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51471
 惜 福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英雄與同,以德為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萬法歸一,描述"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佛經可以翻譯嗎!?
作者: 惜 福 日期: 2011.05.22  天氣:  心情:
妳好
基本上 我認為 佛祖已經將人生的煩惱根源 解悉了
特別是 四聖諦
佛經藏 我深入不多 但是 我能通
 
佛經翻譯 基本上 要有通佛的基礎 才能如實的翻譯
菩薩還有無明 故說菩薩而不是 佛陀
修行是講境界與義趣
義趣不懂 如何翻譯 甚至白話文
 
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歡迎賜教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世間 尊稱曰:世尊)
‧自覺覺他覺性圓滿-釋迦牟尼佛‧
菩提樹下成道
四聖締:「苦聖締 集聖締 滅聖締 道聖締」
四聖諦
人生因造作諸惡業,所以不能超脫出欲界、色界、無色界,在三界中生死輪迴不已。四聖諦即四種真理,苦和集說明生命的流轉,滅和道說明生命的還滅。
苦聖諦
人生是不完美的,有生、老、病、死等生理之苦,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人際關係之苦,有五蘊熾盛的身心之苦。
集聖諦
人生的不完美有其原因,即人生有許多煩惱,如貪、瞋、癡、慢、疑、見等六大根本煩惱。煩惱推動我們的身口意,去造作種種業。
滅聖諦
人生的不完美是可以消除的,止息煩惱即是涅槃。
道聖締
消除人生的不完美有其方法,如「八正道」即是合乎戒、定、慧三學的一種不苦不樂的中道生活方式:「正見」 「正思維」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人生在世八種禮:孝 悌 忠 信 禮 義 廉 恥 有其異曲同工之妙處
「綱常倫理等之人倫道理: 三綱五常,三從四德 ; 五倫八德 」
三綱:君(民)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
五常:仁 常慈德 義 常公宜 禮 常正規 智 常明慧 信 常誠篤
三從:在家從父 出嫁從夫 夫逝從子
四德:婦德純良 婦言謹規 婦容端莊 婦工精勤
五倫:君臣有義 父子有親 夫婦有別 長幼有序 朋友有信
八德:
孝 德尊親 悌 德友恭 忠 德盡心 信 德謹實
禮 德儀則 義 德正當 廉 德清高 恥 德防過

..........................................................................................................................................
以無相、無所得、無二為方便
???
 
惜福回答以下:
無相還是有相
無所得還是有得
無二還是有二
 
因為道體 生下來就是非關有無
 
我們不是生下來 就是道體
我們是從心的萬殊 而歸於一本(理)
所以
有相來自於無相
有得來自於無所得
有二來自於無二
 
以此 返本歸真
 
 

因為我們有心 所以就會有與無
我們曾經討論 有來自於無 無來自於心
所以  不要去琢磨 有與無之執著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放心 有小惜福在 頂天立地
 

有人說:空中妙有
空性:我的解讀就是,非關有無:但是也有喔,也無喔!
茲 以 一首佛偈來表述:
{不離世間,不著世間,如風遊虛空,行事無有障礙(罣礙)。}
 
 

不離 就是有
不著 就是無
那虛空就是 有與無 所以說 空中妙有
你取捨 很好
 
但是 如果你以慈悲而捨 那更好
為何呢
因為 性慈憶弘
 
沒有為了什麼 因為這就是本來面目的表達 也就是 元始一炁 所發露的天性
 
因而說 始終 始即是終 終即是始
 
 
 
問世間 情為何物?
問世間 心為何物?
人最靈智 人類應是屬於最有情類的眾生
而佛陀是覺有情
那麼 佛陀有沒有情
當然有
祂從有情類到了 覺有情
你們想看看 那麼佛祖有沒有感情 祂的感情 就是覺有情 而不是沒有情
那麼
2歸1
1歸0
 0歸炁
 炁就是無0(所以炁是無被生也無法滅,那麼給祂一個名詞 稱為 炁)
請問 1有沒有包容2
2有沒有離開1
萬殊歸一本(理)
 
希望不會帶來困擾
標籤:
瀏覽次數:75    人氣指數:455    累積鼓勵:1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英雄與同,以德為先。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萬法歸一,描述"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