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八大人覺經】第九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八大人覺經】第十一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八大人覺經】第十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菩提門‧顏進平 師父 主講 縱談古今節目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多謝你們愛護以及支持!又再按時共修《八大人覺經》。同樣先來恭讀「第三覺悟」的經文: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咱們這些凡夫眾生,貪欲是無止盡的;可是菩薩祂就不是這樣,菩薩也對於任何一件事情,祂都懷著感恩、知足,所以菩薩祂能夠安貧樂道、以追求智慧能夠利濟群生,為祂們的職業。這就是咱上回共修的「第三覺知」;希望咱們這些同修、大德,每個人都學習這些菩薩,能夠「常念知足,安貧守道」。反正諸種的煩惱苦惱,都由貪欲而來,咱們一個學佛弟子唯一的貪欲,就是追求智慧的開啟,這才是一個學道之人正當的職業,如果身為一個佛弟子和一般的世俗凡夫一樣:「心無厭足」,只是一昧一樣....一樣一直要追求,這樣當然會造一些罪,因為「貪欲乃是痛苦的深淵」,這點大家保持「覺性」!在這種追求咱們的身心的享樂,滿足於假我的過程當中,無形中都難免會增長咱的罪惡,若是造罪就必須要去依業受報,這是一個學道之人應該「謹慎」的事情。

咱們今天來共修「第四覺悟」: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這是「第四覺悟」,短短的經文,念完經文大家一定會發現到:這與第三覺悟後面「菩薩常念知足,能夠安貧守道,惟慧是業」,菩薩追求智慧開啟的過程當中,半點都不能生起懈怠之心,這個懈怠之心一起馬上墜落,也就是退道就對了。所以今天咱們這些「信佛」弟子,今天「學隨佛陀的腳步」,要記得:你若是能夠保持始終如一的精進度,這就對於菩薩七地、八地的果位,這是「阿鞞跋致」,這是很不簡單的!就是說:「已達到信仰堅定的信心。」這個「學道堅定」的信心,讓你達到不退轉,你若是有這個堅定學道的毅力,要成佛當然沒有疑問;所以一個對於道法,能夠把持始終如一,不管你這世成不成,在未來世你總有成就的一天,因為你不會退道!所以懈怠之心若生起的話就等於墜落了。俗語說「學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哪!」這並不是能夠讓你休息一下,這好像有在跑長距離慢跑的人,他就比較了解,在起跑一直到終點半路之上,你若是生起懈怠之心,腳步放慢下來變成用走的,這樣你就沒辦法依照合格時間到達終點,也就是說你的腳步若是放慢了,你可能就沒辦法繼續始終如一,保持平均速度跑到終點,等於沒辦法跑了就對了。這得要請教「長跑」的人,他們比較有辦法感受。

故這句「懈怠墜落」,要保持「精進度」,這是事實。學道之人,一定要始終如一精進,當然在這個「精進」的過程當中,所遇到的「逆境」有很多,咱們就要配合咱們的「忍辱度」,有辦法「忍辱一世的逆境」,在任何情況下「道心都不能動搖」,道心都不能動搖;一般現在我觀察道心會退的....當然就是當初信仰之時,並沒有像咱們「第三覺悟」,咱們是學修「大乘菩薩道」的學佛弟子,一定要有辦法安貧守道、以追求咱們的智慧的開啟,為咱們的職業;若是以信仰諸佛菩薩的保佑、或是跟隨所謂偶像式的名師,有時候到達一段老師他的行為,若是不符合這些學生的理想,因為這個偶像的破滅,致使他對於這種至尊、至貴的佛道,也產生了這種放棄之心,這是最傻的;這就是我時常在節目裡,一直強調的:「跟隨真理,不要跟隨人」。當然在這末法時期,要去跟隨到對於道法有真真正正的體證、有開悟的人,可說是機會很渺小,既然現在目前浮出宗教界,所謂「有開悟、有自證、本身有內性修持自證的人」那麼的少,大家都在追求所謂「比較出名」的這些出家人,往往有時候都會考倒,自己去考倒。所以要信仰宗....教咱們開口、閉口,就稱說:「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所以咱們的師父唯一一個而已,就是「釋迦牟尼佛」。你若是跟隨釋迦牟尼佛,你就不會不對了;你若是跟隨人,你就容易因為你所跟隨的師父,沒有達到你的理想,你退道還無所謂,等於你遠離了出離生死苦海、獲得身心解脫自在的機會,這樣吃虧的是誰?就是咱們自己!所以這點要很注意。

一般我的觀察,目前在宗教上退道的,都是人為因素,很少是你經過什麼樣的考驗....因為經不起考驗而來退道的,多數都是沒有那種正信的態度,才沒辦法道心保持始終如一,咱們若是有保持精進心,也就有辦法破除「煩惱惡」,什麼叫作「煩惱惡」呢?我在前面都有很詳細\跟諸位報告過了,什麼是煩惱苦惱的根源?就是咱們的「貪欲」。所以這句「破除煩惱惡」,就是去除咱們的「貪欲」,為了要說法,所以這個《佛經》上面,才會將咱們不好的行為,將它分成十項的惡,其實這「十項惡」,不外是從「貪欲」而來的:咱們心會犯的殺、盜、淫。你為何會殺生?也是從這個「貪欲」而來的;你為何會偷盜?也一定從「貪欲」而來的;你為何會有淫欲,你也是從這個「貪欲」而來的,「貪這個感官的刺激」,而口會犯的四惡,不管是惡口、綺語、兩舌、妄言,你會產生這些口過,不外也是出自一個「貪」字,後面的「貪、瞋、痴」同樣它是三合一,也是一個「貪」字就對了,你若是沒有相當的精進度,咱們這個「色身」透過「六根」接觸到「外塵」,有太多的東西會引動咱們的心,去產生這個「貪欲」,就是產生「追求與佔有」,在這個追求、佔有的過程當中,不是得就是失;而失也是得哪!而得也是失哪!可惜咱就是無法看清楚「諸法的實相」;得的時候高興,卻不知道這個高興是短暫的;而失的時候這個煩惱是長久的。所以我希望大家看清楚「諸法的實相」,能夠用智慧去除這個貪欲,就是等於破煩惱惡,你若是有辦法破除這個煩惱魔,也就是去除這個貪欲,後面這句「摧伏四魔」就容易了,這「四魔」在你「沒有貪欲」的這種心境下,對你根本就沒辦法產生所謂的「魔考」、或是「打擾你堅定的道心」、或是「迷惑」讓你「產生煩惱苦惱」,不可能的!只要你有辦法「去除貪欲」,這「四魔」在你的身上,就沒辦法產生任何的功能,當然這「四魔」,三種是咱內在的;一種是外的,這個「外的魔」就是「他化自在天」的「天帝:魔王波旬」,這「魔王波旬」最怕一些「開悟」的人,一些開悟的佛、菩薩祂們會將要如何擺脫這些魔界的控制,讓咱們獲得身心自在的方法,傳達出來教給大家,若是很多的佛菩薩出現在「他化自在天」管轄的「欲界天」,一直到「阿鼻地獄」的這些眾生,就被這些佛、菩薩渡光光了,這些眾生若被佛、菩薩渡光光時,你想這個「天帝」就是做空殼子哩,所以「天帝」為了要他的子民,就是鞏固他的國度,大家都來化樂給他,所以才叫「化樂天」,就是都化樂給他,讓他滿足於高高在上、名利、權勢、榮華、富貴....所以他絕對對於這些修道人,會產生種種的魔考就對了。

其實我有說過:「這些都是屬於無形的,包括他化自在天的天帝:魔王波旬」。這個我在《佛祖傳》時,有很詳細跟諸位報告:這個魔王波旬帶著他三個女兒,要來打擾釋達多太子,因為他了解,釋達多太子祂是一個開悟的聖者,所以他用各種咱們人類最…希望的一些諸欲要來迷惑釋達多太子,可是釋達多太子,祂是一個已經了解諸法實相的聖者,哪有可能與這些世俗凡夫一樣?一些咱們諸欲滿足的物質、或是諸種,就能夠打擾一個聖者祂所難得獲得的智慧?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個修道人若在逆境之下,你們要記得只要你的心魔不動,只要你的「心魔不動」,能像釋達多太子這樣「老神在在」,坐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你看任憑魔王波旬,用盡什麼樣的方法,對於釋達多太子,都無法產生半點的打擾,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咱這個心魔不可以產生。「心魔不起,外魔不入啦!」所以你不要怪說:「有什麼樣種種的魔考!」修道人....尤其現在有很多在宗教奔走的一些同修:如果遇到種種的逆境,這也一句魔考、那也一句魔考,其實是咱們自己在考咱們自己;「心魔不動,外魔不入啦!」所以既然有魔考,就表示你的心魔自動,你的心魔自動引外魔你要怪誰呢?你「心魔不起,外魔不入啦!不能侵你啦!」這點概念把持好,就沒有所謂隨隨便便遇到一個逆境、什麼比較不順的,就要說這是一種魔考;是咱們自己才會考咱們自己。所以學道之人「摧伏四魔」,也等於在摧伏咱們這顆眾生心,就是咱們眾生心。

這個「眾生心」就是我所說的這些:「咱們生活累積的資料,這些資料都是在引誘人的,叫咱們去追求所謂的好,而偏偏追求到所謂的好,也不能獲得身心快樂自在,煩惱苦惱也還是一大堆。」我相信現在電視旁邊有很多人,若不是希望成就像李登輝、連戰....就是走向權勢這方面;要不就是創造大事業,像王永慶他們這類的,有的人希望做有錢人,這些希望都讓你達到,不要說你單獨的李登輝,就讓你三合一啦:也有權、也有名、也有利。讓你三合一啦!你的煩惱苦惱照常存在!不會因為有權、有名、有利,你的煩惱苦惱就去除了,所以這個概念要把持好,這些東西確確實實是迷惑咱的;咱們的眾生資料在咱們要追求、引起咱們的追求之心之時,它讓你錯覺,錯覺追求到權、追求到名、追求到利,你會快樂,結果讓你如願滿足之時,你的煩惱苦惱也是一大堆,何況說如果追求不到的時候呢?那個「求不得苦」更是可憐啦!所以不要再墜落在咱們所謂「心魔」的計謀之中,這些是在迷惑咱們的、這些是魔他所傳達的信息,所以咱的一切心念根本就等於是:「他化自在天這天帝,魔王波旬,他早就將它輸入進咱們的腦海,他已經將這些要害咱們的公式,已經早就根植在咱眾生心上面。」所以你每動一個念,都是魔王波旬所設計的、也等於魔王波旬在考驗你;

第一種魔就是天魔、就是外在的,唯一就是他化自在天的天帝;

再來就是煩惱魔,這煩惱魔只是聽到名字也知道,咱們為何時常很容易操煩、衍生出苦惱?差不多是每個人都會的,而這個煩惱魔是從貪欲而來的,所以你若是能夠去除貪欲,魔王波旬他用任何一件東西要來吸引你、引誘你,都引誘不動你,所以天魔對你沒有用;若是能夠去除這個貪欲、咱們的這個煩惱魔,就是咱們煩惱的眾生習性,是因為咱們貪欲求不得,所以衍生出這個煩惱苦惱、就是沒辦法如願,也就是說咱們不懂得知足,不懂得知足就是一種貪,你就會衍生出煩惱苦惱。所以這是心境上的才會稱作煩惱魔,而煩惱魔隨時都盤旋在這些眾生的腦海,伺機只要你覺得不順一點,它就入侵打擾你,這個煩惱魔要記得:完全是由貪欲而產生的;

再來第三種魔就是死魔,咱們人怕死,為何會怕死?因為咱們貪生,就從「十二因緣法」去了解:今天咱們眾生為何會怕死,就是因為咱們貪生,今天咱們若是不要貪生,咱們就不怕死,俗語時常聽到的,所以也有一個貪字,因此我剛才所說的,只要你去除這個貪欲,四魔對你一點點掛礙都沒有,只是去除一個貪欲而已,而且我也有分析給你聽了,咱們的「十惡」,其實都是從一個「貪」字而來的,所以你若是有辦法斷除貪欲,就是斷煩惱,斷煩惱的聖者就叫作「阿羅漢」。

修道難道會很困難嗎?只要你能將「第三覺悟」時常背誦:「菩薩常念、知足、能安貧守道、惟慧是業」,若懂得安貧的人才有辦法知足,才有辦法堅守善道,以追求智慧為學道之人的職業,其它的都等於副業都是兼差的;可是現在的學道之人,都是將學道當成是副業兼差的而已,追求所謂的名、所謂的利為正業、包括出家人喔!他也是以追求名,讓他出名之後,出名之後怎麼辦?要配合身份!故我的道場、寺廟要蓋得很大間,這是不是與咱世俗凡夫一樣,也是以名、以利為正業?修道變成兼差的,若是有兼著在修勉勉強強啦!還好啦!甚至連兼都沒有在兼,這才是悲哀!

真的說,不管是在家、還是出家,你若是不了解降生為人,咱應該真真正正的正業,就是參加這場開啟智慧的考試,你以追求名、追求利作為你降生為人,所追求的目標和方向,你一定會後悔的、也一定是悲哀的就對了、也等於是可憐的就對了,因為到後來又是這句話:「雙手空空,沒有一樣是你的。」所以你若是貪越多、擁有越多,你面臨死神時你會越不甘願、你會越痛苦啦;所以這死魔讓咱眾生面臨它時,會產生大恐怖、甚至不甘願,就是這個原因。咱貪生,而貪生的原因就是怎麼樣?咱希望咱所擁有的能繼續下去。不是只有中國歷代的帝王,他們用盡手段,在找尋所謂的長生不死;我相信在電視機前面,所有的每一個同修,今天若世間真的有長生不老丹,我相信每個人付出更大的代價,他一定要求得,不管生活得好與壞;當然有人生活得很不如意,甚至消極到自殺....而我在比喻的就是說:「不要說是很如意,就有人想要長生不死了,何況說,他們這些能夠滿足於眾生知見之下的名利、權勢的人,他們面臨死神他們怎麼甘願呢?」這也是從貪欲而來的;所以面臨死魔,會產生大畏怖、不甘願之心,也是從這個貪欲而來的;今天咱若是能夠安貧守道、智慧開啟、諸法實相看懂了解,了解到:生死乃是大自然一種很自然的現象而已、好像咱的四季春、夏、秋、冬;冬天到了沒有關係,春天馬上來,所以死也就是生,而生一定得面臨未來的死;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能隨順大自然的法則,能隨順大自然法則的人,他的心絕對是處在寧靜、安祥、無為的境界之下,就是《佛經》上所說的:「寂滅的涅槃」,「涅槃」是印度話,它叫作「冷卻」。翻成中文叫作「冷卻」,冷卻下來。

因為佛祖將咱眾生的欲,用火來形容。真的哪:眾生都是被這個諸欲之火,活活地煎熬我們、讓我們產生莫大的煩惱苦惱。所以若是能夠讓這把火冷下來,讓這把貪欲熄滅,你就能夠處在冷靜、也就是寂滅涅槃的境界之中,煩惱苦惱頓時都變成了所謂的灰燼;我希望諸位只要那個貪欲,慢慢地將它減少…你就能很坦然面對所謂的魔王波旬、煩惱魔或是死魔,而後面這個五陰魔,就是所謂的五蘊:色、受、想、行、識....在這個色、受、想、行、識,五項步驟裡面,這是連貫性的步驟裡面,咱去造種種的善惡業:高興、痛苦在那裡互相生生不息,有高興就一定有痛苦的對待,這種世界裡面,你只是在那裡高興痛苦…,就將咱寶貴的生命磨損掉了,這五陰魔我沒有必要在此再次補充,因為在前陣子我已經很詳細將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就是這五陰解釋得很清楚,眾生也等於被這人生五步驟給蓋住了,也等於一座很堅固的地獄將我們關著,所以後面這句說「出陰界獄」,就是「五陰」那麼「堅固的牢獄」。

咱們今天走不出去....為何會走不出去呢?就是顧這個色身啊、為了滿足這個色身啊、就自私自利啊!這個色身的六根若觸動到外境,就有太多你想要的東西,你得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想要去擁有,就是會造作很多的業報下來,所以這就好像一座大牢獄一樣,咱們永遠沒辦法出離;就是咱們看不破咱們貪:貪有一個我我、貪有一個我所....這是我的…,所以咱佛家被人家說成是空門,甚至有人聽了後覺得是消極的,這是他們對佛法不了解;佛法是最積極的人生態度,說無常、說生滅說因果,這是最積極的一種思想,怎麼會聽成是所謂的消極呢?絕對不可能的!今天你說:「世事無常」,這是要去除你的貪欲,說:「咱的人生無常、壽命無常就對。」就是要讓你珍惜時間,你若是不說「無常」,眾生的「貪欲」是要怎麼去除呢?你不說因果,眾生會繼續造善惡業,衍生出所謂善惡業的煩惱苦惱。所以佛法在說的「空性」的道理,是完全在對治「眾生萬惡的本源」,也就是這個「貪欲」。不說空性、不說無常、不說生滅法、因緣法,哪個人能夠看清楚諸法的實相:你說它沒有,偏偏這個就是桌子啊,這個桌子明明就是在咱的眼前,要怎麼說沒有呢?但事實上這個桌子你能擁有嗎;你用這個角度去想它:咱們眾生都妄執於這個當前,都沒有想到你能夠真正擁有嗎;好像這張是奇木,是一棵大樹裁下來做成的桌子,當然是比一般的桌子還堅固,好像提供借我的老闆在說:「買這個很好咧!這張桌子放著可以用好幾代人。」用好幾代人喔!這個「好幾代人」你們仔細聽:若是給你用十代或二十代,借問一下?這二十個主人,哪一個人能說這張桌子是我的?只能說這張桌子我曾經有用過,「有用過而已,曾經」;既然「曾經」兩字出現,就表示說「曾經擁有」而已,「不是真正的擁有」,用這奇木桌子作比喻最實際了。

這能夠用好幾代這是事實,就是因為能用好幾代,又符合我在講道理:「你們現在妄執於有,這是你的嘛!」但是你有好幾代的生命嗎?你沒有啊!等你死後,說不定不是你的子孫在用哪,你的子孫將它賣給別人了....經過幾代,不知又變多少主人出來,這就是實相;咱們在最近的共修一再地強調,強調的目的,實在是為了讓你們去除貪欲啦、要讓你們看清楚諸法的實相、實在是沒有一樣東西咱們真正能夠擁有的!這個貪欲去除掉有多重要哩,貪欲能去除煩惱就沒有了,煩惱沒有了,就證羅漢果了,所以要「出離這些陰界獄」。你若是沒有斷煩惱....要斷煩惱就一定要斷貪欲,諸魔對你一點點都無法產生任何的打擾和功能,這樣你才有辦法跳出去,絕對不要一天到晚為了這個「我」,這我們這他們產生「分別」之後,每個好的東西都要往你家送,這是不對的;這種要將世間物佔為己有的,是每一個眾生大家的心念:好東西你要囤、他也要囤....大家都要囤,到後來就會產生什麼?產生所謂的爭鬥出來,就塑造了敵人、你的生活就不安穩、煩惱苦惱就一大堆,甚至在佔有的過程當中,你用盡了心機造下了很多的罪,才會說:「貪欲是罪的根源」;這不說是不行的,一定得說,再三強調就是要讓你們掌握住:一切萬物最多也只能曾經擁有,絕對無法真正擁有;不要再傻下去了,所以說我若是不說「無常」啦、不說「空性」的道理,咱們的妄執心真的很難以去除,若是會讓人聽了覺得消極,也沒辦法了。

我必須要真真實實,將佛祖要傳達給這些群生,去除咱貪欲的法語傳達給你們,「無常」反過來你若是有這個概念,你會珍惜時間,你知道世事是生滅法是無常性,你就不會那麼執著了,所以一定要講,這個概念必須要灌入每一個學佛弟子的心中,要不然沒辦法解咱已經被外魔、也就是魔王波旬催眠咱的魔咒,今天在此共修佛法,就是要去除眾生、被魔王波旬灌輸在咱腦海之中諸種的魔咒,這些不去除,永遠遠你就好像活在「陰界獄」裡面,確實「五陰」就好像一座非常堅固、難以破壞的監獄,咱眾生無法獲得身心的自由,就是從這四魔而來的。比如說:「你若是妄執有一個我,這就是五陰的第一個色,咱的色身,有這個色身物以類聚,你就要去追求身外的物質,因為咱的色身也是物質性的,物以類聚會互相吸引,咱會一直追求身外之物,來滿足咱,所以就會有為了咱的感受、為了咱的想法去做諸種的行為,變成了咱輪迴的業識,致使咱們就繼續輪迴在生死的苦海之中。

我用一些實例來作比喻:我們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也很在意別人的感受、也很在意別人的思想,別人的想法就對了、也在意自己的感受、在意自己的想法,所以你會發現到我們很不自由、咱很傀儡性,隨隨便便一個人,就會影響咱的心情、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夠打擾咱,讓咱想要做卻不敢做,不想做卻偏偏得去做....你看多麼的無奈啦!而這種束縛,就像一條條無形的枷鎖,將我們綁得一粒好像粽子,所以將咱們這個人世間,稱作是「陰界獄」,很有道理啊,很合適啊!不是只有咱這個「五陰魔」會束縛我們而已、連「別人的五陰魔」也會束縛我們;我說這樣你們可曾仔細想過:咱不但在意咱自己的感受、在意咱自己的想法、在意咱自己的行為、咱更加在意別人的感受、在意別人的想法、在意別人的行為....所以這個五陰就沒有分內外了;因此這個「五陰魔」包括「煩惱魔、包括死魔....」說到後來就不分內外了;諸位大德聽到此,你們是不是真真正正有發現到:「哎唷!這樣就對了,咱無法高高興興以自己的想法、咱自己的做法來生活、無法完全以自己的想法過日子」,為何會產生這樣呢?因為眾生被灌輸在腦海中的....魔咒它本來就讓你矛盾化,你要的東西,別人也想要、你不要的東西,別人也不要,就是因為這樣啊,所以就一定會產生所謂的鬥爭,有鬥爭你就不會安穩,你就會互相掛礙,所以變成了我剛才形容的:「一條一條無形的枷鎖,操縱著咱的四肢、咱的思想和行為」。所以咱仔細想:「實在是很可憐」!好像你們在看的布袋戲玩偶、或是傀儡一樣,無形的枷鎖包括所謂的業力,無形的是業力、有形的就連咱的親人、朋友、社會、國家、咱居住的世界....都是一條一條無形的枷鎖,這樣有多少條?所以你若是不用智慧,去看透這個實相,你跑不開,絕對跑不開的,絕對讓這些千萬條無形的枷鎖,將你控制得死死的,要怎麼跑呢?

今天你如果用那種心境轉過,剛才我所強調的:「四大皆空、不要妄執有一個我。」不要妄執有一個「我」的話,這些繩子要綁什麼?這些繩子等於綁虛空啊!你的心境若是達到所謂「虛空」的心境,也就是說「寂靜涅槃」那種境界,這些繩子還有辦法牽制你嗎?說一個咱中國衍生出來的故事,因為與咱實際,目犍連去拜釋迦牟尼佛為師,人家他是聽到五比丘所說的,他師父所說的就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只是一句法語而已,舍利弗、目犍連就知道:這是真明師!所以他就帶著他的弟子,去皈依在佛祖的座下;但是我現在要說的這個故事,不知道是從哪裡生出來的,反正是故事,但是不管它的真假,故事裡面所要表達的道理,若是好咱就接收起來,不用去追根究底啦!故事,故事嘛!

話說:「目犍連當時,他最出名的就是他的神通,他有一步功夫,就是不論多大的樹,若被他手上拿的繩子綑到,他能夠用神通連根都拔起,他就只是這步功夫,就降服了當時諸種追求神通、追求道法的人的信仰,而佛祖知道,祂與目犍連有師徒之緣,就特地來渡目犍連,而目犍連他有第一的神通能力,所以產生驕慢愩高,認為全世界就我最行的,還有人要叫我當他的徒弟,所以他絕對很不服氣的,他就跟佛祖說,他說:『好啦!你若要當我的老師很簡單的,你若是經得起讓我,用我手上的這條繩子這樣把你綑一下,你承受得起就對了,我就拜你為師』。當然目犍連認為,就算是幾人抱的大樹,只是被我繩子甩到這樣拉一下,連根都拔起了,你看那種力量有多大?現在這條繩子若甩到人的身上,拉一下,我看就噴出三十三天外了,所以目犍連他是跟佛祖暗示說:『你敢來找我,你也打聽得相當妥當了,你難道真的敢讓我這條繩子甩一下?!』佛祖說:『好啊!我今天既然要來渡你,就有相當的自信!好,我站在此讓你甩一下看看』,我說實在的,目犍連算算,也是很有慈悲心啦!那麼大的樹甩一下就拔起來了,若是讓他出力太大了,怕前面這個瘦巴巴的出家人受不了啊!不要一甩下去還沒有拉到,身體就變成兩截了,所以他第一次甩過去時,他也是有量力的,但是這條繩子,一綑到釋迦牟尼佛身體時,釋迦牟尼佛也沒有像目犍連所想的承受不起,目犍連就出力準備要扯祂,將祂丟出三十三天外,結果大力拉過來的時候,哇!這條繩子好像沒東西可鉤,唰一下就彈回目犍連的雙手中,害得目犍連兩個眼睛那麼大個....」;說到此故事正精彩,「高良」的信號又作過來了,故事的內容,明天的結果很有趣,留到明天再說給諸位聽。

在此恭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再見!
標籤:
瀏覽次數:43    人氣指數:4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八大人覺經】第九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八大人覺經】第十一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