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5841
 l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走在陽光裡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堯曰第二十(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論語堯曰
作者: lady 日期: 2011.01.07  天氣:  心情:

  1. 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第一節 舜亦以命禹。第二節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三節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第四節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第五節


堯曰是論語最後一篇,內有三章,首為堯曰,次為子張問,後為君子應知命。


堯曰章,皇邢二疏皆分為五節。


第一節,自堯曰至天祿永終。


這是帝堯命舜之辭。命是在禪讓之際,稱天而命之義。


「堯曰,咨,爾舜。」堯將讓位給舜時,先發咨嗟的歎聲,然後呼舜,告誡他以下四句話。爾舜,爾是汝字、你字之義,加在舜字前,作語助辭用。


「天之歷數在爾躬。」依照天的歷數,帝位當在汝身。虞書大禹謨「天之歷數」,孔傳:「歷數謂天道。」孔氏穎達疏:「歷數,謂天歷運之數。帝王易姓而興,故言歷數為天道。」


「允執其中。」堯命舜,要信實的執持其中道。


「四海困窮。」堯又命舜,要為四海之內的人民解除困窮之苦。劉氏正義引孟子滕文公篇,堯時洪水氾濫,是四海困窮之徵,堯舉舜敷治之,故此咨告之言,當憂恤之。


「天祿永終。」最後是堯祝福舜,天所賜予的祿位,長享於終身。大禹謨「天祿永終」,孔傳:「天之祿籍長終汝身。」


焦循論語補疏引閻若璩尚書古文疏證說,四海困窮,不得如漢注作好,天祿永終,亦不得作不好。


毛奇齡論語稽求篇:「閻潛丘云,四海困窮是儆辭,天祿永終是勉辭。四海當念其困窮,天祿當期其永終。雖與子良說亦稍有異,而其旨則同。蓋天祿永終,則斷無作永絕解者。潛丘當謂漢魏以還,俱解永長。典午以後,始解永絕。」閻若璩號潛丘。包咸字子良。下文「包曰」即是包咸曰。典午即司馬之意。此處指稱晉朝。十二支中,午屬馬。晉姓司馬。故稱晉朝為典午。


漢宋兩注,錄作參考。


集解包曰:「允,信也。困,極也。永,長也。言為政信執其中,則能窮極四海,天祿所以長終。」


朱子集注:「四海之人困窮,則君祿亦永絕矣。戒之也。」


第二節,就是「舜亦以命禹」一句。


後來舜讓位給禹時,也是用這樣的辭句命禹。


第三節,自曰予小子履至罪在朕躬。


這是湯伐桀告天之辭。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湯伐桀,告天說,我小子履,謹敢用黑牡為祭品,謹敢明告于大大君天帝。劉氏正義說:「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湯告天,故謙言小子。」履,商湯之名。玄是黑色,夏代祭祀用牲尚黑,殷尚白,湯在此時,仍用夏禮,以玄牡為牲。說文:「皇,大也。」皇皇,猶如偉大之義。爾雅釋詁:「后,君也。」后帝,尊稱天帝為君。


「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這三句依皇邢二疏解釋即可。二疏大意是說,湯明告天帝,他伐夏桀,是順天奉法,不敢擅自赦有罪的人。帝是天,帝臣就是桀。桀是天子,天子事天,猶如事君,故說桀是帝臣。桀居帝臣之位,所犯的罪已不可隱蔽,以其簡在天心之故。簡作閱字講,簡在帝心,就是天帝心裡看得很清楚的意思。他注引墨子兼愛篇「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之文,將此處帝臣解釋為善臣。墨子所說的是殷湯禱雨之辭,以此解釋論語伐桀告天之文並不適合,所以皇邢二疏但依何晏之注,以帝臣為桀。


「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爾雅釋詁:「朕,我也。」郭璞注:「古者貴賤皆自稱朕,至秦世始為天子尊稱。」孔安國注:「無以萬方,萬方不與也。」湯說,我本身有罪,請天帝不要牽連萬方之民,萬方之民有罪,其罪責由我承擔。


第四節,自周有大賚,至在予一人。


這是周武伐紂誓眾之辭。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何氏集解,周,指周家。賚,作賜字講。此意是說,周家受天大賜,善人很多。此善人即指治理之臣而言,也就是尚書泰誓篇武王說的「予有亂臣十人。」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這是尚書泰誓篇中的兩句話,依皇疏解釋即可。大意是說,雖有周家最親的人,但若不善,則被罪黜。雖非周家之親,然而他是仁者,亦必重用他。


泰誓孔安國傳,將周親解釋為紂王的至親,仁人指為周家之人。但孔注論語這兩句:「親而不賢不忠,則誅之,管蔡是也。仁人,謂箕子、微子,來則用之。」兩者何以不同,邢昺疏加以解釋,孔安國之意,蓋以泰誓為伐紂誓眾之辭,論語此處是泛言周家政治之法,欲兩通其義,故兩處之注不同。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邢疏以為,百姓,是天下眾民。武王說,我若不教百姓,使有罪過,當歸罪在我一人。


竹氏會箋:「周有大賚,善人是富,云云,在予一人。此六句,必是一時之言。以周字起,以予一人結,其為武王曰可知,故省耳。」


第五節,自謹權量至公則說。


總說二帝三王所行之政皆是此法。這一節,諸儒以為孔子語,並引漢書律歷志,公羊傳昭公三十二年何休注等為證,應可信從。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包氏注:「權,秤也。量,斗斛。」秤本作稱,是稱物之器,以稱稱物而知輕重。斗與斛,皆是量物之器,以斗斛量物而知多少。尚書舜典所說的「同律度量衡」之義,其度就是度物的長短,如尺丈等。謹權量,就是謹慎齊一度量衡之制,使民間貿易公平。邢疏:「法度,謂車服旌旂之禮儀也,審察之,使貴賤有別,無僭偪也。官有廢闕,復修治之,使無曠也。」審法度,就是審察禮儀制度,使其各有秩序,而不紊亂。邢疏修廢官之意,是事必有官,官必有人,人必盡職。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則四方之政便能順利的施行。


「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興起已滅的諸侯之國,為已絕祀的賢卿大夫立後,舉用隱居的才行超逸之民,如此,天下的民心自然來歸。劉氏正義:「爾雅釋詁,滅,絕也。公羊僖五年傳,滅者,亡國之善辭也。許氏五經異義解此文云,國謂諸侯,世謂卿大夫。」


「所重民食喪祭。」帝王所重視的是民食喪祭四者。孔安國注:「重民,國之本也。重食,民之命也。重喪,所以盡哀。重祭,所以致敬。」此注很好,人民是帝王為政的根本,重視民食,是為養民,重視喪禮與祭祀,是教民以德。


「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寬厚待人,則得眾人歸附。信實待人,則得人民信任。辦事敏捷,則有事功。為政公平,則民心悅服。尚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孔傳:「蕩蕩,言開闢。平平,言辯治。」孔穎達疏:「無偏私,無阿黨,王家所行之道,蕩蕩然開闢矣。無阿黨,無偏私,王者所立之道,平平然辯治矣。」


孔安國注:「凡此二帝三王所以治也,故傳以示後世。」


邢昺疏:「此章有二帝三王之事,錄者採合以成章。檢大禹謨、湯誥、與泰誓、武成,則此章其文略矣。」






  1.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
    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子張問孔子,怎樣才可以從事政治。


孔子說,要尊崇五種美事,屏除四種惡事,這就可以從政了。


子張問,何謂五美。


孔子說,君子為政,惠民而不耗費財力,勞民而不招民怨,有欲而非自私之貪,心中安泰而不驕傲,有威儀而不兇猛。


子張問,何謂惠而不費。


孔子便逐條解釋五美:「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王肅注:「利民在政,無費於財。」為政者要以適當的政策來利民,民之所利不同,就要因仍其不同的利益,制定不同的政策,付諸實施。例如因仍農民所利,就要有利於農民的政策,因仍工商之民所利,就要有利於工商之民的政策。以這些利民的政策來輔助各地各業人民,使其安居樂業,各遂其生,此即惠而不費。


「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邢疏以學而篇孔子的話解釋:「使民以時,則又誰怨恨哉。」為政者推行公共建設,如修治溝洫,或養護道路橋梁等,需用民間勞力,但需選在農閒時期,民間可以出動勞力,這才勞動人民,又有誰怨呢。


「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之欲,是欲行仁政,欲行即行,便能得仁,此欲便不是貪。皇疏:「欲仁義者為廉,欲財色者為貪。言人君當欲於仁義,使仁義事顯,不為欲財色之貪,故云欲仁而得仁,又焉貪也。」又引江熙曰:「我欲仁,則仁至,非貪也。」


「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孔安國注:「言君子不以寡小而慢也。」君子待人接物,虛心平等。所待之人,無論多數少數,也不論是大人物小人物,都不敢怠慢。此即泰而不驕。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君子端正其衣冠,自尊其瞻視儀容,令人望之儼然而敬畏。此即威而不猛。


子張既知五美是何意義,再問何謂四惡。


孔子為子張解釋:


不教而殺謂之虐。」為政不先教民,人民犯罪就殺,這叫做虐。


「不戒視成謂之暴。」馬融注:「不宿戒,而責目前成,為視成。」此意是說,為政不在事先一再的告戒,而立刻就要看到成果,這就是暴。


「慢令致期謂之賊。」政令發布很慢,限期完成卻是緊急而刻不容緩。這就是賊害人民。


「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孔安國注:「謂財物俱當與人,而吝嗇於出納,惜難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也。」皇疏:「有司,猶庫吏之屬。人君若物與人而吝,即與庫吏無異。」孔注「猶之」為「俱當。」劉淇助字辨略:「猶之,猶俗云總是也。」皇疏之意,猶若以物與人。應以皇疏較優。






  1.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知命、知禮、知言,三者非常重要,孔子告訴學者不可不知。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孔安國注:「命,謂窮達之分也。」皇疏:「命,謂窮通夭壽也。人生而有命,受之由天,故不可不知也。若不知而強求,則不成為君子之德。」皇疏之意,命就是天命。各人的命雖然同受於天,但有窮通夭壽之異。何謂其然,必須了解前因。各人前因不同,所以受天之命不同。了解前因,便能知命。如此知命,始肯修德以立命。不但立一己之命,更為生民立命。這才能成君子之德。


「不知禮無以立也。」人不知禮,無從立身。皇疏:「禮主恭儉莊敬,為立身之本。人若不知禮者,無以得立身於世也。」皇疏又引證禮記禮運篇孔子的話:「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由此可見禮是如何的重要。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劉氏恭冕說:「言者心聲,言有是非,故聽而別之,則人之是非亦知也。」知言乃能知人。如何知言,劉氏引孔子與孟子各一段話以為示範。周易繫辭傳孔子說:「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孟子公孫丑篇:「何謂知言,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此為聖賢知言知人之學,學者聞一可以反三。

標籤:
瀏覽次數:169    人氣指數:1349    累積鼓勵:5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走在陽光裡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堯曰第二十(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