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49601
 感恩惜福自在分享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修觀時的菩提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入出息念-第三組四法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入出息念-第二組四法
作者: 感恩惜福自在分享 日期: 2014.09.14  天氣:  心情:
佛陀教導第二組四法說:

[1] `Pãtipañisaüvedã assasissàmã ti sikkhati;
`pãtipañisaüvedã passasissàmã ti sikkhati.
他學:『我將覺知喜而入息。』
他學:『我將覺知喜而出息。』

[2] `Sukhapañisaüvedã assasissàmã ti sikkhati;
`sukhapañisaüvedã passasissàmã ti sikkhati.
他學:『我將覺知樂而入息。』
他學:『我將覺知樂而出息。』

[3] `Cittasaïkhàrapañisaüvedã assasissàmã ti sikkhati;
`cittasaïkhàrapañisaüvedã passasissàmã ti sikkhati.
他學:『我將覺知心行而入息。』
他學:『我將覺知心行而出息。』

[4] `Passambhayaü cittasaïkhàraü assasissàmã ti sikkhati;
`passambhayaü cittasaïkhàraü passasissàmã ti sikkhati.
他學:『我將平靜心行而入息。』
他學:『我將平靜心行而出息。』

這裡,入出息念圓滿第二念處——受隨觀(vedanànupassanà)。它包括修習止與觀兩者。

1) 佛陀教導比庫覺知喜(pãti)而入出息。
喜是初禪和第二禪的禪支之一:心歡喜地專注於入出息似相。這就是在修止時如何覺知喜而入出息。
再者,禪修者進入這兩種禪那,出定後辨識以喜最為明顯的禪那名法,並觀照它們為無常、苦、無我。其時該觀智也伴隨著喜。
只要修觀的對象中包含有喜,觀智中也必定有喜,這是自然法則。這就是如何覺知喜而入出息。

2) 接著,佛陀教導比庫覺知樂(sukha)而入出息。
樂屬於初禪、第二禪和第三禪的禪支之一:心快樂地專注於入出息似相。這就是在修止時如何覺知樂而入出息。
再者,禪修者如前面一樣辨識(在此則是以樂最為明顯的)三種禪那的名法,並觀照它們為無常、苦、無我。
此時其觀智將伴隨著樂。這就是如何覺知樂而入出息。

3) 接著,佛陀教導比庫覺知心行而入出息。
對於心行(cittasaïkhàro),在此是指想(sa¤¤à)和受(vedanà)。
所有四種禪那皆伴隨著想和受:心與想和受一起專注於入出息似相。這就是在修止時如何覺知心行而入出息。
再者,禪修者如前面一樣辨識(在此則是以想和受最為明顯的)四種禪那的名法,並觀照它們為無常、苦、無我。
這就是如何覺知心行而入出息。

4) 最後,佛陀教導比庫平靜心行而入出息:平靜想和受。
當禪修者依次進入四種入出息禪那時,他自然而然地這樣做了。
為什麼呢?因為禪那愈高,想和受就愈平靜:心與愈來愈平靜的想和受一起專注於入出息似相。這就是如何平靜心行而入出息。
愈平靜的四種禪那心行,並觀照它們為無常、苦、無我,其觀智也將變得愈來愈平靜。這就是如何平靜心行而入出息。
再者,辨識愈來我們現在已經解釋了佛陀在《入出息念經》中所教導的第二組四法。
標籤:
瀏覽次數:13    人氣指數:1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修觀時的菩提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入出息念-第三組四法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