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7,55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958897
咪歌~JOSEPH-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大家要快樂一下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蓁蓁歌友聚會~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用同理心應答,溝通可以更圓通
作者:
咪歌~JOSEPH-
日期: 2010.10.20 天氣:
心情:
人生規畫
■聖嚴法師
法師曾說這一生從來沒有做過人生規畫,為什麼呢?學校不都是教人要盡早訂下人生規畫嗎?
及早規畫人生方向的觀念,是社會主流,因為學校老師如此說,老 師的 老師也是如此說,整個社會都習慣這個想法。但是,這種說法也不盡然全對。
就以我的母親來說,她從小就告誡我:「不用做大人物、大事業,能夠平平安安過日子,那就是福氣了。」我也認為,即使很早就規畫人生,但人生並不一定能照著計畫走。我有一位信眾,最近說不想做官了,另有人生規畫。我覺得奇怪,剛開始做官時,應該也想長久為政府奉獻;但才短短數年,個人及環境因素讓計畫改變了。
再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年紀還很輕就交棒、退休了,想去從事慈善事業,相信比爾蓋茲年輕時並沒有想到微軟會賺大錢,而且年紀輕輕就可以退休,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人的遭遇並不是可以事先預料的。不同的時空背景,往往會產生不同的人生價值,因此「生涯規畫」常常不可靠。比如我年初就會排好全年的行事曆,但往往會因一些變數,必須更改行程及計畫,這些並不是僵硬不變的。佛家所說「隨順因緣、掌握因緣、創造因緣」,就是這個道理。
「隨順因緣」是說若因緣出現,可以讓你成長、發展,那就應該隨著因緣去努力完成;這些事如果有五、六成情況是你可以接受,且有利社會,就應把握機會,放手去做,這就是「掌握因緣」了。
至於「創造因緣」,因緣初始可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可以用種種資源來培養因緣。比如本來是個小公司,可以藉著因緣而成了大公司,很多的企業家都是如此成長的。
我們無法清楚自己能活到什麼時候,又如何能清楚規畫人生呢?如果只規畫活到六十歲,是不是六十歲以後的人生就不管了?年輕時候有人替我算命,說我大概只能活到六十三歲,但我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了。如果我認命地以六十三歲為終點,以後就不再積極做事,那法鼓山這個團體就無法出現了。回頭看,我有幾冊重要著作是在六十三歲以後才完成的。因為我掌握因緣,不會放棄,所以才能完成許多理想,這是我的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本文摘錄自《方外看紅塵》
用同理心應答,溝通可以更圓通
對一個心持反對意見者,講話卻有必要謙和而委婉。否則正像把鹽撒入傷口,會使他已有的成見更深。──英國哲學家培根
高明的溝通者,通常擁有同理心;接洽萬事萬物多從正面發揮,可以化敵為友。
例如,早期的理髮師訓練徒弟,多要三年四個月才能「出師」。如今,一位理髮師傅訓練一個徒弟,經過三個月之後,就算學藝成功,可以正式上路。有一天,徒弟「初試鋒芒」、為第一位顧客理完髮後,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還是有點長。」徒弟不知怎麼回答。
站在一旁觀察的師傅,立刻笑著解釋說:「頭髮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做『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分。」顧客聽了,很高興地離開了。
徒弟為第二位顧客理完髮後,顧客照照鏡子說:「頭髮剪得太短。」徒弟還是不知怎麼回答。
師傅笑著解釋:「頭髮短,使您顯得有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很親切。」
顧客聽了,很高興地離開了。
徒弟為第三位顧客理完髮後,顧客一邊付帳、一邊笑道:「理髮的時間挺長的。」徒弟沒說話。
師傅笑著解釋:「為『首腦』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面書生?」顧客聽罷,大笑而去。
徒弟為第四位顧客理完髮後,顧客一邊付款、一邊笑道:「動作還挺俐落的!二十分鐘就搞定了。」徒弟不知所措,沈默不語。
師傅笑著搶答:「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節省了時間和金錢,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微笑點頭地離開了。
到了理髮店打烊之後,徒弟怯生生地問:「師傅,為什麼您怎麼說,就怎麼有理?」
師傅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說:「不錯,每件事都是一體兩面,有對有錯,有利有弊。我故意在顧客面前鼓勵你,有兩個作用:對顧客來說,是為了討客人家喜歡,因為誰都愛聽好話;對你來說,既是鼓勵又是鞭策,因為萬事起頭難,我希望你以後就能把工作做得更漂亮!」
徒弟聽了很感動,從此更加用心學藝。幾年下來,這名徒弟的技藝已非常精湛,足以獨當一面了。
我們在日常做一件極普通的小事,由於說話方式不同,所獲得的效果和回報也不大相同。不僅要會做,也要會說。
◆
在人際溝通方面,每一個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固執己見、老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基於自己狹隘的經驗去處理事情,勢必搞得壁壘分明,爭論不休,無法獲得圓滿的結果。
禪宗公案裡有一則膾炙人口的小故事。有兩個小和尚,平常就愛抬槓。有一天,兩人又為了一點小事爭論起來,越說越大聲,最後吵得面紅耳赤,誰也不服誰。
第一個小和尚氣沖沖地跑去找師父評理。師父很有耐心地聽完小和尚的訴說,淡淡地說:「你是對的。」有師父這句話,第一個小和尚得意洋洋回房去了。
不久,第二個小和尚也氣沖沖地跑去找師父評理。師父也很有耐心聽完他的說明,照樣淡淡地說:「你是對的。」第二個小和尚也高興地回房去。
這時,一直在旁服侍的第三個小和尚忍不住開口說:「師父,您平常教導我們待人要誠實,萬萬不可做違心之論,可是,我剛才親耳聽見您跟兩位意見不同、有爭執的師弟都說『你是對的。』恕我冒犯,您這樣說,豈不是一種違心之論嗎?」
師父對第三個小和尚的質疑,不但不生氣,反而和顏悅色地說:「你是對的。」第三個小和尚入門較久,也比較有慧根,聽師父這麼說,立刻開悟,連忙跪謝師父的當頭棒喝。
原來這位師父的意思是:由於我們每一個人都自認為「我是對的」,所以才會固執己見,毫不相讓。假如我們能將心比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把想法顛倒過來,改為秉持「你是對的」的態度,爭執必定減少,彼此的摩擦也較容易解決。
一般企業裡,業務與生產部門經常因為立場不同而衝突不斷,聰明的老闆會定時將兩部門主管對調,這麼一來,情況就好多了。
解決爭端,用同理心應答,可以讓溝通更圓通!
* * *
【溝通小秘訣】
每個人的生長背景、理念不一,未深入了解對方的難局、困境、限制,就隨意為對方定罪,有欠圓通。
用同理心處世,凡事從正面思考,將可以化敵為友、廣緣善緣。
經常聽為人父母的朋友說:「我以前都能搭公車上學,為什麼我的孩子非要家長接送不可?」
也常常聽當主管的朋友說:「以前當我是職場一員小兵的時候,每天都能工作八個小時,為了趕著交貨,也肯加班到天亮。由於我的負責盡職,才被提拔做到總經理。為什麼現今的員工都做不到?」
其實,這樣輕易將我們的「特性」投射給別人,是不對的。這叫做「自我投射」,也叫做「自以為是」。在溝通的領域中,是一項大忌!因為每個人的生長背景、思想理念不一,沒有深入了解對方的難局、困境、限制,就隨意為對方定罪,根本不懂溝通。缺乏同理心的作為,處理事情就是欠圓通!
很多時候,溝通的中斷或不成功,往往是因為我們太過堅持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我們只想要別人的理解,卻沒想過,應該也要學著去理解別人。
南非哲人艾瑟瑞吉說:「經理人必須具備樂群的個性,孤僻的行徑是要不得的。」
溝通,越能夠使用同理心,越能夠廣結善緣。想成為善於溝通的人,需要有隨機應變的說話技巧。
俗話說:「三個屠夫談豬,三個文人談書。」如果肯多了解每一種行業的特性、每一種類型人物的喜好,就比較能夠運用同理心去進行溝通。打個比方,當你和屠夫在一起的時候,你就談肉;和西點麵包店主人在一起時,就談麵包;和他們兩人在一塊兒的時候,談三明治。
這就是溝通的最高哲學。
人生規畫
■聖嚴法師
法師曾說這一生從來沒有做過人生規畫,為什麼呢?學校不都是教人要盡早訂下人生規畫嗎?
及早規畫人生方向的觀念,是社會主流,因為學校老師如此說,老 師的 老師也是如此說,整個社會都習慣這個想法。但是,這種說法也不盡然全對。
就以我的母親來說,她從小就告誡我:「不用做大人物、大事業,能夠平平安安過日子,那就是福氣了。」我也認為,即使很早就規畫人生,但人生並不一定能照著計畫走。我有一位信眾,最近說不想做官了,另有人生規畫。我覺得奇怪,剛開始做官時,應該也想長久為政府奉獻;但才短短數年,個人及環境因素讓計畫改變了。
再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年紀還很輕就交棒、退休了,想去從事慈善事業,相信比爾蓋茲年輕時並沒有想到微軟會賺大錢,而且年紀輕輕就可以退休,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人的遭遇並不是可以事先預料的。不同的時空背景,往往會產生不同的人生價值,因此「生涯規畫」常常不可靠。比如我年初就會排好全年的行事曆,但往往會因一些變數,必須更改行程及計畫,這些並不是僵硬不變的。佛家所說「隨順因緣、掌握因緣、創造因緣」,就是這個道理。
「隨順因緣」是說若因緣出現,可以讓你成長、發展,那就應該隨著因緣去努力完成;這些事如果有五、六成情況是你可以接受,且有利社會,就應把握機會,放手去做,這就是「掌握因緣」了。
至於「創造因緣」,因緣初始可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可以用種種資源來培養因緣。比如本來是個小公司,可以藉著因緣而成了大公司,很多的企業家都是如此成長的。
我們無法清楚自己能活到什麼時候,又如何能清楚規畫人生呢?如果只規畫活到六十歲,是不是六十歲以後的人生就不管了?年輕時候有人替我算命,說我大概只能活到六十三歲,但我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了。如果我認命地以六十三歲為終點,以後就不再積極做事,那法鼓山這個團體就無法出現了。回頭看,我有幾冊重要著作是在六十三歲以後才完成的。因為我掌握因緣,不會放棄,所以才能完成許多理想,這是我的經驗,提供給大家參考。
本文摘錄自《方外看紅塵》
標籤:
瀏覽次數:
68
人氣指數:
3508
累積鼓勵:
172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1
大家要快樂一下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蓁蓁歌友聚會~
住戶回應
時間:2010-10-21 13:08
他, 65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0 22:40
她, 52歲,新北市,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0 22:37
她, 99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10-20 21:51
她, 53歲,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