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地稅擬重出江湖,營建股成為空方追殺的目標,手中擁著
不少庫存土地的建商,今日成為阻擊標的,皇翔(2524)重挫近3%、興富發(2542)跌幅近2%
,京城(2524)在手庫存達9000多坪,股價跌幅一度逼近半根停板,受到個多跌多漲少的拖
累下,營建族群盤中跌幅逾2%,成為今日盤面上表現弱勢的類股之一。
不少上市櫃業者指出,一般上市櫃建商都有業績壓力,絕無可能有時間養地的,大家都
要求快速的周轉率,只要能買到土地都想立刻開發,有時土地空在哪裡,是因為土地有待
整合,無法單獨開發,另一個原因可能是要都審、環評或建照申請耗時。未來若加徵空地
稅,增加建商成本壓力,屆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受害的還是消費者。
據媒體報導指出,行政院上周已同意財政部建設,廢止民國74年「暫時停徵空地稅或照
價收買」解釋令,意即,廢止後,地方政府可研擬高於地價稅2~5倍的「空地稅」或實施
「照價收買」,以遏阻私人或建商養地或炒作土地。在行政院同意後,近期各地方政府將
會陸續收到發文,可恢復地方政府管理空地的自主權。台北市政府即政府,將評估實施空
地稅,以嚇阻私人養地。
政府打房再祭出絕招!從去(2010)年初就討論「空地稅」,今(17)日傳出,行政院上周已
同意財政部讓地方政府可研擬高於地價稅2-5倍的「空地稅」或實施「照價收買」,以遏
阻私人、建商養地或炒作土地。
繼央行、金管會聯手壓抑房價,財政部也將加入打房行列,重新檢討是否解除「暫停開徵
空地稅」的規定,授權地方政府視情況開徵,以加重地主的土地持有成本,抑制地價上漲
。
所謂空地,根據土地法第87條的規定,凡編為建築用地,未依法使用者,即屬於「空地」
。或土地建築改良物,價值不及所占地基申報地價20%,也會被視為空地。為促進土地資
源充分利用,凡被列為空地者,政府可對地主開徵「空地稅」。
力麒(5512)董事長郭淑珍表示,上市櫃公司每年都要有營收
、獲利,沒有任何理由要囤積土地,政策性將房價強制壓下來的效果不好,是因為地主惜
售土地很難買,這是房價一直下不來的重要原因。郭淑珍舉例指出,公司在1月初時曾與
北市中正區的某家店面接觸,屋主每坪喊到550萬元,公司內部評估一週後決定要買,但
屋主卻改價喊到每坪580萬,面對地主越喊越高價的情況下,台北市房價要下來實在不是
件容易的事。
台灣過去曾兩度實施空地稅政策,一次為民國60年台北市開徵空地稅,61年台灣省跟進,
62年國際發生能源危機,物價大漲,建材搶手,中央發布限建令,也停徵空地稅,63年解
除限建令。第二次為69年7月1日到70年6月30日止,台北市和高雄市劃定區域,當時北市
劃定4,495筆,高達146.24公頃期限內開發,否則「照價收買」。最後共收買117筆,1.
9201公頃土地。
之後受全球不景氣,74年時行政院通過財政部「暫時停徵空地稅」解釋令,如今傳出將廢
除,空地稅將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