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生,總在離開。離開這些人,離開那些人。 離開這個地方,離開那個地方。離開這些事,離開那些事。 而我們好像總是沒有準備好離開。 我們一把鼻涕一把淚地離開幼兒園來到小學。 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相處四年的大學同學來到另一群人的身邊。 我們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故鄉來到城市打拼。 我們一生中的第一次離開,離開母親子宮的第一件事就是哭。 不是嗎?我們總是沒有準備好。 正因為從來沒有準備好,我們也總是對於會來到哪裡感到孤獨、 陌生、焦慮。而當我們終於不再孤獨、陌生、焦慮, 往往又到了再一次離開的時候。 我們一生中的第二次離開, 是在發展依附關係的幼兒時期。我們離開母親身邊一段距離, 探索這個充滿新鮮感的世界。我們從來不會離得太遠, 我們也總是會回到那個安全堡壘。如果離開的時間長一點, 我們又要大哭了。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離開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探索的世界也越來越大。或許我們總是有家可以回, 但也僅止於此。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再也回不去我們離開的那些人、 那些地方、那些事。就算回得去,也不會再有以前的感覺了。 而當我們開始數不清離開的次數,我們哭的次數也開始變少了。 我們開始學會壓抑情緒。我們以為那是成熟,我們以為那是成長, 我們以為我們終於準備好了。 不,我們沒有。我們還是沒有準備 好。我們不哭,因為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反應。我們不哭, 因為我們僵住了。我們不哭,因為我們怕一哭就憶起之前那些數 不清次數的離開。 那很孬。 釋出全部的情緒放聲大哭一場吧, 如果你還記得怎麼大哭。那才是告別過去的最好方式,那才是離 開的最強力量。讓放射的情緒串連生命中的每一段重要回憶, 讓奔流的淚水衝擊人生中的每一個重要階段。 我們當然永遠不 會準備好離開,但至少可以也應該用真實真情真心的自我面對與 揮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