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七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九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八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顏進平師父 主講

Keying‧河洛語翻譯:芳瑜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
多謝您們的愛護以及支持
又再度按時收看縱談古今
共修莊子南華經
上集我談到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
他們三個人是因為
他們都能夠達到所謂
無住相的境界
包括對於生死
也能夠任憑大自然的法則
所以大宗師這一篇
對於生與死有很深入的探討
以及說那種
讓我們對生死不會產生畏怖
能夠讓我們像春夏秋冬
四季變化
是一種圓的輪迴的構造
的這個概念去順應它
老莊的思想確確實實能夠
讓我們達到清靜無為逍遙自在
也就是能夠讓我們返本歸真
他們就是有這種共同的概念
所以人家他們的心境
能夠好像騰雲駕霧逍遙自在
遊方於物外
他們三個人變成了莫逆之交
也就是變成很好的道友
不多久不幸子桑戶死亡了
當然還沒有出山在這段時間
孔子也有聽到子桑戶過世
我相信既然孔子會派他的學生
子貢來弔問子桑戶
相信在那個時代
子桑戶的德行也一定是很高的
要不然以孔子在那個時代
會派弟子來弔問
應該是不簡單的人物了
子貢來到子桑戶他家裡面
看到孟子反與子琴張
在忙著編歌
對子桑戶的屍體在唱歌
唱到桑戶啊桑戶啊……
你已經恢復你的本來
恢復你的天真了
而我們呢
我們兩個到現在還受到
形體的束縛啊
這首歌詞裡面對子桑戶的死亡
是一番的讚美歌頌
對於自己還活著他們認為說
還是受到形體的束縛
而子貢雖然也是
孔子高材生其中的一個
在我們過去讀書的時候
比較出名的
子貢也是其中的一個
而子貢的境界距離
孟子反、子琴張他們這些
還好大一截
因為他接受到孔子
他禮俗的教法
若是根據那個時候的古禮
不要說現在子貢看到
孟子反、子琴張對屍體在唱歌
而且又變成一種讚美
他們認為說
我老師跟我說的這是大不敬
若是根據當時孔子認為說
我們這條路或是我們這條巷子
其中有一戶家裡面在辦喪事
最少我們三天不能去唱到歌
這三天我們不能表露出
高興的情緒
就光是同一條路同一條巷子哦
就不可以唱歌了
哪有那種說好朋友死亡
你一點點都看不出悲傷的表情
接著又對著屍體在唱歌
嘿實在是胡亂來
所以
本來要來弔問子桑戶的子貢
看得真正是行不得了
所以他就很不服
開口問孟子反與子琴張
說依照古禮的話
你們這種行為對於亡者來說
可說是一種
很沒有禮貌的動作哦
你們這樣做難道是修行人
難道是學君子之人
子琴張與孟子反
聽到孔丘的高材生
對他們的行為產生了
不高興的批評
反過來他們兩個人笑著笑著
才對子貢說到
也不應該說他們對子貢說到
子貢認為他們兩個這樣的行為
是對亡者很不敬
所以提出了說
喂你們這樣做不對
但是子琴張與孟子反
他們現在在說話
不是對子貢回答哦
他們兩個剛好互相大家笑著
因為他們的心境
能夠做很密切的相應
所以相視而笑之後
不是對子貢在說
反過來在說這個人喔
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作禮
等於是反過頭來在挖苦說
子貢根本就不知道
什麼叫作禮的真義
子貢本來是認為說
你們這樣做不對我指責你們
你們應該是很謙虛來接受啊
你們不但沒有接受
反過來又沒有當我是什麼
又兩個人互相笑一下才說到
用那個呀對於禮的真義哦
一點點他都不了解
人家說
君子人不要跟小人在那裡爭論
因為子貢認為說
他是孔子的學生他們是君子人
既然跟這種無理取鬧的人
連人躺在那裡
都會對著他的好朋友在唱歌
一點點禮貌都沒有的人
跟他爭論也沒有意思
所以捻香弔問結束之後
喔他就一肚子火
回去跟孔子報告
孔子看到子貢這樣臉臭臭回來
也不知道到底是發生什麼事情
子貢就跟孔子報告說
在他去弔問子桑戶的時候
看到有兩個真正胡亂來的人
竟然對著亡者的屍體在唱歌
這嚴重違背了禮規
我好意跟他們說這樣不對
他們竟然又跟我說
我不知道禮的真義這樣
你想像這種人
我再跟他們爭論要做什麼
我不知道在這個時代
竟然有這種那麼無禮的人
那麼不懂禮儀的人
當然
孔子他是一個很不簡單的人物
他聽到子貢這樣說
他知道在這個時代
哪有這種行為那麼反常的人
當然他就要問更清楚一點
說他們唱歌
他們到底是唱什麼歌
子貢要詳細跟孔子報告了
他才說哼我聽他們在唱說
桑戶啊桑戶啊
你現在已經恢復天真了
我們還受到這個形體的束縛啊
你實在是很好
我們現在還在這裡受苦
孔子聽到子貢說他們那兩個
無禮對著屍體在唱歌的人
他們歌詞裡面的意境是這樣
孔子聽一個臉色就變了
因為孔子他了解
他說哎實在是很丟臉…
我只是知道
子桑戶他是一個修行人
對於修行人我在同修的情份上
想說也應該盡一個同修的禮儀
才派你去弔問
派你代表我去弔問子桑戶
實在是我一時的馬虎啊
因為我不知道
子桑戶他們的境界
已經那麼高了
這就要我親身去才對
我叫你去
實在是一件錯誤的決定
子貢聽到孔子這樣說
他絕對會真正摸不著頭緒
若是在那個時代
算起來在所謂的三千弟子之中
我子貢也算是有知名度的啦
我沒辦法代表老師您去弔問他
要不然誰才有辦法代表呢
人家孔子他對於修行有所成就
的修行人
他不會為了他的弟子那麼多
要建立他的權威
就不會去信服別人
你若是在由莊子上面
或是列子的用孔子在取笑
但是在取笑中
能夠看出孔子對於這些賢人
對於所謂的這些道家
道家的修行人
有所成就的
他是非常的信服與尊敬哪
他才會這樣說
啊我實在是差別人太多了
再讓我親身過去
我的境界也是輸人家很多
人家他們這些已經能夠
心遊方外了
我還是在教你們守世俗的禮規
我還是在眾生知見中
在裡面忙碌在行教化
實在是可說是差人家很多很多
人家他們的意境已經達到能夠
與造物者為伴
與天地的正氣合而為一了
他們對於生存是將它看成是
只不過是一種陰陽二氣的結合
結合著
就好像身上長了一粒瘤一樣
變成是一種負擔與累贅
將死亡當成是這粒瘤破掉流膿
等於好像是去除了
身上的這粒多出來的肉瘤一樣
反過來他們感覺
死亡是一種負擔的解脫
他們能夠達到這種的境界
人家他們已經將生死
看成是一種自然的循環
不分前與後
人生只不過好像佛家所說的
是因為有這個因緣
才匯集了水火風土這四大元素
來結實而成的
這是臨時性的組合
組合的力量來自這個因緣
也就是說這個世間的需要
今天這個需要若是沒有了
這個因緣若是盡了
水歸水風歸風火歸火土歸土
我們這個形體就自然離散了
這種生是一種氣的結合
死是一種氣的潰散
那麼自然
並沒有妄執於所謂有一個我
才會妄執有生死
所以說我的境界
真正是差人家有一段
既然人家有辦法將生與死
看成是一種臨時因緣的組合
是突然間結成
也會因為因緣盡突然間消失
所以他們就有辦法忘卻
我們身體裡面的肝與膽
或是身體外面的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就是說人家已經達到
內外兩忘的境界了
所以他們能很坦然與生死往來
我們凡夫眾生是只要生不要死
但是他們將生死看成是一體的
他們了解這種大自然的法則嘛
有生就一定有死
這那麼自然
只是早死晚死而已
都是一定要死
死完就生
所以生沒有什麼好高興
死也沒有什麼好悲傷
他們就是了解這個大自然法則
所以能夠跟生死往來
這難道需要透過靜坐
或是透過任何的法門
才有辦法達到這種心境
難道沒辦法只是用聽的
明這個道理就能夠盡這個性了
我就想不通
我們大家共修那麼久
照道理大家對於日常生活中
不管所謂人生八大苦
這些種種
都應該能夠由聽道理明理之後
獲得很大的解脫與助益才對
而偏偏我看效果就好像沒辦法
讓我感覺得出來
大家也是一昧要追求
師父還有什麼樣的法門比較好
像這樣聽道理
我已經說得那麼明白了
只要你這個概念把握好
你就能夠從生死
以及這些諸種苦惱之中
解脫出去了
這難道就要怎麼修嗎
真正明理就可以盡性
但是你們聽得懂這些道理
你們為何不要去應用它呢
應用這些道理就是在修行嘛
這就是最好的法門了
還要再求什麼樣的法門呢
也難怪孔子人家他聽到
子琴張、孟子反
他們對著子桑戶的屍體在唱到
你已經恢復天真了
恢復你的本來了
我們還被這個形體束縛著
這在在就是在跟我們說
今天我們這些凡夫眾生
若是不是妄執有一個我
一天到晚用心計較
向外一直追求貪得無厭
這些動作都是要滿足這個假體
這個假體能夠維持多久
你擁有之後
這個假體難道就真正能快樂嗎
或是能夠永恆存在
道理我不止說一遍兩遍三遍
是一再在重覆
重覆得讓我會感覺說
那麼我到底需要再說什麼呢
你們若是聽不煩
我自己說得會不好意思
因為道理是那麼簡單
我竟然能夠在此一天一個小時
說了好幾年還說不完
又好像有很多同修還在要求說
還有很多的經典我還沒有說到
我再將佛家的藏經
將道家的藏經都說
若是大家只是聽感覺很有理
卻不去應用它
再說千經萬典
那個效果也是一樣變成沒有用
所以這陣子我有那種
既然沒有那種效果
我不如就隱退好好靜修自己
真正有那種心態而來產生
才會這陣子你們發現到
很多縱談古今的節目是重播的
錄不下去的原因就是因為
我一再一再要傳達
可能我的口才有差了一點
或是什麼樣的原因
我有認真在反省與檢討
可是我參考別人的說法
跟它做一番的比較
若是我說的別人再聽不懂
我相信那些法師說的
你們更加摸不著頭緒了
我這是真正由體證而發出來的
並不是照本宣科以文解義的
我能夠用那麼白話
將大自然的法則與道的真義
與修道的目的
都很簡單很淺白傳達給諸位了
你們都沒辦法接受應用了
他們那些說那種他們自己
都不知道道理的人
自己在說什麼
他們自己都沒有那種體證的人
他們有辦法表達什麼
現在實在是只是以那份
人生是以服務為目的
是這份概念
支持縱談古今繼續錄製下去
若是要論說
是不是有所成果的話
我打拼那麼多年
我為自己打差不多三十分啦
若是以六十分為及格
我是差不多三十分而已
我都會認為說
我是一個很笨的老師
笨老師就會去耽誤到這些學生
我也時常自己這樣自責哪
我也不是說不去信服別人
如果今天在台灣
還是說在這個世界
有那種真正的明師出現的話
我相信我也有像孔子這種肚量
來讚歎別人
甚至我趕快到他的座下
聽他的指導
說南華經
當然這個清靜無為萬物齊一
的精神作傳達
多多少少能夠讓大家了解到
孔子的偉大
以及孔子所傳達的尼山心法
他也是能夠使我們獲得
那種最高的成就
也是真正能夠讓我們獲得解脫
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
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大乘佛法
我這種說法或許站在佛教
自認為他們是佛教徒的
他們沒辦法接受
但是你們若是好好去研究
孔子的思想的話
你就知道與現在的大乘佛法
是完全契合的
並不是我個人
不是我個人
因為對於儒家思想
有什麼很好很好的印象
而將它附和在大乘佛法上面
因為我發現到
大乘佛法是在家菩薩法
也就是在家君子人應該奉行的
所以
他們的精神與他們行修的法門
竟然是不謀而合一模一樣的
你們若是無法接受這種說法
你也不要一下子就拒絕哪
應該有疑問你就去求證嘛
或許過去你們很少接觸到
儒家思想
你去接觸看看去研究看看
你做一番的契合
你就會有如此的發現了
不要沒有去研究
不懂
聽我這樣說
為了守護自己好像智慧的選擇
我所選的宗教信仰
是最好的最至高的
大多數的人都有這種心態
他們認為自己所信仰的
是最好的最至高的
這種眾生知見的心理
我也都知道啦
問題就是說
如果是學道之人
對於道法也還有這種執著
我看這也是會變成了
你成就的一種罣礙與障礙
應該像現在孔子在跟子貢說
說人家他們已經達到能夠
任憑這個形體
不管內外自然的變化
完全的隨順就對了
他們的心裡一點點都不會因為
這個形體所遭遇到
內外一切變化的事情
而來有所打擾
達到真真正正那個心境上的
清靜無為
我也盼望大家道理聽
去應用它去隨順它
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任何一件事
絕對有因有果的
佛法就是說因果法嘛
既然因是我們種的
果一定是我們要去受的
絕對不是那種無中生有的
既然是我們一定要去受的
沒辦法避免的
只要因緣成熟
就會造成那個果了
是連這些修行人
他們都沒辦法閃避的
連佛都沒辦法的
佛都會去承受所謂的因果
何況我們這些學佛弟子
我們更加要有那種氣魄
敢種因就要敢去承受那個果
敢承受甘願承受就是一種隨順
你今天若是隨順的話
是不是發生在你身上任何事情
就完全不會打擾你的心了
你的心不受到打擾
是不是就是所謂的清靜無為呢
要達到清靜逍遙自在
並不是很困難的啦
是很簡單啊
孔子對子貢說到
像人家他們這些方外之人
哪有可能再依照我們這些
世俗的禮俗
在守什麼樣的我們眾生知見下
制定的這些規矩呢
人家他們都不受一切打擾了
所以他們任何的表現
都已經達到完全脫離世俗了
這種完全解脫的人
你就不要用世俗的禮規
要去束縛他
也就是說
你不要用世俗人的心境
去看這些方外之人這樣啦
子貢聽到孔子這樣跟他說
其實他被灌輸的就是
人就要去遵守這些古禮
那是孔子您平時的教學
現在您才說
他們這些人已經達到
逍遙於物外
不受世俗的禮俗束縛了
若是有這種那麼好的道法
您為何不教這些
您還在教我們
是那種方內的教化呢
難怪子貢會開口問孔子說
他們這種方外的教法
若是那麼好
能夠達到真真正正
清靜無為逍遙自在的話
老師您為何不教這種方外的法
為何還要教我們這些
做君子人就要禮質彬彬呢
您要教我們那些才對啊
孔子聽到子貢這樣跟他問
當然他絕對有他的理由
才還會教這些弟子去遵守
我們眾生自己訂定的這些禮規
我們現在來聽孔子
他是如何來解釋的
他說沒有錯啦
表面上我所教你們的
以及我自己所表現的就對啦
還是屬於方內
也就是我們眾生知見訂定的
這些禮教的束縛
可是這是基礎啊
我們外表接受這種禮教的束縛
可是我們的心境
也能夠像子琴張以及子桑戶
與孟子反他們一樣
我們外表依照人所訂定的禮教
我們內在我們也能夠學習他們
心境逍遙於禮教之外啊
也能夠雲遊於方外逍遙自在啊
我也是有這樣在做傳達哪
我不是只有教你們去遵守
我們世俗的禮規而已呀
子貢聽到孔子這樣的解釋
他當然聽不懂
所以他就又直接問孔子說
老師您現在在說的我聽不懂哪
您說他們這樣
是最正確的一種行為
已經不受禮教的束縛了
人家他們已經很脫化
逍遙於物外了
但是您教我們的又不是這一套
您叫我們就要去遵守這些禮教
而您說心境能夠像他們
達到逍遙物外的境界
但是我搞不清楚
要如何我們去遵守世俗的禮教
心境再像他們這些道家修行人
達到遊方於物外
逍遙自在的境界
我真正搞不清楚
希望老師您是不是能夠
說得更明白一點
孔子聽到子貢這樣問他
他就下去舉例子了
他說魚若是要生存
牠是絕對要依靠水
當然魚若是離開水
就會死翹翹了
我們人一樣啊
與魚生存必須依靠水
的道理一樣
我們人若是要生存就要依靠道
但是這句就真的是比較深了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感覺生存很自然了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
嗯生存很自然
自然就是道
所以你要生存你就要是依靠道
就像魚要活就要依靠水一樣
若是依靠水就簡單了
我們只要挖一個水池將水倒滿
要養魚魚就會活了
你想魚得到這個水之後
牠在這水中生活
是不是就很自如很自在
甚至忘記了牠是活在水裡面了
我相信你問魚說
牠是活在水裡面
牠已經沒有那種概念了
就好像我們平時若是沒在呼吸
就一定會死的
這是很事實的一件事情啊
我們是活在空氣中
問題就是說
我們是不是時常忘記了
我們活在空氣中呢
這種道理我拿來做比喻
魚得到水
在水中這樣能夠自由自在
忘卻了牠在水中生活
牠是很需要水的哦
因為有了
那份需要那種概念
自然就會馬虎了
就好像我們很需要空氣
但是空氣自然存在啊
在空氣中我們自然就會忘記
我們在空氣中生活
一個得到道的人一樣的道理
他在道中生活他也會忘記道哦
所以人依附道
但是你得道之後你就會忘記道
這個道理
你若是將它做這方面的比較
你就比較容易掌握
所以一個真正得道的人
他的性就一定能夠非常的安定
為什麼呢
因為他不受一切的打擾了
而這份的安定
就會忘卻所謂的道術了
你若是沒有這份的安定
你就還會執著在道術之中哦
這與我們佛祖在說的教法
不可以說教法
佛祖在說的道法
是不是完全都一樣呢
所以我的節目裡面
故意拿莊子南華經與諸位共修
我們縱談古今
當然我這個節目
收看的同修大德涵蓋面最廣了
不是像一般的法師
他若是剃光頭的話
多數都是佛教的信徒
我不是哦
我不但涵蓋了一貫道佛教徒
與對道學有興趣的
甚至天主教甚至回教的信徒
都有辦法接納
我們縱談古今這個節目
包括被我時常在罵的
那些出家師父
也有很多人很支持我的說法
都會私底下打電話鼓勵支持我
他們看不習慣的他們不敢說
他們希望我說下去
他們也很希望
他們有一個很好的修行環境
不要被他們那些繼續這樣搞
搞下去之後
他們也沒辦法如實修行
所以現在很多出家人
是很支持我的哪
這是你們大家誤解說
我時常在罵那些出家人
那些出家人是絕對很氣我的
當然既得利益者
在台灣省的出家人有幾個
十個手指頭拿起來
數一數也差不多那幾個而已
但我們台灣的出家人有幾個哪
所以一定有一些好料的嘛
這些好料的他當然一定支持我
是那些壞料的
我算是妨害到他們在歛哩
妨害到他們的口袋
難怪他會討厭我
若是那些真正要修行的人
真真正正要依照佛祖的教法
要去奉持
要去斷除煩慮苦惱的出家人
他們當然支持
我宣揚佛陀正法的說法啊
所以你們大家不要錯解了
我跟你說
現在差不多有一半一半
一半是很討厭我的出家人
一半是很支持我的出家人
你們若是常常在跑寺廟的
你們對於那些真正有在修的
那些師父你問他們
因為就要是那種大道場
為什麼呢
因為有師父出來第四台講道
他們那裡就會裝第四台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要監看
既然有裝第四台
就有機會看到我的節目
有機會接觸我的節目
有概念真正是有想要行修的人
他們哪有可能會罵我呢
他們都反而來支持我
你們相不相信呢
我還接到
這些出家師父寄錢來供養
你們信不信
他說一般信徒若是對這個師父
很尊敬很信的時候
他們都表現出供養的行為
供養的行為多數就是用錢
他現在看到我的節目之後
他也不知道該如何表現
該如何表現他對我的這種敬仰
所以他只好學他們那些信徒
尊敬他的時候拿錢供養他
他也是說
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表現
我只好跟他們一樣
我拿錢供養您
當然我今天
縱談古今還帶有商業的行為
因為沒有商業行為
我根本就沒有能力支持這幾年
所以這大家已經漸漸能體諒了
可是我有商業行為
有辦法支持這個節目
我就不可能去接受任何人
再另外的所謂的供養
這我是絕對拒絕的
可是這位師父他寄來
我也不知該如何再寄回去還他
可是我跟他說
我在這個節目裡面跟他說
我將你這些錢幫你轉到
慈輝基金
去照顧那些
中輟或是單親家庭的學生
我是絕對不跟人家收的
既然你那麼誠意
我就將這份替你轉過去
拿這份收據
就是慈輝基金的收據
寄回去這樣
要不然在那裡寄來寄去
乾脆啦
這十方財嘛
用之於十方我是感覺
這是最圓滿的處理方法
因此我們縱談古今的這個節目
有那麼多出家師父在支持
包括大陸沿海南普陀山
都是寄信來要我所講的
共修的錄音帶
有他們在支持就是表示說
還有一部份真正是真心出家
想要來學道的
雖然比較多那種素質不好的
我也是還要為了這些少部份的
有心的再繼續共同來打拼
你說對不對
因為時間的關係
我今天也是與諸位共修到此
在此恭祝大家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
再見

.
標籤:
瀏覽次數:236    人氣指數:23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七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九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