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an.ipimg.com/diary_pic/09/33/02/02/2023309/diary_1012120640m.jpg)
近幾個禮拜來 , 上課總是找理由來推延 ,
我在想人的興趣會隨著時間而淡化嗎 ?
剛好今天有去上課 , 既定課程易經外 , 也講解了唯心天下事 。
師父開示著說 : 心是一切法源 , 世間一切大事小事皆由心而起 ,
歡喜的心 , 忌妒的心 , 好心 , 壞心 , 專心 , 恆心 , 耐心 ,
慈悲的心 , 凡事由心中往外擴張的 , 都是由一點心念而起 , 師父他談到地球自心而轉 , 每秒約是四百七十二公尺 , 他在比諭我們當下的念頭 , 如打一個噴嚏之快 , 隨時在變化 , 沒有堅定的信念 ,
隨時都會退化 , 都在退步 , 事物就會變得繁雜 , 鑽牛角尖 。
師父開示著說 : 專家是把一件事情復雜化 , 再加以研究 , 找出我們所需要的答案 ,
來附合物性圓融 , 這是我們需要的嗎 ?
師父說我們修行 , 是要將一件事由繁化簡 , 回歸一個自性我 , 我的領悟力 , 雜訊太多 ,
一時轉不回來 , 所以我上網看了一看知識 , 屬於我們所學的ㄧ些知識 ,
來對照人心是否可以改變 , 五行中的火是屬心 , 可說是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連 ,
在傳統中醫學裡的臟象學說中,心是五臟六腑中最主要的部分,
在五行中屬火,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
心與生物學中的心臟大致上是同一個構造。型態描述上,形容心為「心象尖圓形,如蓮蕊」。
「心主神明」是中醫學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就是說,心與精神思想有關。
大致而言,與心密切關聯的包括血液流動、精神意識、出汗,以及舌頭。
血液流動 , 在佛教 , 道教 , 有著任督二脈的修煉法 ,
精神意識 , 也有誦經 , 念力之法 , 可顯現恐懼 , 勞累 ,
經由眼 , 耳 , 鼻 , 舌 , 身 , 在由意 , 讓口舌 , 用語言表達出我們的需求與欲望。
![File:Glio 5elements.gif](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2/Glio_5elements.gif/637px-Glio_5elements.gif)
養生之道,在於存神養氣。存神在心,而靜心在目。
張紫陽真人說:「心能役神,神亦役心,眼者神遊之宅,神遊於眼而役於心,
心欲求靜,必先制眼,役之於眼,使歸於心,則心靜而神亦靜矣」。
《導引本經》說:「夫心乃一身之主宰,生死之路頭也。
是故心生則種種欲生,而神不入氣;心靜則種種欲靜,而神氣相抱也」。
故人常宜燕居靜坐,調心息氣,食熱戒冷,常要兩目垂簾,反光內照,降心火於丹田,使神氣內抱。
看了一大堆知識 , 知歸知 , 行龜行 , 成賢成聖 , 世間了了無幾人 , 我倒覺得修得不傷害人 ,
修得當知足 ,修得健康人 , 修得園融放下當自知 。
~ ~ ~ 應是平凡眾等 , 最上層武藝了 , 願與大家共勉之 ~ ~ ~ 阿 彌 陀 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