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239750
 sq123s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眼前的意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師父是師父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並存的兩個世界
作者: sq123s 日期: 2016.08.31  天氣:  心情:
早上搭火車的一個小時,
是我看書時間,
不管列車再怎麼吵,
我的心思,
就僅存在眼前三十公分處!
那是一本手寫板,一隻筆,和一張衞生紙,
以及一本厚重而舊的教科書!

沈浸在火車規律的節奏裏,
大多數人晨著補眠,
少部份人低頭玩手機...
而我也是一個低頭族,
進入書本的知識迷宮後,
很少抬頭,
不停地在手寫板上算數學,
以及計算完成後用衞生紙擦拭,
反覆,反覆,再反覆,
一直到終點站...

坦白說,
坐了快十個月半的火車,
天天往返高雄潮洲之間,
我還是不曉得到底過幾個站才到潮洲?
也不知道麟洛站之後,又是哪裏?
車外的風景似乎很美,
但我怎麼好像一點印象都沒有...

如果,
有人說沈思也是一種冥想,
那搭車時間,
沈浸在書本的自己,
正是最高級的冥想!

打開書本,
和幾百年前的科學家們對話...
不管自己到底懂或不懂,
他們所談的內容,
每日就是不停"遇瓶頸,突破,成長..."
"遇瓶頸,突破,成長..."
沒有擾人的外務,
聽不見可以分心的事物,
沈靜地獨享屬於天馬行空的時光...

我想:
寫到這裏,
應該很少人看得懂那是在描寫什麼樣的心境?!

具體一點,
你可曾推算過:
1+ 1/2 + 1/4 + 1/8 + 1/16 + 1/32 +.....一直加到無限大分之一的數字,
答案會是多少?
其實很簡單,
答案是2
或許你要問:
怎麼計算出來的,
證明給我看...^^

想要證明可得打一篇文章,
因此,我省略了...
畢竟,
白天坐火車時都在證明這種問題,
所以,
請原諒我夜晚時的懶惰...^^

日常生活中,
幾乎很少用得到"無限大"這個的字!
會用到這些,
要不是運用在外太空,
或是要求極精密的東西上面...
所以,
每次火車播音到終點站時,
我的心好像瞬間從外太空拉回到地球表面,
收拾東西的當下,
不禁提醒自己:
"現實一點,今天上班可是要做粗活的..."

感覺好像是看小說,
看到正入迷的時候,
莫名奇妙被其他事務打斷,
不得不回到現實面...
那種感嘆...

曾經遇到書中的瓶頸,
問過身旁的同事,
他們的回答,
不外乎:
"要是這個我會的話,我早就升官了,怎麼還在這裏?!"
"單獨數字或單獨英文問我,我都會,這種英文加數字的運算太複雜了,我才不會咧...."
千奇百怪的答覆,
也是令人啼笑皆非!

我的世界,
和他們迥然不同,
所以我覺得那是天馬行空,
無拘無束的思想世界...^^

並存的兩個世界,
並非全然不能溝通,
對這些同事們,
我常常心存感謝,
還好有這份工作,
支持著我每天生活所需,
讓我專心研究,
沒有物質上的後顧之憂...






************************************************************

我們有句話說「天妒英才」,如果莫札特不只活35歲,
如果梵谷不在37歲舉槍自殺......
也許這個世界的藝術史就會不一樣也說不定?
近年來我們看到了不少天才科學家的電影,
像是《美麗境界》的奈許,《模仿遊戲》的圖靈,
或是《愛的萬物論》史蒂芬霍金,
現在又有一部《天才無限家(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
描述的正是數學史上最傳奇的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
短暫的32年人生,
由《貧民百萬富翁》Dev Patel飾演這位印度數學家,
《蝙蝠俠對超人》的「阿福」Jeremy Irons,
則飾演慧眼識天才的英國數學家G.H. Hardy 。

《天才無限家》敘述的是印度,
如流星一般劃過數學界的天才-拉馬努金的故事,
遺憾的是他的人生也如流星一樣轉瞬即逝。
拉馬努金在印度時相當貧困,只有對數學的熱誠與成就相當驚人,
也導致他就算拿到獎學金也因為其他科目不及格被退學。
但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拉馬努金,
卻接連發表了在印度根本沒有人可以理解的艱深數學定理,
最後在友人的建議下,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抄在發黃的紙張上,
寄給了英國頂尖的數學家,
但是直到第三封信,他才得到了當時英國數學界大名鼎鼎的G.H. Hardy的回覆,
並誠摯邀請他到劍橋去。


Dev Patel 和 Jeremy Irons分別飾演拉馬努金與英國數學家G.H. Hardy 。
G.H. Hardy本身同樣也是不世出的天才,
但是在被問及自認對數學最大的貢獻是什麼時,
他卻回答:發現拉馬努金,是我對數學最大的貢獻。

1914年,拉馬努金來到了英國,
但是從來沒有受過高等數學訓練,
除了對數學超人的直覺以外對所有東西都一竅不通的他,
在英國遭遇了很多的困難,
G.H. Hardy只得從頭開始教起,
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合作的研究成使得拉馬努金成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院士,
更得到科學界最高級別的榮譽-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但拉馬努金也因為過度投入研究加上不適應英國的環境,
在英國健康急遽惡化,
他於1919年返回印度,1920年病逝,享年32歲。

拉馬努金留下的研究成果,有些直到他死後100年後人才得以證明。
如果他不是這麼年輕就過世,
是不是會有更多驚人的數學定理被正名或被發現呢?

以上文章,
取自網站https://news.gamme.com.tw/1403644


ps:
像昨天日記提到的愛因斯坦,
今天又是一個死亡過100年之後,
才被人發掘的數學天才,
似乎,
真正的絕頂天才,
在當時,
都不能被世人所理解,
因為他們超出世人太多...

這個道理,
當我拿教科書請教同事時,
才知道我覺得棘手的問題,
對他們而言,
可是極難的程度...

當然,
我不會是天才,
只不過是一個後知後覺,
年過四十,
方才知道讀書有趣的人...


標籤:
瀏覽次數:29    人氣指數:29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眼前的意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師父是師父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