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60948
 向下特大C浪長空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華電(1603) 長壽十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散裝航運長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三商銀合庫
作者: 向下特大C浪長空 日期: 2011.01.25  天氣:  心情:
金融取得大優惠 三商銀的超級利多 三商銀超級大潛力股金融股複製東亞銀行大漲到61港元及永亨銀行大漲到121.6港元的長多模式,以彰銀、一銀、兆豐金、合庫、台新金、凱基證為主:2003年6月香港與大陸簽CEPA,取得於大陸設分行滿三年且第三年獲利,就可經營人民幣業務,使當時最積極於大陸設分行的東亞銀行自15.4港元大漲到61港元,永亨銀行自23.55大漲到121.6港元,而台灣銀行於大陸設分行滿一年且獲利,即可做台商人民幣業務,及設立滿二年於第二年獲利即可做人民幣業務,目前已可到大陸設分行:彰銀、一銀、合庫、土銀最具潛力,兼以未來於2013年元月採用IFRS對公司會計具重大影響,除將追溯調整外,資產價值將重估,對於市區擁有精華資產的三商銀、新光金、國泰金為大利多。近來台肥反應台幣升值及IFRS利多已大漲到107元,如此三商銀我判斷是超級大潛力股,因三商銀不只於全省各市區內擁有眾多精華地段的資產價值高,又受益逾放比下降,覆蓋率上升的基本面轉佳,又正式可到大陸設分行,尤其彰銀於東莞分行是於2002年用自有資金取得最具潛力;技術面:彰銀、第一金、華南金皆剛站上10年線完成十年大底;另兆豐金及中信金站上十年線,為優先佈局首選;另台新金、新光金、凱基證也看好,當中兆豐金已擬定一連串進軍大陸計畫,且圖1的A處剛站上十年線,且處在歷史低檔區,風險小利潤大,兆豐金、彰銀、第一金、台新金皆是我大看好潛力股......香港與大陸簽CEPA後從9526大漲到31958,台灣簽EC FA是長線利多,內行人會積極佈局:香港於2003年6月29日簽CEPA後取得關稅減讓部分佔出口大陸金額比例約6%,而台灣簽ECFA取得關稅減讓部分佔出口比例約16%,且金融股取得優惠又較當時香港C E PA取得條件更好,市場看空者認為利多出盡,我認為利多才剛要開始而已,尤其台灣在過去李登輝戒急用忍及阿扁一邊一國,造成兩岸的貿易、投資、金融等三大阻礙確定全部去除,未來大三通效益會大幅顯現及資金的源源不絕進來,將啟動台股10年黃金市場。香港於2003年6月29日與大陸簽了CEPA,使金融股(尤其低價股)大漲3~4倍,而台灣簽了ECFA取得優惠條件更甚於香港金融業,尤其台灣金融業於大陸設分行滿一年且當年度就獲利即可做台商人民幣業務,而此廣大台商更是當初香港金融業所沒有的利基,且分行於大陸成立二年、第二年獲利就可做人民幣業務,加上台灣金融股大部分皆屬22元以下的低價股,未來中長線大暴發力將非常可怕。彰銀大漲訊號出現1、 後CEPA低價的東亞銀行自15.4漲到61港元,永亨銀行自23.55大飆到121.6港元,後ECFA台灣金融股充滿大漲空間:香港與大陸簽了CEPA金融業於大陸設分行滿3年且第3年獲利就可做人民幣業務,使當時的東亞銀行自15.4港元大漲到61港元,永亨自23.55大漲到121.6港元,如此只有13.9元的台新金及只有22~19元的彰銀、第一金、華南金、中信金、合庫具大漲想像空間,尤其是彰銀與台新金。2004年台灣加權指數7月月線收在5421點 2004年7月月線5421點~金控7月月線股價如下台新金控25.9元~玉山金控19.8元~開發金 15.7元~富邦金28元~新光金21.7元~國泰金56元~華南金26元~永豐金16.8元~中信金34.7元~第一金22.5元~元大金13.25元~兆豐金21.2元~ 彰銀17元~國票金11.55元因為金融股兼具兩岸開放題材,基期又低,預期金融股後勢可期。由於金融業西進登陸政策可望落實,包括登陸上限將解套、開放雙向參股、中國十二五計劃以及亞洲東協等境外金融中心獲利可期下,金融股深具基本面優勢。兩岸題材拉拔 金融股長線營收毛利雙成長 ~香港小銀行曾被高價收購 當香港成為進軍中國市場,以及中國進軍世界的跳板之後,可以發現,有許多香港小銀行被「高價」收購。其中,在2001年4月14日,新加坡發展集團旗下星晨銀行(DBS),以每股63.5元港幣的價格收購香港的道亨銀行71.5%股權,總計動用了420億元港幣,約54億美元,而每股的收購價是每股淨值的3倍以上。還有2008年被中國招商銀行以約1400億新台幣收購永隆銀行 永隆是怎樣的一家銀行?在香港有35家銀行,在中國則有兩家,合計37家分行。當時的總存款為711.19億元港幣,約台幣2770億元;至於放款金額為410.35億元港幣,約台幣1600多億元,總資產規模達到930.48億元港幣,約台幣3628.8億元。2008年,永隆銀行的年獲利約10億港幣,也就是41億台幣左右。這樣的一家銀行,招商銀行願意用淨值的3倍來收購,跟台灣最不一樣的是,香港的上市公司,或者是銀行,每年都會對資產進行重估,而台灣的上市公司,或金融股未必會如此!所以台灣金融股實際的淨值,可能會遠超過淨值,尤其是許多的老行庫。現在台灣的機會來了,在ECFA簽訂之後,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大降,這將是前所未有的大機會。現在台灣銀行股的股價與淨值比,也就是P/B,有很多在一倍左右。如果未來,可以向上調整至兩倍,甚至更高,股價就是上漲5成,到一倍的空間。且台灣股市之中,最沒有漲的是金融股,未來台股若真的要再創新猷!金融股的角色更值得注意。其中,富邦金似乎已透露出不一樣的訊息,股價已領先創下2000年來新高,尤其從獲利來看,自2000年起,每股獲利已超過國泰金,去年的稅後純益為197.77億元,折合每股為2.43元。 近來,前高盛集團亞洲區副董事長宋學仁認購京城銀行發行15 億無擔保可轉債中的5億元,引發京城銀一波急漲。大陸前政協委員郭炎曾在外商銀行有很高的輩分,他有意入股中信金,還刊廣告表示沒有中資…,這些「金融高手」看中什麼大商機?根據早收清單,台灣的銀行只要在大陸設點經營兩年,同時申請前一年獲利,就可以申請辦理人民幣業務,遠優於大陸給其他WTO會員國的條件,號稱「WTO+」。大陸銀行業的利差過去幾年都維持在3%左右,台灣只有1 %上下,去年大陸26家銀行合計對6900多家台資企業提供人民幣2300多億元融資,折合新台幣約1.1兆元,以存放利差3%概算,利差收入約317億元新台幣,扣掉約占4成的管銷成本,稅前淨利約190億元新台幣。(未來台資銀行往後在中國市場管銷費用比中資銀行有競爭力)這對去年合計稅前才賺839億元的本國銀行來講已近四分之一。包括官股的合庫、彰銀、第一金、台企銀等第一批切入中國市場的金融股,都值得逢低佈局。 央行在6/24調高重貼現率半碼,低利率時代正式結束,對銀行、保險業都是正面利多。 ECFA開大門,金融服務業在ECFA早收清單所爭取到的利益,可謂「從無到有」,想像空間無限大。香港2003年簽了CEPA後,金融股指數漲幅 247%,股價淨值比也從1.58倍漲到3.36倍。今年5月底,台灣的本國銀行全體逾放比為 0.96%,較4月底的1.02%低,且為有史以來最低;呆帳覆蓋率108.48%,較4月底102.47%增加,已交出漂亮成績,P/B股價淨值比才1倍出頭,金融股只欠一把火而已~ 其實綜觀馬英九總統的各項政策,到最後受益最大的就屬金融股。之前大家沈溺在電子股中,主要是買一個成長夢,營收成長+毛利率上升,形成EPS大增,而其背後不外是新 產品的推出,或者是新產能的增加,這種情形也有機會在金融股上演,第一季已經傳出大型行庫不再參與聯貸案,這意味著整體存放款利差有機會拉升,未來各方的貸款需求增加之後,相當有利於存放利差的擴大,這與電子股的毛利率提升並沒有不一樣之處,除了人民幣兌換的新商機之外,愛台十二建設以及台資回流投資台灣等,都將引發新的貸款需求,並且金融股登陸之後,又可以做到百萬台商的生意,目前在中國銀行借錢成本很貴,台商轉向台資銀行借款的誘因很高,到最後搞不好連中資企業、港資企業也要向台灣銀行借錢來降低周轉成本,這就有機會擴大銀行的貸款規模,營收擴大+毛利率上升,不過是換成:放款規模擴大+存放利差擴大,金融股還是有機會套用電子股的成長 選股模式,只差在有沒有洞燭先機的想像力。台幣在30元附近已經打出五年大頭,只要30元被有效升破,將先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起貶點27.5元,台灣進入了兩岸和平紅利的新時代,台幣資產增值機會相大,壽險公司以及老行庫的豐厚資產增值潛力最大,獲利提升加上資產增值,金融股無疑是馬上賺行情中的最重要主軸,第1463期先探週刊(5月3 日出刊)對於金融股的投資密碼,分為五四三二一,五大官股、四大財團、三企銀、二 證券、一保險,有相當完整的規劃,值得大家再研讀一次,國泰金( 2882 )、新光金 ( 2888 )、第一金( 2892 )、華南金( 2880 )、彰銀( 2801 )、合庫( 5854 )、台企銀( 2834 )均值 得長線追蹤。從失落20年的產業著手-台灣找到超大的國內市場花旗環球檯灣區董事長杜英宗最近參加座談講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他認為ECFA後,台灣找到了一個超大的HOME MARKET,這個觀念也牽動台股未來投資方向。在沒有ECFA的時代,台灣只有電子業可以走向世界,面對世界競爭,電子業老闆像空中飛鳥一般,馳騁在兩岸,但是很多被困在台灣的「植物人」產業,過去20年根本就乏人問津,其中金融股是最典型的代表,民國78年,台灣的加權指數從636大漲到12682,當時有6檔金融股漲到千元以上,還有華園飯店(2702)一度漲到1075元,台火(9902)漲到1420元。 這20年下來,金融股慘不忍睹,其中彰銀(2801)從1105元跌到9.46元,華南金控從1120元跌到13.6元,第一金(2892)則從1110元跌到12.2元,都跌到剩下天價的1%以下,如今ECFA連結兩岸,金融業終於可以走出來,這些困在台灣的「植物產業」,很可能從此翻身,並且很可能是帶引台股挑戰萬點的重要領航者,電子股的角色一樣重要,但ECFA對電子業影響不大,電子業市場仍在國際,將隨國際景氣浮沈。在這種情況下,從失落20年的產業著手是選股的一個大方向,除了金融股外,台股在12682的時候,紡纖業也是失落20年的產業,1989年遠紡(1402)天價是153元,新纖(1409)到過63元,南染(1410)漲到208元,宏洲化工(1413)最慘是1.18元,78年最高漲到238元,東和紡纖(1414)最高漲到110元,嘉裕(1417)曾經漲到158元,東華(1419)漲到139元,新紡(1419)到過200元以上,目前改列電子股的中福(1435)一度漲到161元,勤益(1437)曾經漲到525元,中和羊毛(1439)漲到390元,連現在跌到3元的立益紡纖(1443)也曾漲到158元,另外長纖布廠大宇(1445)也漲到166元,紡纖股曾經享有高貴尊榮,如今倒閉出局的一大堆,股價已不勝唏噓
標籤:
瀏覽次數:20    人氣指數:220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華電(1603) 長壽十法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散裝航運長空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