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五十七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第五十九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莊子南華經】第五十八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顏進平師父 主講

Keying‧河洛語翻譯: 芳瑜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


多謝您們的愛護以及支持


又再度按時收看縱談古今


共修莊子南華經


我們今天節目開始


一樣先恭讀大宗師


這些真人境界的經文


當然你們若是拿南華經


作為共修


你們或許會發現到


哎喲這個顏師父他在讀的


跟你們手上面所拿的南華經


好像有掉了一段


為何會有這種情形產生呢


我恭讀經文之後我再來解釋


上集說到


***********


古之真人


不知說生 不知惡死


其出不訢 其入不距


翛然而往


翛然而來而已矣


不忘其所始


不求其所終


受而喜之 忘而復之


是之謂不以心損道


不以人助天


是之謂真人


若然者


其心志 其容寂


其顙頯


凄然似秋 煖然似春


喜怒通四時


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


照道理是應該接


*****






故聖人之用兵也


亡國而不失人心


利澤施乎萬世


不為愛人


故樂通物 非聖人也


有親 非仁也


天時 非賢也


利害不通 非君子也


行名失己 非士也


亡身不真 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 務光


伯夷 叔齊 箕子


胥餘 紀他 申徒狄


是役人之役


適人之適


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


以知為時 以德為循


以刑為體者


綽乎其殺也


以禮為翼者


所以行於世也






以知為時者


不得已於事也


以德為循者


言其與有足者


至於丘也


而真人以為勤行者也


**********


然後再跳回來


*******


古之真人


其狀義而不朋


若不足而不承


與乎其觚而不堅也


張乎其虛而不華也


邴邴乎其似喜乎


崔乎其不得已乎


滀乎進我色也


與乎止我德也


厲乎其似世乎


謷乎其未可制也


連乎其似好閉也


悗乎忘其言也


故其好之也一


其弗好之也一


其一也一


其不一也一


其一與天為徒


其不一與人為徒


天與人不相勝也


是之謂真人


**********


若是這樣讀整段


你們就會發現到


與你們手上所拿的南華經


就完全都相同了


為何我怎麼會將聖人用兵


這一段拿到後面呢


因為突然間說到這裡去


真的不連貫


讓人感覺說在談古之真人


怎麼會突然中段插一段這個


就感覺好像怪怪的


真的文意就突然間不通


好像就大轉彎一樣


現在這一段我把它節錄在旁邊


將所謂的出現的古之真人


這四段將它完全接在一起


配合最後的這一句


這樣就能夠將真人境界


算是宣說得比較清楚


這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插了一段大轉彎不同內容的


聖人用兵這一段


這樣解釋


應該大家可以更清楚


所以跟你們手上的南華經


若是不一樣


那是我感覺這樣在說比較順暢


要不然真的突然從第三段的


古之真人


突然間冒出一個聖人用兵


說了兩段之後


又跳回來說


古之真人其狀義而不朋


又突然間跳回來古之真人


若是這樣就可能變成


頭尾比較不連貫


這種處理方法


我相信大家應該會接受才對


上集我說到這一段


*********


若然者


其心志 其容寂


其顙頯


凄然似秋 煖然似春


喜怒通四時


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


我今天就從這裡解釋這些經文


當然前一段前面那些


我上集已經說過了


說真人的心他是清靜的


相由心生


所以心若是清靜


顯現出來相貌上面


他也一定是非常清靜莊嚴


但是有說到額頭很寬


聖人因為他的心


不受這些諸景的打擾


非常的清靜


所顯露出來的若是莊嚴的臉


莊嚴臉他是好像秋天的氣候


秋天有一種嚴肅蕭殺的氣氛


所以顯現莊嚴的時候


就像秋天的氣候一樣


若是顯現溫和的一面


就好像春天的春風那麼柔


春天的太陽那麼煖


所以聖人的七情六欲的表現


完全與自大自然的春夏秋冬


氣候的變化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聖人他一切的造作


已經合乎於四時


就是春夏秋冬


也就是等於大自然一切的造化


在此我必須跟諸位補充一下


很多人都認為說修行修到後來


沒有所謂的七情六欲


這七情六欲不是不好


是只要有分寸


就像我們現在經文上


所在傳達的


真人他們的諸種情


都是好像春夏秋冬的氣候一樣


是很自然來流露的


並不是像我們


我們的情的流露都不是自然的


我們生氣


那個氣會傷我們的心


也會損到我們的心


悲傷也是一樣高興也是一樣


我們都是因為這些諸種的情慾


沒有節制沒有分寸啦


今天你若是合乎於四時就對了


是非常的自然哦


是非常的自然


這種自然有悲但是悲而不傷


有喜有怒但都是非常有節制


今天修行人若是修到所謂


沒有七情六欲的表情


你看那種人與死枯木


有什麼分別呢


但是偏偏現在很多人認為說


修行到一個境界是這種形體的


若是修一修變成沒有表情的


我在此奉勸大家不要修了


修一修卻變成了沒有表情


就等於會動的植物人一樣


這樣有什麼意思呢


所以你們絕對不要誤解了


這我必須特別強調特別說明


因為我也相信


縱談古今或是菩提門的同修


很多人頭腦裡面有這種懷疑


我有時候在談論社會時事時


表情或是那個口氣


你們看起來好像我動火哦


我真正有生氣哦


我向諸位報告


這些事情與我何關


若是認真要論


我為何就要談到會生氣呢


可是我今天如果要談一件


憤慨的事情


我的臉都沒有表情


聲調都這樣平平的


你想你光是用想的就好了


你光是用想的就好了


我看我來用表演的


要不然讓你們用想的用意會的


說不定還沒辦法去感覺到


在沒有表情來談論任何事情


你們眼睛看的也好


用耳朵聽的也好


是一種痛苦的折磨


你們相不相信


而且語言的傳達會變成了一種


無法接受哦


我若是談到使人憤慨的事情


我的聲音拉高表情也顯露憤慨


這樣在傳達


是不是你們一看就一目了然了


我若是都沒有表情


聲調也這樣平平的就對了


我現在來比喻八掌溪事件


八掌溪事件


這可說引起了全國百姓的憤慨


我現在用這種沒有表情


用這種平平的聲音


要來傳達


透過大眾媒體來傳達


我們這些小老百姓認為說


很多單位官僚主義


以及一些死硬的制度程序


而使得我們的四個同胞


因此而冤枉死


我相信那陣子


所有的媒體若差不多能互動的


現場CALL IN


或是探討性的節目


電話傳過來的聲音


一定都為了這些亡者


來發出不滿的聲音


我現在就試用那個沒有表情


用平板的聲音


來傳達我對於八掌溪四條冤魂


不應該的才稱為冤魂


實在是不應該死的


就是不應該死


這四條冤魂


才會造成那麼多的大官下台


也引起了全國百姓的憤慨


對於從過去遺留下來的


官僚主義的現象


還沒有徹底的革新


以及這種死硬硬的程序


一點點都不懂得變通的


公務人員式的辦事方式


做很嚴厲的批判


這若是在過去


我當然一定是參一腳


那麼熱門的話題


我哪有可能不發表一下


小老百姓的看法呢


但是現在要專心講道了


時事比較不愛去談它了


現在我是要做


在那種完全沒有表情


要表示你憤慨的情形


你們聽與看感覺如何


八掌溪這件事情


我實在是非常的憤慨


憤慨又再憤慨


差不多就是這個形體就對了


那個憤慨你們沒辦法去感受


因為聲音


我這樣還有輕重音哪


因為要叫我像演員這樣演


我就不會哩


光是要說這一段


都已經NG十幾遍了


我在錄影不曾這樣的


光是這一段要說得


臉部沒表情說話平板


NG十幾遍了


就是因為我不是演員


我是很自然的傳達


我有所謂的諸種的表情


但是這些諸種的表情


就好像春夏秋冬氣候的變化


但是外貌如此的變化


內在的心


是不受到這些表情的影響


就要達到這種境界


所以悲而不傷怒而不嗔


就是說生氣不會產生瞋恨心


就是說你的表情歸表情


心的清靜自在


是不受表情而來影響


就是沒有關連


表情是一種表達而已


這與心境不必連在一起


希望南華經談到所謂的表情


與我們修為的心境


可以是沒有關係的


可以是自然的表達方式


這種斷七情六欲


大家不要誤解了是都沒有表情


如果都沒有表情


就實在是變成---


要說死枯木


應該是說活枯木


就是差不多這樣


若是這樣大家就不要修了


修到變成這種型的


你看看跟別人要如何相處呢


這些真人的喜怒


都是出自於無心的


與這些小孩子一樣


說道理的時候


我愛拿這些兒童來做比喻


當然兒童還沒有智慧


他們是一種無知的天真


今天我們受到知識污染之後


能夠將這些知識做淨化作用


再恢復回來孩子的那份天真


你就是佛了你就是真人


你就是一個悟者


小孩子的七情六欲的表現


他們也是無心的


所以有小孩子到別人家裡


看到別人家裡的玩具也好


或是什麼樣他感覺喜歡的東西


他拿了就走


這不是出自於我們大人貪心


的那個偷的行為哦


小孩子他去看了喜歡


他沒有跟別人說拿了就走


他這是無心的哦


因為他的頭腦裡面是沒有這種


所謂的這個東西值不值錢哦


你再值錢的東西


他拿去玩一玩他也是丟掉


所以他那個是無心的


你們用這樣去觀察孩子的行為


你就比較容易掌握所謂的


無心之過


或是無心之喜怒哀樂


不是沒有哦


就要像小孩子這樣


是發自於天真無心的


當然你經過知識的污染之後


你有辦法淨化它


你有辦法保持


像兒童那份天真那份無心


但是因為你有智慧


你去人家家裡


不會亂拿別人的東西


因為你有智慧


小孩子是無知的天真


差別只在這裡而已


所以若是有在研究


天主教基督教的聖經


裡面就有說到


上帝的國都是小孩子


也就是你要回去天堂


你若是不恢復赤子之心


你是不可能回去


因為上帝的國都是小孩子


我現在說回來


我們台灣最流行的淨土宗


你們也沒有跟人家強調說明哪


西方極樂世界也都是童子哪


每一個人都是蓮華童子哪


今天你若是不恢復童子心


你也是無法住在西方極樂世界


這我在此順便向諸位報告一下


反正你若是不恢復回來這份


天真無邪真善美的赤子之心


你就無法在道學方面有所成就


這樣就對了


所以真人他能夠像四時


春夏秋冬的氣候一般地運行


他就能夠事事都合乎於節氣


也就是合乎於我們眾生的禮儀


等於一樣就對了


事事他都做得很有分寸很剛好


但這些真人他們所流露出來的


不是我們一般人


有辦法去觀察出


他們行為的痕跡出來


當然境界不同差了一大截


你若是用眾生的知見去看


你會發現到


真人跟我們都是一樣的


表面上一定是一樣的


今天你們若是發現一個修道人


他表現出來的就是這樣


慈眉善眼說話聲音平平的


我跟你說他沒有什麼境界


因為他與別人不同


跟別人不同他就不自然


就是一定要跟別人都一樣


但是那是外表哦


內在呢


與外表是沒有關係


就是沒有關係


人家因為他是無心的


無心來表露這些表情


並不是像現在很多讓人看起來


就知道他是在修道


若是讓人看起來就知道


這是修道人


他就實在很不自然了


修道人是要去效法大自然法則


去應像四時那一般的造化


你這樣裝成沒有精神


這樣仙風道骨


這樣代表你不自然


你破壞自然


你更沒有資格能去談修道兩字


但是偏偏滿街上都是屬於


這種演員式的修道人比較多


真真正正內在的清靜


外在與一般人一樣的這種


有境界的修行人


這種人一般這些迷信的


就是說不夠眼光的就對了


他是不會去跟隨


或是親近這種真人


就要那種會假的會裝的


這種的弟子信徒一大堆啦


若是真正有修有境界的


這種的我說實在的


因為他的內心清靜


所以比較沒有弟子敢來打擾他


的樣子吧


這樣也好啦


這樣留得一個清靜的生活


也是很好啊


所以一般人真正無法去察覺出


真人他們行為的痕跡


這是第三段古之真人的境界


我現在聖人用兵


這一段留到第四段的古之真人


解釋完畢


我再跳回去解釋


他說


古之真人在他的精神上的狀態


這我必須要先說明一下


若是以文字就是說


真人看起來好像泰山那一般


那麼雄偉


就是看起來非常堅固


都不會崩掉都不會崩壞掉就對


有的修道人是這樣


臉色黃黃的瘦巴巴


好像快死快死這樣


你若是用所謂的形貌來解釋


真的這些真正有修的


但是就這樣臉色黃黃的瘦巴巴


看起來快要死掉的


這些有德行的修者


卻反而沒有人要親近


這句是在說精神上的


真人精神上的境界


達到非常的高大


當然真人的境界


已經不會崩壞掉了


因為他已經與太虛合而為一了


太虛包容整個的萬星河斗


宇宙毀壞太虛還在


這是真真正正的一種


清靜永生解脫的狀態


所以這是在指精神上的


這個真人讓人看起來


就好像什麼都沒有


物質上當然很缺乏


嘛因為真人他絕對安貧樂道的


他不會被身外之物吸引


所以修行人當然看起來


樣樣都不夠


但在這種物質那麼欠缺的處境


他也不會自己感覺不夠


也不會要去盼望別人的幫助哦


甚至我們自動要幫忙他


他也不接受


因為我們這些世俗凡夫


所愛好的所在追求的


想要得到的


我們認為是很好


能夠帶給我們有名有利的


能夠讓我們榮華富貴


很舒適來生活的


這些東西


是世俗人認為是寶貝的


對於一個悟者來說


這些都是廢物


因為好東西


這些世俗凡夫還不曾看過


還不懂的


所以


他們只好是在我們的知見內


我們認為價值的東西


我們在做貪求


當讓你向內在


我們裡面任何一件東西


都不是我們這個有形的世界


這些金銀財寶可以比的


所以一個有向內的人


他已經知道了


這些身外之物沒有一件


能夠比裡面的這些寶藏更好


他得到更好的了


外面這些所謂的七寶


所謂這些一切眾生想要得到的


眾生知見下所謂的寶


所謂很價值的


那些都沒辦法跟我們內在比


就要了解得到的人


這些他怎麼看得上眼呢


你說對不對


當然既然稱為真人


與我們這個假人的凡夫來相比


真人的人格絕對比較特殊


他的品德絕對比較超越我們


可是不會因為


他的人格品德超越我們


就跟我們無法相處了


若是自標榜為修道人的


我說出來可能會得罪人


但是說法者一定要說老實話


不能因為要讓人好感


就裝成仙風道骨


怕得罪人老實話就不敢說


我在過去這樣說的時候


或許有的人聽起來會感覺


沒辦法全部認同


可是我這樣說一陣子


大家有去體會


到後來打電話


或是跟我在聊天的時候


他們就有這種感覺了


我說


那個自標榜為他是修道人的


那種人最難相處


這是我個人的觀察就對了


真的那種自己標榜為


他是修道人的


喔那實在是龜毛固執又頑固


而且又難相處


這是我個人的觀察哦


我當初在大眾媒體這樣說


我相信很多人沒辦法認同


我現在再這樣說


電視機前的這些觀眾


我看有的人還是一樣


還沒辦法全部認同


但是你們不相信


去跟這些自認為他是修道人的


相處一陣子看看


相處一陣子


你就差不多會說「看」了


「看」是要用國語發音


這樣就對了


很難相處


因為他們不自然


他們認為他們是修道人


他們好像很清高高人一等這樣


表露出來的不是憍慢


要不然就是稜稜角角的


人家南華經裡面所在說的真人


他的人格品德


都超越我們這些凡夫


但是人家不會因為這樣


而無法跟別人相處哪


人格品德是內在


外貌的行為


是能夠與這些芸芸眾生


合而為一


可說是相處得很圓滿


這樣才是一個有境界的修道人


因為


真人的心胸一定是很廣闊的


若不廣闊要如何心包太虛呢


所以一定要虛懷若谷


心廣闊表現出來的很灑脫


表現出來的很自然


不但別人喜愛跟他在一起


不會因為跟別人相處


就有所浮華心性的流露


就是心胸有夠廣又不會浮華


在什麼場所跟什麼人在一起


或是在辦什麼事情


時時刻刻真人的心境都是處在


那種很安穩很祥和很慈悲


很光明很快樂的境界之內


修道就是要修這樣


修道不是要修成


現在大家誤解的那種


被聖化神格的那種佛的境界


或是說要修來有一個很清靜


很快樂很美好的天堂國度


要到那裡享受


這我已經說過了嘛


你求要做佛


求要有好的地方要往生


這不是貪欲要不然這是什麼


所以若是有這種概念的人


很不好意思我說重話


你們都別想去了


因為佛經典所寫的一切


都是在說心境


西方極樂世界也是我們的心境


只有我們的心境


能夠看過去大家都一視同仁


都是蓮華童子


就只有心境上


有那種清靜極樂的世界而已


宇宙之內哪有那種所謂的極樂


若是極樂就是一定極苦的


只有我們的心境才能夠達到


沒有那種苦樂對待


真正清靜的佛國土


這在維摩詰經上面


我已經說得非常詳細了


所以真人他是任何時候


都非常安穩快樂的


他的一舉一動所表露出來的


就算給你感覺好像有不得已


好像有那個不得已


但是內心他是非常充實


很實際去做任何一件


眾生的要求


這種德行自然的流露


才有辦法降伏人


這些芸芸眾生也才會樂意


以真人為皈依的對象


不只是這樣


真人的精神他是非常廣大


廣大得好像宇宙


真人的品德非常高大


問題就是說


他不會這樣


就讓人感覺他非常清高


我們就被他比下去


我們就變成了矮他一截


如果我們感覺到這些修行人


他比我們更高


這樣沒有錯


是我們沒有修


所以我們才會比他們更低


問題就是說


他若是讓我們感覺到他有修


好像他比我們更高一級的話


讓你這種感覺的話


我跟你說


你跟他差不多而已


這個距離若是從中央作標準


你自己拉低下來


因為你感覺


人家他有修而我沒有修


而他自己拉高上去


那個距離都剛剛好


折起來絕對是相當的


所以你就可以跟他平起平坐了


若是修行人在一起會讓人感覺


我們低一截下去他非常清高


這是他的不對


他修行的境界不高


不是我們沒有修


我們比他更差哦


我這樣說


諸位不知道掌握得到嗎


反正我就是這樣傳達


藉這個機會將很多人所謂


要去親近善知識也好師父也好


很愛看外表


因為我們人的心性


是愛好於外表的美不重於內在


難怪說現在樣樣都重視包裝


那就能夠顯露出我們的人性是


重視外表不重視內在


所以真人人家他們的境界


那麼高


但是他們不會受到我們眾生


訂定的這些世俗的禮法


而來束縛


或是感覺這是一種拘束


反正在什麼場所


你們若是怎麼樣我就怎麼樣啦


因為一個真人他與眾生


是完全平等的


所以眾生怎麼樣他就是怎麼樣


一個表現出跟眾生無法平等的


我說實在的他也是眾生


就是表現出跟我們一樣


但是他的內在確確實實安住於


清靜慈悲光明的境界


這種的就值得我們作為


皈依親近


真人他應說的才有開口


要不然平時他是非常的沉默


有時候靜靜得讓你好像感覺


他已經得自閉症了


可是應該代天宣化的時候


他是辯才無礙


當然這個經文它是沒有說


他好像自閉症


開口的時候是辯才無礙


這是我接下去說的


經文是說


一個有修的人不輕易開口


有用的才說


無用的他一句話都不多說


因為真人說話他不會像我們


還要在頭腦裡面繞一圈


要如何說…


我們一般都是這樣


每一句話都在我們的頭腦裡面


繞一圈之後才說出來


他們不要用心機


所以有時他在回答你什麼事情


會讓你搞不清楚


好像忘掉他要說什麼這樣


這是經典上表達真人的境界


反正你們若是要親近善知識


要找一個好的老師來共修


不要看虛偽的外表


要看內在


這個人的內在


是不是真正實料的就對了


不要看虛偽的外表


或是這個師父跟別人在一起


會讓人感覺我低一截下去


就是那個師父不夠平等


境界絕對很差


因為時間的關係


我今天與諸位共修到此


恭祝大家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


再見

.
標籤:
瀏覽次數:91    人氣指數:91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莊子南華經】五十七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第五十九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