就是「簡直不是人,你這個小子!」這句話不只是罵子羔,同時也罵子路。孔子罵了以後,子路自然也辯白:「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他說既然有群眾,也有地方可以施展抱負,何必要死讀書才出去做事呢?

  孔子說:「是故惡夫佞者。」這個「佞」就是強辯、拍馬屁、迷信、自以為是、愚而好自用的人,都屬於佞。我們在這一段話上,可以看出幾個要點來:第一,宋高宗的話:「宰相須用讀書人」,宋高宗為什麼這樣講?到底是有學問的人來幹政治,會幹得很好。據歷史學家研究,這是學者的意見,不能說絕對是對,也不能說絕對不對。漢代開國,固然有規模,但氣度還是不夠大,原因就是漢高祖用的只是蕭何、張良、陳平等三傑,一共僅三個人。而像蕭何是從地方官升上來,一直到宰相,沒有遠大的開國的氣魄。

  這是歷史學家的研究,因而主張大政治家,要有大的學識,所以子夏也說「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仕就是出來從政,必定要先把學問基礎打好;而在從政期間,又要不斷增加新的學問、新的知識。這兩句話是不能偏廢的,我們平常教育界、學術界引用,只引用了一半,「學而優則仕」,當然也有人反對,而認為工作經驗也可以產生學問,至於整部的四書五經,也不過是從經驗中得來的,到後來才稱它為「學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是接受前人的經驗,可是一般人多半是子路的看法,「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拿到了就幹,幹了再說。

  所以許多人就主張不怕做錯,做錯了沒關係,再改。這話就有問題,對個人或對小事而言還可以,對社會國家,天下大事,就要十分慎重了。因為那一改,影響太大,這就是讀歷史、求學問的重要。經常有些中年以上的朋友發牢騷,我都勸他們回家讀書去。過去的失敗,我們大家都有責任,現在要緊的是,如果我們再回到原來的位置,應該知道怎麼做,這就要多讀書,對古今中外有深刻的瞭解,然後拿出一套辦法來,不是今日發發牢騷,就可以了事的。

  第二點,我們可以看到,幾十年來,一般知識分子的思想,有一個很嚴重的偏差,那就是幾十年來,中國人講文化,武人離不了(三國演義)的思想,所謂「縱橫天下,割據城池」的個人英雄主義。

  老實說,我們當年出社會,固然有以國家天下為己任的熱忱,但是心裡面還是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希望插上野雞毛,號令天下。至於文人的風格,也始終離不開諸葛亮的鵝毛扇,加上文學家的吃花酒,諸如小說(花月痕)中所描寫的境界。所謂名士風流,就是這幾十年來中國文風的大概。

  一直到現在,我們研究今日青少年的問題,如大專聯考這股競爭熱流中,在他們思想深處,也還是沒有脫離這個範圍,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在思想上,純粹是以國家天下事為己任,為求學而讀書的很少。

  回過來再講到子路的這句話,也就是三國演義型的思想,很多青年都容易犯這個毛病,包括我們自己,當年也差不多。「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再去讀書,然後為政?到了自己年齡慢慢大了,人生經驗多了,處事多了,然後才知道學問的重要。當然我們講的學問不是讀死書,是經驗配合了書本的真正的學問,確是重要。



標籤:
瀏覽次數:92    人氣指數:1892    累積鼓勵:9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困擾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論語 先進第十一(二十五)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4-15 11:44
他, 43歲,台北市,流通/零售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02 11:33
他, 44歲,新北市,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