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4,876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 第四十六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四十八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莊子南華經】 第四十七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 顏進平師父 主講
Keying‧河洛語翻譯: 芳瑜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
多謝您們的愛護以及支持
又再度按時收看縱談古今
共修中國固有道家中道的思想
莊子南華經
我上集說到
申徒加與鄭國大夫子產
兩個是同學
一齊在伯昏無人的座下
領受伯昏無人的教法
當然在莊子寓言式的傳達道法
的表達方式
我相信大家在這陣子共修
你們會發現到
像這樣用寓言式的
有人物來做真實面的教法
聽起來很容易讓大家掌握到
道理
也就是說聽得更懂
絕對不像過去在研究佛教經典
那個名相有夠多
你這些名相若是不了解的話
我說實在的
經典就變成非常的苦澀
所以讓很多有心想要好好研究
佛法的一些信徒
確確實實有時候找不到門
能夠深入經藏
若是最近我以南華經
當然這就很中國式
與我們的生活習慣
在我們的概念之下
很容易馬上就接受與掌握的
其實南華經我解釋的方式
是已經很白話
你不相信我如果分段
一段一段來解釋說
這個寓言它傳達的意思
重點在哪裡
你就會發現到
用人物他日常生活的表現
去闡述那種完全對萬物的包容
也就是我們佛家所謂的平等心
就以現在目前
作為申徒加與子產他們的老師
伯昏無人他的境界
若是在申徒加他的形容
他的師父
也就是他的老師伯昏無人
像他跟隨在他的座下學道
已經十九年了
讓申徒加他內心的感覺就是
老師從來都不曾給他感覺到
對於他沒有腳或是一切的學生
有所分別
這是很高的境界
也就是我們老莊思想的重點
也不是只有所謂的
老子莊子的思想是主張中道
是一切發現大自然法則的
這些聖者
其實他們所要傳達的
不外就是這個平等的包容
對萬物完全不做分別
不相信你從這些開悟的聖者
他們所遺留下來的說法
你會發現到
這一點是完全共通的
無所分別的
可是這些聖者後來的跟隨者
沒有一個人去把握住
他們信仰教主
所主張的所傳達的這種
沒有分別完全平等的接納
反而都以自己所信仰的宗教
是最好的最至高的
你若要說自己的宗教是最好的
當然你可以如此的說法
你若是不感覺最好的
為何你要信仰這個宗教
這是在人性面上面
我可以接納
自認為自己所信仰的是最好的
的這種心態
但是自己的好你做選擇
但是不要去排斥其它的信仰
也就是去攻擊或是褒貶
其它的宗教
你這種行為事實上就等於
違背了你信仰的教主
所說的道法了
除了你所信仰的宗教
他創教的教主他沒有達到那種
完全平等慈悲光明祥和的境界
要不然為何這些跟隨弟子
這些自認為是信仰宗教
在學道的人
他們最明顯的表現
不要說對萬物的接納與包容了
宗教與宗教都是向善
想要好好邁入正道的這些行者
互相都沒辦法包容了
這種的你若是標榜說
你是在修行
我說實在的你這種行為
等於好像在打自己的嘴巴一樣
你說對不對
這是一般我們這節故事
用子產來作代表
他反應了
我們現在眾生知見下的人性
都只是注意到我們的外表而已
很少人去深入這個臭皮囊裡面
我們應該保持的那個全德
說全德比較文言
就是保持那份我們原有的天真
說簡單一點就是小孩子的心思
在縱談古今的節目裡面
我最常談論到小孩心
小孩子他對於這個世界
是完全的接納
他沒有做分別
所以有那份天真
他們才能夠活得
很快樂很活潑很自在
今天我們這些大人會感覺
世事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
難道有那麼嚴重嗎
但是你若是認真想要滿足
你們的情慾你們的愛慾
不要說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
就十之九十都會是不如意的
因為人心是不足的
一切痛苦煩惱的根源
就是產生在不足這兩字的上面
人家說人心不足是蛇吞象
像這種永遠填不滿的人心
怎麼會有所謂滿足的一天
世俗這句知足常樂
我相信連三歲小孩子他都聽過
何況說我們這些大人
哪一個人不曾聽過這句
知足常樂
但是知道歸知道
你們自己借問自己
哪一個人曾經將這句話
當成是一回事
誰有認真在改變你們的心境
降低你們的慾望
讓你能夠處在那種圓滿
也就是滿足的境地
如果你能夠將一切的愛望
一直降低它
我相信你會發現到
這個世間原來是那麼美麗
這個世事十之九十都是如意的
沒有所謂的不如意
真正一個知足常樂的行者
他所看的世界
就好像經典上所在描寫的
天人的國土或是佛國淨土
我也希望一起共修
這個知行合一
無論如何一定要去做
知道歸知道
這句知足常樂大家都知道
但是一輩子不曾有所謂
滿足的時候
這是不是
知道等於不知道的意思
也希望大家共修慢慢去除
你們被灌輸的
這種完全分裂要做篩選
要追求好的一面
壞的都不要的這個概念
道理非常的簡單
每一天我都有講到
無陰無陽不成物
它絕對是陰陽一對
它才有辦法存在的
所以你若是要單取好的
那個好是無法存在的
因此
當你追求你認為的好到手之後
為何無法產生所謂
你的滿足常樂的心境呢
原因就是壞中有好好中有壞
這種概念
這也不能只說是概念
這種實相就對了
希望大家要把持
不要落入了像這寓言故事裡面
的鄭子產
他完全所流露表現的
是我們眾生知見下
培養出來的人性
看外貌
你少了一條腿曾經犯過法
而我是王公大臣
就連跟你走在一起
我都感覺是一種恥辱
但是他都沒有注意到
這個少了一條腿的申徒加
他內在的修為光是看外表
所以被申徒加三言兩語說一個
臉紅通通的
才趕快阻止他
不要再說下去了…
我已經知道不對了
我也盼望這種故事
對你們平時的生活
不要再有發生在我們縱談古今
共修的同修身上來發生
要不然每一天所謂的共修
就等於是浪費時間了
你說對不對呢
在這段的故事裡面
莊子借用申徒加的嘴巴
又傳達了
安身立命順應天理的道法
他形容說我們這個世界
就像上天用一層網子
將我們包起來
我們在網子之中在接受
我們過去用我們的雙手
所做的種種善惡業的考驗
說考驗是比較好聽
說折磨
若只是用一個網子把你圍起來
這樣還沒有關係哦
又派了中國歷史上
神話故事裡面那個神射手后羿
他的箭法是百發百中
他不是一般的神射手而已
在上古他又擔任了
射那十粒太陽
射九粒下來的責任
當然這種故事它的寓言寄意
相信若是有在收看縱談古今
我都有談到了
那九陽本來在天上
但是掉下來了
就是洛陽
先天真陽掉下來
變成了後天之陽
這若是縱談古今節目持續共修
以後你們不要說在看經典
就連我們中國流傳這些種種
有寄道法內意的小說故事
你都能夠看出個中
內藏的那個奧妙存在
這就是共修
可以增長你們的智慧
這在過去沒有人談它
為何過去沒有人談它
因為過去的時代
道法是屬於密傳
也就是一對一
當然那個時代
有好的道法想要普傳就對了
實在也有所困難
不像我們現在資訊那麼發達
可以達到經典上所在描寫的
化身千百億
透過衛星全世界轉播
佛經典上面所謂的化身千百億
就差不多這種比喻了
這題外話我暫時收回來
我現在來說
我們在上天所設的網子
圍著的裡面
在接受我們過去不管是過去世
或是我們當世用我們的雙手
所去種的善惡因
衍生出來的善惡業
這種善惡業
我們是一定要完全拿出勇氣
來接受它
說一個比較粗魯的
我們每個人在做任何一件事情
哪一個人敢說
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怎麼會去做這件事情
若是這個我說實在的
是在推卸自己的所作所為
既然會推卸
就是表示你清楚嘛
你在做的事情是對是不對
其實在起這個念頭的時候
你就清清楚楚了
在要做偏差行為的思想產生
你就要在這個當下
趕快遏止不要去做
既然這種思想匯集
又觸動你去做這件偏差的行為
這個過程你自己都清清楚楚
哪有那種不知道的
既然你自己清楚
你難道不知道
做這件偏差的行為
的結果是如何呢
我相信你也清清楚楚
既然清楚
你有那個膽敢去種這個因
當然這個因是什麼種子
種下去之後
它會長出什麼樣的水果
你們自己也清清楚楚啦
那個時候敢種
這個苦果成的時候
你再來恨天怨地再來詈師罵天
再來承受得不情不願
那麼這樣我說實在的
那就代表你的氣魄很差
而偏偏眾生他就是不怕因
為何會形容說眾生不怕因呢
就是在種的時候都不怕
而眾生怕果
眾生就要見到棺材
他才知道要哭了
就要遇到黃河的時候
他的心才要死
這是眾生在知見下的人性
而我們學道之人呢
我們當然了解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了解在我們的念頭匯集成思想
的這個過程
我們這個思想是正確或是偏差
我們都清清楚楚
就算在壞念頭還沒有匯集成
一個思想的時候
我們在那個時候
就要把它去除掉了
就要把它遏制下來
因為我們清清楚楚嘛
知道這是不對的思想
如果我們在此還無法遏制
也得要控制自己不要去做
就算忽然間有時候是突發事件
人捉狂起來
當然就失去所謂冷靜
沒有冷靜就沒有理智
就算一時怒火攻心失去理智
去做了
在做的過程當中
會慢慢冷靜下來
若是冷靜的時候
應踩煞車的時候
你踩得住嗎
或是良知又戰敗在
你的知見之下
變成了都潦下去了管它去的
其實很多人在行為的半途
就已經知道這步再踏下去
就會留下千古遺恨
問題就是
我們的知見之下
有時候我們還會賭一口氣說
既然所謂頭剃下去了
不洗也不行了
既然都潦下去了就潦個徹底
我們的良知時常都受到
我們眾生知見的打壓
沒辦法取得主宰能力
所以良知若是戰敗
我們的知見
掌控整個的自主能力
那句話說就孤注一擲了
在這個孤注一擲的念頭產生時
你們就自己要堅強一點了
既然有孤注一擲就潦潦下去了
那個果差不多在你的面前
你自己早就預知了
所以當苦果顯前的時候
當初你敢種那個因
為何你不敢去吃那個果呢
莊子借用申徒加在說
就算給后羿射到那是應當的
射不到也是應當的哪
忽然間你們聽到這種說法
會感覺矛盾
若在神射手后羿射箭的範圍內
他那是百發百中射到是應當的
射不到有可能失手
申徒加他所形容的就是說
射不到也是一種命
因為早就註定好
后羿他不管什麼原因
射不到就是射不到
這也是應當的啊
沒有必要去研究說
為何后羿這一箭射不到
這也是重點哪
我們眾生知見
如果是一個神射手
他的箭法從來都不曾失手
如果有一次失手
我相信大家一定會為
這次的射不到找很多的理由
若是站在道法的角度
射不到也是應當的啊
不管你找了多少理由
總是事實就是射不到
釋迦牟尼佛啦莊子老子啦
他們是不是有方法
逃過后羿的箭法並不是這樣
因為他們已經甘願
他們是一個真正有膽識
有夠勇氣的英雄
他們甘願接受
他們過去所做的一切
不管是善果也好惡果也好
他們已經都完全順受了
所以后羿的箭對於世俗凡夫
有莫大的壓力
給他們產生恐懼的心理
但是對於這些聖者來說
后羿的箭
他們一點點都不在意
也就是后羿百發百中的箭法
沒辦法打擾到釋迦牟尼佛
以及這些開悟聖者他們的心
我們降生來到這個人世間
是來為我們過去所作所為
來負責任的
因此我們要甘願要有那個膽識
今天你如果面對了發生在
你身上的一些不如意的挫折
讓你的生活產生煩慮苦惱
心無法安然
也就是有所恐懼不安
這就是表示說
你來這個人世間
接受這個磨練不及格
你們相不相信呢
我們生生世世一直輪迴
其實輪迴是大自然一種
自然的考驗
為了要讓你的未來
生活能夠越來越安穩
越來越自在
所以我們才必須一世一世
來經歷一切煩慮苦惱的事情
你這輩子如果生活還不自在
還不安穩
心還會不安
就是表示說
你還要繼續接受
諸種煩慮苦惱的洗禮
你若是懂得這些道理
像老子莊子釋迦牟尼佛
他們這種聖者
他們已經坦然接受
發生在他們身上一切的事情
雖然這些聖者
他們一輩子的過程
你們不相信注意觀察他們
他們也不是一輩子都是如意的
但是這些不如意
是我們眾生知見的看法
其實我們不必去聖化他們
不必為這些聖者
找美麗的藉口來掩飾
他們生活上的顯現
才是大自然法則
那個真義的流露
可是你們若是有注意
在他們所謂開悟之後
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任何事情
等於就沒有所謂的好與壞了
他們完全很勇敢接納它
宇宙間最勇敢的事情
就是去接納一切發生在
我們身上的任何事情
這才是能夠稱為大英雄
所以為何釋迦牟尼佛的宮殿
將它稱為大雄寶殿
就是表示說
他是最偉大的英雄
這絕對不是我站在學道的角度
就說修道的人
才有辦法成就世間最偉大
大丈夫的事業
修行達到完全的接納與甘願
這才能夠堪稱為英雄
剩下的從歷史上
或是我們人類知識編纂
的小說之中
他們這些人的行為
用眾生知見去評審他們
說這樣就是大英雄
的這些英雄人物
你們一個一個如果再進入了
人性的探討就對了
有的人可在千軍萬馬之中
來回自如
眼睛裡面對於這些敵軍
好像視若不見不當成一回事
那種驍勇善戰
確實得到很好的名聲
不是你不怕死
也不在於
你是為國家或是為名聲
這些我們不要去在意
若是不怕死就叫作英雄
若是現在台灣
可說四處都是英雄了
那些飆車隊的
在千軍萬馬的道路之上
他這樣橫衝直撞
在那裡鑽來鑽去
沒有將自己的生命當成生命
不但自己沒有珍惜自己的生命
接著他也沒有尊重別人的生命
又不是不怕死就叫作有膽識了
不是在千軍萬馬之中
顯現那種武夫的氣慨保護國家
他就叫作英雄
為何我這樣說呢
因為人如果沒有好好深入
我們的內心世界
去做用德行充實的工夫就對了
每個人人性面都有很多的缺點
與醜陋的一面
說不定一個對生死已經看得
如浮雲那一般的武將英雄
遇到一個感情不如意
也是躲在牆角眼淚流得潸潸了
甚至遇到一些小事情
所表露出來的
也跟我們一般的世俗凡夫
一樣的行為
唯一對於任何事情
心境都能保持那種完全的清靜
感情上的也好
進入千軍萬馬之中也好
我相信這種
心境不受外境的動搖的聖者
他們所表露出來的
才堪稱為大英雄
你說對不對
所以有時候在看故事
或是在讀歷史
就像我們縱談古今
時常在跟諸位叮寧的提醒也好
任何故事的情節
都能夠做很多多角性
也就是多角度的看法
這樣慢慢你對於我們的人性
才有辦法越來越清楚
有那份清楚
你們才有辦法降伏這顆心
今天你若不了解這顆心的作為
你要如何去對付他
所以
我們認真用敏銳的觀察能力
看世間事
主要就好像在研究經典一樣
研究經典也是要轉我們這顆心
調伏我們這顆心
看世間人生的百態更加清楚
更加讓我們了解人性面
我跟你說
別人身上會發生的行為
我們在眾生群中
我們也是一樣的啦
沒有一個人能夠例外與特殊的
所以當你看到別人顯現所謂
不好的一面
你絕對很感冒很排斥
甚至於會輕視
這就是一面鏡子哦
今天你看別人流露出
人性醜陋面
讓你產生了反感
你自己若是沒有做成一面鏡子
你們以後若是忘掉了
你們也做出與別人一樣的行為
人家別人看你也是會感冒反感
以後你就不要去做出
像對方的那個行為出來
要不然你自己那種反感的心理
就換成會產生在別人的身上
這樣人生就處處都變成
一塊一塊的明鏡
一切眾生的行為
對我們都是一種教示
這樣是不是
我們就不必看這些文字的經典
在那裡傷腦筋
這個名相的解釋
什麼就要多角度如何去深入
聽一聽
十個九個研究經典的
就不曾在經典上去找出一條
所謂比較暢通的道路
領導我們走向所謂
寂靜涅槃的彼岸去
真的啦
經過文字之後它是死硬硬的
每個人用他自己的我見
在研究經典
他這個角度
他當然就用這個角度下去認知
那個角度
他就用那個角度下去認知
可是你若是觀察人生百態
光是把持這句將心比心
你就會發現到世間到處是明鏡
這樣警覺性是不是在二六時中
等於都是在你的面前
在跟你啟示
你若是把持這個概念
一切眾生的行為
都是諸菩薩度你的一種
所謂三十二相的顯現
這能夠輔佐你在修道這條路徑
更加坦然更加自在也更加安穩
能夠達到寂靜涅槃的彼岸
今天這不是題外話
是借用莊子寓言式的說法
的另外一種也就是說
多角度深入思考的一種舉證
後面也都是要用這樣較深入的
要不然我為了要讓它普遍化
南華經我這一次是說得
可說是很簡單
雖然簡單
裡面要傳達的真實的教義
也希望大家能夠深入與掌握
在此恭祝大家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
再見
標籤:
瀏覽次數:
217
人氣指數:
217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莊子南華經】 第四十六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四十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