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68,888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443671
長空孤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大喇嘛與小老鼠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誰是你生命裡最後一班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帶孩子簡單過生活
作者:
長空孤鷹
日期: 2008.04.08 天氣:
心情:
樂活教養─帶孩子簡單過生活
文/楊毓菁 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有錢,是大家都想過的「好」日子,尤其豪奢流行的消費風潮引得孩子都想擁有最好的、最流行的事物,但是花錢買了不但不惜物,還要得更多。除了儘力做個「富爸媽」,你還能給孩子什麼?
理財作家夏韻芬曾經很愛花錢卻不自知,是孩子3、4歲時的童言童語驚醒夢中人:「買東西不用付錢阿!刷卡就好啦!」孩子一出巷子就舉手她也很納悶,「因為舉手就有車坐!」原來她出門常叫計程車,孩子早就記在心裡。
物質誘惑大,別人都有自己沒買不就「遜掉」?從小養成收受最好的習慣,孩子怎會回到惜物、節省的心態?夏韻芬認為這是爸媽縱容的結果,她記得小時很想買東西,但媽媽跟她講「沒錢不能買」,小小年紀的她就僅記本分;但是現在爸媽把全部的愛都給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寧願自己買路邊攤的衣服穿,但買小孩一件數千元的球鞋背心,眉毛都不皺一下。「很多物欲的不斷滿足,是相對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感受。」
惜物觀念,從小做起
其實爸媽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的東西,也不要因為孩子愛吃什麼,就儘量滿足。因為孩子還不懂事,只要他喜歡吃的,就會儘量要,而且他並不知道自己能夠吃多少,到時候剩下一大半,他就吃不下、不吃了,當然很容易邊吃邊玩邊浪費了。
「該買的買,不該買的不買」是爸媽應有的堅持,可以和孩子一起實踐節儉的行為,例如︰教他隨手關燈、關水;請他幫忙把沒有人看的電視關掉等,自然而然地養成愛惜物力的習慣。
做家事賺零用錢,先有錢概念
夏韻芬的做法是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錢,她非常贊成家務有給制,兩個兒子從小幫媽媽做家事有錢賺──雖然才10元,讓他們想買東西自己計劃存錢,也感受有夢想可以靠自己實現。
這樣會變成有給錢才要做家事,反而物欲太重嗎?的確,她曾經碰到叫不動的狀況「我錢很多,不想賺了。」孩子說,「那我也不煮飯了,你們洗碗還有錢賺,我可是沒人付錢呢!」她堅持到底,到了晚上8點廚房還是沒動靜,孩子們開始緊張了,才向媽媽讓步。
夏韻芬提到有次回到家,很累、完全提不起勁做事,兩個兒子爭相跑來搥背、揉腳,還體貼地跟她說:「媽媽,家事通通交給我們來做,不用錢。」夏韻芬認為,給不給錢並不是孩子勢利的原因,與孩子互動的過程,還有價值觀的分享,才是重點。同時孩子也可清楚地在過程中體認到:要工作才有收入。
存才能領,知道珍惜所有
壓歲錢還是零用錢加起來,就帶孩子到銀行開戶存錢,孩子會看到錢存進去才可以領出來,才不會以為神奇的ATM可以隨便吐錢。如果爸媽只教他花錢沒教他存錢,坊間廣告都是教人花錢,請問孩子怎會有存的概念?
孩子有了錢的觀念就有比價的基準,吵著吃大?#92;之前,會自己盤算要洗幾雙球鞋才吃得到;字典亂撕亂丟,找不到再吵著買新的,眼見已經買到7、8本,夏韻芬決定讓他自己承擔後果,讓孩子掏腰包,就會珍惜這本自己買的字典。
也可以在平常讓孩子養成收拾、整理、物歸原位、妥善保存東西等小習慣,東西不容易丟失;不妨替孩子準備存物箱,專門放他自己的「寶貝」,這樣將更有助於他養成這種好習慣。
家庭開銷說給孩子聽
很多爸媽不願讓孩子了解家庭經濟狀況,但是夏韻芬簡單解釋家裡房貸的狀況,並對孩子說:「我還不完你要還!」,有時吃好一點,孩子還會提醒:「你貸款交了沒」呢!她認為不能給孩子假象的生活方式,孩子曾經問她為何要貸款欠銀行錢,看到豪宅會問是誰在住,她都會一一解釋,讓孩子知道努力工作會有收入,讀很多書、做其他人不會做的事也能與眾不同
採買家用,讓孩子計劃購物
很多孩子到長大都還「甲米不知米價」,只知道消費,不知道花多少錢;她曾經在對學生演講時做小測驗,發現很多孩子不知道一盒蛋是多少錢。不妨先從帶孩子到超市帶孩子買東西開始。先教他們查看家裡短缺哪些用品,計畫後再去買,孩子熟練以後還會根據特購比價呢!
有錢怎麼用,支出要計畫
既然孩子有零用錢,要怎麼用才對?夏韻芬教育孩子的原則是──賺到100,把50存起來,拿40計劃添購的物品;如果馬上花光以後就買不到。孩子一開始只只知道強迫儲蓄,現在更知道計劃性支出,如果要買電動車,就會讓買wii的計畫往後延。他操練到「人生只能選一樣」的狀況,知道人生裡有順序要處理。而10元也?#92;可以買到小快樂,但是有時,錢也買不到快樂、買到愛。
父母對孩子呵護太過,給得太多,反而對他愈殘酷,孩子將來總要獨自面對人生吧?給孩子正確的人生態度,就是給孩子活路。
體質調理,中醫能幫什麼忙?
文/楊毓菁 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孩子生病了,看完西醫再看中醫,是常見的就醫習慣;就算沒生病,天冷補身,夏天涼補,更是依節氣而進行的食療習慣,然而您現在吃中藥、吃補身的方式到底對不對呢?
中西醫學各有所長,思考邏輯、診療路線及考慮點各有不同,各自用不同角度切入,探討疾病的本質。西醫是針對症狀給藥,細菌感染發炎就給抗生素;一般人以為中醫只在調體質,其實治療病症藥效也很快,只是中醫重點不是治病,而重在提升免疫力,簡單說即是讓身體達到「陰陽平衡」,體質哪邊弱就補強,氣虛補氣,血虛補血,感冒全身酸痛屬寒症,「驅寒邪」即可治癒。
目前中西醫會診已是醫療趨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開設中西醫小兒聯合門診,讓爸媽帶孩子看病同時看中西醫,省去趕門診的精力和時間,醫師診療開藥時更清楚整體狀況,並做全面醫療考量。
中西醫互補,藥要間隔吃
面對冬天常發作的氣喘,以擅長體質調理的中醫慢慢調反而危急生命,這時西醫先穩定病情,緩解之後再以中藥調升體質,其間西醫同時定期監控病情,體質調理起來,西醫藥物也才能順利發揮作用,如此一來,氣喘發作機率才會變少,藥也會越用越少。
但是中西藥方還是不同,大部份原則下,西藥先吃,再吃中藥;由於西藥是小分子,藥物成分會直接從腸胃道至體內,由血管運送不同攜帶體到所需之處,身體吸收快;而中藥是大分子,身體吸收速度比較慢,如果先吃中藥,腸胃還沒消化完,西藥馬上入口,會在腸胃間與西藥混合,目前並無研究顯示中西藥會產生交互作用,但還是不建議中西藥混合吃,兩者吃藥時間最好隔開一到兩小時。
望聞問切,看中醫有所準備
以中醫望診而言,舌頭與腸胃道消化系統相關,舌頭的顏色、厚薄會反應出腸胃道疾病等身體變化,例如拉肚子是「脾濕」,舌頭顯白、濕、厚,舌顯紅表示發炎、發熱或燥熱體質,而舌苔或厚或硬或薄,都有不同的參考意義,例如舌苔白是腹瀉的象徵。
所以爸媽若有定期幫孩子刮舌苔的習慣,在看診前一天不要刮。喝奶後記得漱口,才不會讓白色的舌苔更厚。糖果果汁等色素食品,例如巧克力、維他命C含片讓舌頭變黑變黃,造成中醫辨證的誤差,請不要讓孩子食用。孩子等看診坐不住,跑得滿身大汗,不但全身發熱,也會讓舌頭變黃,會被誤認為是發炎症狀。
問診要說清楚講明白
孩子在中醫裡屬於「啞科」,自己無法形容不適狀況,就算三四歲會講話,可信度也不高,大人的說明對問診非常重要,但是忙上班的爸媽萬一請到不清楚病情的阿公阿嬤帶來看診,會造成一問三不知。
爸媽對孩子的症狀要清楚,也要請帶來看診的大人表達清楚,例如孩子的食欲、大便狀況(包括排便顏色、形狀是稀便或顆粒狀等),如此中醫師用藥時才能考慮是因燥熱而便祕,還是要止腹瀉。同樣是感冒,止頭痛的用藥屬涼性,但若受寒拉肚子,開健脾胃的藥較適合。
面對成人,中醫多以三指把脈,但小小孩的手脕細,以單指或兩指把脈即可。孩子脈象都比較快,但是快得太離譜,可能是面對醫師而害怕,也有可能是發燒;食指血管也是觀察重點,若較黃是發炎,虛寒體質就會呈紫色。
餵孩子吃中藥有撇步
由於中藥是大分子結構,最好到副食品階段以後再吃中藥為宜,因為副食品也是大分子的食物,此時腸胃也已發展良好,吃中藥比較沒有爭議。有些人會把中藥加入牛奶,喝奶時順便喝下,目前尚無研究顯示中藥混合奶粉會失去療效,但還是不建議這種吃法。
爸媽也可以把藥混在食物裡,或在藥中加點糖或蜂蜜,但是糖分容易使胃脹氣,若孩子已經腸胃不舒服就不可加糖。也可以配少量以吸管吸食,如此一來舌頭殘留的苦味時間短,不覺苦味,藥已入胃。吃完藥再吃點山楂、甜物,中和一下孩子的味覺。
標籤:
瀏覽次數:
36
人氣指數:
2036
累積鼓勵:
10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大喇嘛與小老鼠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誰是你生命裡最後一班車
住戶回應
時間:2008-04-08 09:56
她, 99歲,非洲,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