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類股今天重掌盤面主控權,一早就由跌深的「青蘋果」族群率先表態,TPK宸鴻攻上漲停後,可成、正崴、股王大立光紛紛亮燈表態,漲勢迅速蔓延,近日被戴爾、惠普打趴的NB代工族群,仁寶與廣達均一度衝上漲停,太陽能族群則由綠能領軍表態,台達電也同樣強彈漲停,雖然鴻海、鴻準依舊黯然,但宏達電、聯強均強彈逾5%,台積電、宏碁、華碩、友達等,也都有2-3%的漲幅,電子指數漲幅達3.2%,占大盤成交比重攀升至67%。
金融股部分,也是今天護盤重點,跌深的中壽一度強攻漲停,官股行庫指標則轉由兆豐金領軍,盤中也一度衝上漲停,彰銀、第一金反彈都逾3%,元大金、富邦金、新光金漲幅同樣不落人後,也都達3%以上,金融類股今天漲幅也達3.25%,占大盤成交比重攀升至9%。
傳產族群部分,今天同樣呈現「滿堂紅」,而且短線跌幅愈深的族群,反彈幅度愈大,包括電器、汽車、油電燃氣等族群,彈幅都逾5%,運輸類股也在長榮航、華航雙雙展翅衝上漲停,漲幅達4%,其他包括統一漲幅逾5%,遠東新漲幅逾4%,台塑化漲幅也逾5%,包括水泥、食品、塑膠、紡織、營建、觀光等族群,漲幅都逾3%。
台股今天一鼓作氣,連闖7400、7500點二關,同時也突破5日均線,回補8月18日至19日間的跳空缺口,都展現多頭強勁反撲,而日K線也以近200點的長紅棒,頗有打出第2隻腳的意味。如果確定今天長紅棒為「黃金右腳」,昨天低點7312點不宜再破,多頭如欲延續強攻氣勢,則5日均線也不宜再度失守,同時在震盪向上過程中,成交量能必須適度增溫,而上回遇壓未能挑戰成功的10日均線,目前已經下移至7627點,將是多頭的下一個目標區。
惠普分拆 大摩點名3潛在買家 英業達、鴻海首當其衝
摩根士丹利證券表示,惠普分拆PC部門,品牌廠戴爾(DELL)、聯想、華碩(2357-TW)可望受惠,但宏碁(2353-TW)後市幫助有限。供應鏈OEM和EMS廠如鴻海(2317-TW)等因2012年前訂單分配已完成,短期內影響有限,但後續還得觀察由誰接手。至於惠普PC部門潛在買家可能為三星、華為、以及聯想。
全球最大PC品牌廠惠普(HPQ-US)宣布分拆個人電腦事業群。摩根士丹利證券表示,惠普預期在12至18個月內分拆PC部門,進行組織改造,品牌廠戴爾(DELL-US)、聯想、華碩(2357-TW)可望受惠,但對宏碁(2353-TW)後市幫助有限。供應鏈OEM和EMS廠如鴻海(2317-TW)等因2012年前訂單分配已完成,短期內影響有限,但後續影響還得觀察由誰接手。至於惠普PC部門花落誰家?潛在買家可能為三星、華為、以及聯想。
摩根士丹利證券指出,由於惠普將進行組織改造,市占率勢必會流失,而同屬西歐市場市占比前2大的宏碁也在進行組織重整,因此預期其他品牌廠戴爾、聯想、華碩可望受惠。惠普是全球最大的PC品牌,上半年市占比就達18%,預估將分拆的PC部門2011年營收達390億美元,年退雖達4%,但營利率為5.9%,惠普方面雖認為PC部門為低毛利事業,但其營利率和其他亞洲同業相比仍具有規模效益,因此這筆交易還是相當可觀,甚至會牽動產業後市版圖重劃。
摩根士丹利證券以現階段產業型態分析,由於惠普分拆的這筆交易非常可觀,預估接手的買家需具備相當高的現金部位和強大的資產負債表,提出潛在三個買家接手的可能性,零組件廠三星看準通路渠通、設備廠華為鎖定終端設備綜效、品牌廠聯想則是尋求經濟規模再擴大。
摩根士丹利證券說明第一個潛在買家為三星,雖然三星近期已減少PC業務的資本支出,並將重心轉至消費性電子如行動通訊產品業務,由於三星出貨量已達全球市占比4%,上半年出貨量更有38%年成長,若三星真的接手可能是通路渠道的考量,同時三星集團強調垂直整合綜效,對台灣產業供應鏈將有相當的衝擊,特別是面板、DRAM,以及FLASH記憶體廠等。
第二個潛在買家可能是華為,摩根士丹利證券分析,華為近期積極尋求3C終端設備匯整,包括:電腦、消費性電子產品,以及通訊產品等。如果由華為接手,對產業後市衝擊將較小,因為華為需要相當的時間在PC領域做整合。
第三個潛在買家則為聯想,摩根士丹利證券分析,聯想目前是全球第3大PC品牌,市占比達11.1%具有高現金部位,資產費負債表現強勁,現在尋求的就是擴大經濟規模效益,但以先前併購IBM PC部門經驗來看,除了需要數年才能消化其業務外,目前首先要面對的併購後市占比已達30%,因此相關反壟斷的限制問題就會浮現。
至於對惠普供應鏈後市,摩根士丹利證券認為,供應鏈OEM和EMS廠如鴻海(2317-TW)、廣達(2382-TW)、英業達(2356-TW)、緯創(3231-TW)等因2012年前訂單分配已完成,短期內影響有限,後續影響還得觀察由誰接手。
但摩根士丹利證券預警,由於英業達與惠普業務暴露程度相當高,其中惠普商業電腦營收占比超過50%,加上惠普已宣告暫停平板電腦WebOS開發,對英業達後市將首當其衝。至於,鴻海也無法倖免,鴻海承接惠普的業務已達近期新高,加上鴻海已為惠普PC業務在重慶擴充產能,若PC業務縮減或暫停,可能會讓產能利用率降低,進一步影響毛利率表現。