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1/23 00:17
呂苡榕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內政部為獎勵生育,祭出百萬獎金募集口號,急切「催生」的心情可見一斑。然而,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指出,國家花大錢想口號,卻不照顧準媽媽,產檢補助不足,不是孕婦自掏腰包,就是婦產科醫師補貼缺額。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22日指出,政府花大錢徵求「催生」口號,卻沒照顧好準媽媽,政府提供的產檢補助不足,讓許多孕婦必須自掏腰包,或由醫院吸收成本。(圖文/郭晉瑋)
高額產檢費成負擔
國民健康局補助的產前檢查共10次,根據婦產科醫學會統計,產檢至少需12至14次。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指出,政府補助不足,孕婦須自掏腰包,或由醫院吸收成本。
立委黃淑英表示,以第5次產檢為例,國健局補助400元,卻要進行B型肝炎、E抗原、梅毒等項目檢查,各項單價總合超過500元,國健局的補助根本不夠。如果要將檢查價格壓在400元以下,B型肝炎檢測就必須使用過時方式。
懷孕6個多月的彭太太至今產檢7次,超音波照過好幾次,包括初期唐氏症篩檢等項目,預計生產前還得進行8次產檢。每次檢查,醫師都會建議自費項目,例如遺傳基因、糖尿病等,之後還有羊膜穿刺、中期唐氏症篩檢,光是唐氏症篩檢,一次就要價2000元;羊膜穿刺則是3500元。
除 了產檢次數不足,超音波補助也相當少,如孕婦第20週產檢的超音波給付是350元。黃閔照說,動物懷孕照一次超音波都要800元,孕婦隔著肚皮,醫師必須 檢查是否異常,這樣的超音波卻只補助350元。他強調,超音波檢查對孕婦相當重要,萬一胎兒出生後發現先天缺陷,產檢時卻沒檢查出來,醫師還得面臨醫療糾 紛。醫師建議孕婦自費照超音波,卻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負擔。
衛教方面,僅有通過「母嬰親善」認證的醫院,在「哺育母乳」衛教每次補助20元,剩下的衛教項目完全沒補助,讓孕婦須自費上課,學習生產時如何調節呼吸、減緩疼痛感,以國泰醫院為例,一次衛教課程自費300元,是不小的負擔。
黃淑英指出,雖然有些廠商會提供課程,但那些課程是為了推銷產品,中低收入家庭沒有經費去上這些課,生產過程只能忍耐劇烈疼痛。
擔任早期療育社工的廖小姐說,許多健康知識必須透過衛教讓孕婦了解,例如在懷孕過程中吃了哪些藥物,可能導致胎兒發展遲緩,好的衛教才能保證胎兒健康。
偏遠地區沒福利
因為希望寶寶健康,醫師建議的檢驗項目,準媽媽幾乎都會接受,不過並非所有準媽媽都必須負擔這筆醫療費用,以台北市為例,為獎勵生育,在今年推出「助你好孕」專案,包括:「婚後孕前健康檢查」及「孕婦母血唐氏症篩檢」,不少孕婦省下醫療費用,卻也凸顯城鄉醫療資源嚴重差距。
廖小姐說,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民眾知識水平不高,孕婦不了解該注意什麼,「她們相信政府,以為只需要做國健局補助的檢測項目,卻沒即早發現胎兒的缺陷,未來要付出更多醫療資源!」
國民健康局婦幼組組長黃蔚綱表示,據WHO的研究,產前檢查大約4次即可,台灣提供10次產檢補助與先進國家相當,沒有特別少。國健局已委託婦產科醫學會進行研究並建議。
國健局認為4次產檢就足夠,黃閔照反駁,這是平均的結果,並非全世界通用。給付項目價格與實際價錢不符,這麼多年卻沒有調整。雖然政府鼓勵生育,婦產科醫學會強調,政府必須讓孕婦在孕期得到良好照顧,才能保證未來國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