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4,876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五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七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六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顏進平師父 主講
Keying‧河洛語翻譯: 芳瑜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多謝您們的護持!又再度按時收看縱談古今,共修《莊子‧南華經》。
現在是「齊物篇‧第二篇」的共同研究,因為這一段的經文特別長,昨天唸到差不多一半而已,解釋也差不多前半段而已,所以今天我看,我從頭恭讀經文,然後再來白話解釋:
「瞿鵲子問乎長梧子曰:『吾聞諸夫子,聖人不從事於務,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為無謂,而游乎塵垢之外。夫子可以為孟浪之言,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吾子以為奚若?』長梧子曰:『是黃帝之所聽熒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且汝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予嘗為汝妄言之,汝亦忘聽之。奚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置其滑涽,以隸相尊。眾人役役,聖人愚芚,參萬歲而一成純。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也!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與汝,皆夢也;予謂汝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弔詭。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這一段可說是特別長,而且這種唸起來都很接近是啦、非啦....。這裡面還在這裡繞來繞去。「齊物篇」它是要「闡揚萬物齊一」,也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再在宣揚的「平等心」,也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一樣的意思。所以要談所謂的「不二法門」,也就是說:不能有相對分裂的概念,叫作「不二」。所以要入不二法門,你一定要包容分裂,你還是分裂的心,它就叫作「二」、也能夠叫作「三」、也能夠叫作「四」....它就開始衍生「無窮無盡」....,所以你若是要進入了「覺」的門,唯一你的心達到不二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叫作「不二法門」。
因此在這段時間,我這樣不厭其煩,一直用各種方法在做舉證、比喻,讓大家能夠掌握世間萬物無公母,它就無法生存,既然這樣的話,大家也已經知道是無法選擇的,不是說有辦法選擇,而我卻叫大家不要選擇哦!事實上真的沒辦法選擇,也不能說沒辦法選擇,因為事實上「好就是壞,壞就是好」,所以你選擇要做什麼?你只要有做選擇,就是你笨、就是你愚癡,你說對不對?!所以說既然不要選擇,何必去選擇?這樣慢慢你就能夠「隨緣盡性」,你就有辦法接受發生在你身上,任何一件眾生知見下認為的好或是壞,你都能夠用同樣的心情都去接納,那麼這樣,心不受外境的打擾與動搖,就能夠像現在的瞿鵲子跟長梧子說的,說他聽孔夫子在說,聖人是不理會世俗的事務,就是說世俗的事務也不能打動或是困擾影響他清靜的心。聖人也不就利,當然不就利就是不就害,你若不想要選擇所謂的利就不會有害。
我相信這一點大家應當能認同,所以不就利也不違害,發生在他身上的這些所謂我們眾生知見下,認定壞或是害,他也是用一樣清靜的心去接納,這叫作「不就利不違害」,也就是說利害他都看成是一樣的「不喜求也不緣道」,完全是一種「隨緣盡性」。是我的它跑不掉,不是我的千強求不得,所以是一種完全的隨順,而且聖人他不說話的時候就好像等於說了,因為不說話,它也是一種表達的方式;若是說話,就等於好像沒有說那一般,因為既然開口,就完全離了這個清靜、無形、無聲、無臭的道體了。所以有說也等於好像沒有說,因為若是需要用文字言詞,一定要落入這種對待,才有辦法來形容。所以在實相與我們眾生知見下,它的相差就是關鍵在此。
聖人了解實相,因此他了解:有說好像沒說,沒說好像有說,因此人家聖人的心,能夠不受一切的塵垢污染,才能夠逍遙在塵垢之外。可是孔夫子他這樣說,他說:這只不過是一種「強名」的一種言論,有說你也當成沒有說,可是孔夫子這樣說他是客氣啊!我認為他所說的是至妙的道法,我應該接受這種教法,來好好奉持這樣才對,那麼先生您感覺如何呢?這是瞿鵲子在問長梧子的。長梧子才對瞿鵲子說到:他說你知道你剛才所說的話,是連黃帝那種聖者他聽了之後,他都還不敢說他了解聖人的境界,所以我就很懷疑,你老師....「丘也」就是在指「孔子」,他說「丘也」,他這樣說:他是真的知道嗎?這是長梧子對孔子境界的懷疑,當然孔子他到達了七十歲時才能夠隨心所欲、達到完全解脫自在的境界;他六十歲而耳順,就是說當時六根一切見思兩惑都斷了;到了七十而能夠隨心所欲了,所以孔子事實上成道有比較晚,但是他悟道很早。
這必須跟諸位介紹一下,我剛才向諸位報告,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他的成道比較晚,但是悟道很早,在《莊子‧南華經》裡面,時常拿儒家或是孔子,來做寓言式、諷刺的表達,可是在這種我們看起來,好像有在貶低儒家思想的莊子,在話意之中就對了我說實在的,也是還帶有那份的敬重存在,這就是莊子寓言式的表達、功力的深度。現在長梧子對瞿鵲子說:你所說的話連黃帝聽,他都會感覺還無法完全理解,嘿!孔夫子他真的知道嗎?我感覺,你有這種好道求道的心是很好,可是有急了一點,要走上修道這條路,首先目標的定訂一定要正確,今天目標你若是搞錯了,你越精進是偏離正道越遠。這我在此順便跟諸位報告一下:這也是我一再沒辦法去忍耐這種引人誤入歧途的說法。就是這件事情我還無法包容,因為我感覺,很難得有人想要走這條正道,而被你們這些亂來的這些所謂的法師也好、師父也好,把人給引導錯誤,目標錯了還這樣拼命跑,跑得越快是離目標越遠。跑得越快遠離正道越遠,人家說:差之毫釐失之就千里了,這句成語你們沒有注意嗎?
起步只是這樣差一點點,毫釐是有夠小的,但是走出去之後,離目標竟然是幾千里遠的。所以我一直無法包容別人錯誤的說法,原因就是在此。因為我不忍心佛種子,被他們這些妖魔鬼怪引導入了歧途,沒辦法向正道的目標完成。現在長梧子跟瞿鵲子說:有向道的心很好,但是心不能太急,你就要捉準了正確的目標,然後向這個目標前進,這樣就不會偏差了,唯一相差就是早晚一定會到的。早與晚,但是目標若是正確一定會到的,你不要只是看到雞蛋,就想到這隻雞長大會這樣咕…一大早會報曉,想得太過於遠,也太過於急了。
這就是好像軒轅帝拜廣成子,他聽到廣成子是一位有道的隱士就登門求道,但是軒轅帝拜師那麼多,心可說是已經很急了,所以他要求廣成子能不能給他有什麼速成法的。廣成子對軒轅帝說:好啊!那麼這樣你過兩天再來,我教你速成法。過了兩天,軒轅帝抱著那種歡喜的心情,要來找廣成子,在路邊看到一個小道僮,拿了一枝小木枝在打一棵小樹,一邊打嘴一邊唸著,軒轅帝好奇就放慢腳步、豎起耳朵注意在聽這個小道僮,拿這枝小木枝在打這棵樹,是在唸什麼?仔細一聽!這小道僮這樣樹一邊一邊罵它:你還不趕快長大…。現在罵完之後,就伸手去拔這棵樹,看看能不能把它給拔大棵一點,當時的軒轅帝,看到這個小道僮的舉止,就趕快走過去阻止他說:小朋友樹是要慢慢地施肥灌溉,它是慢慢生長的,不是你有辦法把它給打長大、或是拉長大的,你這種要求與行為,是絕對不合乎自然、也是不對的。
這個小道僮,聽到軒轅帝這樣在跟他說:他回頭才笑著、笑著說:喔!這樣打是打不大的,但是有人修道,想要三、五天就來成仙的,那種的難道有可能嗎?軒轅帝聽到這個小道僮這樣說,他就了解了,這個局是廣成子安排的,他就感覺非常丟臉,就趕快找廣成子懺悔說:學道急不得。這一點,也希望提供給這些有急了一點的同修大德做一個參考,目標若是定得正確,只差早晚一定會到不必急,只要你的道心堅固,此世不成來世再修,只要目標正確不必一定太急性子,這一點應該把它包起來,好好保管在口袋裡面。道理多聽一些,理出一條正確的路,再來走這條道路,這樣比較不會偏差了。
長梧子不但用到看到雞蛋就想到這隻雞長大了,會咕…會司晨,只是看到彈弓,就想到喔待會兒在烤小鳥時,一定很香、很好吃,這在在都是在形容說:很多人確實都犯了像瞿鵲子這種求道心切、急性的毛病。急沒有用要正確才是重要,他說:這樣啦!我試試看。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若是要談這個至道,在《南華經》都一定先說:我試試看。就是說:我試試、說說看....沒有一個人能夠很肯定就要來表達這個至道,因為文言無法表達,所以都要用到比喻的:勉強將它試、說看看....沒有關係、沒有關係,若是聽不懂,你就當成我在說卡通影片,他才說「汝亦忘聽之」,多少聽啦!聽不懂也沒有關係,就當成我在說卡通影片這樣。
我們現在先以「日、月」說起,這個「日、月」也就是「太陰與太陽」,這也是「陰陽一對」哦!太陽上升就是太陰下去的時候,太陰上升也就是太陽下去之時,千萬年日月如梭,都依照它們的軌道在運行,從來都「無情」,日月若是「有情」,我看萬生萬物要活就難了!它若是像我們這些世俗凡夫,叫你每一天都做很單一的工作,說不定做不到三天,你就感覺很無聊、很孤單無味,只要你心一動偏離這個單一,你看是不是就變成了世界毀滅的大災難?現在長梧子是叫我們依日月,然後放大看到整個宇宙,這些萬星河斗看起來很複雜,無量無邊....數量到底有多少不知道,達到我們所謂的不可思議的境界,那麼多看起來好像雜亂無章,但是在這種我們看起來,好像很複雜的、雜亂無章裡面,它有一個順序,這些萬星河斗,都依照它們應走的軌道,在那裡很自然旋轉,放大整個宇宙構成這種生生不息的--這要說境界,不外就像我們抬頭所看日月運行的道理一樣,放大好像很複雜,事實上不管它如何複雜,就跟日月運行一樣的意思。
所謂由簡而繁,所以我們要知道這個「繁」字,也能夠從「簡」裡面去了知,所以說不管宇宙多麼的浩瀚,多麼的神秘多麼的奧妙、多麼的不可知,事實上只要觀日月的運行就知道,宇宙再大,它也是跳脫不了陰陽的造化之理。所以觀日月,我們就應該知道要包容陰陽,就像我們平時已經過慣了白天、晚上的生活。我有時候用這樣跟諸位借問:你都不會去選擇白天與晚上了,為何你又要將人事物做分別呢?你們怎麼不要像過白天、晚上那麼自然去接納它呢?你若是有辦法達到這樣,你就有辦法看到佣人,就好像看到貴賓那一般的心情,就不會分佣人或是主人了,這種心境是不是非常的美妙呢?
可是看我們這個世間人,一天到晚用心計較,就是不斷地求…求名、求利、學問都好,就是不斷地求....我現在單以說求知識就好了:求知識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顯示自己的才華,讓別人說我非常的聰明。但是聖人不一樣喔!聖人他們一直要將這些知識放掉!看能不能顯現出比較愚癡、比較單純,所以聖人與一般的世俗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在此。這也是為何聖人之所以為聖人的原因。大家都被灌輸說:人向高處爬,水向低處流。可是聖人他就是反操作:他感覺大家都一直爭,爭要向高處爬,而我低低的給我窩著,只要有得窩就好了,不要跟別人爭,這樣也不必煩惱會摔下來粉身碎骨。所以聖人他表現他的單純、能夠與萬世同造化,顯現出萬生本來就具備的單純真、善、美的本性,與萬物完全都能夠合而為一、也就是順應自然的法則,這樣來構成了,自然是我、我是自然,互相的包容。
要不然我們一定能夠以我活著而來很高興,而不會因為我活著到底是因何而生?降生為人到底有什麼目的?難道說一天到晚只是追求那些名啦、利啦....到後來雙手空空、三長兩短,而撒手歸天?一代一代都是一樣重覆不斷,在做這些無聊的事情。生一般都自認為是好的高興的,但是降生為人到底有什麼目的?我們需要做什麼?若是都不知道的話,就是別人生我我生別人,若是不像別人那樣大富大貴,必須就為了三餐在打拼的時候,心情若是一煩燥起來就罵小孩子說:你老爸若不是為了你們這些,我也不必拼成這樣。這種話可說是一代罵過一代,若是生小孩是要來罵的就不如不要生了。這也沒有人逼你,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降生為人的目的,若是不知道降生為人的目的,活得這樣迷迷恍恍,實在是悲哀!這有什麼值得高興呢?!
說到死:哇啊!我們知見裡面的資料就說這不吉祥、這是不好的、這是悲哀的、這是痛苦的,為何我們不能將死想成好像年輕人出外流浪....流浪很久,現在要回去故鄉了,你們怎麼沒辦法用這種心境來看待這個死?為何死就要歸類為痛苦、悲傷的?生就歸類為高興的,生也是有很多的迷惑,所衍生出來的這些煩慮苦惱,死就一定是壞的嗎?怎麼不想說我們要回去故鄉了,也能夠將它想成,我們要去一個我們從來不曾去的世界、要去那裡觀光遊覽?世間所謂的好與壞,真的沒有一個定數。
繼續跟我們比喻,這個麗姬,我前面已經有介紹過了,是一個大美人,他是封在艾地守護邊疆,將軍的女兒,當時要嫁給晉獻公的時候,是這樣哭得哇哇叫,這是一般做女兒的若是將出嫁,因為那個時候都是媒灼之言、父母主婚,甚至要嫁給誰自己都還不知道,就要嫁過去了,到了洞房花燭頭巾掀開時,就像我們賭博,在掀牌子那樣掀開,幾點在那個時候才會知道,而一般也會怕也會高興,也是一種捨不得離開父母.....有很多種的滋味綜合在一起。這與自由戀愛的那個要結婚的感覺完全都不同。所以自由戀愛,若是那種刺激就對了,真的比那種像古早也不曾看過丈夫到底長得什麼樣子、甚至未來要做人家丈夫的,也還不知道娶進門的太太長得什麼樣子。喔!人類的賭性就多一樣刺激了,接著也怕、也高興、也捨不得....反正很多種的滋味,會在我們的心中油燃而生。
麗姬也與一般的女孩子一樣,雖然傳說他很美,美醜這個慣性是絕對一樣的,不會因為外表而有所不同的就一直哭說:阿爸、阿娘我不嫁啦!我要永遠侍候您啦!喔,哭得哇哇叫這樣。可是當他進入了晉國與晉獻公,躺在那種那麼柔軟那麼豪華、未來能夠過著那種極端榮華富貴的生活,他躺在床上的時候,他自己才在偷笑說:我好三八,當時不知道在哭什麼?若是早知道嫁過來那麼好,我也早一、二年就嫁了。用麗姬嫁人心情的變化來比喻說:我們死的世界,若是像《聖經》上面在描寫的「天國」、像《佛經》所在說的,阿彌陀佛的世界,就是說很美好…比我們人世間好上幾千、萬倍....那麼這樣,我們生的時候難道真的是好的?或許死後你才會後悔說:早知道也早一點死,無緣無故在這個人間,多折磨那麼多年。這用麗姬嫁人來做比喻。說到這裡我必須說明一下。
《莊子‧南華經》裡面,時常用這種角度來形容死的世界,不一定比我們陽間更差。這主要就是要去除我們人類,很自然面臨死亡的畏怖與驚恐,所以這是讓你解脫、面對死神所生出來的畏怖之心,所下的一味藥方,這我必須要說明一下。要不然,現在的生活步調越來越快,我們面臨無形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所謂憂鬱症以及精神分裂的人,會越來越多....我怕讓人聽了誤會,所以必須在此做說明。這是要讓你解脫面臨死,惶恐的藥方。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今天與諸位共修到此,在此恭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再見。
標籤:
瀏覽次數:
69
人氣指數:
69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五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