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53909
 沒讓你愛上是您的損失!!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go..go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
作者: 沒讓你愛上是您的損失!! 日期: 2010.10.13  天氣:  心情:
MOU-台灣經濟回春與兩岸關係良性發展的領頭羊
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聶建中
關鍵字: 金融MOU

一、前言

兩岸大三通新世代,在二次政黨輪替,新朝政府「開鎖治國」理念下,儼然開啟。陸資、陸客的到來,更加速兩岸文物交流及經貿融通。兩地之互動往來,無論自個人、企業、乃至政府層面,資金往來所產生的投資利基,物物交易所牽涉的金融互動,尤為重要環節。為使資金的往來及交易的進行安全便捷,兩岸金融在雙方政府的基礎共識上,已然展開多項漸進式的雙邊金融合作項目。2009年4月26日江陳三會簽署「金融合作協議」,確定兩岸銀行可互設據點、貨幣現鈔相互供給兌換;5月23日開放台港ETF相互掛牌;6月28日開放陸客可在台買房貸款、辦信用卡、開戶存定存;7月1日開放192項陸資來台投資清單;7月15日開放陸客來台消費可刷銀聯卡;9月10日大陸銀監會核准台灣兆豐銀設辦事處;[1]而經歷多時蘊釀良久的「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終於在11月16日完成簽署,預計於60天後的201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屆時大陸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法人(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 QDII)可10%上限投資台股,7家台灣銀行在大陸辦事處可申設分行,台資券商可參股大陸券商持股上限1/3。此舉為海峽兩岸的金融經貿合作互補邁出了的第一步,同時也將成為在金融海嘯後,帶領台灣開創另ㄧ波金融及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自2009年9月迄今,全球性的金融海嘯肆虐下,世界各大經濟體對未來經濟前景,均處於極度的徬徨與悲觀,無不傾全力推動各類經濟振興方案,更祭出多項如降息及資金挹注的重大財金措施,期以擺脫所遭遇的金融困境。然而,全球經濟體仍不敵海嘯之肆虐,元氣大傷。對照2008年金融海嘯下之銀行經營表現,美國金融界體無完膚的大受損傷,不但大型投行分告瓦解救急,小型商銀也陸續上演倒閉風;相反的,中國四大銀行2008年卻大斬獲利。[2]就在美國金融界大虧,而相對的大陸銀行體系大賺之下,中國嚴然ㄧ躍成為此間金融海嘯的世界救主。自2008年9月雷曼事件後的持續購入美債,到2009年4月初倫敦金融峰會的資金救援……等等,雄厚2兆餘美元外匯存底的資金後盾,配以銀行體系的大斬獲利,讓中國金融地位乍現光芒。於是乎有所謂讓人民幣納入「超主權貨幣」之說,而鴨子划水式的與六大貿易量對手國先後簽訂的6500億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3]更是中國企圖將金融運行走向國際的步步為營絕妙策,一方面藉此擴展其貿易市場知範疇,另一方面讓缺乏美元之貿易對手國習慣於人民幣之使用。預估不久之將來,人民幣將有機會正式步上國際舞台,而中國金融走向國際化。

綜觀近些年來中國金融經貿的發展,在在可看出,中國持續綻放成果。其廣大的腹地及內需容量,確實展現出難得的韌性。尤其在經歷廿餘年的經濟高度成長所積累的實力下,渠所存蓄的金融、財政能力及外匯能量,確實在此波受創的全球經濟,展現出一枝獨秀屹立不群的風貌。預估中國來年的經濟成長率,可能將再現兩位數字成長的優異表現;相對的,與大陸經貿關係緊密的日本、南韓、台灣等均將直接受惠。[4]在中國的經濟動能帶動下,台海兩岸的經濟合作與金融互動,對台灣在後金融海嘯的金融及經濟發展規劃,只有正面加分作用。而兩岸簽定的MOU將為未來兩岸金融互動邁出重要里程碑,也勢將成為帶動台灣另ㄧ波金融進程與經濟發展的領頭羊。不但對台灣未來的金融願景與經濟成長產生積極催化作用,同時也將有助於兩岸關係走向包容、互利、互信的良性發展。

二、MOU簽署對我影響層面剖析

中國之國際金融舞台,日顯亮麗;而我國多年來局限於兩岸複雜之政治情勢,鎖國思維讓台灣金融業裹足不前,發展大受打擊。而今兩岸MOU正式簽署落款,為未來兩岸金融互動平鋪康莊道,無論對於台灣的心理衝擊、金融進程、經濟發展,乃至政治變革,勢皆將有一定的影響層及。以下謹就MOU對我心理、金融、經濟及政治等層面所產生之影響進行剖析。

(一)心理層面

1.期待與願景的失落:經歷了此波全球金融海嘯的洗刷衝擊,台灣各產業及就業人口已飽受悲觀與失業的壓力,更對以往曾締造的「經濟榮景」充滿著懷念與期待。台灣經濟發展在近十餘年經歷各種政治角力,受到極度的扭曲,更違背了所謂「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歷史法則。在全球各國企業的東亞經濟戰略佈局中,我反以政治思考,而自立於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市場發展門外徬徨觀望。導致我經濟發展受限,而鄰國經濟卻大幅躍升。以往台灣人引以自豪的經濟榮景不再,更糟的是,勞動族群既使努力,也無法看到先前繁榮的願景。其問題癥結在於,若無法打開以往兩岸的限制與束縛,台灣在順勢搭載東亞後金融海嘯的經濟發展契機上確定出局,並將導致對未來失去願景。

2.扭轉經濟回春契機:在失去願景與徬徨的發展限制陰影下,台灣既使在政府各種作多的政策,也難吸引外來投資及帶動本土企業的內部投資。顯然,此將意味著眼見高飛的鴻鵠,但卻與我無緣的失落與無奈。惟當此之際,政府以與對岸簽訂MOU之動作,釋出鬆綁兩岸金融往來限制的訊息,對人心士氣之鼓舞,勢將產生相當激勵之效果,也將為未來兩岸金融互動發展及外資與本土企業的企業融資與投資,產生積極正面的加分作用。經濟學大師傅利曼的名言「經濟的因素即是心理的因素」。換言之,任何經濟榮景均需要有正面期待的心理因素作為基礎。大師的用意即告訴了我們,創造榮景須先創造願景的訊息,並以此作為扭轉的契機。

3.直接間接民眾受惠:兩岸MOU讓民眾可享受更便捷的兩岸匯款、貨幣兌換及資金融通等金融服務。對長期經營大陸事務或短期大陸投資觀光的民眾而言,兩岸MOU的簽署落款,無疑是一項生活重禮,讓兩岸通生活更便捷、更順勢。

4. 或多或少的未知疑慮:兩岸MOU簽署生效後, QDII基金將湧入大筆資金投資台股,雖然台灣證交所、期交所及櫃買中心皆設有監視制度,有效監控並查核陸資的不當市場干預,但仍可能造成民眾對股市動盪的心理恐慌。另外,MOU進行的資訊交換,個人帳戶資料是否會被洩露,開放大陸金融機構來台設點會不會影響國內的金融穩定,亦皆是民眾的疑慮。而關於國內資金是否會加速外流的問題,更是民眾的擔心隱憂,然而,對於此點,官方已有說明:「金融業赴大陸投資均受限制,且須金管會核准;資金匯出則須由經濟部投審會審核,依央行結匯辦法辦理,不會加速國內資金外流」。

(二)金融層面

1.金融業的利基:兩岸MOU的簽署,內容以「監理」為主,包括五大領域:(1)資訊交換;(2)資訊保密;(3)實地檢查合作;(4)緊急事件聯絡網;(5)平常兩方人員互相聯繫、互訪。而實質上,MOU通的是「錢」,所有跟錢有關的兩岸事務一經MOU的簽署就逐步互通了,這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業務,股票及基金的買賣,當然,更包括新台幣與人民幣的便捷匯兌。就金融業者而言,MOU是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張入場券,使其得以擁有和其他外資「同等」規格的待遇。就「銀行業」目前兩岸金融業務往來許可辦法而言,僅有「往」而沒有「來」,簽了MOU之後,不只我們銀行業可赴中國營業,據WTO會員國互惠精神,中國也能來台灣設分行。[5][6]有關「證券業」,金管會將修改兩岸證券業務往來許可辦法。基本上,對於登陸參股的券商,不會再做進一步限制,13家在大陸設立辦事處券商,都有參股資格,惟持股不得超過1/3。關於「保險業」,台灣的保險業早已被允許登陸設立公司,因此,兩岸保險業務往來許可辦法,僅須訂定大陸保險業來台的相關資格條件即可。不過,金管會擬修改保險業資金運用規範,擬將開放保險業投資大陸之業務範圍,如;資本市場與不動產市場……等。

2. 金融業的挑戰:兩岸MOU簽署後,金融業者雖可利基台灣、前進大陸,雖然語言相同、文化相近,但「水土不服」的經營文化的衝擊將再所難免;而藩籬一甲子年「離久情疏」的陌生情感,也恐將招致大陸本土金融業者的競爭排擠;另外,大陸金融配套制度尚未自由化、法律風險高、政令不明確、欠缺客戶風險評估準則、及投資人保護未盡完善……等,都是存在於MOU簽署後,兩岸金融互通下的營運挑戰。

(三)經濟層面

1.導引陸資帶動投資:任何金融市場均需要充沛的資金與高度的流動性,台灣有限資本市場當然不能例外。兩岸MOU簽署後,初步估計,可來台投資的QDII基金,已核准額度335億USD(約NT$1.07兆元),若業者額度發滿,可來台投資金額上限一成計算,台股可增逾NT$1,000億元資金活水;目前已募集的十檔QDII基金總規模則約NT$5,000億元,來台投資金額最多可達500億元。此些資金可流入台股,對亟需資金活水的台灣股市猶如注入ㄧ劑強心針。一旦資本市場活絡,勢將有助於帶動另ㄧ波的投資熱潮,進而對促進經濟及產業發展更為加分。

2.有利兩地台陸資經營監管:目前已有台灣八家銀行及十三家證券公司在大陸設立辦事處,惟均未能執行通匯、放款等實質性業務。[7]MOU簽訂落實後,未來兩岸互設的銀行金融機構即能承作貨幣匯兌、通匯,及證券、保險等業務拓展,並獲得政府管理及法律的保障。

(四)政治層面

1.統戰」難為「主權」難去;

(1)「統戰」難為:中國不斷透國經貿利益對台灣示好,企圖營造有利「對台統戰」氣氛,是中國對內宣傳對台關係的主要任務與成就之一,更符合中國現階段的政治使命。中共政府積極樂見,台灣與中國間之經貿往來關係提升。中國先是歡迎台資「登陸」,建立與台商之良好關係,企圖達到統戰的政治目的。目前則希望透過MOU之簽署,進一步展現對台和平友善之一面,以贏得國內外的支持。當陸資允當來台投資、大陸金融業順利在台布局運行,在政治宣傳上,確實能為中共統戰爭得「面子」;惟渠等統戰效果,在今日講求民主與自由開放的台灣社會,效果是相當有限的。

(2)「主權」難去:台灣與中國之交往最大障礙在於政治承認。台灣內部的反對聲浪更在意任何可能傷害主權的相關議題,如名稱、國號、法律等。此回兩岸MOU,以不涉及主權的避開以國家意識進行商談,最終以「台灣方面」及「大陸方面」兩個對等實體完成簽署落款,完全符合實質對等原則。[8]而未來任何陸資及金融營運來台投資運作,均須接受我法律之規範與政府之管理,在我既有之公權力管理監督下,「主權」即自然彰顯。

2. 營造和平穩定台海環境吸引外資:自九六台海危機後,台灣曾因兩岸關係的衝突性高,而被國際投資機構設定為高投資風險區域,也導致日後「外資」裹足,而錢進大陸或其他東亞國家。此時兩岸若以簽定經濟協定方式,釋出和平善意,足將產生燈塔效用-昭示兩岸和平、兩區共榮,以吸引更多的外資,及國際投資機構來台進行投資活動,對後金融海嘯時期的經濟發展,更顯意義重大。以台灣目前優質的資訊、金融、法治、人力資源等條件,加上大陸的市場及文化、語言的互通性等,兩岸經濟互補與互利,對雙方經貿發展將有相當正面的效果,更可帶動外資對我的投資,或與我方企業之合作,共同擴張對東亞市場版圖,使我方企業直接受惠。

三、結論

此次兩岸簽定的「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協定,在台灣多元的社會中,當然會有掌聲與噓聲。惟政府所要承擔的就是要規劃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願景,引領民眾朝此既定的發展目標邁進。在遭逢金融海嘯衝擊後,全球經濟板塊及秩序勢將重整。在優勝劣敗的嚴酷考驗下,遭逢此次巨變的中國大陸經濟體,確實已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站穩。台灣經歷了十餘年意識形態扭曲的經濟,已無更多的本錢浪擲蹉跎。堅信以簽訂MOU為推動未來兩岸關係的領頭羊,搭載中國經濟崛起的順風車,布局後金融海嘯時期的發展機遇,再創另ㄧ個台灣「經濟奇蹟」,以顯世人。



--------------------------------------------------------------------------------

[1]大陸銀監會核准設立辦事處的台灣「兆豐銀」為第八家在大陸申設辦事處的台灣的銀行,早期申設的七家銀行分別為:合庫、土銀、第一銀、華南銀、中信銀、彰化銀、國泰銀。
[2]中國四大銀行於2008年的獲利,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分別為1800億、926億、635億及284億人民幣,其獲利成長分別為36%、34%、13%及38%。
[3]中國與其六大貿易量對手國先後簽訂的6500億人民幣,分別為:韓國1800億(2008/12/12)、香港2000億(2009/1/20)、馬來西亞800億(2009/2/8)、蘇俄200億(2009/3/11)、印尼1000億(2009/3/23)及阿根廷700億(2009/3/29),總數額相當於1020億USD,約為中國5%的外匯存底量。
[4]資料顯示今年(2009)前三季,台、日、韓對中國出口比例,大幅超越以往以歐美為重的出口比例,第三季南韓經濟成長率已由負轉正,台灣與日本也顯示已觸底反彈。
[5]「銀行業」MOU的簽署,將結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6條與73條授權規定,訂定銀行業申請設立大陸分行及陸銀來台申設分行資格條件。
[6]雙方目前互設分行數是十家換兩家,也就是台灣的合庫、土銀、第一銀、華南銀、中信銀、彰化銀、國泰銀、台灣銀、兆豐銀、玉山銀,總資產19.73兆;去迎來中國的中國銀、交通銀,總資產54.27兆。
[7]另ㄧ方面,大陸的興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浦東銀行、和民生銀行等也提出希望在台灣設立分行。
[8]兩岸MOU之簽署,「台灣方面」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代表為金管會主委陳冲,「大陸方面」代表則分別為銀行業、證券業、及保險業監督管理機構主席劉明康、尚福林、及吳定富三人,同時簽署共六份文件,分為正、簡體版。


標籤:
瀏覽次數:36    人氣指數:636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go..go
 
住戶回應
 
時間:2010-10-16 14:39
他, 38歲,新竹縣,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14 01:02
他, 52歲,台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