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核能發電廠位於新北市石門區)
核一廠兩部機組之設計完全相同,設備亦同時訂購,主要之蒸汽產生系統係採用美國奇異公司所承造之沸水式反應爐,每小時可產生每平方吋985磅壓力的飽和蒸汽7,620,000磅,汽輪發電機由美國西屋公司承造,採再熱生式汽力循環,熱效率可達35%
(第二座核能發電廠位於新北市萬里區)
第二核能發電廠廠房佈置採雙機式,控制室和廢料廠房以及部分系統結構為兩部機所共用,其他部份則各自獨立,各部機擁有一座產生蒸汽的沸水式反應爐,是奇異公司所設計發展的第六代沸水式反應爐,每小時能產生985磅壓力的飽和蒸汽1,245萬磅,圍阻體為第三代,也是奇異公司所設計,汽輪發電機組由美國西屋公司承造,汽輪機為三缸四流聯軸再熱式,有一部高壓汽輪機及兩部低壓汽輪機,發電機為氫冷式,額定發電量為985,333瓩
(第三座核能發電廠位於屏東縣恆春鎮)
是唯一位於台灣南部的核能發電廠,反應爐型式為壓水式反應爐,是台灣唯一使用此型式核能反應爐的發電廠
(第四座核能發電廠位於新北市貢寮區)
現有兩部發電量各1350百萬瓦特之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該型反應爐為奇異公司與日立合作設計日立製造之第三代核反應爐,為日本以外第一個使用該反應爐設計的核能發電廠
發電種類:
1.火力發電:
通過各種旋轉機械將燃燒產生的熱能轉換為機械能,然後驅動發電機,原動機通常是蒸汽機或燃氣輪機,在一些較小的電站,也有可能會使用內燃機,他們都是通過利用高溫、高壓蒸汽或燃氣通過透平變為低壓空氣或冷凝水這一過程中的壓降來發電的
2.核能發電:
核子動力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從而得到動力、熱量和電能,產生核電的工廠被稱作核電站,將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包括反應爐和汽輪發電機組,核能在反應爐中被轉化為熱能,熱能將水變為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3.風力發電:
風力發電機可簡稱風機,是構成風力發電廠的必要條件之一,主要由塔架、葉片、發電機等三大部分所構成,運轉的風速必須大於每秒2至4公尺不等,但是風速太強也不行,當風速達每秒10至16公尺時,即達滿載發電
4.水力發電:
當河川的水經由攔水設施攫取後,經過壓力隧道、壓力鋼管等水路設施送至電廠,當機組須運轉發電時,打開主閥,後開啟導翼使水衝擊水輪機,水輪機轉動後帶動發電機旋轉,發電機加入勵磁後,發電機建立電壓,並於斷路器投入後開始將電力送至電力系統,如果要調整發電機組的出力,可以調整導翼的開度增減水量來達成,發電後的水經由尾水路回到河道,供給下游的用水使用
5.太陽能發電:
把陽光轉換成電能,可直接使用太陽能光伏,或間接使用聚光太陽能熱發電,聚光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使用透鏡或反射鏡和跟蹤系統將大面積的陽光聚焦成一個小束,光伏光轉換成電流,利用光電效應
6.地熱發電:
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岩,並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內部的溫度高達攝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里的深度處,溫度會降至攝氏650度至1200度,透過地下水的流動和熔岩湧至離地面1至5公里的地殼,熱力得以被轉送至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溫的熔岩將附近的地下水加熱,這些加熱了的水最終會滲出地面,運用地熱能最簡單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這些熱源,並抽取其能量
7.海洋發電:
是利用海洋運動過程生產出來能源,這些能量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洋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等形式
8.核融合發電:
是將兩個較輕的核結合而形成一個較重的核和一個很輕的核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在此過程中,物質沒有守恆,因為有一部分正在聚變的原子核的物質被轉化為光子,核融合是給活躍的或「主序的」恆星提供能量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