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5981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證嚴法師靜思語錄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證嚴法師靜思語錄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
作者: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日期: 2013.05.26  天氣:  心情:
蔡禮旭老師主講



照顧病人也要讓孩子去學習,當他有這樣的經歷,他就懂得時時去體恤病人的需要。剛好我第二次到淨宗學院來,有位陳伯伯在中途胃出血,也相當嚴重,吐了一灘的血。他的意志力也很強,已經吐了一灘血,還從宿舍走路到學院來,我一看到他的時候,整個臉是白的,馬上聯絡我們學院的工作人員把他送到醫院去。幸好佛菩薩保佑,沒什麼大礙,隔天就回來靜養。靜養的過程就必須要有人照顧,而且他不能吃一般的食物,必須從幾個月嬰兒在吃的那種麥麩開始吃起。因為我從小太好命了,所以也沒照顧過人,《弟子規》說「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還要「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學了就拿來用。因為有這樣的機會,我就有這種照顧病人的經驗,差不多二、三個小時就煮個麥麩給這位長者吃。雖然當時候來到學院,最主要是希望多聽諸位法師講課,可是知行要合一,解行要相應,這麼好的機會來了,我們也歡歡喜喜接受。在那段過程當中,我們就會變得非常敏銳、非常細心,很多的能力都是透過經歷以後,才可以慢慢形成。



幾個月下來,剛好我必須提前離開,我們寢室幾個男人,大男人依依不捨,感情很好,也結了一個善緣。而這個陳伯伯對我來講是佛菩薩示現,因為他是個勞動階級,雖然他是勞動階級,可是他學問很好,又寫了一手很漂亮的小篆。他告訴我,他帶著不同國籍的人去做工作的時候,常常遇到危險的工作,他都不讓他的這些帶領的員工先下去,他都是自己先下去,等確定沒有危險,他才讓他的這些工人跟著下去。所以佛經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確確實實佛菩薩是示現在各行各業之中。當這些各個不同國籍的人缺錢的時候,他都會很慷慨幫助他們。所以當我們真正有心要修學的時候,確確實實很多殊勝的因緣,佛菩薩都會替我們安排好。



當我們在照顧父母的時候,我們也會感受到內心很充實,因為一個人在報恩的時候跟自性非常相應。我們要珍惜可以替父母付出的機會,不然有可能會有千古之憾,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對於父母的健康,我們也要有正確的知識來照顧,人只要有心,都可以把很多本事很快的學好。我們看下一句。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父母過世了,這個禮儀是守孝三年。有朋友就說:父母走了,為什麼哭要哭三年?他們覺得「喪三年,常悲咽」,就是三年都要哭。其實我們要去理解到,為什麼古代這些孝子他會常悲咽?因為他們時時刻刻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把父母給予他人格的成就時時感念在心,所以一想到父母就悲從中來。這是很自然的流露,絕對不是規定說父母死了,三年之內都要哭,絕對不是這樣。我們要去體諒到、體會到古代的孝子,確實時時刻刻感念親恩。由於這一分對父母的思念,所以「居處變,酒肉絕」。因為內心悲痛,所以根本就不想要吃肉,吃很好的食物,根本就不想,也不想去玩樂,只想默默的感念親恩。所以古代中國很多的禮儀,絕對不是外在的規矩來限制你,而是一個人從內心很自然的流露出來。



諸位同修,當我們內心有恭敬、有清淨心的時候,當長者立,我們坐在那裡也會覺得怎麼樣?就覺得不自在,因為跟自性相違背,你自然而然就會站起來。所以,儒家的禮跟佛家的戒,絕對不是框框架架,而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行為。因為現在內心沒有這樣的境界,就必須從外在慢慢內化,為什麼古代說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就是因為書本當中都是教我們常有恭敬之心、常有孝敬之心,當我們把這些行為常常在做的過程當中,自然而然內化。所以諸位同修,我們見到人鞠躬,不要小看這個鞠躬,這個動作日積月累做下來,我們的貢高我慢都伏下來。所以面對儒家的禮、佛家的戒,我們要歡喜去受持,點點滴滴你的自性就流露出來。



下一句,『喪盡禮,祭盡誠』。我們因為相當幸運能夠聞到佛法,所以給父母辦後事的時候,就懂得絕對不能殺生。甚至於父母臨終,也應該趕快幫他助念,讓他也念佛,把握這個當生成就的機緣。當然絕對不能等到臨終的時候才來勸請,臨終的時候才找一大堆人來念佛,就會顯得非常倉促。生死確確實實一瞬間,我們以前常常聽到一句俗話說「閻王要你三更死,不能留你到五更」。
標籤:
瀏覽次數:14    人氣指數:214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證嚴法師靜思語錄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證嚴法師靜思語錄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