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3,25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孝經》事君章第十七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八大人覺經】第一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孝經》喪親章第十八(完)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菩提門‧顏進平 師父 主講 縱談古今節目之【先正格言】
經文: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慼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喪親章第十八》,我們現在來恭讀經文: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偯;禮無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毀不滅性,此聖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陳其簠簋而哀慼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厝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生事愛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盡矣,死生之義備矣,孝子之事親終矣。』。」
這個《喪親章‧第十八》,我們若是以白話來做解釋,確實就無法達到....孟子曾經說:「在生的時候侍候父母的,侍候的很好,不值得雙親死亡之後,這個喪葬科儀的哀禮。」所以「孟子」是「亞聖」,他若是認為說:「在生的時候對於父母的奉養你很圓滿,還不值得說雙親去世的時候守這個祭。」比在生的時候還要重要。他絕對有很「深入」的啟示在裡面。我們現在進入經文的研究,孔子繼續向曾子說:「他說孝子之喪親也哭不宜,一個真真正正可以稱為孝子的....」「孝經」研究到這裡,若是可以稱作「孝子」的,都一定是有守這個「至德要道」的。所以「孝子」這兩字,並不是我們一般人可以來自稱、或是去稱呼他人的,可以稱為「孝子」的。就像釋迦牟尼佛、耶穌、孔子....他們這些歷代的聖賢,才有那個資格。我們現在一般如果在稱讚左鄰右舍:「那個人很孝順!」那種「孝順」用現在事實上,一些很愛養寵物的人,他們對寵物,例如!養狗。有些人是把狗當做是自己的兒子一樣,在叫狗說:「來!來爸爸這裡、來去媽媽那裡!」變成有一個狗兒子。
我過去說:「現在這個社會世風搞得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我們喝到這個洋墨水,大家都要表示說,他們的思想與行為,跟的上時代的潮流。所以我們自古父子,應守的權威與那尊嚴,因為受到世風風氣的影響,大家要讓大家覺得說:「我的思想是新潮的,跟的上時代。」對於自己的子女勾肩搭背,好像弄成輩份一樣大,好像朋友兄弟在一起那種姿態。難怪這些子女對父母,就無法像農業時以前,自自然然可以由內心,產生一種的「敬」以及「重」了。要弄成輩份一樣大,說話肩膀將他搭著,好像好朋友一樣,自自然然父親的威嚴就失去了。沒有一個威嚴,我們說實在的要教子,當然較無法那麼有信服的力量。你們不要認為這是小問題!或許我們這麼說,有很多現在思想較新的人,會認為說:「你思想落伍了!」現在的青少年哪會吃你那一套,就是因為我們去喝到洋墨水,所以現在的青少年,才不吃我們這一套,現在做父母的把輩份弄的與子女一樣大,不是只有相處的時候而已、包括稱呼,你就是父親妳、就是母親,為什麼會突然:「叫姐姐來一下、哥哥來一下。」而你卻降級?現在天地顛倒事實上很明顯。在農業時代以前,你們曾聽到父親母親在叫孩子:「叫哥哥、叫姐姐的嗎?」絕對不曾的,但是現在是喝到西洋的風氣,叫子女不叫名字:「來哥哥。」你就是父親,怎麼叫兒子叫:「哥哥」?這就是你的女兒,你怎麼叫他:「姐姐呢?」那很奇怪。真的這倫常都在這種稱呼與行為之中畢露到,倫常給歪掉了。人家說:「天地顛倒了!」
這是過去我主持節目的時候,曾用這種角度諷刺目前的社會,說到做父母的,連自己的子女輩份弄的一樣大,接著稱呼反過來,這就已經很怪了!確確實實親眼看我的朋友叫他的狗,還取的像人名一樣:「來爸爸這裡!」玩一玩:「去媽媽那裡!」我們是很不好意思當面告訴他:「你什麼時候變成狗父親、變狗媽媽?!」而你也生了一個狗兒子,對那隻狗的照顧,我們說實在的,他若用對那隻狗的十分之一,去對待他的父母,我們就實在覺得說,這個朋友可以交,因為也有一個「孝」字。母親中風半身不遂,他將她送到安養院就只有錢去,也很少去看她。每兄弟都很有成就,就是他們有成就才可以作怪,養一隻狗,還把牠成兒子一般:「來爸爸這裡!去媽媽那裡!」若是在侍候他的時候,就真的變成「狗奴才」了!不是「狗父、狗母親」而已!還真的是「狗奴才」!而家裡真的有個「狗兒子」我相信我說這個會得罪很多養狗的人。但是真的是社會一種很諷刺的行為,生我們、養我們、育我們的父母,我們有時候對父母比對狗還不如!這社會的世風已經敗壞!到了這種程度,難道不值得我們來諷刺一下嗎?!這是事實啊!我也親眼看見,我在那裡看到那情形,我真的有很多的感觸。因為我了解他們。
母親養育你們,讓你們每個兄弟都那麼有成就,一中風半身不遂,大家推來推去,到最後送到這個安養院,當然若以他們的力量,一個人出三千元去安養院,他們不見為清淨,甘願來養一隻狗,還要幫牠洗澡,還要端到面前給牠吃,若稍稍有點病痛,夫妻將牠抱著就趕緊去找獸醫;若是長輩在安養院,你們有那份心,三天兩頭就去看她一下?!對父母比狗還不如!這現在在這個社會,對於那個養寵物疼狗,疼的比對父母更好的人,真的我也在這裡大膽諷刺你們!「你們就是真的那個狗奴才!不然就是狗父親、狗母親!」要得罪人就得罪的明顯一點,事實上我們真的看不習慣!真的看不習慣!所以研究「孝經」也藉這個機會,讓大家對這個「孝」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我們的父母,你們不曾去想過,你不管對他多好,那若是用利息來算,那是連利息你都沒有付的,不要說父母怎麼對待我們!我們怎麼來待父母親要如何稱「孝」,就光「後天」對父母的,放眼當今,能找一個站在面前說是「孝子」的,我們說實在的:「還沒有啦!」真的還沒有啦!若是以「後天」的角度,我們說實在的,我也不敢說我是孝子!若是以「後天」的角度,你要用父母親照顧,我們這些子女的那種心血,那種的完全的犧牲奉獻,我們怎麼有辦法完完全全來回報?也只等於回父母的本而已!還沒有算到一二十年的利息,要還母金都沒有了,是要如何稱「孝」?!所以「後天」對於父母的「孝的回報」真沒有一個夠那個資格!可是我認真在做,我是趨向於「大孝」就是「立身行道」。我是趨向於「大孝」,有辦法做對父母、我們的祖先,真真正正的「敬心」。我們是儘量在做,但是世俗的「孝道」沒有一個人,真的有辦法原原本本來還父母的!光是利息我們就還不完了!
我們先來白話解釋....因為白話解你們確確實實會覺得怪怪的:「孝子之喪親也(父母過世哭不宜)。」這順便教諸位一下,「哭」是不能像在殺雞一般,「哭」的聲音是用拖的,偏偏我參加很多的喪禮,不管是親戚、或是朋友,所看到的若是比較鄉下,還有守一些長輩來的時候女兒、媳婦,要哭給人家看。這個叫做:「哭給人家看」。那「哭」下去好像在殺雞一般,有的甚至藉這個機會「媳婦與女兒棺材這邊拍過去,棺材那邊拍過去,一邊哭一邊互罵,有的很會哭好像在唸詩歌一般,一直唸下去!」這「孝經」裡面有告訴我們:「在哭的時候不可以拉長音」,「哭不宜」這個「宜」就是說「拉長音」,甚至更不可以你有什麼樣的委屈什麼樣的話,在亡者的身邊....很多藉這個機會訴苦也好、甚至祈求親人的庇蔭也有。這個哭連聲音都不能拉長,拉長下去就沒有那種真真正正,那種哀淒的氣氛。所以「哭不宜,禮不容」就是守祭的時候,哪有可能去注意我們自己的外貌?就是說這個容貌,比如說:「男眾就不刮鬍子了,不修邊幅了。」都是隨便它了。若是說「話言不文(說話就不用再文質彬彬了)。」不用再像讀書人一般這樣文質彬彬。「說話」就以我們所謂的「白話」。在古時候是有分這個「雅言」與所謂的「白話」,就是我們一般這些沒有唸書所說的:「這些地方所謂的方言。」若是讀書人不是哦!他要顯示他是文質彬彬,說的話都是有押韻,接著又說那些人家聽不太懂的,表現出他們是讀書人。但是若在守祭的當中,你不管說你的學問有多飽,說話就是要恢復一般的白話,就是說你沒有再經過腦海思慮,不顧你讀書人的身份了,守祭儀容都不整理了,怎麼有可能講話還文質彬彬?那樣就是一種造作了。「服美不安」若是那時候要穿所謂粗布衣,若是最粗的就是用麻,算是抽紗抽的較粗的粗布衣,後來慢慢演變成我們所謂的穿麻衣,過去是穿那個粗布衣,就是較差的質料,就是不可以太過注意身穿,所以太好的你的心就很不安了。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是以古時候守祭三年,有父母去世這守祭是要三年,所以這三年內沒有在整理儀容、說話是以白話、衣服若是穿的較合身一點,自己就會覺得非常的不安,就不像在守祭了。「聞樂不樂,聽到音樂」你不會有那種歡喜的心。「食旨不甘」就是吃東西不能以我們一般的食欲,還要多加一點什麼東西,還怎樣一下....。這「食旨不甘就是很悲傷了」,吃什麼東西應該都沒有滋味,在日常三餐更加不能為了這個吃食來用心,那種悲哀的心情,什麼東西吃了都是平淡無味,應該是一種心境,這是表達我們做孩子的人的哀淒之情。
我們現在說到這裡,先將話題岔開一下,因為既然稱作「孝子之喪親」,今天你聽到這個「孝經」之後,我們「體內」的「親」是我們的「良知」。我們的「良知不見了,就是等於死父親了」。你若是會用這個角度的話,今天我們沒有讓我們的「良知做主」,將它「踢到牆角就等於喪親一樣」。好像喪親一樣,這是一件那麼嚴重的事情,所以你若是要做一個「孝子」,最好就是將我們的「良知」讓它顯現出來,當然你若是無法「率性」的話,好像「喪親」那一般。不然你也要用「後天」所謂的來「皈依三寶受戒律」來匡正我們自己的「思想行為」。你今天若是無法「率性」的人,你就要像在辦理喪事這樣。這個「哭不偯,禮不容,言不文,服美不安,聞樂不樂,食旨不甘。」這也好像我們在「守戒」一般,你們若是可以保持在守祭的那種生活方式,這也是一種修道,所以我現在是簡單,用另外一個角度來切入。所以文字的變化,就是那麼奧妙,看你用什麼角度是淺、或是深、或是到精、到微,都可以分段來說法。
這些「哀淒之情」我們要守好....現在的喪禮,因為現在大家都是小家庭的組立,因為要持一個家事實上,現在差不多都要夫妻一起工作,不然現在要養育孩子的花費,現在養一個孩子,差不多農業時代,可以養五個孩子,所以你就知道說,那個家庭的開銷可以說是很大,夫妻都要一起去打拚賺錢,所以較沒有這個時間性,因此符合於我們這個競爭的社會狀況,現在的喪葬科儀已經簡省到等於完全不照古時候的禮規了,現在你若是事事樣樣都去計較的話,真的也不合這個時代,可是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多沒有時間性,若是古聖人他們對於喪禮的重視,我們也不應該將它改得完全一點點悲傷的氣氛....甚至就為了生活,連這種「孝敬雙親最後的大事」,我們都馬馬虎虎將它辦一辦,這實在是....我們說實在的,對於我們下一代的教育有負面的影響,現在的子女對於父母,所謂的那份「親」都已經愈來愈薄了,你看連最基本的人生最後的大事,都可以這樣隨隨便便馬馬虎虎,將它辦一辦,你看再下去那一份親情,要如何稱作「親」?當然現在的兒童也很可憐,因為他們所接觸的,都是冷冰冰的,完全沒有生命力的玩具,家裡父母親有時候,為了事業交際應酬工作,看的就是冷冰冰的四面牆,不然就是電視,電視節目實際上,影響孩子壞的是有啦。要影響孩子,讓他有正確的思想那是免談,所以陪伴孩子長大的就是電視、不然就是塑膠製品,都是那種沒有半點感性的電動玩具;不像農業時代較有那個機會、孩子比較有那個機會去接觸大自然,較能感受那個大自然的生命力,人才會有感性嘛;都與這些死板板冷冰冰的東西一起來成長,人會很無情,而且父母與子女的相處時間非常的短,所以這個感情自然就培養不厚,你看連人生最後的大事都將它簡省起來,以後真真正正所謂的親子關係,有時候會搞的比朋友還要薄,這是我們的擔憂!
所以一個時代看一種科儀,傳統優良的科儀,被改的這樣體無完膚,我們就可以感受說:「時代的人心差不多走到什麼樣的地步了!」若是過去親人,也就是說雙親若是去世,三日不食,三天不能吃,都要三天後才可以去拿碗筷,現在有辦法這樣嗎?現在不要說什麼,要找到在那靈堂旁邊,有那種悲傷的氣氛就很難找了,要說為了父母來餓三天,現在要要求這些做子女的這樣有啦!不敢說沒有啦。但是在古時候就要先餓三天。「教民無以死傷生」這一句很重要哦!我們若是有親人去世,更加我們不能去傷害到生靈,所以你來拜豬頭有的沒有的,實在是不合喪葬科儀,因為死我們已經那麼悲傷了,我們怎無法將心比心?將心比心雖然那是動物,但是你怎可以說....我們親人死了那麼悲傷,人家那些動物的親人,牠們就不會悲傷嗎?這是將心比心!若是要論動物,我們人也是動物啊!我們不是豬,我們不是那些動物,我們怎麼知道牠們不會悲傷?但是至少我們要有那種感性出來。死別大家都那麼痛苦了,在守祭的過程當中,不可以死傷生,就已經死一個在那裡了,不可以再去殺害生靈了。所以說「教民無以死傷生」,我們要「教人不可以我們的親人去世了,而無法將心比心」,還去殺豬、拜豬頭。
阿公、父親在生的時候愛吃什麼?就一直花錢去害生靈,這不好!所以應該要改的,偏偏沒有改,不應該改的,改的亂七八糟,像現在最奇怪就是現在的科儀,亂到什麼程度?在廟會一看到那輛花車,廟會神明生日也是那輛花車,也是那幾個三點式的,也是在那裡唱那些歌,現在結婚們去吃喜宴又是那輛花車,又是那些姑娘,同樣又穿透明的衣服,在那裡搖在那裡唱,現在去參加喪事....哎!又看到那輛花車。你看這個喪喜已經錯亂了,應該改的....改我是認為要改,但是要有莊嚴,絕對要有那種哀淒的氣氛,簡單沒有關係,但是那個莊嚴簡單哀淒,那個氣氛應該要將它保留住,偏偏不是啦!要花車、還要那麼熱鬧的車陣,在過去不重視的,現在反而流行起來,當然這是在顯示我們子弟,在社會的行情與交情的程度,是在顯示這個活人,真正對於我們親人的終身大事的一些科儀太過於馬虎,所以希望「縱談古今」的這些觀眾大德「教民無以死傷生(我們自己的親人死就已經那麼悲哀了,不要再去殺害生靈)」,不要再去說亡者在生的時候:「愛吃魚啦、愛吃肉、愛吃什麼....。「教民無以死傷生」我們家裡就發生這種,大家很痛苦的死別了,我們可以用這份心,在這段時間內,不要再去殺害生靈。
「毀不滅性」,悲哀一定會的,絕對悲哀一定會去傷到身體,但是不可以過份到會危害到我們的生命。「毀不滅性」,這白話解釋是這樣。但是我們也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不管我們處在多麼悲哀的情況之下,我們清清楚楚的「良知」,我們「天真無邪」的本性,也不可以讓它滅掉,這就包括說「死不要去傷生」,甚至做出不合禮規的事情,他說「此聖人之政也」。為什麼說:「守祭的這些科儀,就是哭不要拉長音的那種哭聲、不要整理衣冠、說話不用文質彬彬、聽到音樂不會有歡喜心、吃東西覺得平淡無味,這是聖人之正?」這樣起來是不是覺得說:「聖人之正好像太過於簡單了?!」但是這是「孝經」的最後一章了。我相信不用在此補充解釋了。
「聖人之正」他主要就是要顯示孝道,現在就看你們自己,你們現在共修這一段,你們的功力是如何了!這《孝經》是一般書店都買的到,去買一本回來看,從這個第一章、第二章....一直看到第十八章。你們用都不一樣的角度去切入,這樣你們就可以秤看看,你現在對於這個道法研究的深淺度是如何了。可以去買一本回來測看看,若不是非常重要怎麼可以稱作「此聖人之政也」!絕對不是那麼簡單的!若是那麼簡單,我們說實在的,要奉行聖人的足跡不就很簡單?!所以絕對有更深的理藏在我們剛才所說的這裡,我們剛才有說一個角度:「你若是像在守祭這樣,這種生活這種心境」,三年就好你真的也會開悟,因為事實上真真正正的修道人,也差不多好像在守祭這樣,這樣已經幾種的食欲就是說:「食旨不甘」。去除食欲了,也是對於我們一天到晚,要打扮的外貌將美的欲,好幾種的諸欲,都可以在守祭的中間將它去除。所以我們也可以「心境上的守祭」。我們自己的「良知」就不在,豈不是就像我們的本來死去了,所以將它守祭它會再活起來?你若是依照這些去守祭,三年就好,我保證你的「良知」一定可以顯現,絕對可以達到完全的「率性」。這也是「修持法門」哦!你們用各種的角度去深入、去思考看看,或許你們就可以再悟出個中更深、更精微的道法。他說「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辦理這個喪事,就算讓你再忙也只有三年而已。為什麼會設計守祭這三年,這就是要教化這些萬民?對於「孝道」要有始有終,有始有終不是虎頭蛇尾,在生的時候對父母很孝順,死後的時候很馬虎;或是在生的時候很不孝,死後的時候,唬!弄的非常的好。這都不對!這個「孝是有始有終」是從頭至尾,都是抱著同樣的「孝心」,這拿來以我們平時做事,同樣啦!都是要「有始有終」與人相處也是這個道理,他說「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要辦的也要照程序來,古時候的棺木有兩層,裡面稱作棺,外面稱槨。衣服一般都是穿七件以上,當然就得看後輩的成就。這個「衾」字是「蓋亡者」,在棺木裡蓋亡者的一件薄被,接著一些會場的擺設了一些祭拜的器具。「陳其簠簋而哀戚之」「簠簋」就像我們現在的「斗」裡面放一些「五穀子」一些祭拜的器具。這個會場,將它弄的簡單清淨莊嚴。最重要的,就是那種哀淒的氣氛,那種親人離開我們很捨不得,很悲傷的氣氛一定要保持住。
他說「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就要「跺腳抖體」,但是也不能很粗魯,因為你若是表現的太過火了,反而覺得太過於造作,「跺腳抖體」顯得非常悲哀,非常的捨不得,用那種心來送,過去還要扶棺就是整路都要這樣抱著捨不得放這樣。這種悲哀捨不得的氣氛,可以顯現出做後輩的人對我們自己的長輩去世的一種不捨、悲傷。「卜其宅兆」就是去找所謂的「墓地」,找墓地如何來安厝亡者,這在古時候半點都不敢馬虎。為什麼「卜其宅兆」?就是所謂的墓地,都是很用心來找一個,不管是地質或是地方,看的很清幽....我們所謂的「找地理」,在古時候就很注重這個,注重這個不是說古時候的人要貪圖地理的庇蔭,主要我們一些科儀,他是要暗示說:「天有天理啊」,「地也有地理」,「人也有所謂的人倫」,也就是所謂的「人理啊」,所以死之後,做子孫的找一個好地方,讓我們的親人在那裡做墓厝,這也是一種對於亡者的一種敬心。現在搞成去找地理葬下去就是要蔭我們,若是這樣這個意義真的,與過去找一個好的環境來安葬親人。這個意義我們是對他的敬心,但卻變成陽世弟子要地理的庇蔭,意義就差很多!「為之宗廟以鬼嚮之」,當然就是所謂「立我們所謂的神主牌」。「立宗廟」好像在「敬鬼神」這樣,每一年春秋....春社、秋社來祭拜我們這些祖先,時時來思念祖先,思念什麼?思念說:「我們要依照祖先的希望、或是祖先的德行去行持嗎?」這是辦喪親科儀裡面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依照祖先的希望、守祖先的德行去奉持,這才是喪葬科儀最重要的一環。他說「生事愛敬,死事哀慼」生的時候我對他很敬愛,來奉養他,死後的時候很捨不得很悲傷,這是生人之本盡。這生我們、養我們,我們做最後回報的根本,要稍稍交待的過去。「孝子之事親終矣」這個生死大事,做子女的以及長輩,我們所謂的養育之恩與回報,這種恩義這樣才算是齊備。「孝子之事親終矣」這樣我們一般世俗所說的:「對長輩的孝順,這樣是有始有終啦!」有一個很圓滿的結果。
我希望說「孝經」與諸位共修完畢,大家若是還覺得無法掌握住「孝經」裡面的「精微之處」,應該到書店買一本孝經回來,也是一章一章用心去研究,我現在是用另外一個角度切入哦!我還沒有說到所謂的「精微(孔子所要表達的「至德要道」)」。還沒有達到「精與微」,但是留一些些空間讓你們自己去體會,你們才有辦法體證,不是聽來的,留一些些空間,讓你們去自我體證!
我們這個「孝經」在此告一個段落,與諸位共修完畢!在此恭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賺大錢,再見!
標籤:
瀏覽次數:
48
人氣指數:
48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孝經》事君章第十七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八大人覺經】第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