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82804
 小玲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立冬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今日是個周末來聽首輕鬆國語老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降低危險因子 避免中風年輕化
作者: 小玲 日期: 2012.11.08  天氣:  心情:
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排名中長期的第三順位,2010年因中風死亡的人數就達1萬1千多人。45歲以下的年輕型腦中風已上升到10%,而熬夜睡眠不足、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不佳,甚至有抽菸喝酒等惡習,都是導致中風的危險因子

中風前的身體警報:

短暫性腦缺血中風是指腦部血管病變,造成阻塞、栓塞,甚至破裂,血液及養分無法供應給腦部各區域,

或是腦部受到血塊壓迫,使局部腦細胞得不到養分而壞死,導致意識或神經功能障礙或喪失。

中風病患大多數會有單側肢體無力、走路不穩傾斜、臉歪嘴斜、肢體麻木、甚至大小便失禁,也有視力模糊、咬字不清、

說話困難、答非所問或不能言語等失去判斷理解力的情形產生。

除了有立即明顯的症狀外,也有人是「短暫性腦缺血」,患者會有眩暈、視力模糊、噁心嘔吐、吞嚥困難、走路不穩、

單肢無力、失語等輕微中風症狀,多半短時間就會恢復,沒什麼後遺症。而正因為「短暫性腦缺血」發生的時間可能僅幾分鐘,

很輕易就被民眾忽略。根據調查顯示,有將近10%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人,因為沒有做進一步的檢查及預防,

7天內就發生了中風的情形,而令人措手不及。「FAST」4步驟,把握黃金急救3小時。

「FAST辨別中風4步驟」就是:
1、F(F A C E):微笑或觀察「臉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2、A(ARM):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無力而下垂。
3、S(SPEECH):「唸」出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若當前述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就要馬上就醫。
4、T(TIME):明確記錄發作時間,立刻就醫爭取時間,別胡亂聽信偏方,延誤治療時機。
對於發生「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在發生後「3小時」內的黃金急救期,立即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

就可大大減低中風所導致的身體損傷,復元情況也會更加順利。



5大高危險群,小心中風找上你除了有中風家族病史及年紀較大的老人外,以下5個中風的高危險群,不僅要定期追蹤檢查、

服藥控制,更要特別注意平日自身的保養。
1、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人:高血壓會加速腦動脈硬化,造成血管狹窄而導致中風;而血壓飆高也會導致血管破裂造成出血性

中風,因此高血壓患者中風機率比正常人高出7倍之多。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硬化的時間比正常人早,動脈硬化程度也較嚴重,其血液常稠度高,局部血流相對緩慢,

容易形成血栓造成中風。
3、高血脂及過度肥胖者:肥胖者體內脂肪約佔體重的25%到35%,容易發生動脈硬化和高血壓,中風機率較常人多出4成,

且一旦發生中風,死亡率也會高出2倍。
4、嗜菸嗜酒者:菸草中的尼古丁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長期下來血液凝固性與粘稠度增加,會加速血管硬化並增加

心臟負荷;而飲酒無度,則會促使腦血管破裂,這都是誘發中風的最大起因。
5、本身有心臟血管疾病、紅血球疾病或凝血功能異常方面問題的患者。門診中有許多案例,是遇到檢查發現有出血管狹窄、

堵塞或已經中風,被醫生告知才驚覺自己身體出現狀況,有些人會遵照囑咐用藥並馬上改變生活習慣;但也有不聽勸的

病患,治療出院後非但沒定時吃藥,抽菸喝酒還樣樣來,最後造成半身癱瘓等二度中風的情況,尤其年紀較大的患者,

身體恢復力更差,往往二度中風後都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再怎麼後悔也來不及了。

降低危險因子,跟中風說NO現代人因為飲食西化、工作忙碌,導致「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的比例越來越高,

屏除先天的基因疾病,其實一般民眾只要從日常生活著手,就可以降低危險因子,避免中風及其它疾病找上自己。
1、均衡飲食、控制體重:少鹽、少糖、少油、多纖維、定時定量,每天5蔬果及多補充水分。
2、睡眠充足、不過度疲勞:長期睡眠品質差,血壓容易偏高,所以盡量不要熬夜,並減輕工作或生活壓力;維持良好睡眠

及情緒、提升免疫力,就是維持身體健康的最佳能量。
3、不抽菸、不過量飲酒。
4、做適合自己體能的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增加血管彈性、避免肥胖,

建議每週至少運動5天,每次至少30分鐘;且運動有助於調節壓力,有高血壓的人,須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

可採取散步、健走或騎腳踏車和緩的運動型態。
5、注意氣候溫差:天冷時除了注意保暖外,有早晨出門運動習慣之心血管疾病患者,寒流來襲應避免太早出門,

最好等氣溫回升後再外出運動,且運動前要先暖身;若過程中有頭暈、胸痛、心悸、盜汗等任何不舒適現象,

應立即休息、停止運動。
6、定期健康檢查。

要降低危險因子看來簡單,卻很難澈底實踐。張醫師表示,曾遇過一位男性病患在體檢時測出血壓偏高,後來尚未完全控制,

隔沒幾天就中風住院,這名病患擔心日後生活不方便,也會為家人帶來無形的壓力,於是無論在復健、服藥、生活作息改變

及飲食習慣上,配合度都相當高,因此目前幾乎完全康復,也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儘管中風透過長期的復健治療可逐漸痊癒,但花費的金錢、時間及人力卻難以估計及掌控。腦細胞缺血5分鐘就會壞死,

雖然中風可慢慢恢復,但不如早期預防掌控及盡量降低風險,而健檢雖然有助提早發現是否有中風的相關危險因子,

最終之道,還是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均衡的飲食,畢竟身體健康奠基好的根本,才是遠離中風最有效、最有用的方法。


標籤:
瀏覽次數:180    人氣指數:1760    累積鼓勵:7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立冬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今日是個周末來聽首輕鬆國語老歌
 
住戶回應
 
時間:2012-11-08 23:14
他, 48歲,台南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