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4,876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第五十八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莊子南華經】第五十九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顏進平師父 主講
Keying‧河洛語翻譯: 芳瑜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
多謝您們的愛護以及支持
又再度按時收看縱談古今
共修莊子南華經
現在是在跟諸位研究
什麼叫作真人
現在真人這部份
剩下後面這一段
我也是先恭讀經文
然後再來白話解釋
*********
故其好之也一
其弗好之也一
其一也一
其不一也一
其一與天為徒
其不一與人為徒
天與人不相勝也
是之謂真人
**********
這就是整個南華經裡面的精神
也是我們縱談古今與諸位
這幾年的共修
我一再在強調的地方
簡單說天與人它是合一的
不管你要或是不要
它都合一
因為不管有形無形
只要存在它就具備陰陽
所以陰陽是一體的
陰陽不應該將它拆開
因為拆開下去變二
單一的陰單一的陽
是沒辦法存在的
既然是這樣
我們在追求一切物
我們竟然是那麼無明那麼愚癡
要去做選擇硬是要去拆開
人家說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選擇單面
它就絕了它就無法存在
這種道理可說是
都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實在是很簡單
大家也應該
隨時都有這方面的概念才對
偏偏我們被灌輸的
竟然就是硬要做選擇
從我們出世這很奇怪
一代一代都如此的教育
選擇好的一面
設法要去除壞的一面
這是一體兩面的東西
事實是一體是不能拆開的
拆開它就絕它就無法存在
而大家都硬要拆硬要做選擇
所以我們才會衍生出
生活上那麼多的煩慮苦惱出來
今天你若是掌握到這個實相
就像現在我們經文所說的
你高興它也合一
你不高興它也合一
一切萬生萬物它要存在
它就是這種構造
陰陽是一體的
陰陽不是二
陰陽一體的
個別是無法存在的
這在節目上有沒有
看看你們已經聽幾遍了
但是
不管聽一百遍一千遍一萬遍
你們被灌輸已經根深蒂固
選擇好的一面這種意識
也還是存在
你就知道我們所謂的眾生知見
這種知識是很難以去破除的
也難怪在學道過程當中說
調心是很困難的
它困難的地方就是在
我們明知道而偏偏要故犯
若是明知要故犯
衍生出煩慮苦惱我說實在的
不就要有膽識不要皺眉頭
也不要恨天怨地
因為你們這是故意的
既然是故意的
誰有你的有辦法呢
所以要遠離煩慮苦惱
都是靠自己
看你自己懂不懂停止
不要再做選擇了
要了解宇宙的實相
你高興它也是一
你不高興它也是一
你若是有辦法認識
大自然整個的宇宙
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
是一不是二
這樣你就是能與大自然在一起
也就是你合乎大自然的法則
也就是你與天已經合而為一了
你若是還以計較利害得失
你的心是二的是分裂性的
你就是還歸類在眾生群中
要這樣說有時候也聽得怪怪的
為什麼呢
你高興也是一
你不高興也是一
你了解這個道理
你合乎大自然變成一了
這些眾生他雖然表現出來的
還是計較性的做選擇
其實他這種行為也是一啊
所以
所謂的大自然與我們人的行為
其實也是一
若是看清楚這個重點的人
就能夠叫作真人了
你看為了說法我就必須將它分
真人或是所謂的假人
就是眾生
其實真人或是眾生
他也是一
可是若不這樣做個分別
確確實實真正有夠難傳達
這個一字
後面這句才是重點哦
你若是了解這個道理
去隨順大自然的法則
你就與大自然在一起
所以你也是一
你若是都還以
眾生知見的利害得失的選擇
看起來是二
但是任何的行為做選擇
它也是一
這是重點哦
這就與我們佛家所說的
眾生即佛 佛即眾生
所以佛眾生他也是一
因此在佛家的角度
它說道家的說法不究竟
其實這些發現到
宇宙大自然法則的這些聖者
他們所發現的道理
絕對是一模一樣
只不過是那個表達的言詞
隨著不同的人種
不同的空間時間
用不同的表現文言而已
若是透徹大自然的法則
在印度發現的也是一樣這樣
在西方發現的也是一樣這樣
在任何地方發現的法則
絕對都是一樣的
所以大家聽道理聽到這裡
我也盼望
我們縱談古今的這些聽眾大德
當然是學佛的佛教徒比較多
聽到這裡來
我也相信多多少少
應該也有辦法接納
其它宗教正確的說法
你若是聽我這樣解釋
你多多少少就能接受這種概念
你想一個修身養性學道之人
就連這種勸善
叫我們要有平等心
要有廣大的包容心的修行人
若是連宗教就在做對立
你想你們所聽的道理
是不是跟你們表現出來的
等於背道而行呢
所以這裡面的一句話說
天與人不相勝也
其實大自然與人的行為
它是不對立的
它也是合而為一的就對了
也就是說
佛與眾生它也是一體兩面的
因為沒有眾生就沒有佛
沒有佛就沒有眾生
所以你若是將眾生除掉
佛就不存在了
有眾生就一定有佛
所以道理是完全一樣的
不要再有所去做差別
這樣是只不過顯示
你的修為你的包容心不夠而已
道理絕對不分人種不分國度
大家絕對不要有這個差別心
認為有對立你就不是真人了
能夠看透徹大自然的法則
與人為是合而為一的
它是沒有對立的
連眾生與佛
一個真人他都是看成一樣的
當然佛看眾生也是佛
但是眾生今天就是沒辦法了解
萬物是一體的
所以眾生他看佛
眾生看佛不是佛
佛看眾生是佛哦
這個差別就是在此
但是不管如何差別
這是為了要說法
所以硬去做分別的
在實相之下它是一
沒有眾生就沒有佛
這樣反過來
沒有佛也就是沒有眾生
這一點的概念
我希望縱談古今的同修大德
無論如何這個重點這個概念
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之上
分分秒秒都要記得
不要再做選擇了
完全隨順一切發生在我們身上
任何所謂的事情
不可以再說好壞了
因為你既然沒有做選擇
根本就是沒有好壞嘛
就是因為我們有做選擇
才會有好壞的差別
所以我們應該隨順於
發生在我們身上任何的事情
現在變成任何的事情了
沒有好壞了
所以若是沒有好壞的話
我們就不會衍生出在選擇上
選擇好的得不到而偏偏是壞的
衍生出煩慮苦惱
這一點是修身養性學道之人
要獲得解脫要去除煩慮苦惱
最重要的重點
我這樣一再在強調
道理不必聽得很多
總訣竅捉對了
你就有夠應用了
只要你把持著
不要再做利害得失的選擇
順應於發生在你身上任何事情
這樣你就能夠
從眾生煩慮苦惱之中
而來跳脫出去
煩惱一斷
我們的心可說是
就沒有什麼樣的負擔與打擾
它就能夠保持很安穩很清靜
在這種清靜的境界之上
清就一定明
看事情就非常清楚
後面所謂的五眼六通
他自然就具備
所以修道目標是要定在斷煩惱
煩惱一斷
後面所謂的五眼六通
它自然就存在
你煩惱不斷
修道的目標是定在
要往生到某一個世界
去享受極樂
或是要獲得什麼樣的神通
那都是空談也無法達到
因為煩惱沒有斷
後面這些一項你都得不到
修道目標一定要定在斷煩惱
煩惱一斷樣樣具備
煩惱不斷樣樣沒有
再來我來讀這一段插在中央
我拉到旁邊放的
聖人之用兵這一段
我先恭讀經文之後
再來白話解釋
*************
故聖人之用兵也
亡國而不失人心
利澤施乎萬世
不為愛人
故樂通物 非聖人也
有親 非仁也
天時 非賢也
利害不通 非君子也
行名失己 非士也
亡身不真 非役人也
若狐不偕 務光
伯夷 叔齊 箕子
胥餘 紀他 申徒狄
是役人之役
適人之適
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
以知為時 以德為循
以刑為體者
綽乎其殺也
以禮為翼者
所以行於世也
以知為時者
不得已於事也
以德為循者
言其與有足者
至於丘也
而真人以為勤行者也
************
這一段就是從我們在談真人
的中間取起來的
何謂真人
我做一次說一說
要不然不知道怎麼搞得
突然中間怎麼會接了一段這個
當然經典的流傳
一直到現在這個時代
尤其中國大陸這方面的這些
研究的學者
個人都有個人的看法
與他們的見解
有的人認為說莊子南華經
當然不是莊子本人他所著作的
一定是後來接受到
老子莊子思想的這些弟子
所編撰的
年代
以這些各學者的研究與看法
每個人所說的都不一樣
當然在經典流傳過程當中
難免有的會將自己的體驗
對道法的體驗
將它填補在經文之上就對了
只要是好的我們就接收起來
尤其在南華經裡面說實在的
裡面的經文內容像突然間這樣
這句與上一句無法連貫的
可說是整部經典從頭到尾
這種情形出現得很多
所以難怪說現在近代學者
有的人研究起來會感覺說
這好像是一部拼裝的就對了
拿過來拼一拼
要不然文法的使用不應該說
這句無法接下一句
連貫不起來就對了
可是裡面的精神大綱
是完全沒脫離開大自然的法則
因此只要是好的
我就感覺值得拿起來與諸位
一起做道法的研究與分享
在這種若是裡面像這樣
有比較大段
與說真人這樣感覺不連貫的
我取起來放在旁邊
變成單獨的解釋
這樣我看大家能夠比較理解
也不會感覺聽起來
突然間就感覺非常的苦澀
這一段的經文就是說
聖人在用兵
聖人用兵要做什麼
也是一樣去征伐別人
聖人用兵與一般的國君用兵
不一樣的地方
因為強的吃弱的
出兵去侵略別的國度
人家被侵略的國家被毀滅的
人家這些百姓怎麼能夠心服呢
絕對有恨的
因為被征服者
他絕對會不甘願的
可是聖人在用兵就不一樣了
雖然也是一種攻佔侵略的行為
但就是有辦法做到
被那些被征服者對於侵略的人
不會產生怨恨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以來
我們不知道所謂的說
聖人用兵有辦法用到
被征服者
不但不會對侵略者有恨
又好像很高興
若是有這種情形
並不是聖人用兵才能夠有這種
被征服者高興的情形
就是說
這個國度事實上就是去遇到
無道的昏君
百姓的生活是在水深火熱之中
若是像這種情形
當然有別國來侵略
大家也會變成一種寄望說
換個人管管看
說不定能夠更好也不一樣
若是能夠讓被征服者
對於侵略者無仇恨
除了就是說
主政者實在是太差了
要不然我說實在的
要產生被征服者對侵略者
無仇恨無怨恨
那是很難
但是聖人用兵他就有辦法這樣
當然若是聖人用兵
接著的政策一定是能被澤萬民
甚至到世世代代這樣就對了
要達到這種境界
絕對不能有半點的私偏
絕對也不能刻意說
我是為了要攏略人心
而來做這些政策的
那完全是出自於
生命本來就是一個共同體
聖人看人事物是一
他是沒有做分別的
所以是自己的同胞
或是他國之人
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
那是眾生在分的
聖人的眼光之下
是一律平等一律沒有差別的
若是有刻意要去推行什麼
所謂的仁政所謂的好的政策
來獲得這些萬民的愛戴的話
這就沒有資格能夠稱為聖人了
這是動心機之後而來做的
所以若是發自於我們內心
對這些百姓真心的疼愛與關懷
這才是一個好的主政者
若是有的主政者
他所表現出來的
是一種非常的親民
好像真的以百姓為主人
的那種表現
是為了下一屆需要連任
要博得這些百姓對他的好感
這就是一般的這些政治人物
會採取的
這就不是聖人治國了哦
所以故意要去通達物情的
非聖人也
只不過是一般的政治人物
他們會採用的一種方法就對了
這從我們台灣的政治現象上面
差不多都能夠將它說成
他們的行為是這句
樂於通達物情
也以通達物情為樂的境界而已
這是有心的做作
並不是發自於真真正正的
關懷萬民
因此下面他就有說幾種人
是虛偽的
並不是真正有辦法符合於
仁愛的人賢人有道的人
或是君子人
他教我們要如何觀察
除了你是真性的流露
只要你是用心機
然後表現出來的
雖然在眾生知見下的看法
你們都順應眾生心性
而去表現的來博得所謂的賢人
他是一個仁愛的人
他是一個有道的人
或是一個君子
這些只不過是沽釣虛譽而已
他不是真實的
他第一點說
只要你的表現若有分親與疏
這些是我的親朋戚友那些不是
若是有表現出有親疏
也就是有私偏
這個人就沒有資格能夠稱為
他是一個守仁愛有仁愛的人
這是第一點
真正有仁愛的人是仁民愛物哦
是整個不分親疏
完全一視同仁付出愛心
絕對沒有分的就對了
有分
他就是不可堪稱為仁愛之人
現在來說什麼的表現
是沒有資格能夠稱為賢人
就是有那種看時機的
若是時機對他有利
他就要表現了
時機對他不利
他就會推辭
這也不能稱為賢人
這不但不能稱為賢人
這可說是百分之百的投機者
但是偏偏很多這種被人稱為
他是賢人的
他事實上表現出來的
就是有觀察時機懂得捉住重點
來做好表現的哦
我就有說過
眾生的習性是很愛看外表的
他們都無法深入去看內在
難怪我們通俗語言
有這樣的說法的流傳
路遙才有辦法知馬力
這隻馬夠不夠力
跑遠路跑下去就能夠知道了
事久才能夠見人心
你不要看一件兩件
就要看他做很多事情
一段時間之後
就能夠看出這個人的心如何
偏偏眾生是沒有遠見的
眾生是近視的
眾生的看事物是非常的淺顯的
沒辦法透徹沒辦法深入
所以就有很多所謂仁愛
所謂的賢人所謂的有道之士
在我們現在這種社會上
四處都有
這是因為大家都只是重於
虛偽的外表
南華經裡面不但可以說出
大自然的至理
裡面也有很多心性的哲學哦
可說是你們若是有用心
你會發現
人性的醜陋面與光明面
在南華經裡面
是表露得非常的清楚
這部南華經確確實實
可以讓我們增長先後天的智慧
後天的就是說
我們與人待人接物的處世
先天的就是
我們的心境要如何把持
能夠透徹宇宙的法則
再來說到什麼才是君子人
就是有辦法將萬物看成齊一的
不會分別的
這才是君子人
君子與士
士君子都是指學道之人
當然一般君子在古早
有的是直接單指讀書之人
這也沒有錯啊
因為過去的讀書人
就是在讀道理
讀做人的道理
做人的道理
就是修身養性的一門工夫嘛
也是在讀說
有了這些做人的道理之後
我們要如何服務這些群生
所以將讀書人稱為君子
君子將他稱為是修道人
這都是可以共通的就對了
不像我們現在的讀書人
都是很注重於選科系
選科系它的選擇根據
是安在什麼樣的科系
以後出社會之後比較容易賺錢
比較有機會成大功立大業
做大官大賺錢
差不多都是安住在
求取名與利上面
所以現在的讀書人我說實在的
沒有資格可以稱為君子
現在的教育方向
做父母的
包括這些負起百年樹人
的這些老師們
他們也已經都遷就於現實了
教育已經不是在提昇
我們的人性面
教育已經不是重在
品行道德上面的提昇
也難怪有人如此的說法
不少數人哦
這說起來可能是會得罪人
但是我在此先用詞句來閃一下
就是說一部份人而已
一部份人書讀得越高
就是文憑拿得越多張
越不感性越現實
在很多的我接到案例裡面
一些歐巴桑電話打來
都非常後悔
後悔過去這樣辛辛苦苦
這樣硬撐就是要撐到小孩子
拿到高文憑
盼望他以後能為我們兩老人家
做一點點的回報
就是養兒待老
這是每個人心中的寄望與希望
往往在一堆小孩子裡面
就是書讀得越高的
文憑拿越多張的
對親情或是孝道以及做人哦
都是趨向於比較現實這方面
這是一部份而已
我不敢說
一支竹篙要壓倒全船載
所以我特別聲名強調說
這是指一小部份人
其實是一大部份人
沒有關係
這是我們的教育已經趨向於
現實
這是這些做父母的你們的希望
是你們將教育的方針
把它影響壞了
今天如果教育是重在
心性道德的培養
我看我們今天台灣的社會
世風就不會日日頹敗
因為教育若是在過去是重在
心性的提昇
也就是
所教的是以做人的道理為重
附帶的工夫就是一種修身養性
因此這句話說
能夠將人事物看成是一體的
你才有辦法稱為君子人
你若是有所分別的話
你就沒有資格稱為是君子人了
再來就是說
若是為了求名
而失去咱自己天真無邪的本性
這就不能將他稱為是
有德行的人
因為這個士字
在一般也是指讀書人
或是做官人或是修行人
這個士字它的涵蓋面就較廣了
但是說到
為了名而失去我們自己
天真無邪真善美的本性
他就沒有資格可以稱為讀書人
或是說修行人
或是做官愛民的官員
失去我們的本性
你就沒有資格可以稱為仁愛
失去我們的本性
你就不叫作賢人
失去我們的本性
你就不是君子你就不是士
失去我們的本性表露出來的
都是經過我們知見裡的計較了
就是有所選擇了
那是自私的
表露出來的是虛偽的
絕對不是真實的
這是人性面就對了
所以你若是失去我們的自性
你失去我們的自性
你就等於失去自我了
你沒有自我的話
你就等於被我們的眾生知見
在使用你了
就不是我們在使用這個人殼了
變成眾生知見在使用我們
這是怎麼說呢
今天我們會被稱為眾生
就是
我們失去我們天真無邪的本性
所以我們就變成了
是別人在使用在控制的
一個傀儡哦
我們的穿著我們的一舉一動
都很在意別人的眼光看法
很在意別人嘴上的批評哦
所以我們很多事情
我並不想這樣做
但是為了要給別人看
為了要獲得
別人嘴上稱讚的風評
我們就勉強自己
這就是我們等於被人在控制
被人在役使
也等於我們是一個傀儡就對了
我們若是要獲得
我們真真正正的自主權
唯一就是將我們的自性
將我們天真無邪的本性
將它流露出來
這樣我們才有辦法自由自在
才有資格可以稱為我
我們現在都沒有
這個我卻變成了是大我
這個大我要如何稱呼呢
要如何解釋呢
我們這個我
是眾生知見下的感覺
我們頭腦裡面的這些資料
是來自眾生
幼稚園的老師國小的老師
父母親兄弟姐妹左右鄰居
喔種種的這些眾生
都在我們的頭腦裡面
所以你懂的事情
其實那怎麼會是你懂的
有時候你現在說出來的
是你國中三年級的某一個老師
教你的
現在你遇到這個問題
你答出這個答案
其實是那個老師在回答的
用這樣比喻
諸位不知道掌握得到嗎
你頭腦裡面
你所顯現的一切的這些知識
都不是你自己的
所以任何一個知識
就是一個眾生
我們今天會被稱為眾生
就是這個原因
今天若是能夠將這些知識度盡
度盡不是去除
去除就變白癡空空的了
知識不是不好哦
知識也是一種智慧哦
但是知識它讓我們迷惑了
它的原因它的源頭也是
又是說回來因為你分裂做選擇
這很重要啦
今天與諸位共修到此
恭祝大家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
再見
標籤:
瀏覽次數:
65
人氣指數:
65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莊子南華經】第五十八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