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六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八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七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顏進平師父

主講 Keying‧河洛語翻譯: 芳瑜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多謝您們的愛護以及支持!又再度按時收看縱談古今,共修《莊子‧南華經》。

上集這一段的經文有比較長,我看我就從今天要解釋的,這一段這裡讀起,前面就不必再重覆了,要不然光是這一段讀到完,聽阿忠在說,這樣差不多要六分鐘:

「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與汝,皆夢也;予謂汝夢亦夢也。是其言也,其名為弔詭。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這一段就是在說,有時我們在夢中的夢境,是跟朋友在那裡開懷暢飲,喝得很高興、茫酥酥那樣;可是夢醒時遇到悲傷的事情,你也是在那裡哭得哇哇叫。有時候在夢中,夢境使你在夢中之內很傷心,哭得好像羌,夢醒時朋友一邀說去打獵,你也打得非常快樂,有的人甚至在夢中還在求解夢,在夢中還在求解夢的吉凶。若是說到解夢,因為我每一天早上的十點至十二點,在電台有現場CALL IN的節目,差不多每一天都有人上線,為了作夢而傷腦筋來求夢解,這是夢醒之後求夢解,現在《經典》上說:竟然有人在夢中就在求夢解,要知道這個夢的吉凶!這叫作夢中夢。

這些做夢的人在夢中,他絕對將它當成是真的,他不知道他在作夢,就一定要等到夢醒時,他才會知道,原來剛才那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真正在夢中,我們身歷其境,會將夢當成是真的,除了你醒過來的時候,你才會知道:啊!剛才你是在作夢。這種情形,除了就是已經真正覺醒的人,他才會覺悟到,人生只不過像是一場夢而已。所以我們現在,在這個人世間或許是一場夢,我們自己也不知道。因為在夢境之中,我們會當成是真的,當死掉的時候就好像我們醒過來,在別的世界醒過來,才恍然大悟說:喔!我做了一場很長很長的夢。不管夢中是吉、是凶,醒過來之後我們都會說:好加在。若是惡夢我們會說:好加在!那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若是好夢,偏偏醒過來之後就會有一份好像失落感的心情。

比如啦,比如說我們斷氣的那個剎那,是在別的世界醒過來,原來是做了一場很長的大夢,那個時候在「夢境之中,不管是好、是壞,畢竟都是夢。」這句話「真正清醒」,也就是「真正覺悟」的人,他才能夠了解到:人生如夢這句話是真的。真假不是我今天要談的重點,主要莊子....就像後面還有很多這種解脫我們面臨死亡,所產生畏怖的煩慮、苦惱的藥方,你們聽完是不是會感覺:嗯!若是這樣死哪有什麼可怕呢?所以說法我一再強調是在下藥方,若是用錯了,有時候也會變成副作用。所以說到這裡的時候,我才會再次叮嚀,這是因為怕說有人誤解了。

現在的生活壓力,確確實實多以前農業時代好幾倍,為何壓力會越來越大?是因為我們的心,求好的貪欲,越來越高的關係。不管人生你遇到什麼樣的逆境、或是受到什麼樣的打擊,你們一定要反而冷靜、不要被煩慮苦惱侵佔了你們整個的心,讓你混亂了,而失去理智無法去面對事情。在此對於心情若是煩燥、有時候會想不開的人,報告一個實相給你們作參考。人家說:一人敢死萬人不敢當,就連死我都不怕了,還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倒我呢?這是事實啊!就連死我已經都不怕了,還有什麼煩慮苦惱有辦法打擊得倒我呢?這只不過是一時想不開而已,一旦你想得開就會想說:我連死都不怕了,還有什麼事情我會怕的呢?這樣你就會發現到:你所面臨的事情面臨的打擊,頓時就完全消失了。我相信我這樣說,大家聽了一定會感覺很有理。

真的哩!連死都不怕了,還有什麼事情會怕的?所以若是遇到什麼樣的壓力或是打擊,你只要勇敢去面對,大不了最差又是怎麼樣呢?這樣我相信,什麼事情都應該能迎刃而解了。這個長梧子繼續跟瞿鵲子說,他說:那種笨的人都是自認為說他是清醒的,就好像天下的人都在睡覺,就只有我是獨醒的,這種人最愚癡,這種人偏偏又自認為,只有他醒著大家還在睡著,卻不知道你也在夢境,我說你在夢境的人,我也是在這個夢中,不管你是君也好是臣也好,既然人生如夢都是一樣的,在夢中你做皇帝,我做大臣,既然是夢它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是不是等於一樣呢:大家都在做夢!就是你也在做夢、孔丘也在做夢,連我現在在跟你說這番的道理,我也是在做夢。

所以人生如夢這句若是掌握好,你就不會那麼計較了。確確實實既然到頭來總是一場空,這與夢醒有什麼不同呢?夢中所扮演的角色,夢中的順境、夢中的逆境,我們都能夠清清楚楚知道它不是真的,它只不過是一場夢。你們若能將人生當成是一場夢,你們難道會去計較這個夢境所發生的事情嗎?這也是讓大家能夠獲得解脫的一句很好的法句。所以有時候我感覺,在通俗語言裡面,都是我們這些老祖先,歷代他們生活累積的經驗,所匯集而成的金科玉律,這不只是讓我們平時做四句聯在唸而已,大家若是有辦法去奉持,我們的老祖先遺留下來的這些金科玉律,這些都是正理名言,都真正可以使我們從煩慮苦惱之中,解脫出去的法句,只要你去奉行,真正能夠達到解脫的境界。

長梧子對瞿鵲子這樣說,怕他還摸不著頭緒,所以他跟他補充說:沒有關係啦!我在說這些話,你若是感覺非常的怪奇,是一種歪論也沒有關係,但是在萬世之後,如果有一個清醒的覺者,能夠去解開我所說的這些話,雖然經過幾萬年的,我也不感覺這個時間很長,就像早上我跟你說這些話,到了日落黃昏時,就會有人能夠了解我所說的這個道理了,你若是聽不合你想要跟我辯論這也沒有關係,就算你辯贏我、我辯輸你,贏的人難道一定是對的嗎?輸的人難道一定是不對的嗎?就算我辯贏你、你辯輸我,難道說我一定是對的?你一定是不對的嗎?

世間既然沒有那種對與不對,這幾天大家在共修,大家差不多應該有這種概念了,辯論其實都是多餘的,因為它絕對沒有一個定論的、絕對沒有一個結果的,而兩方在辯論,一般我們都認為有一方會贏、有一方會輸,難道說你這樣叫作贏、他們這樣叫作輸?或是說兩個都對?或是說兩方面都不對呢?你若是用這個角度去分析,還有這段時間聽《南華經》裡面「齊物篇」所在說的道理,現在大家已經有辦法接受,要對通通都對、要說不對通通不對,只要辯論就得到一個答案;都不對,都不對也是等於可以說都對、也可以說一方對一方不對....有時候這個至道很難形容,就是在此,我為何還要再回過頭來說?

只有一個定論就是說:開口就不對了、辯論就不對了,而不對,通通不對就等於通通對、也可以說是一方對一方不對。我再回過頭來說這個,也是要讓諸位聽出言語之外,所謂很自然的一種構造,這種表達我也是希望,大家能夠看順一切眾生的表現。看得順,眾生辯論就是為了爭對,所以雙方都堅持他是對的,都認為對方是不對的,這也是人性哦!因此既然這是人性,就沒有所謂的對與不對了看得順眼啦…你們若是不看順眼、不服的話,要堅持說我對你不對,到後來就是一個辦法而已:請人來評判。

現在就有一個問題產生了,你請來評判的這個人也好、這些人也好,他們難道一定是對的嗎?本來兩個人在那裡互相堅持,我是對的你是不對的,就在亂了,現在又請一群人來參與做評判,說實在的這些評判的先生,他們所認為的對與不對,難道就是真正對或是真正不對?在「齊物篇」裡面在這裡一直論,主要就是要幫大家理出一條同理心,不管事情多麼的複雜,不管這隻變色龍,牠靠近青色的就變成青色的、牠靠近紅色的就變成紅色的、牠靠近黃色的就變成黃色的....牠的外表色彩如何變,牠就是一隻變色龍,永永遠遠不會因為牠是變黃色的、變紅色的或變青色的....牠都是一隻變色龍。所以外表怎麼複雜,牠的本質、牠就是同理、牠就是一。「齊物篇」要帶我們思想統一、包容,不要做對與不對分裂的思考。所以說你若是請評判,他的觀點若是跟你一樣,這樣他絕對說你是對的,這樣公平嗎?這個評判他的觀點若跟我一樣,他就一定說我是對的,說你是不對的,這樣公平嗎?所以請評判其實是多餘的。

來到這個現場,他認為你對,是因為他的觀點跟你一樣,他認為這邊不對,是因為他認為這邊的觀點跟他不一樣,差別只是在這裡而已,所以你說請評判來會公平嗎?若是眾生會認為這樣公平,可是在實相裡面,只是差在又多了一群跟你一樣觀點的人,所以這些輸的人,他心中是絕對不服的。反正我們眾生今天遇到事情,本來單單純純來看,我們是不是就很好過日子了?而偏偏就是一定要產生對立,好像不這樣,我們就沒辦法過日子。再說一個實在的,就是因為有這個對立,人生才能夠這樣多采多姿。所以說這對立產生的多采多姿,也是這個人世間趣味的一種。

我說到這個,主要也是要跟諸位提醒說:看得順眼啦…你若是看得順眼,世間你就會發現到,不管它如何變、不管它如何複雜,它就是多采多姿、美麗色彩的人生;你若是看不順,再美麗的風光,在這種心情鬱卒的人看起來就黯然失色。再說回來「萬法由心」,要快樂、要痛苦,是我們自己在掌控的,只要看得順,樣樣就順;看不順,樣樣都是我們生活的障礙。因此這個看得順是非常的重要。說到看得順,現在如果我們請來的評判,他若是那種中立的就對了,也感覺你有理,也感覺他有理,像你請這種評判來,等於有評與無評,也是恢復回來原點。

這用「百丈剁貓」,這個禪宗的故事我時常在說:百丈有一次上法台,捉了一隻貓手拿一把菜刀,就問台下的這些弟子說「給你們猜猜看,猜猜看我敢不敢把牠剁下去?」台下的這些弟子,頓時同一個問題就產生了:說敢剁的一部份、說不敢剁的也是一部份、一部份卻沒有意見。為什麼呢?好像敢剁也好像不敢剁,所以在此猶豫押不下去,而結果呢?百丈叩一下,這隻貓就切成兩半了,同一個動作,本來台下那些自認為敢剁的也嚇了一跳、那個主張說不敢剁的絕對嚇一個更大、而那些猶豫不決的也嚇一跳。啊!真的剁下去,到後來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三種不同意見的人,同時都非常驚奇。

說敢剁的也很驚奇、那個猶豫不決的也很驚奇、連說敢剁的人也很驚奇,這樣事情整不整齊呢?在還沒有剁下去的時候,有三種的情形,在剁下去的時候就變成了一種的驚奇,用這樣比喻,諸位就應該比較好掌握。這一段《南華經》裡面所要表示的,既然請裁判來,說對不對是差別在他的想法,跟這邊比較相同、或是跟那邊比較相同、或是他感覺兩邊都相同。事實上,這個判決也不是所謂正確的,既然連這些裁判來,都沒辦法分出對不對,這樣何必用心去做爭論呢?難道說,我們不能與大自然配合在一起,順應大自然陰陽的造化之基,不要去做掙扎、不要去做反抗,因為「是」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是」?而「非」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非」?如果是若已經肯定是對的,已經肯定了,這樣就不用再爭了。因為非一定是非,這樣就不必爭了。

「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這樣爭要做什麼?既然肯定也不必爭,不肯定更加不必爭,諸位有沒有發現到:啊!真的啦!若是肯定、是非都分明了,還要爭什麼?若是對的也不必爭了,若是不知道對與不對,更加不必爭。但是大家偏偏就是落入了這種陰陽對待、造化的迷惑之中。今天聽到這種道理,若是很肯定的對也不必爭、不對就是你不對了,那就很明顯了,不必爭。若是對不對無法肯定,更加不必爭,所以大家那麼愛辯論、那麼愛爭,是為了什麼原故呢?所以說若是要用那個心情、用那種聲音,來爭得脖子筋那麼大一條,不如就將它化成能夠互相接納的心境,這樣不必動干戈、也不必爭得喉嚨沙啞。因為世間的萬物,本來就應該相通、相融,融合起來應該是很自然的對待才對。

今天就是因為我們的眾生知見是分裂的,我們沒辦法去接受這種自然對待、自然讓它們交融的境界,才會自己搞得在這種生存的過程當中,感覺有順、有逆、有高、有低、有是、有非、有得、有失....搞得自己在本來就無這些東西的情境中,讓自己衍生出那麼多煩慮苦惱,這樣你們是真正愚癡的!所以說對與不對,真正不要去做分辨,忘掉所謂生死的歲月,就是將生死的歲月忘掉,因為生也不代表一定好、死也不代表一定壞,所以忘掉生死的歲月、忘掉仁義是非,因為有仁義作為起頭,仁義的路徑走到後來就是:是與非更加複雜的,所以將生死忘掉、也包括我們眾生知見所提倡的仁義也將它放棄掉,這樣我們的生活絕對能很單純,這樣你才有辦法暢懷逍遙、遊歷在那種完全無掛無礙的逍遙的境界之中,這樣也等於將自己寄託在那種無窮無盡的太虛之內。

這一段雖然經文唸起來,你們聽得霧煞煞,我用那個最簡單的說法,相信諸位多多少少應該有所掌握。並沒有很困難哪!你要遨遊於物外、逍遙在太虛之中,並不是就要用幾年的苦心,就要遠離人群到深山林內挖一個山洞,在裡面硬挨餓硬修,並不必一定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行修,才能夠成就。只要你做到「萬物齊一」,就是一種互相交融、包容的境地裡面,你就能夠忘去生死的歲月,而忘掉仁義是非,進入了心遊太虛的境界。所以道理我再次在說:不是要深這樣才值得、不是說應當用什麼方式來修才能夠修成,法有千萬法,找一個比較適合你的,當然若是有智慧,找一個比較容易達到的,就是我最近在跟諸位報告的「逍遙以及齊物」,這兩篇裡面的道法,你們聽起來有沒有感覺很困難,聽起來感覺很簡單。

當然做起來在眾生知見一直要做主,要掌控我們這些眾生的慾望下,它當然會排斥正法,所以今天你們若沒有不斷、不斷.....來加持你們自己,將這種包容的理念灌輸進去你們的腦海,將眾生知見趕出去,不可以再讓眾生作為我們的主宰,這個眾生知見不趕出去,我們永遠都是眾生,我們那份包容、真善美的本心,就靠我們用我們所聽到的正確的道法,進去幫忙他,幫忙他復國,讓真正的廟公能夠起來做主,這樣才是真真正正,活得有自尊、有自由、有自在。要不然我說實在的,大家頭腦裡面這些做主的資料,沒有一個是自己。我們就變成好像被人控制的一個傀儡娃娃一樣,所以這些綁在我們身上,在操縱我們的思想行為的這些繩子,大家要一條一條解開。

說一個比喻給大家比較摸得著:若是玩過吸鐵,用這種道理就差不多能夠了解,大自然操控萬星河斗,有一個固定的軌道,那股力量,大家也知道那是一種吸力,這個吸力它絕對分陰陽,吸鐵它就要吸到有所謂陰陽質素的東西,才吸得動,大自然的萬星河斗它的運行,就好像我們遙控器發出來的電波,操縱著我們這些萬生萬物,我們就好像一台遙控汽車,被人在遙控,叫我們轉右邊我們就轉右邊、叫我們去撞壁我們就要去撞壁,我們完全沒有自主力,為何他們有辦法遙控我們呢?因為我們的思想是分裂的,我們的思想有陰陽的質,所以這種發出來陰陽的波率,它就有辦法操縱你。

今天我們的心,若是已經沒有分陰陽了,達到中性的,吸鐵有辦法吸中性的東西嗎?它沒辦法吸中性的東西,所以我們的心只要不分裂、不要有陰陽的質,來自萬物再強的吸力,它都無法操控我們,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自由自在,所以要解脫只有這條路而已,這叫作不二法門。不要有兩種心,單一就能夠跳開陰陽的束縛了。

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與諸位共修到此,在此恭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再見。

標籤:
瀏覽次數:55    人氣指數:55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六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八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