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四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六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五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顏進平師父 主講

Keying‧河洛語翻譯:芳瑜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
多謝您們的愛護以及支持
又再度按時收看縱談古今
共修莊子的思想莊子的南華經
上集我們有共同研究到
進德修業
也就是在修行過程當中
有幾個步驟
我們現在來複習一遍
我感覺這是非常的重要
首先在學道
當然著手是必須要依照
過去這些古聖先賢
他們本身在修道上面
所獲得到的解脫經驗
他們不管是用嘴傳
由這些弟子語錄
或是說他自己去著作
修行的工夫與法門
我們首先就是將這些古聖賢
遺留下來的這些經教
上面去做參考
所以一個學道之人
應該從這些經典上面
深入進去研究它
這是要學道初步的工夫
當然在研究這些經論
必須要達到所謂五到的工夫
這個到字不是五教同源的教
是到達的到
要有幾種五到的工夫呢
第一種就是眼睛一定要到
再來口要到
再來心要到
再來就是手腳要到
這五種五到是研究經論
最基本必須要到的哦
你沒有到達這五項會齊
我跟你說
對於再多麼精微
說得多好的經論
沒有這五到
你根本就無法有所成就
我隨便比喻一下
當然眼睛看口讀頌
這是傳達而已
主要的功能
在我們的心要去做理解
做理解之後手腳要到
就是理解之後必須要去實踐
你光是心知道而不去做
那個知道等於沒有用
所以知行無論如何一定要合一
這是大概的一種比喻
我就借用說
五到
是學修古聖先賢他們的經論
他必須要達到的這五項的要素
大家還記得
就是眼睛看口讀頌心做理解
然後手腳一定要到
因為手腳不到
你就是沒有去奉行實踐
若是奉行實踐的話
知行而能夠合一
孔子是何人也
悉達多是何人也
莊子是何人也
他也沒有三頭六臂
他也沒有多我們一顆眼睛
也沒有多我們一隻手一隻腳
他跟我們都是完全一模一樣
今天人家他們能夠稱聖做佛
我們只要與他們一樣
從道學上面去知行合一就對了
他們能夠做聖人
他們能夠做佛
我們也一樣能做聖人能做佛
所以學修這條路
一定要保持五到
你若是達到五到
你就有辦法真真正正深入經藏
深入經藏
點滴都要記在我們的心中
然後付諸於實踐
這樣你慢慢慢慢才有辦法
去與大自然的法則合而為一
修道在南華經
不要說南華經
在佛經或是天主教的聖經
他們所說的道理
到後來都是必須要
同體平等包容
這才是我們研究南華經裡面
一再強調萬物齊一
到後來就是是一體的
這種平等性的同體心
若是不產生
你都沒辦法有所在道學方面
有所成就
所以
要達到萬物齊一的平等境界
這在日常生活當中
我們就能夠去培養出來了
我們要先開闊我們的心胸
來包容萬物
只要由心境上去做
也不一定就要死死在那裡
用什麼樣的法門來行修
諸種的法門是應眾生根器
與他的環境因緣
找一個較適合自己行修的方法
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
好像同一個模子
同一個公式做修道的工夫
你沒有打坐
但是你明理就可以盡性了
明理就可以盡性
所以你從口上達到心了解
然後去實踐
然後就能夠成就道果
這也是從日常生活之中
可以成就的
這是我必須跟諸位同修
算是再三建立這個概念
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說
修行就必須要有一種
固定的法門
尤其差不多大多數都是採取
所謂的靜坐靜心冥想這部份
認為說是必須要的
當然這是在行修過程當中
作為輔佐最有力的一個方法
所以若是在修行這條路
我也是很鼓勵做靜心冥想靜坐
這方面的推廣
這是很有力的輔佐
今天你若是能夠明理盡性的話
道理懂你的包容心有夠
你就不會受到陰陽造化來干擾
你的心隨時在行住坐臥裡面
都是能夠達到那個
清靜如如不動的境界
這樣就不必在那裡用所謂的
各種的方法靜坐冥想靜心
來作為輔佐
你說對不對
所以道理在聽
你們若是感覺不錯
你們必須要去理解
就是用心心要到要去理解
理解之後你們必須要去實踐
你現在聽到只要心胸開闊
做萬物的包容
你能夠去做做看
那個包容心起的時候
在你都沒有分好壞
沒有分裂思想的時候
那種心是處在非常祥和安靜
不受打擾的境界
這樣比在那裡死死在坐
雖然外貌看起來
好像不動有在靜
裡面的思想念頭嗶嗶啵啵
瞬間剎那在那裡起伏
以最自然最簡單的
開闊我們的心胸這裡去著手
當然要開闊心胸接納這些萬物
就一定要建立所謂的
菩薩的慈悲心
你沒有慈悲心
你真的沒辦法去接納
因為我們眾生知見被灌輸的
已經很直接透過眼睛耳朵鼻子
口皮膚去觸動到外境
一傳達進來我們的心之後
它自然就全自動分裂得好好的
說這是好的這是壞的
一定是這種的做篩選與計較
就是因為有篩選好壞
我們才會依照
我們被教育的慣性
去追求好的而避免壞的
在避免壞的過程當中
我們也是要用心計較
在追求好的當中
我們也是要用心計較
但是你用心計較要避免
不一定就有辦法避免
就會造成出所謂的
痛苦煩慮苦惱這些
你用心計較想要追求好的
但是也不一定就追求得到
在追求不到的時候
就產生求不得苦
你今天若是完全接納
認為發生在我們身上任何事情
都是有因有果的
若不是我們這一世所種的因果
就是我們過去世所種的
我們過去世若是敢做
我們現在就要敢承擔
這樣才有堅強
要甘願
你不甘願是你自己痛苦而已
你若是真正有要手到腳到
就是你去做實踐
你只是遵守兩字甘願或是隨緣
你就能夠獲得了很大的解脫了
獲得很大的解脫
雖然還沒有完全的清靜安穩
但是那個時候你就會感受到了
那個心不受打擾的時候
那種祥和真正不是我們世間上
這些金銀財寶可以做比較的
所以在這種心境之下稱為妙
這種妙又無法用口去形容的
那是妙不可言啦
我們的心若是能夠達到
完全的清靜
那種祥和的美妙
真正是用嘴形容不出來的
當然若是有達到清靜過的人
很多人比如說打禪七
或是在打坐的過程當中
都曾經獲得短暫的清靜
它就有一種莫名無法形容的
所謂的喜樂感
那個喜樂感是無法去把持而已
因為當我們起來之後
一切世俗的諸種念頭

必須要面對生活的打拼
這些都做一次又湧回來了
在你這樣坐下去的時候
一個小時二個小時
或許你能夠暫時萬緣放下
這不是真真正正的去除了
就好像一個杯子一樣
我們這些七情六欲
就像一些沙粒
你放到一杯清水裡面
它就污濁了
你若是放著
就是說我們本來的念頭
就像這些塵埃一樣
一杯清水被它污染得霧煞煞
但是你若是放著不要動
這些會沉澱下去
沉澱看起來就清清的
其實這些塵埃是在下面
是因為你沒有動所以在下面
當你又站起來之後
就是說你將這個杯子拿起來
再搖動的時候它就又污濁了
現在目前很多同修
在靜坐的過程當中
就像污濁的水把它放著
讓它這些塵埃沙粒
慢慢沉澱下去了
看起來清清的
其實都經不起搖動
所以這不是究竟
你若是真正要保持那個清
你這些污染這杯清水的污染源
這些要清除掉
這些若是過濾掉的話
這一杯你如何搖如何晃
它也是保持清的
它也是一定保持清的
所以修道不要在那裡做固定的
讓它沉底然後再起來搖濁了
再讓它沉底
只是在那裡靜啦濁啦靜啦濁啦
你想
這些污染源你沒有去除就對了
都只是獲得
暫時你的一種錯覺的清而已
那些都一樣還在
所以必須要明理
你沒有明理
這些污染源你就沒辦法去除
你污染源沒有去除
你用任何法門
其實是變成事倍功半
你若是明理之後就事倍功半哦
這相差多大啊
所以這幾步驟的修行工夫
我今天再特別補充說明
我們現在就進入了
大宗師篇新的經文的恭讀
然後再來白話解釋
現在都比較故事化
用故事來聽道
我相信最近這段時間
大家會感覺更精采了
也比較好掌握
莊子思想傳達的那個奧義
我現在來恭讀經文
**********

子祀 子輿
子梨 子來
四人相與語曰
孰能以無為首
以生為脊 以死為尻
孰知
生死存亡之一體者
吾與之友矣
四人相視而笑
莫逆於心
遂相與為友

俄而子輿有病
子祀往問之
曰 偉哉 夫造物者
將以予為此拘拘也
曲僂發背 上有五管
頤隱於齊 肩高於頂
句贅指天
陰陽之氣有沴
其心閑而無事
1
跰`而鑑於井
曰 嗟乎 夫造物者
又將以予為此拘拘也
子祀曰 汝惡之乎
曰 亡 予何惡
浸假而化
予之左臂以為雞
予因以求時夜
浸假而化
予之右臂以為彈

予因以求鴞炙
浸假而化
予之尻以為輪
以神為馬
予因以乘之
豈更駕哉
且夫得者 時也
失者 順也
安時而處順
哀樂不能入也

此古之所謂懸解也
而不能自解者
物有結之
且夫物不勝天久矣
吾又何惡焉
俄而子來有病
喘喘然將死
其妻子環而泣之
子梨往問之 曰
叱 避 無怛化

倚其戶與之語曰
偉哉 造化
又將奚以汝為
將奚以汝適
以汝為鼠肝乎
以汝為蟲臂乎
子來曰 父母於子
東西南北 唯命之從
陰陽於人
不翅於父母

彼近吾死而我不聽
我則悍矣
彼何罪焉
夫大塊載我以形
勞我以生
佚我以老 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
乃所以善吾死也
今之大冶鑄金

金踊躍曰
我且必為鏌a
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
今一犯人之形
而曰 人耳人耳
夫造化者必以為
不祥之人
今一以天地為大爐
以造化為大冶
惡乎往而不可哉
成然寐 蘧然覺
****************
這一段的經文
可說完全是故事來形容
很好聽
意思也真正很容易掌握的
也盼望
在這一段這節故事的比喻
要傳達的
讓大家對於順應生死這方面
能夠看得更透徹
免得為生為死在那裡患得患失
產生莫大的畏怖貪生而怕死
這是人生四大基本苦
你若是聽得進去也看得開
可能一切諸苦也能夠在這種
順應生死看得開上面
獲得完全的解脫
這是我們共修道法的目的
因為我時常跟諸位強調與報告
修行的目的是要斷煩惱
就是我們人在人生的旅途上
因為不知道諸法實相
已經被迷惑了
被傳達進來我們心中的這些
分裂性的知見完全做掌控
所以我們趨吉避凶的概念
已經很深了
為了要吉祥之物避離凶的
就產生很多的煩惱出來
世間事看得清
你就不會去做選擇
不必再用心計較去做對抗
這樣是不是我們的精神上
也就是心境上
就能夠負擔越來越輕
越來越不會受到陰陽造化
或是人生旅途所謂的吉凶好壞
而打擾了我們
就光是從這段的比喻故事裡面
只要捉得到莊子思想要傳達的
你就有辦法順應天命
能夠看透生死這樣就對了
現在用四個人
當然也可說是另外有這種涵義
這樣就對了
要不然在這一篇的時候
一下子出現
子祀子輿子來子梨四個
這些都是學道之人啊
學道之人
有時候若是觀念看法一樣
就會變成莫逆之交的好朋友
這四個能夠變成好朋友
就是他們曾經一起論道
他們共同的見解都差不多
既然見解差不多
大家就相處得來
見解若是一樣就會變成知己
這四個在討論的時候
為何會產生莫逆之交的知音呢
他們共同對於生死的看法
是一齊的
他們曾經在討論的時候這樣說
什麼人若是有辦法將我們的頭
將它當成虛無也就是太虛
將我們的生存
當成是我們的脊椎骨
就是我們的脊樑
將死亡當成是我們的尾胴骨
這裡大家注意一下
將頭部當成是虛無
也就是太虛
我們的脊椎骨當成是生存
我們的尾胴骨
就是脊椎骨的最後面
這個尾胴骨當成是死亡
所以虛無生死它是一體的哦
虛無生死是一體的
就是說
脊椎骨是生存尾胴骨是死亡
它們是同一脈的
所以生死是一體兩面的東西
生與死等於是雙胞胎兄弟
用錢來解釋比較容易理解
就是一體兩面
生死是同一體的這樣
他們說到這裡
就是有人這樣發問
誰若是有辦法了解
生死存亡是同屬一體的
生死存亡是同屬一體的話
我就能夠將他當成是
知己同志的好朋友這樣
有人這樣說起之後
他們四個就是都有這種概念
他們對生死存亡
都已經看成是一體了
既然
大家將這一點都能夠看成一體
他們共同的認為就是說
這樣大家都能夠做朋友
因此他們四個就變成莫逆之交
既然是莫逆之交
就會時常大家一起論道
一起論道
就變成真真正正的道友了
有一次子祀聽到子輿生病了
因為好朋友嘛知己的道友
子祀就趕快找個時間去看子輿
子輿不是很重的病
才會子祀去看他的時候
他看到子祀
他就先如此對子祀說到
他說偉大啊
這個造物者你賜我這個形體
來拘束我
他就對子祀來看他
因為大家遇到了就論道
是道友啦
子祀聽到他生病來看他
子輿他不但沒有因為他生病
而產生這個病苦
這很重要的哦
他甚至還會讚歎造物者說
偉大的造物者啊
你賜給我這個形體
使我才會產生那麼多的拘束啊
他就自己對子祀這樣唸
道友見面所說的就都是道法
為何子輿他會如此說
偉大的造物者啊
你賜我這個形體
給我那麼大的拘束
因為子輿在前面
你們不知道有沒有注意
還記得還有印象嗎
他是一個駝背
他的頭與肚臍是連在一起的
肩膀比頭更高
他頭髮所綁的髻是向著天的
向著天的
因為駝背
所以頭與肚臍連在一起
肩膀高出頭上面
也難怪子輿對造物者才如此說
偉大的造物者啊
你給我這個形體
但是為何給我那麼多的拘束
你不是這樣就放過我了
我一樣也是要面臨了生老病死
以及人生的所謂物質需要的
求不得苦、愛離別苦
怨憎會苦、五陰熾盛
這些諸苦是都因為我們有形體
而來產生諸種的拘束與束縛
子祀聽到子輿他說
偉大的造物者你賜我這個形體
那麼拘束
不但這樣
你現在又使得我體內陰陽二氣
整個都錯亂了
過去中醫的理論是
我們體內的氣血若是不平順
就叫作病了
而一切的毛病
都是因為我們的氣血不順
也就是陰陽二氣混亂才會造病
子輿這樣說
子祀聽到子輿如此憂怨的說法
他也能夠理解
真正能夠理解
理解說一個頭與肚臍連在一起
肩膀聳成這樣
駝背又長得非常難看
他就開口問子輿在說
他說
你會因為這樣而心產生埋怨嗎
也難怪子祀會這樣問子輿
因為他去看他
兩個人一邊這樣走著
走到一個井邊
起先見面的時候子輿就在說
偉大的造物者啊
你賜我這個形體給我那麼拘束
就是那麼不方便
不只是這樣而已
還必須要面臨生存的這些諸苦
現在走到井邊
子輿又探入井口
就由水面反映出子輿的長像了
照個水鏡子輿又唸著那句話了
他說啊偉大的造物者
你為何給我這個形體
會那麼拘束呢
也難怪子祀聽到子輿
連兩次說著這句
偉大的造物者
你賜我這個形體讓我那麼拘束
他是想說不要生個病
這個道友卻心產生
對造物者這種大自然的長像
產生執著啊
本來他們可以做知己的
就是表示說大家都已經
心境達到非常的脫化
對於大自然的法則能完全隨順
對於實相已經也完全深入了
所以子祀會好奇呀
因此跟子輿問說
你難道會恨天恨地
恨鱟A(水瓢)與飯F(濾杓)說
人家別人都長得正常
只有我長得這樣
所以才會有那種說
上天賜我這個形體
讓我那麼拘束
但是子輿聽到子祀這樣問他
他說沒有啦
我哪有可能會有恨呢
你想如果將我左邊的肩膀
變成一隻雞
我就叫牠每一天早上
只要一陽初動的時候
日出辰時就跟你咕咕咕
就能夠司晨了
如果將我右邊的肩膀
變成弓彈的話
我就能夠用它來打那種鴞鳥
烤一烤就來吃了
子輿可說是非常脫化就對了
他說
假使將我的尾胴骨變成了車輪
將我的精神變成是一台的馬車
這樣我就能夠坐這輛馬車
四處去觀賞大自然的風光
這樣我就更省了一點
省了不必去求馬車
並且我們四個時常這樣在論道
你難道不知道我的心境嗎
這個生是應時機
生是應時機
若是佛家在說就是叫作
因緣具足而來誕生的
道家說生是應時機
既然生是應時機
死就要順天時啊
哪有人生應時機
死卻不願意順天時呢
所以我們若是能夠安份
去隨順時機順天命
你想這樣一切所謂哀傷的情感
就不可能發生了
今天我們就是不順應時機天命
才會這樣悲傷得會那麼痛苦
所以子輿在此跟子祀說
生是順天機
死是也要順天時
只要順時機順天命
就都不會悲傷
就不會有所謂的
生離死別的諸苦了
你想我的心境都達到這樣了
這些悲傷一點點也沒辦法
進去到我的心打擾我了
這在古早修行在說的法門
就是說解放倒懸的拘束
這在前面我也有解釋過了
若是在佛家的說法就是說
顛倒錯亂的思想
今天我們就是因為無明起因
無明就是
看不清楚大自然的法則
所以思想才會顛倒
將這些虛妄不實的東西
當成是真的
才用心計較浪費生命
不斷去追求
這叫作思想顛倒錯亂
這是變成我們嚴重的束縛
但是在道家上面說這叫作倒懸
倒頭吊啦
你要去解放去解脫
解脫這個倒頭吊
也就是顛倒錯亂的思想的束縛
這是子輿解脫顛倒思想的方法
什麼方法呢
他只是以生應時機死順天時
順時機順天命
這樣所有悲傷的情感
就都無法在他的心上面
產生功效了
所以你們如果沒辦法解除
顛倒錯亂的思想
還是要一昧去追求
所謂這些虛幻不實
這些無法真實存在
我們也無法真正擁有的名與利
這樣你就沒辦法獲得解脫
這樣你就等於被外物束縛你了
你就是一個失去自由自在的人
你也是住在牢獄之中
這樣就對了
所以只要你有辦法
解放倒懸的束縛
你就是一個解脫者
佛家就是說
我們應該破除顛倒錯亂的思想
所以你仔細研究它
道學與佛學
其實佛學也是道法
但我現在是以我們所謂的
道家佛家去做一個比較
你會發現到
嗯說法用的名詞不同而已
其實所傳達的道理都是一樣的
本來道理就一定要一樣的
道理若是不一樣
那就不是真理了
既然是真理的話
什麼人所發現的
黑人所發現的真理也是這樣
白人所發現的真理也是這樣
紅人所發現的真理也是這樣
黃種人所發現的真理
也一定是這樣
只要所發現的若是不一樣
不符合的
那就不是叫作真理了
因此在走修行這條路
是要萬物達到齊一都不分的
所以你若是沒有去掌握到
這個一理
就是大家共通發現的
一定不可以有半點的
不一樣的差別出來
你要的是這個
你若是再去分說
你們是佛教的我們是道教的
你們是天主教的你們是回教的
我跟你說你很難修了
那是一個不知道法的人
不知諸法實相的人
才會有這種分別的
對於一個研究道學
真正要走修行這條路的人
連這種最基本的包容
包容宗教
你都沒辦法了
你哪有辦法包容這些芸芸眾生
一樣是修道人
你都包容不起來了
你真正沒辦法去開發那種
廣大平等的包容心
絕對沒辦法的
所以對於世間事
不是靠我們的知識
去讀盡一切的資料
而能夠產生智慧的
智慧是一定好像在出泉一樣的
只要你掌握到這個一理
人家說一理通萬里就徹了
這個一理掌握到
它就好像你開發一個活泉一樣
那個智慧是不斷這樣湧出來的
因為你心已經與萬物齊通了
這個感而遂通
都能夠互相去做心靈的交流了
哪有什麼事情你沒辦法了解的
所以能夠感而遂通
要達到感而遂通
最基本法你就是要有辦法
解放這個顛倒錯亂
也就是倒懸的束縛
這是子輿與子祀兩個人的對答
要傳達的
我們今天會有束縛
真的就是思想顛倒錯亂
真的你不去求
而你們偏偏都在追假的
向內有真可求
向外所追求到的
都只能夠稱為暫時擁有
暫時的就不是長久
因為暫時而已
我比喻好幾遍了
這個東西若是能夠留五百年
你是差不多七八十年的壽命
剩下的那四百多年是誰的
馬上轉這個……
你若是說那是你的
到閻羅王那裡再爭論
人家說一塊田園八百主
從過去一塊田園難道只經過
八百個主人嗎
那是不止哦
你若是妄執說那塊田園是你的
我看若是到閻羅王那裡要爭辯
從最古早擁有那塊田園的人
這樣排下來
我看是一望無際啦
到底是誰的
用這個道理來比喻
大家應該很容易就能夠意會到
啊真正
我說是我的
人家上一任說是他的
上一任的上一任說是他的
再上上任說是他的
那麼到底是誰的
所以事實上我們都只能夠
暫時擁有而已
能夠留得很久的
那麼多主人主人無定論
若是只能夠存在十年五年
它再有價值它也是會毀壞的
雖然你有七八十年的壽命
但這個東西也只能維持十年
十年後你有與沒有等於一樣
你對朋友也是說
以前我有一個什麼東西
變成只是
以前我有一個什麼東西
太長的超過我們壽命的
後面還有主人
若是太短的有也好像沒有
也是一樣
所以沒有一個東西哦
你仔細想想
是沒有一個東西
我們有辦法真正擁有的
但是偏偏我們就是用了
大多數的生命去在追求這種
暫時擁有的人事物而已
若是聽到這個道理
你們還要繼續這樣追求
我也沒辦法了
道理就是聽進來
然後手到腳到要去實踐
就算無法一時就完全達到
擁有不要執著
我不是叫你們完全放棄哪
完全放棄就變成是那種
消極的人生
是擁有不要執著
這樣你就不會被束縛了
擁有不要執著
就不會被束縛了
你若是擁有又執著
這樣你就是這個東西的奴隸了
所以控制我們的
有可能是一間房子
有可能是一台車子
有可能是一個美女
有可能是一件事情
有可能是一個東西
我們全身被這些無形的枷鎖
綁得完全都無法自在了
我們現在就是要去解放
一條一條把繩子解開
也希望今天共修的道理
能夠讓你解放好幾條的枷鎖
因為時間的關係
今天與諸位共修到此
在此恭祝大家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
再見

.
標籤:
瀏覽次數:81    人氣指數:81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四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六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