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1,232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 第十五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十七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莊子南華經 第十六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顏進平師父 主講
Keying‧河洛語翻譯: 芳瑜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多謝您們的愛護以及支持!又再度按時收看縱談古今。
今天開始我們已經要進入《莊子南華經》第二篇「齊物篇」的共同研究,「齊物篇」我簡單向諸位報告,何謂叫作「齊物」?其實如果將它說成是「相對論」,我看大家就比較了解,所謂的「齊物」....既然「齊物篇」裡面說到:宇宙萬象一定是公母一對,這與佛家所說的:此生彼就生,此滅彼就滅。一定是公母一對,它才能夠成為事物沒有那種孤陰、孤陽可以生長的;什麼叫作「齊物」呢?就是我們能夠透過顯現在大自然界,這種陰陽相對的實相,達到我們沒有去做所謂陰陽、好壞、是非、得失....這種一對一對的個別選擇,這個沒有個別選擇,就是我前面一再在強調:若是沒有達到完全的包容就沒辦法得到逍遙。
所以在「齊物篇」裡面,不外也是還在這裡闡揚大自然界,陰陽分別對待的實相,你若是「包容就是一種齊物」,也就是等於「與萬物合而為一」,在佛家也能夠說達到所謂的「平等心」的境界。我才說《莊子南華經》會將「逍遙遊」作為經典的綱首,當然它貫穿了整部《南華經》的每一篇幅,我們就開始進入經文的研究,我現在先來恭讀「齊物篇」第一段的經文:
「南郭子綦隱机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机者,非昔之隱机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這一段是「齊物篇」最前面一小段,經文內容就是在說:有一位修道人名叫南郭子綦,他今天上來坐在案几之上,抬頭向天在做吐納,吐納完畢就慢慢進入了所謂「坐忘」的境界,若是說「坐忘」或許有的聽不太懂,若是以「佛家」,此時的南郭子綦,已經進入了「入定」的境界了,這句:荅焉似喪其耦,這個「耦」就是「一對一對叫作耦」,「似喪其耦」就是說:此時入定的南郭子綦,他的心境已經沒有所謂的萬物的分別了,這種沒有分別就等於超脫於陰陽的束縛,達到這種獨立自主的境界了,此時站在他旁邊的弟子顏成子游,他的名字叫作「偃」,看到他師父進入了這種「坐忘」,超脫於陰陽的束縛,也就是沒有對待入定的境界,他開口就請教他的老師說:是什麼原故,能夠使我們的形體,達到好像那種枯乾柴枝那一般,心靈它的寂靜,達到好像那種灰燼那一般,這個我曾經聽您說過,可是今天我看老師您入定、坐忘的境界與您過去靜坐所顯露出來的那種境界,我感覺大不相同了,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在此我必須再做後面另外一種的解釋,因為這一段,有的人依照文字下去解釋是說:這個顏成子游,看他的老師入定的境界與他過去看人入定坐忘的境界,咦!怎麼不太相同呢?也難怪他好奇才請教他的老師....。這不管;他現在看他老師入定的形貌,是不是跟過去的人比或是跟他老師過去入定,所顯現出來的形貌不同....。這個意思都是差不多的;南郭子綦聽到他的弟子這樣請問他,他就說:偃啊!你會問到重點,這樣很好很好。也就是說:偃啊!你很會問,一問就問到了重點。他說:今天的我已經完全摒棄那個自私的小我,今天的我就對了,已經完全摒棄自私的小我,這種境界你知道嗎?也可能你不知道啦!因為你只是有辦法聽到我們人在吹蕭的聲音,你可能不曾聽過大地很自然所吹出來的聲音,就算讓你聽過大地自然風吹出來的各種聲音,我看那種無聲無臭的天籟之音你可能不曾聽過了;這也等於南郭子綦跟他的弟子說:偃啊!你問這個很好啦,可是我若是要將這個境界說給你聽,你是不是聽得懂呢?因為你可能只聽過人吹洞蕭的蕭聲而已,大自然發出來的自然的聲音,你可能還不曾用心去聽過,就算讓你聽過,那種無聲境界的天籟之音,你就絕對不曾聽過了。
這是南郭子綦對他的弟子顏成子游說:你境界還不夠!我若是跟你說為何我會今天進入坐忘境界,所顯現出來的外貌讓你感覺跟以前大不相同,當然今天的我是完全去除了自私的小我了;若是去除自私的小我,就等於南郭子綦他這一次入定、坐忘是心包太虛、達到與萬物合而為一的境界了,也就是他的大我顯現了。當然就像南郭子綦所說的:要形容心包太虛、大我顯現。的這個「大我」,有時候不管你的口才多好,真的要用文言來形容,確確實實,實在也是很困難,有很多事情確實沒辦法用言詞文字去表達的。比如說:我腳在麻,我腳在麻,你跟人家說我腳在麻,對方如果不曾腳麻過,不管你如何形容,他都無法去感受那個「麻」字。
就像我當兵的時候,我的連長說:什麼病症,有時候去跟他請假還不准的,但若是牙痛去跟他請假,他絕對準假的。為什麼呢?因為我的連長他曾經牙齒痛過,其它的毛病他不曾患過,所以你別種病你去跟他說:報告連長我哪裡不舒服,他不曾在這種症狀上去感受到那個病苦,所以他聽起來會感覺麻麻痺痺,這種病哪得要請假、哪得要去看醫生?!他無法感受。他自己曾經牙齒痛過,他就有辦法感受到牙齒痛的痛苦,所以只要你牙齒在痛,你假單拿著去跟連長請假,連長絕對趕快就批准你,因為他曾經痛過,如果他不曾痛過,你牙齒痛要去跟他請假,你想會是什麼結果呢?他都不曾牙齒痛過,他會想說:牙齒硬硬的怎麼會多痛呢?他就沒辦法有那份的感受。這個任憑你如何跟他解釋說:喔!這個痛起來整個頭快要脹破。他真的是無法感受、就是無法感受。
這個南郭子綦他對於顏成子游,他的弟子在說:他曾經聽過人籟,地籟你曾經聽過嗎?我是不知道的啦,就算你曾經聽過天籟之音那種無聲之聲,你可能就沒辦法去了解何謂天籟之音了。當然老師一定了解弟子的深淺,可是做弟子的就是要懂得請教,所以:
「子游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隹,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杌,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冷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
有時候古文讀起來,確確實實很咬口,確實若是不用很淺白的文句來解釋,真的要用看的,光是在那裡查古文的意思,不要說再去查彙音,要去讀正河洛音;現在顏成子游,聽到他的老師跟他說:人在吹蕭的聲音你曾經聽過,這個我知道啦,但是地籟之聲,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我是不知道,可是這個天籟之音,你就絕對不曾聽過;意思就是說:我現在這種境界,到了齊物的心境,說給你聽實際上我說實在的你聽得懂嗎?這個偃就開口問老師,學問、學問嘛,做學生的若是聰明的,就是有疑必問,不懂就請教別人,今天那麼難得,老師既然說到所謂的人籟、地籟、天籟,真的啦人吹嘯我們曾經聽過,這個大自然所發出來的聲音,我們也曾經聽過,可是那個意境我們無法掌握,若是說那個無聲之聲,這種天籟之音,我們就實在是沒辦法了,但是不懂我們就問嘛!所以他就開口說:敢問其方,真的啦!老師啊,我不懂什麼叫作地籟之音、什麼叫作天籟之聲呢?子綦才對他的弟子偃說到,說:我們大地所發出來的氣息叫作風,當然以我們現在的時代,對於我們地球它的氣流,造成各種的高低氣壓交流,變成了一種氣流動的構造,這種氣流動,就造成我們所謂的風,而這個風如果吹起來的時候,大地只要有空的有凹漥的地方,自然就像我們人在吹簫那一般,發出了各種不同的聲音,我相信這個大家都了解,我們在家裡若是窗戶沒有關緊,風若是大一點就這樣咻----就有那種聲音了,若是掃到樹木所發出來的風聲也不同、掃到竹林所發出來的風聲也不同,既然叫作地籟之音。
他現在就解釋了,他說:偃啊!你曾經看過那種很長的風嗎?當然就是說大氣流的風,在這種高低、高低的山稜、在高低盤旋交流,遇到那種幾百人抱的大樹木,這個大樹木的表面,有的是蛀洞凹陷、有的是長瘤凸出來、有的像我們的鼻子、有的像我們的嘴巴、有的像我們的耳朵、有的像過去木匠在蓋房子,工夫可說是一流的,都是打楯相接,大自然就像一個工夫很好的雕刻師一樣,也可說是工藝師,在大自然之上也有圓的洞、也有四四方方、也有三角型的....各種的花樣都由大自然這支非常巧妙的手,刻出了人間的這些百景,當然只是在一棵大樹上面也有圓的洞、四方的洞、也有好像我們的鼻子、好像我們的耳朵、我們的嘴巴一樣,大地它也有比較深的凹漥、也有比較淺的凹漥、也有那種比較小的空竅,這種比較大的氣流吹到這些洞竅,就好像我們在吹簫它會很自然發出各種很自然的聲音,當然各種聲音,有的像流得很急的水聲、有的好像箭射出去的咻---的那種聲音、也有很吵很吵的聲音、也有像我們人在呼吸的聲音、有的像在叫在哭、有的像深谷的回音、有的像哀聲歎氣的諸種聲音....最奧妙的就是說:前面的風吹過發出來的聲音,跟後面緊跟著的風,跟著來所發出來的聲音,又好像合唱團那一般,很有節奏地在演奏大自然的地籟之音,風小發出來的聲音當然就小,風大發出來的聲音當然就大,大風吹過去,大地發出諸種的聲音之後,又恢復了那種靜寂無聲的境界,你有沒有注意到?你有沒有注意到:草木還在那裡搖著搖著....但是你已經都沒有聽到任何的聲音了?
這個南郭子綦用這樣來比喻給他的弟子聽,我相信偃聽到這裡,實在是還沒辦法摸得著頭緒:老師您在說的這些我從小就知道了,誰不知道大風吹過樹木,當然樹就會發出呼呼叫的聲音,若是吹到那種洞,它也好像人家在吹笛子或是在吹口哨、或是像在吹簫的聲音。可是後面南郭子綦說:這個風吹過去之後,突然間大地一片的靜寂,靜寂看到草還稍稍地在搖動,這種意境你掌握得到嗎?當然說到這裡來,我相信偃無法掌握,我們大家也還聽得霧煞煞的,既然我們還聽得霧煞煞,相信子游一定會替我們問,所以: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這就實在是有深了一點,沒有關係,反正不管它多深,我就是要用很簡單的句子,讓諸位每個人都一定要聽得懂,現在子游跟我們一樣「聽得霧煞煞」,一樣我們也知道人家吹洞簫的聲音,大家絕對聽過,而大地發出來的聲音我們也聽過,現在我們就是還沒有聽過那種「無聲之聲」的「天籟之音」,所以子游就說:敢問什麼叫作天籟之音?誰知道他的老師用很簡單的幾句話就回答他了:他說沒有錯啊!這個天籟也是風吹萬物,叫出種種不一樣的聲音,當然不一樣的聲音,是發自於風吹到不一樣的形體的竅與洞,所以才會有各種的不同,可是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個發動聲音的,到底是來自什麼樣的力量呢?
說到這句來,就實在像佛祖所說的:不可說、不可說。也是莊子他要闡揚這種:不可說、不可說的意境。到底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它有風?什麼樣的力量讓它發出聲音?這一段若是文字解釋,聽起來事實上感覺沒有什麼。這個人籟之聲我們聽過、地籟之聲我們也聽過,問題就是到底是什麼力量?怎麼會有風?怎麼會有這些風吹過,吹到各種形體,發出來不一樣的聲音呢?現在就是在尋找這個「不可說、不可說」到底是什麼力量?
除了這裡,讓我們感覺比較無法理解,事實上若是文字解釋,前面你聽起來感覺平平的沒有什麼,可是這些文字裡面,真正要闡揚的那種「齊物」的境界,也就是我們要獲得「逍遙」的工夫,就在南郭子綦對他的弟子顏成子游在說:人籟、地籟、天籟的時候,說到:風吹到各種形體發出了各種的聲音,在風吹過之後又恢復那個靜悄悄的境界,這就是「齊物」篇最重要的,教我們要如何應萬物:就像風吹過很自然本來就會發出諸種的聲音。當然你用什麼形體,它就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風過去了之後就又恢復靜悄悄:記得;我們的心境若是像人籟也好、地籟也好,當然最好的是達到天籟的境界;用另外我們的通俗語言來說,我們心境應該是達到:船過水無痕、或是說船到橋頭它自然直。你不要認為說「船過水無痕、船到橋頭自然直」....這些通俗語言的意境都是很高的哪!你要知道哪,我們這些老祖先,他們從生活中歷煉出這種金科玉律遺留萬世,是要給我們這些後世子孫能夠來好好運用,你的心境若是達到這種境界的話,就是我所謂的「隨順、甘願」這種心境,不管是有任何事情,發生在你的身上,光是以「船過水無痕」與「船到橋頭自然直」這種心境的話,你想你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困擾你的呢?沒有事情困擾你,是不是我們就很自由、很逍遙了。
認真再去參這個風吹大地,遇到不一樣的竅洞、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風過了之後,大地又恢復了靜寂,又靜悄悄了,這個時候,我們再好好地來注意一下,到底是什麼人,使它們發出這種那麼自然的聲音呢?所以到達了發出各種的風聲這都叫作「地籟」,地籟過後那個「靜寂」才是「天籟之音」留著參,留著待會兒這個鐘頭共修完畢,好好去做更深入的省思,看看這個風過,遇到不一樣的洞不一樣的東西、發出不一樣的聲音,風過之後就都沒有聲音了,我們要從這個「無聲」裡面去聽出那個「天籟之音」,這當然就會像南郭子綦所說的:地籟你曾經聽過,但是天籟你不曾聽過,你不曾聽過任憑我如何解釋,我相信就是沒辦法印心。心不契合啦!所以為了要給大家心能夠契合,這個「無聲勝有聲」的境界,這就留著給你們自己去體證了,你們自己要麻過、你們自己要痛過,你們才知道什麼叫作「痛」、什麼叫作「麻」,你說對不對?
有時候聽道理,若是將這層膜給掀開,珍珠絕對會被看成老鼠屎,絕對不是我留一手,事實上說到這裡來的時候,已經不是用言詞有辦法表達的,將你們帶到這裡,你們就要自己去印證看看,去聽聽「無聲之聲」,因為你們不自己聽而由我說就變成有聲的,有聲的就不是那種「天籟之音」了,天籟之音是「無聲無臭」,也是佛云:不可說、不可說,也就是「靈山拈花微笑,教外別傳的佛心印了」。「教外」,「教」就是「文言」,就是「超越文言,用心才能真正去意會的境界」,《四書》裡面的「中庸」也有說到,天籟之音。他說:「上天之載也,無聲無臭,至矣。」就是最至高的了,它是無形、無相、無聲、無息。反正,你就是用什麼言詞去形容,它都沒辦法將它表達出來,所以是超越在文言之外的,並不是我自私留一手不說哦!所以為了要取得這種證明,我拿佛祖出來說:不可說、不可說。我也借用《四書》裡面「中庸」所說的:「上天之載也,無聲無臭,至矣。」最高的是「無聲無臭」,這是在指我現在所說的:天籟之音、也是佛所說的:不可說、不可說,教外別傳的佛心印。這不是我硬去附會在佛法上面,當你真正對道法有深入之後,你就知道原來三教是同源,也就是說:三教聖者所傳達的訊息都是一樣。
因為這些聖者、這些悟者,他們所發現的大自然的法則一定是一樣的,若是不一樣就不對了,所以我們這些後生學佛弟子,對於這些聖者所說的法,若是有所分別高低,就是表示說你們學佛的態度不對了。一個修道人,連這些聖者所說的言語,不可以說言語,要說聖者所說的法,你就用你最平凡的分別心去做高低的比較,像你這樣要能夠有成就,我看是很難很難了,何況說「大乘佛法」最偉大的精神,就是那份的「平等包容」你說對不對?其實很悲哀啦!說這個中國的道統與佛祖所說的了相印證,就又要時常做這番的解釋,你看看現在目前大家都認為說宗教很弘盛的時代,問題就是說懂得道法的人,因此讓我感覺到越來越少了,要不然我也不必說到又要再解釋一遍,你說對不對?
明天同一時間同一頻道,空中再來繼續結緣共修,再見!
標籤:
瀏覽次數:
77
人氣指數:
77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莊子南華經 第十五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十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